童伴計劃:照進“留守之困”的一縷晨光

發佈時間: 2016-11-21 14:15:43 | 來源: 中國青年網 | 作者: 朱夢琪 | 責任編輯: 石璐

關鍵詞: 留守兒童,媽媽,兒童福利政策,中國扶貧基金會,計劃項目,聯合國,四川

中國青年網北京11月21日電(記者朱夢琪) “親愛的童伴媽媽,從我開始和你相處,我就感覺你很好!希望你不會像我媽媽一樣拋棄我,我相信你。”來自四川瀘州市敘永縣的童伴媽媽含淚讀完這封信,毫不遲疑地寫下了回信:“孩子,我一定不會拋棄你的!”

寫信的孩子名叫小蕊,今年12歲。小蕊的媽媽在她兩歲時離家後,就再也沒有回來過。“媽媽”對於小蕊來説,是個空洞又悲傷的字眼。而童伴媽媽的到來,卻讓她感受到久違的母愛。

11月17日,中國扶貧基金會主辦的兒童發展與保護研討會暨中國扶貧基金會童伴計劃項目貴州啟動儀式在京舉行。中國青年網記者 朱夢琪攝

小蕊擁有能夠依戀的童伴媽媽,得益於中國扶貧基金會聯合中國公益研究院、共青團四川省委共同發起的留守兒童關愛項目——“童伴計劃”。計劃用3年時間,在四川7市10個縣100個村,每村聘請一位童伴媽媽,守護困境兒童的福利、安全和健康。

11月17日,童伴計劃項目貴州啟動儀式在京舉行。這意味著,未來將有貴州4市10縣100個村的7萬餘名兒童將從“童伴計劃”中受益。

留守兒童問題的本質就是監護人缺位

2015年6月9日,貴州省畢節市七星關區田坎鄉的4名留守兒童服農藥中毒死亡。四兄妹中最大的孩子張啟剛留下一份遺書:“我該走了。死亡是我多年的夢想,今天清零了……”

一起留守兒童的悲劇刺痛了整個社會的神經,在震驚的同時,中國扶貧基金會秘書長劉文奎下定決心,為這些掙紮在社會邊緣的孩子做些事情。

2015年10月,中國扶貧基金會聯合中國公益研究院、共青團四川省委、愛心企業和公益機構正式啟動留守兒童關愛項目——“童伴計劃”。就在四川試點項目順利進展一年後,童伴計劃項目走進貴州。

“一個人,一個家,一條紐帶”,“童伴計劃”通過這種基本模式,招募並以童伴媽媽為載體,在村級建立留守兒童監護網路,保障留守兒童權益,並探索農村留守兒童福利保障網路。

“童伴計劃”通過一個人,一個家,一條紐帶的基本模式,探索農村留守兒童福利保障網路。中國扶貧基金會供圖

“一個人”,即每個項目村聘請一名全職的童伴媽媽作為監護人,將所在村全部兒童的福利、安全、健康納入其服務範疇,其主要職責是及時發現問題,遞送資訊並協調資源給予解決;“一個家”,即與社區資源共用整合,建立同伴之家,通過日常開放以及定期組織主題活動,為全村兒童提供活動的家園;“一條紐帶”,即每個項目區建立多部門聯動的兒童福利服務體系,形成有效的、直達兒童身邊的服務網路,保障兒童福利政策的落實和兒童權利的保護。

中國扶貧基金會會長段應碧介紹,截至目前,四川童伴計劃項目累計走訪兒童4.7萬人次,解決包括戶口、低保、大病、輟學等在內的集中兒童福利問題7000余件;童伴之家開展關愛活動5700多次,參加兒童達9.9萬人次,家長2.5萬人次。

北京師範大學中國公益研究院的專家團隊對童伴計劃項目的實施效果進行全程跟蹤調研和評估後發現,計劃實施後,兒童的學習意願、自信心、求助意識、社會交往能力等均有改善,其中,43.7%的留守兒童表示在遇到困難時願意向童伴媽媽傾訴,有利於預防極端事件的發生。

“事實上,留守兒童問題的本質就是監護人的缺位。”北京師範大學中國公益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高華俊表示,童伴媽媽的出現,則恰好彌補了這一問題。

專業化是兒童福利服務的基本要素

今年3月底以來,民政部、教育部、公安部在全國範圍內聯合開展農村留守兒童摸底排查工作。排查結果顯示,目前農村留守兒童是902萬人。其中,由(外)祖父母監護的805萬人,由親戚朋友監護的30萬人,有36萬農村留守兒童無人監護。

《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規定兒童享有的基本權利包括生存權、受保護權、發展權和參與權。對於36萬“雙留守”兒童而言,最基本的生存權正面臨著嚴峻威脅。

1   2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