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援疆大講堂送教進疆活動啟動,教育專家陳麗老師正在為塔城學生傳授化學知識。
教育援疆:“輸血”向“造血”提升
“一地兩師”教育基礎設施較差,師資力量薄弱,教育事業發展嚴重滯後。“十二五” 期間,遼寧投入援疆資金4.5億元改擴建學校63所,建設教學和生活用房及運動場22萬平方米,改善了辦學條件;選派幼兒園、中小學校、職業學校學科骨幹教師和學校管理幹部876人赴遼寧省挂職培訓;選派370名全國模範教師、省優秀教師、省市骨幹教師、省市學科帶頭人“送教進疆”;選派108名教師和教育管理人員在受援地長期支教,通過“一帶三”、“觀摩課”、“公開課”、“聽評課”等方式傳經驗,使“一地兩師” 2.3萬餘名師生從中受益。
托裏縣第二中學和第八師石河子市第一中學是兵地典型的縮影。2016年,第八師石河子市第一中學清華、北大錄取人數突破10人,托裏縣第二中學1人被清華大學錄取,實現了歷史性突破。
針對受援地高層次人才匱乏的實際情況,在遼寧大學、東北財經大學、中國醫科大學等省屬29所優質高校,安排落實了2215個漢語言、民語言、“雙語” 班對口支援定向招生計劃(其中少數民族預科450個),“十三五” 又增加了臨床醫學、城市規劃等專業對口援疆計劃60個,為“一地兩師”未來經濟社會發展儲備高層次實用型專業人才隊伍。
“十三五,遼寧省投入教育援疆資金4.92億元,助推‘一地兩師’教育事業再上新臺階。” 遼寧省教育廳正處級督學、塔城地區教育局副局長劉寶生介紹説。
交流交往交融:攜手共繪融合發展
“十二五”期間,各援疆工作隊堅持用交流加深彼此了解,用交往增進彼此感情,用交融提升全方位援疆水準,使“一地兩師”開始由封閉的內陸城市向開放前沿的華麗轉身。
錦州市政府投入資金31萬元,充分利用中國錦州北方農博會平臺,組織新疆裕民天鼎紅花油有限公司等企業參展,為裕民縣農副牧産品提供推介平臺,同時推動謝利蓋巴什拜羔羊肉、新疆天鼎紅花油實現網上銷售,為企業發展創造了廣闊空間,得到了企業高度認可。
遼陽援疆工作隊引進“遼陽廣播電視臺節目資源” 項目,如《二人轉大舞臺》欄目和《鄉村愛情故事》電視劇等額敏百姓喜歡的節目,豐富廣大群眾生活,讓老百姓足不出戶就品味到東北文化的藝術大餐,促進兩地文化交流。
瀋陽援疆隊牽線搭橋,塔城地區奶疙瘩、駝奶粉、民族刺繡、金絲玉等120余種具有新疆濃郁地域風情的特産産品,在瀋陽得到更多的消費者熟知,實現與遼寧企業的無縫對接。
八師石河子市與遼寧省簽訂節水滴灌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十二五”期間,遼寧省的12個市將從八師石河子市引進滴灌管理技術建設總計1000萬畝節水滴灌農業工程。
“訪惠聚”活動:“大援疆”下再“援疆”
為積極響應自治區黨委號召“訪民情、惠民生、聚民心” 活動,遼寧“前指”在全國19個援疆省市中率先以援疆工作隊為單位組建了15支援疆幹部住村工作隊,積極拓展“大援疆”下的“小援疆”模式,投入資金2100多萬元,幫助困難群眾捐資助學、修路引水、送肥傳技、建房植樹、送醫送藥、美化家園、精準扶貧“最後一公里”,三年來,“一地兩師”實現3萬多人脫貧。
“十三五”,遼寧“前指” 提出“立足‘訪惠聚’活動,打好脫貧攻堅戰,建設援疆示範村” 新目標,並將組團援疆的25名省直醫療專家,編入第十六支“訪惠聚” 活動工作隊,實行每名援疆幹部人才結對幫扶一戶困難家庭直到脫貧。到目前為止,16支援疆幹部住村工作隊已累計投入精準幫扶貧困村、貧困戶、貧困人口專項資金1000萬元,解決了一個又一個困難。
對於廣大援疆幹部的無私奉獻,“一地兩師”各族人民銘記在心。喀什地區考入石河子市第二十中學七年級(7)班維吾爾族學生阿麗亞· 熱合曼説:“阜新市七名援疆幹部‘亞克西(好)!’,為我們9名貧困學生資助4500元生活費用,並決定將這份關愛在援疆幹部手中一批接一批傳遞下去,每年為每位學生提供500元,直到大學畢業,這份情永遠不會忘記。”
塔城市葉門勒鄉薩熱吾林村哈薩克族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熱合木哈孜説:“遼寧省直援疆住村工作隊幹部‘佳克斯(好)!’,今年投入120萬元既給村民建廣場,又種植50畝金銀花引領村民致富,我們打心裏感激。”
沙灣縣博爾通古鄉阿熱勒托別村村民門新春説:“鞍山援疆住村工作隊給村裏修路、建文化墻、幼兒園、籃球場、裝路燈、給貧困戶免費送衣建房、維修自來水管道,搭建過路涵橋,引進‘紫瑤公主’ 馬鈴薯新品種、成立‘民族刺繡合作社’,購置刺繡機械設備,協調21萬元資助聾啞兒童美娜治病,讓村容村貌和村民文化生活發生了實質性變化。”
第九師165團回族村民馬彥文説:“葫蘆島援疆幹部‘攢勁的很(強)!’,捐資240萬元解決了團裏5000人飲水問題,這要感謝遼寧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