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聚力“六個精準” 打贏脫貧攻堅戰

發佈時間: 2016-11-09 16:55:12 | 來源: 雲南日報 | 作者: 楊旻昊 等 | 責任編輯: 石璐

關鍵詞: 貧困戶,聚力,農村飲水安全,資助體系,農業技能培訓,駐村,幫扶,精準扶貧

特寫

寧洱生態致富路越走越寬

深秋時節,天氣漸涼,寧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動先鎮安寧村太陽二組仍是處處綠意盎然。一大早,村裏的護林員李正洪穿上膠鞋,身著迷彩服,哼著彝族山歌進山裏了。見人就宣傳護林防火知識,他已經連續好幾天都在森林裏巡查,不放過林區的每個角落和隱患,“在山裏靠山吃山,就要守護好山林。”他説,這麼拼不僅是護林員肩上的職責,更因為鄉親們嘗到了生態幫扶的甜頭。

今年45歲的李正洪是村裏建檔立卡的貧困戶,由於長期缺乏增收技能,加之有兩個孩子正在上學,一家人的生活過的緊緊巴巴的。今年寧洱縣實行精準脫貧以來,他被選聘為村裏的巡山護林員。“現在我做護林員一年能領到8000余元的工資,還學習林業實用技術,發展生態林産業,今年內實現脫貧肯定沒問題。”李正洪説。

實施生態補償工程助力山區林農脫貧,寧洱縣建立建檔立卡貧困林農直接參與重大生態工程機制,引導建檔立卡貧困戶中有勞動能力的部分貧困人口轉為從事天保林、公益林管護,森林防火協管和森林病蟲害防治等森林資源管護工作的護林員,直接增加貧困戶經濟收入。今年,全縣有274名像李正洪這樣的貧困戶被選聘為生態護林員。全縣還兌付349戶建檔立卡戶生態公益林補償資金13萬餘元;343戶建檔立卡戶按時發放了退耕還林完善政策生態補助資金22.6萬餘元。記者沈浩 通訊員 馬斯婕

講述

用心用情幫扶貧困群眾

  駐村隊員與建檔立卡貧團戶一起勞動

驅車在崎嶇山路上行進10多公里,來到動海縣動混鎮大山皺褶裏的曼岡村委會賀回哈尼族村,找到了正在建檔立卡貧困戶馬小芳家核查脫貧項目實施情況的工作組長陶偉。

中等個頭、樸實幹練的陶偉説,我們6名工作隊員都是“80後”,幾乎沒有農村工作經歷。今年2月剛進村時,一切都感到陌生,條件艱苦。我們與村兩委幹部密切配合,邊學習邊實踐邊探索,逐戶走訪貧困戶,詳細了解情況,較快地打開了工作局面。

曼岡是個哈尼族貧困行政村,有8個小組2253人,2015年,有建檔立卡貧困戶23戶87人;今年3月,經過入戶測算核查,仍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2戶44人。

“尊重建檔立卡貧困戶的自主意願,激發他們投入脫貧攻堅的自覺性、積極性,是實施好精準脫貧舉措的基點和關鍵。”陶偉深有感觸地説。工作組與結對幫扶單位幹部深入貧困戶,傾聽他們的心聲,分析致貧原因,因地制宜,一戶一策,共同商定具體的種養業精準脫貧項目。6戶貧困戶進了專業合作社,僅茶葉、山藥種植收入就可實現脫貧。去年,馬小芳家經歷了極度的不幸,其弟非正常死亡,其父則悲極而病故,家裏就剩下她和多病的母親二人。工作組幫助她倆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政府免費提供給她家5頭仔豬飼養,現已出欄3頭,加上賣茶葉的收入,兩項純收入1.13萬元,超過了脫貧標準。

據了解,動海縣共組建駐村扶貧工作隊62支262人,在18個建檔立卡貧困行政村選派第一書記,配備1至2名精通當地少數民族語言的民族隊員。協調、爭取各類資金及物資6600多萬元,開展農業技能培訓,提高村民生産技能。記者趙汝碧 文/圖 

     1   2   3   4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