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鄉村旅遊及旅遊扶貧項目6億元 輻射貧困人口達4萬人

發佈時間: 2016-08-01 16:52:14 | 來源: 中國西藏新聞網 | 作者: 孫文娟 | 責任編輯: 石璐

關鍵詞: 鄉村旅遊,旅遊扶貧,旅遊發展,旅遊産業,文化創意産業,民族地區,高原

7月28日,西藏自治區召開全區産業精準扶貧工作電視電話會議。據了解,西藏自治區産業脫貧人口23.8萬人,佔全區建檔立卡貧困人口59萬人的40.3%,發展産業是脫貧攻堅、持續增收致富奔小康的基礎。西藏自治區自然、人文資源豐富,具有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産業優勢、經濟優勢的條件,實現由“輸血”救濟到“造血”自救的根本性轉變。

旅遊扶貧以旅遊開發為載體,以扶貧為目的,實現旅遊業獲利和貧困地區脫貧的雙贏

西藏自治區是一個以藏族為主的民族地區,每人平均收入和生活水準較低,基礎設施建設相對落後,工業化和城市化水準不高,屬典型的欠發達地區。但是,自治區擁有特殊的自然地理條件和歷史文化環境,構成了旅遊業賴以生存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

因此,促進西藏扶貧項目的快速發展,就是要進一步加快發展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旅遊業,以實現旅遊與扶貧的有機結合。旅遊扶貧既是充分運用市場機制的扶貧,效率高、成本低,又是“造血”式扶貧,帶動性強、覆蓋面寬,可以達到物質和精神“雙扶貧”的目的。同時還是富有尊嚴的扶貧,具有持續性強、返貧率低等特點。

發展旅遊業是實現精準扶貧的有效手段。西藏旅遊資源分佈全區,和民族民俗文化有機結合。鼓勵和支援農牧民參與,將進一步提升西藏旅遊的吸引力。旅遊業發展和精準扶貧結合點多,旅遊業在推進西藏精準扶貧工作中具有獨特優勢,旅遊業發展和精準扶貧具備天然、良好的融合點。通過旅遊主導的多産業融合發展、聯動發展,擴大旅遊産業的外延,促進旅遊發展和經濟社會一體化,實現旅遊扶貧效益的最大化。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旅遊扶貧是造血式扶貧,可以由脫貧直接躍升到致富。旅遊扶貧是開發當地的特色旅遊資源,形成特色旅遊産品,構建旅遊産業鏈,吸引外部旅遊消費市場,帶動當地貧困人口就地參與旅遊經營服務實現脫貧的開髮式、産業化扶貧方式,因而具有明顯的培育優勢産業、增強發展能力的“造血”功能。與其他扶貧方式相比,旅遊扶貧還具有源源不斷的強大市場動力支撐。只要開發適當,就可以取得開發一個景區、帶火一片貧困鄉村經濟發展的效果。

要突出地域特色,因地制宜推進旅遊扶貧。各地市要科學規劃,理清旅遊扶貧發展方向,認真做好項目策劃,注重引導貧困村按照現代旅遊消費特點,發展個性化、特色化、差異化旅遊業態,做到一村一特色。同時,加強對鄉村生態環境和文化遺存的保護,堅持地方性、堅守“鄉村味”、築牢田園夢,使旅遊扶貧開發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相互促進。

旅遊扶貧更多的是一種機會扶貧、能力扶貧,與社會救助等幫扶方式不同,不是通過社會救助,依靠他人的扶持脫貧,而是通過開發旅遊資源,發展旅遊業,為貧困人口提供就業、創業機會,增強他們的自我發展能力,最後通過自己的辛勤勞動脫貧,繼而走上致富道路。

1   2   3   4   5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