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紮實推進行業扶貧
28. 明確行業扶貧職責。各行業部門要將行業規劃和扶貧規劃有效銜接,把改善貧困地區發展環境和條件作為本行業發展規劃的重要內容,在資金、項目等方面向貧困地區傾斜,切實完成省確定的本行業扶貧任務。
29. 工信商貿扶貧。經信、商貿等部門,要遵循工業支援農業、新型工業化和資訊化帶動提升農業現代化的要求,完善發展規劃,在産業佈局、項目安排、承接産業轉移、招商引資和資訊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向貧困地區傾斜。大力支援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工業園區和各類批發市場、邊貿市場等建設,促進貧困地區縣域經濟和農業農村發展。
30. 農業扶貧。農業農村部門要承擔農村扶貧開發重要責任,圍繞加快貧困地區現代農業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落實好各項強農惠農政策,加強農、林、牧、漁産業指導,增加農林産品基地、農業産業化、農林産品加工等建設項目,對列入農業發展相關規劃且符合項目指南要求的項目,同等條件下優先安排國家連片特困地區和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加強農産品品質安全管理,大力扶持貧困地區無公害食品、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發展。扶持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和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支援以沼氣為重點的清潔能源開發。供銷部門要大力支援貧困地區農村流通網路建設,指導幫助發展茶葉、食用菌等特色優勢産業。煙草部門要加強對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烤煙生産指導和支援,增加生産指標。
31. 城鄉建設扶貧。住房和城鄉建設等部門要以統籌城鄉發展,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為方向,幫助貧困地區制定城鄉發展規劃,突出抓好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區域中心城市建設,優先支援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縣城和小城鎮提質擴容,加快農村人口向城鎮轉移,以新型城鎮化帶動城鄉一體化和農村扶貧開發。引導鼓勵建築房地産企業到貧困地區投資興業,開發建設特色商品基地和休閒農莊。
32. 交通扶貧。交通運輸等部門要把貧困地區國、省幹線公路和通鄉通村公路建設作為優先項目,加大支援力度。支援貧困地區農村客運公交化改造,增加農村客運站點和班次,解決貧困地區農民出行難的問題。幫助搞好貧困地區公路運輸與鐵路、航運的對接,完善大交通運輸網路。健全農村公路養護體制,增加貧困地區公路養護投入。
33. 水利扶貧。水利氣象等部門要把貧困地區水利建設擺在更加突出位置,在規劃編制、項目安排、資金投入等方面優先考慮,重點傾斜,大力支援安全水利、民生水利和生態水利建設,因地制宜,幫助貧困地區完成30萬處骨幹山塘清淤整治、20座大中型和600座小I型及部分重點小II型等病險水庫治理,推進貧困地區山洪災害防禦、中小流域治理和農田小型水利設施等項目建設任務,力爭到2015年切實解決貧困地區入畜安全飲水問題。支援貧困地區合理開發水利水電資源,強化水資源管理和節約用水。增加貧困地區水文、氣象站點,提高災害預測預警水準。
34. 能源移民扶貧。電力等能源行業和部門要統籌農村電力電網建設,加大對貧困地區扶持力度。針對貧困地區農村電網改造相對滯後的狀況,優先安排貧困地區新一輪農村電網改造升級項目。農村能源開發項目建設資金要優先考慮貧困地區,因地制宜發展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等項目。移民開發部門要在落實好國家移民後扶政策的同時,幫助貧困移民增加收入、改善生産條件、解決住房困難,加快實施生態移民工程。
35. 科技扶貧。科技部門要加大對貧困地區科技研發、成果轉化、農業科技示範基地建設的扶持力度。省級各類科技計劃要更多覆蓋到貧困地區,依託國家農村資訊化科技示範省建設,加快農村資訊化在貧困地區的應用推廣,更好地服務農業産業發展和農村民生改善。繼續選派科技副縣(市)長、科技副鄉(鎮)長和科技特派員到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工作。科協等部門每年要組織2萬名科技工作者到貧困地區搞好科技普及和科技服務。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要主動到貧困地區開展科技成果轉化,每個單位建立1—2個科技開發聯繫基地。
36. 教育扶貧。教育部門要把加強貧困地區基礎教育和職業教育作為教育強省建設的薄弱環節來抓,合理佈局教育資源,著力引導城鎮優質教育教學資源向貧困地區延伸,在校舍建設、設備購置、師資配置、困難學生資助等方面予以傾斜。擴大對貧困地區免費醫學和師範專業定向招生規模。高等院校要選派優秀教師和學生到貧困地區支教,為貧困地區培訓中小學師資、科技骨幹和“村官”。
37. 文化旅遊扶貧。宣傳文化、新聞出版、廣播電影電視等部門要按照建設文化強省規劃,圍繞加強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突出支援貧困地區縣級圖書館、文化館、影劇院和鄉鎮綜合文化站、村文化活動室等建設,推進廣播電視村村通、農村電影放映、文化資訊資源共用和農家書屋等重大文化惠民工程。加強基層文化隊伍建設,支援扶貧題材文化産品創作生産。旅遊部門要充分發揮貧困地區特別是湘西少數民族地區、革命老區旅遊資源優勢,加強指導和規劃,支援景點建設,使旅遊業成為貧困地區脫貧致富的支柱産業。
38. 衛生計生扶貧。醫療衛生部門要把更多的醫療衛生資源投向貧困地區。重點扶持農村公共衛生體系建設,提高疾病預防控制和公共衛生應急處置能力,增加鄉鎮衛生院改擴建項目,改善貧困地區縣、鄉、村三級醫療衛生條件。動員和組織市級以上醫療衛生機構到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設立分支機構,繼續實施醫師支援農村衛生工程,組織城市醫務人員在農村開展診療服務、臨床教學、技術培訓等多種形式的幫扶活動。人口計生部門要圍繞控制貧困地區人口增長、提高人口素質、推進優生工程和生殖健康促進計劃,優先扶持落實計劃生育政策特別是獨生子女貧困家庭和純兩女戶貧困家庭脫貧致富。
39. 社會保障扶貧。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要把促進貧困地區農民就業增收作為首要任務,採取多種途徑促進扶貧對象穩定就業。加大對貧困地區勞動力轉移培訓力度,每年為貧困地區培訓有轉移就業意願的農村勞動力20萬人以上,擴大勞務輸出規模,同時,積極研究扶持政策,幫助返鄉農民工回鄉興辦實業,發展産業,引領致富。到2015年,幫助國家連片特困地區和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的農民實現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全覆蓋,逐步提高補貼標準。民政部門要切實做好國家連片特困地區和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的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和農村“五保”供養工作,不斷提高低保和“五保”供養水準,在社會救助、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和救災救濟等方面向貧困地區傾斜。加大對貧困地區農村危房改造支援力度,集中解決貧困農戶的住房困難問題。
40. 生態環保扶貧。林業部門要加強對貧困地區造林綠化、退耕還林、森林資源保護、林權制度改革等的指導和扶持,落實好貧困林農扶持政策,提高生態公益林補償標準;重點幫助國家連片特困地區和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建設林業種苗基地,重視貧困地區生物多樣性保護。住房和城鄉建設、環保等部門優先支援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污水處理、垃圾無公害處理設施建設。
八、積極搞好社會扶貧
41. 進一步加強建設扶貧。繼續開展貧困地區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和扶貧開發整村推進工作相結合的建設扶貧。從2011年起,全省繼續組織開展3輪建設扶貧工作,每輪2年,實行“領導辦點、部門幫村、幹部駐村、三級聯動”的方式,由省、市州、縣市區組織各部門派工作組,駐村定點幫扶。按照村黨組織“五個好”目標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要求,進一步加強村級組織建設,切實提高村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鬥力,改善村民生産生活條件,促進村民持續增産增收,推動村集體經濟持續增長,幫助貧困村穩定脫貧。
42. 深化對口扶貧協作。推進發達地區與貧困地區扶貧協作,在資金支援、産業發展、幹部交流、人員培訓以及勞動力轉移就業等方面積極配合,充分發揮發達地區和貧困地區的雙向優勢,做好區域性對口幫扶工作。繼續組織長沙、株洲、湘潭、岳陽、衡陽、常德6市對口扶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龍山、永順、瀘溪、保靖、花垣、古丈6縣。參與對口幫扶任務的各市、縣要本著“優勢互補、互利互惠、長期合作、共同發展”的原則,制定扶持規劃,落實幫扶措施。
43. 動員組織企業參與扶貧開發。大力倡導企業社會責任,鼓勵企業採取多種形式到貧困鄉村開展扶貧幫困,促進集體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深入開展“萬企聯村、共同發展”活動,積極引導和鼓勵工商企業承擔定點扶貧任務,動員民營企業與貧困村結對共建。省國資委、省扶貧辦統一組織100家省屬國有大型骨幹企業定點扶持武陵山區、羅霄山區100個貧困村,三年一輪。
44. 發揮軍隊和武警部隊的作用。貧困地區各級黨委、政府要把部隊扶貧工作納入本地區的總體扶貧規劃,建立長效機制,實施統一領導。加強軍地協作,堅持把地方扶貧開發所需與部隊所能有機結合起來,充分發揮駐湘部隊組織嚴密、突擊力強和人才、科技、裝備等優勢,共同推進扶貧開發。繼續協助駐湘部隊抓好“我助老區奔小康2211工程”,實現軍地優勢互補。
45. 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參與扶貧開發。加強規劃引導,廣泛動員社會組織和個人通過多種方式參與扶貧開發。各級工會、共青團、婦聯、殘聯、僑聯、臺聯等群團組織,要發動和組織社會各界關心、支援、參與扶貧幫困。大力倡導機關黨員幹部、社會愛心人士、企業成功人士與貧困戶開展結對幫扶活動。鼓勵扶貧志願者行動,構建扶貧志願者網路,搭建全社會參與扶貧開發的良好平臺。省扶貧開發協會和省扶貧基金會要進一步做好社會動員、資金募集、專項捐助、諮詢服務等工作。
46. 積極引進外資扶貧。加快日元貸款環境與生活條件改善項目、中德財政合作湖南扶貧項目建設步伐,確保項目所在地區農民早受益、早脫貧。進一步爭取海外華人華僑及各種社團組織,支援我省扶貧開發。通過走出去、引進來等方式,加強與發達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在反貧困領域的交流合作,共用減貧經驗,共促減貧事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