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要聞 圖片 發展觀察 新聞跟蹤 經濟發展 減貧救災 社會發展 全球招標投標 商務資訊 觀察思考 發展報告 數字報告 白皮書 中國之窗 世行在中國
專家專欄 政策解讀 宏觀經濟 區域發展
行業動向
行業規劃 金融證券
金融法規
貿易發展 工程項目/ 數據庫/週刊 企業發展
國情公報 經濟數據 經濟名詞 採購商
發展要聞  -中國十大産業振興規劃亮相 房地産業落選 -社保基金受累熊市將審慎投資股票 傾心股權 不炒作 收益1600億 -中央提高社保 刺激內需方式開始轉變 農村超一億老人靠養兒防老 -全球股市跌入百年罕見熊市 加大A股不確定性 不會比經濟先復蘇 -中國將首次公佈央企年報 並購重組潮來臨 規範國企産權無償劃轉 -80公司高管薪酬漲逾四成 馬明哲暫不領去年薪酬 平安稱其有底薪 -鋼鐵汽車規劃細則將公佈 2011年建特大鋼企 有色産業規劃或將出 -房地産業列入振興規劃係誤讀 部分利好政策猜測 或變身兩會提案 -新增9500億國債無礙大局 高赤字下謹防通脹 國有銀行掀發債高潮 -大陸向台灣郵政匯兌業務26日開通 兩岸定期航班已列入兩會議題
首頁>>扶貧動態
河南省十林農村多數老人貧困 靠養兒防老(組圖)
中國發展門戶網 www.chinagate.com.cn  2009 年 02 月 26 日 
字號:    列印本文章 寫信給編輯

江蘇淮安市淮陰區楊莊村,正在田裏放羊的農村老人。 本版均為資料圖片

青海農村,一名老人帶著留守的孫子。

- 關注焦點

這是一個令人不安的故事:除夕夜,河南鄧州某村,一名近百歲的老人因無人看護,在家中被火燒死。

事件讓其兒孫陷入輿論漩渦。一個事實是,兒孫也有兒孫要養。在土地産出顯得力量不足的情況下,能滿足老人“有碗飯吃有間房住”基本成了這個村莊贍養老人的高標準。

終生勞作,自食其力,需要老而彌堅的身體;若是子女“不孝”,晚景難免淒涼;而對於那些沒有子女的五保戶,一切更不在掌控———這是鄧州李莊的養老困局。

不過,年輕人知識的增加和觀念的改變,也正改變著這個村莊。

李莊最後一個小腳老太走了,97歲。

在河南鄧州市十林鎮,對80歲以上老人的辭世,叫“喜喪”。

但任何一個知道張阿婆死因的人,都不會想到“喜喪”這個詞———今年大年夜,她獨自烤火時,棉衣被引燃,不得解脫,活活燒死。

沒人聽到她的呼救聲。她遺下成灰燼的衣服,和發焦的身體。

鄧州市,李莊是最普通不過的一個村子,張阿婆是最普通不過的一個老人。

傳説,李莊的祖先是在明朝初期從山西洪洞縣,在大槐樹下編組遷徙至此。600多年過去,村民們用上了“山寨”手機,騎上了雜牌摩托,但土地和生育,仍與600多年來一樣,是此地居民生存的兩大主題。

在土地上流了一輩子汗,生下一大群兒孫後,農民成了老農民。而對老農民來説,養老,是一個比種地更棘手的難題。

至少,張阿婆的死,讓李莊每一個老人忍不住嘆息落淚。

大年夜的火災

能讓老人有碗飯吃,有張床睡,也就是村裏人理解的“贍養”了

要是張阿婆身上的火沒引燃柴垛,她會死得更沉默。

目擊者説,大年夜7點半左右,鄰居發覺張阿婆家院子起火,趕忙衝過去救火。

一二十分鐘後,燃燒的柴垛被撲滅。

大家在屋裏屋外都找不到張阿婆,正著急,有人發現了一具屍體,蜷縮在柴垛不遠處,衣服和頭髮已成灰燼,皮肉焦黃。

大家推斷是她烤火時引著了身上衣服,出門求救時又引燃了柴垛。

“她一直怕死了被火化,沒想到還沒死就被火化了一回。”張阿婆六十多歲的大兒子痛悔自己不在場。他當時串門去了。

這是個沒有院墻的院子,張阿婆住在右側廂房,大兒子住在中間房子。她的兩個孫子,則住在300多米遠的村西頭。

一個事實是,在李莊的老人中,張阿婆屬於晚景相對好的。至少,她吃穿不愁。每到吃飯時,總有後輩從村西給她端飯。

不過,她97歲了,這個冬天又過於寒冷。舊瓦房內,她不斷往火堆上加柴。

出事前一天,臘月二十九,同村的洪東花説,她幾天前去張阿婆家串門時,發現她倒在地上爬不起來,旁邊的柴禾不知怎麼引著了。“要不是我們恰好碰到,她就被燒死了。”

洪東花沒想到,張阿婆真的被燒死了。

張阿婆的死訊,讓村裏的老人們普遍感覺悲哀和憤怒,也讓她的兒孫遭受指責。

“為啥孫子不讓她住一起”,“快一百歲了,還一個人烤火?”,“飯端那麼遠,早就不熱了,能吃嗎?”……

對於村裏人的指責,兩個孫子也知道一些,他們沉默。

“不關小輩的事,都是我的責任。”他們的父親抹著眼淚説,兩個兒子農活都很繁重,都要掙錢養活一家老小,“不可能天天看著奶奶”。

事實上,張阿婆的兩個孫子曾討論過,由老大贍養父親,老二贍養奶奶。最終兩個孫子都在管奶奶吃飯。

在李莊,能讓老人有碗飯吃,有張床睡,也就是人們理解的“贍養”了。

跟村裏其他老人一樣,張阿婆生前也經常誇耀自己的兒孫。

四十齣頭的大孫子兩年來去過外地打工,但因沒有技術,闖蕩先後失敗。回到村子後,他沉默了很多。

二孫子一邊種地,一邊在村裏建築隊做泥水匠,一天能掙幾十塊錢,也非常忙。

孫子們也有兒子,老人慢慢淡出生活的中心。

“不服不行呀,我也六七十了。唉,這人一老,就跟面前有條深溝一樣,你不跳,這小孩子們一茬接一茬往上長,都在催你跳呀……”正月初二,張阿婆的大兒子站在棺材邊,與族人交談。

張阿婆的棺材是早就備好的,沉甸甸的香椿木。

活到老,幹到老

“坐到屋裏啥活兒不幹,光知道吃飯,那不是自己扇自己老臉嗎?”趙喜菊笑

張阿婆生有一女三男。女兒遠嫁到幾百里外,二兒子常年流浪在外,三兒子八年前自殺。

此前20多年,她一直與三兒子相依為命。三兒子自殺後,她跟大兒子一起,靠兩個孫子供養。

兒孫多勞力就多,使她早在六七十歲時就不用下地幹活了。在每人平均土地2畝半的李莊,只要身體允許,七八十歲的老人還得下地勞動。

何況,李莊四分之一的村民都外出務工了,絕大多數都是青壯年。他們把孩子和土地留給了老人。也使得老人成了難以卸掉套具的老牛。

據村幹部估計,李莊至少有30多名留守兒童。他們都靠爺爺奶奶照顧,學習成績幾乎沒有上優秀線的。

大人們也不十分在乎這個。眾所週知的是,大學生一年比一年難找工作。務農和打工的門檻卻很低。

不過,務農是沒有退休時間的職業。趙喜菊今年78歲了,除了不拉車耕地外,拔草、施肥、澆苗、薅花生……跟年輕人一樣勞作。

老伴小她4歲。過年時,外地的三個女兒會給他們寄點錢,而兩個兒子,還沒有開始贍養老人的打算。

“我身體好著呢,讓我坐到屋裏啥活兒不幹,光知道吃飯,那不是自己扇自己老臉嗎?”趙喜菊笑。

趙喜菊老兩口獨戶過日子,有飯吃,有錢花,讓不少依附於子孫的老人頗為羨慕。不過,並不是每個人到了78歲,一頓飯還能吃上兩大碗餃子。

身體好,才能活得有尊嚴,在李莊是條真理。

“養兒防老”靠不住

未經允許吃了一個蘋果,卓婆婆被指責“偷吃”,並就此掃地出門

所謂“養兒防老”,其實是靠不住的,比如卓婆婆。

她有5個兒子,但跟兒媳相處都不好。去年冬天,她未經允許吃了某兒媳一個蘋果,被指責“偷吃”,並就此掃地出門。

她沒地方睡,去找分居的老伴,老伴説,“我都快沒人管了,你少牽扯我”。冬夜,她在村裏轉了一圈,幾個兒子家的門敲了個遍,然後向村外走去。

莊稼地頭,有地方堆著玉米秸稈,她鑽進裏面,和衣而睡。不多時又被凍醒,她再次轉回村裏。

這還僅僅是一張床的問題。疾病,更是可怕。

在李莊,老人一旦發現癌症等絕症,其存活期一般不超過一年。兒女堅持要給治療的,湊點錢能做個手術。倘若兒女財力不濟,或不想破費,只能到衛生所買幾瓶止痛藥片,延續性命。

在不少老人看來,患癌症速死,還算體面。村西姚婆婆中年就癱瘓,大兒子嫌分家不公,對她不管不問。

那是十幾年前,小兒子因超生東躲西藏,僅小兒媳在家支撐,姚婆婆饑一頓飽一頓,基本的衛生都沒人做。

當時,姚婆婆有六十多歲。一年夏天,她女兒回娘家為她洗身子時,發現一些地方生蛆了。“活人生蛆”之事由此傳開。不過,她的境況,並沒因此改善。

七八年前,姚婆婆去世,結束了她“壽長多辱”的一生。

幾百年來,李莊的人們一直靠天吃飯,他們的行事,無不源自農民糊口的本能。

年輕人好吃懶做並不可怕,大不了娶不到媳婦。但一個喪失勞動能力的老人,多半要被視作累贅。而除了老親舊眷,不會有人去譴責那些所謂“不孝”的年輕人。

來源: 新京報
1   2   下一頁  



相關文章:
扶貧辦:"資訊扶貧模式"助230多貧困縣解賣難
西藏加大民生資金的投入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
我國投資238億元解決1億多農村人口飲水安全
我國"資訊扶貧"3年推銷近500億公斤滯銷農産品
貴州已有7200多個貧困村實施扶貧開發整村推進
甘肅今年扶貧工作目標 力爭減貧40萬人以上
寧夏“四大計生扶貧工程”幫助計生戶脫貧
雲南擬為城鎮殘疾人辦醫保 提高貧困殘疾人低保標準
圖片新聞:
中國運用外儲改變石油交易格局 石化雙雄將獲益
山西省長王君流淚向死難礦工及礦工家屬致歉[組圖]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