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線上專稿(記者 李曉萍)記者從於8日在北京開幕的中國扶貧開發高層論壇上獲悉,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貧困地區經濟社會迅速發展,農村絕對貧困人口從1978年的2.5億,下降到2007年底的近1500萬。中國官員在論壇上表示,今後中國將繼續加大對農村貧困人口的扶持力度。
30年來,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帶動農村人口的收入大幅增長。同時,國家投入了數千億元人民幣的扶貧資金,用於支援農村地區扶貧計劃的實施。這些因素都促使中國農村絕對貧困人口逐年減少。特別是在一些地處偏遠的地區,扶貧工作近年來取得了明顯的效果。
位於西藏自治區北部的那曲,由於地處高海拔地區,災害頻發,農牧民的生活條件極其艱苦。那曲地區行署副專員才仁桑珠先生告訴記者,在過去10年裏,當地通過發展畜牧養殖業以及進行勞務輸出等,將貧困人口從12萬減少到4萬多。才仁桑珠説:“我們那曲是個牧業區,畜産品資源非常豐富,而且是純天然綠色資源。現在有一定加工,挖掘附加值,畜産品有一定增值,使老百姓增收。我們還培養老百姓的勞動技能,靠勞務輸入來增收,這個作用非常大。下一步扶貧開發中,將抓住技能開發,勞務輸出潛力很大。”
據了解,在扶貧過程中,中國重視借鑒國際扶貧經驗,積極與國際組織合作,聯合實施扶貧項目。溫洛克國際農業開發中心是一家總部位於美國的非政府組織,1982年起開始與中國的政府部門、研究機構合作開展農業扶貧合作項目。該機構在中國的負責人金義善先生説:“我們和中國的政府部門、社會組織有良好合作,致力於幫助貧困地區的人們改善生活狀況,這些機構包括農科院、(國務院)扶貧辦等。我認為所有的項目非常成功。在接下來的25年裏,我們希望能做更多的工作。”
世界銀行去年公佈的數據表明,過去20多年裏,全球脫貧事業成就的67%來自中國。雖然扶貧成果顯著,但中國扶貧事業仍面臨著諸多挑戰和困難,其中包括貧困人口規模仍然很大,脫貧農民返貧問題突出,居民收入差距擴大的趨勢未得到有效控制等。
針對當前扶貧開發面臨的問題,中國國民經濟研究所所長樊綱先生認為,中國應繼續提高農村勞動力技能,加大職業技能培訓力度。他説:“從基本發展和脫貧角度來看,最根本的是創造就業。扶貧政策要著力於就業增長,為低端勞動力就業提供條件。在農村,當地扶貧不是靠政府補貼,而是靠創造大量就業機會。另外,搞培訓教育是當務之急的事情,目前主要勞動力來源是農村,應該把培訓教育、職業教育放到農村,使勞動者提高素質,創造高收入就業。”
中國國務院扶貧開發辦公室的官員在論壇上表示,今後,中國政府將對農村低收入人口全面實施扶貧政策,通過動員全社會力量、開展國際合作等方式,實現貧困地區經濟社會文化生態協調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