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震減災法 救災款物使用違法處分規定 過渡安置房資金管理辦法
截至6月16日,全國共接收國內外社會各界捐贈款物總計457.32億元。北京市社情民意調查中心最近一期的調查數據顯示,95%的被訪者聲稱以各種方式援助過汶川大地震災區,但有6成的被訪者擔心善款被挪用,5成的人希望能公開善款的用途。
老百姓捐出的善款以及政府部門劃撥的救災、重建款項究竟會不會出問題?審計署的一組數據或許能給公眾信心:截止目前,共有近萬名審計人員正在對18個中央級單位、240多個省級單位、370多個地市級單位、2500多個縣級單位進行審計,審計覆蓋了重點地區和主要環節。
這也是我國審計部門第一次對突發事件進行全過程的跟蹤審計。
參與此次審計的審計署成都特派辦副特派員任承彝説,和傳統的事後審計相比,過程跟蹤審計更能在資金使用的過程中發現問題,並及時向資金使用部門提出整改建議。但也對審計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為救災的資金和物資總是變動的,審計的工作量很大。
近萬人的強大審計陣容基本摸清救災錢款流向路徑
“這或許會成為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審計。”5年前曾參加過大姚地震抗震資金審計的審計署昆明特派辦楊恒田處長説,那年,對大姚救災資金的審計,是當地重建已經進入尾聲才開始的,而這次,審計起點則是地震發生數天后,未來還有至少持續8年的恢復重建,這個時間段,審計都會全過程介入。另外,以前的救災資金審計面也比較窄,而這次從中央到地方,大概涉及幾千個單位。
如果楊恒田的感受更個案一些的話,那麼審計署社會保障審計司司長王中信則向記者描述了此次汶川大地震救災資金審計的全景圖。他介紹説,地震發生後3天,審計署就派出3個督導組到達災區,對救災物資的審計進行督察。很快,又組織審計人員首批進駐了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商務部、民政部、中國紅十字會總會、中華慈善總會等6個中央部門。
審計署的官員介紹説,新任審計長劉家義已經給這支龐大的審計隊伍下了命令:救災款物流向哪,審計就要跟蹤到哪、監督到哪,不僅要查到省、市、縣,還要跟蹤檢查到鄉、村、人。
實際上,許多地方審計機關在地震發生後的第一時間就介入到了救災款物的審計當中。在四川什坊,審計部門幾乎是與當地民政部門在一起辦公的,他們一邊利用自己的審計專長參與救災資金、物資流轉程式和規章的制訂,一邊開展審計監督。
和以往不同,這次審計不是審計部門的單打獨鬥。審計署在5月26日公佈了地震救災款物審計舉報電話和網址,向社會徵集線索。目前每天可以收到舉報郵件40條左右,舉報電話約70個。而幾天前審計署發佈的汶川地震救災物資審計第1號公告中的部分案例就來自群眾的舉報。這也是審計署第一次在審計過程中就向社會公告查實的問題。
據介紹,審計署有專人負責整理這些舉報資訊,每天都要進行一次匯總,當天線索當天處理。即便是來源模糊、語焉不詳的舉報資訊,也要通知給資訊中涉及的有關審計組,供其參考。對具有一定可查線索的資訊,尤其是對某一類問題舉報集中的,及時通知審計組查實,並要求審計組必須作出回復,出具具體的調查結果。
秋後算賬並不是目的 解決問題才是關鍵
據介紹,此次參與審計的機構可以劃分為三個層次:審計署;審計署派出局、審計署特派辦與各省審計廳;基層審計機構。流程是——
審計署負責統籌指導,審計署派出局主要負責對中央單位的審計。
審計署派出局在核實中央單位接收救災款物的資訊之後,查實這些款物的流向,隨後須將有關資訊通知給審計署特派辦、地方審計廳;特派辦、審計廳接到通知後,再趕往具體地點對這一批款物進行核實、查對,隨後將有關資訊備案,並將款物流向的具體資訊再通知基層審計機構。
任承彝是審計署成都特派辦副特派員,在此次四川地區的救災款物審計中負責綜合協調。他介紹説,這次審計一改以前“事後審計”的方式,採取的是事中審計、全過程跟蹤審計的新型模式,力求提高審計的時效性,提高救災款物的使用效率。秋後算賬不是目的,解決問題才是關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