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要聞 發展觀察 新聞跟蹤 經濟發展 減貧救災 社會發展 全球招標投標 商務資訊 觀察思考 發展報告 數字報告 白皮書 中國之窗 世行在中國
專家專欄 政策解讀 宏觀經濟 區域發展
行業動向
行業規劃 金融證券
金融法規
貿易發展 工程項目 企業發展
國情公報 經濟數據 經濟名詞 採購商
發展要聞  -聯合國安理會默哀悼念汶川大地震遇難者 -川渝66家上市公司停牌內幕:曾計劃整體休市 上市公司災情速覽 -上市公司重組指引出臺 股票連續停牌最長不得超過30天 [全文] -中央儲備糧緊急出庫供應災區 國家啟動今年小麥托市收購預案 -證監會:將資訊安全納入監管 加強災難備份 312家公司5年未分紅 -支援救災 稅務總局減免稅收將超202億 建行:災區房貸利率8.5折 -專家稱"震中將遷移到西安"無科學依據 成都不會發生破壞性地震 -萬科"正名":1億無償投入災後重建 公眾對政府救災滿意度98.6% -深交所:上市公司選擇現金申報期不得少於5個交易日 [指引全文] -"法輪功"敲鑼打鼓干擾紐約華人賑災募捐 虛假捐款賬戶曝光(名單)
回良玉:要精心組織救災物資的接收運送發放
中國發展門戶網 www.chinagate.com.cn  2008 年 05 月 21 日 
字號:    列印本文章 寫信給編輯

最新播報:四川汶川8級地震 I級應急響應 [親歷/目擊/感人故事] [捐助熱線]

四川汶川地震各地傷亡匯總(實時更新)  何時能預測地震

[如何收養地震孤兒]  [怎樣獲得保險救濟] [不可抗力致民事違約怎麼辦?]

截至21日12時汶川大地震已造成41353人死亡 受傷274683人

民政部副部長姜力介紹地震災區群眾生活安排情況(實錄)

直播:抗震救災通信保障/設備工具保障情況和救災保電情況

軍隊救援人員無一例死亡 解放軍、武警部隊抗震救災情況實錄 [“救災語錄”]

成都首批災區住院傷員尋親(名單) 溫家寶總理的72小時:我只要10萬群眾脫險

專家解讀四川地形變化 會否發生洪災 堰塞湖會否潰決

中新網5月21日電 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抗震救災總指揮部副總指揮回良玉考察四川救災物資轉運中心和物資儲備倉庫,並主持會議專題研究物資調運工作。他強調,加強救災物資的調運管理事關重大,災區群眾十分關心,社會各界廣泛關注。我們必須以對黨和國家事業高度負責、對災區人民高度負責、對援助者和捐贈者高度負責的精神,精心組織,科學調度,認真細緻地做好救災物資的接收、運送、發放工作,儘快送到受災群眾手中,最大限度地發揮效益,確保受災群眾基本生活和災區醫藥防疫需要。

回良玉指出,汶川特大地震災害發生後,黨中央、國務院緊急調運救災物資,全國人民踴躍支援災區,國際社會積極提供援助,大量救災物資已經並將繼續送往災區。當前,加強救災物資調運管理並儘快發揮其作用,是抗震救災的一件大事、急事,必須全力做好。一是儘量減少調運環節,盡可能直送災區災點,提高效率,不斷規範。二是在實施對口支援中搞好對接,快速籌集救災物資,直接運到重災市縣。三是加強道路等基礎設施搶修恢復,努力保證交通通訊暢通和運力需要,火車、汽車、飛機、水運多管齊下,將救災物資迅速送達受災群眾。四是加強調度,銜接好物資的需求與供應,力保救災物資供其所需、用其所急、解災民所難。個別暫不需要的物資要妥善保管。五是確保救災物資品質安全,減少破損率,發放給群眾的食品藥品絕不能超過保質期。六是加強救災物資管理的制度建設,通過登記造冊等多項措施,防止發生流失。物資分配和發放要公正公平公開。

回良玉還到四川省地震臺網中心和資訊中心看望和慰問了那裏的地震工作者,並勉勵他們千方百計做好余震監測預報,儘快著手地震災害評估,不失時機地加強防震減災知識宣傳教育,切實發揮好地震部門在抗震救災和恢復重建中的重要作用。

來源: 中國新聞網

相關文章:
審計機關將全程跟蹤審計救災資金和物資
中國九種型號十五顆衛星投入抗震救災
四川投入近4.5萬名民兵預備役人員抗震救災
四川省抗震救災指揮部5月21日急需志願者及其他(電話)
國新辦就四川汶川地震災害和抗震救災情況舉行第九次發佈會
國資委:通電通信通路 力保抗震救災生命線
萬科"正名":1億無償投入災後重建 公眾對政府救災滿意度98.6%
支援抗震救災災後重建 稅務總局減免稅收將超202億
廣東公安機關曝光11個救災詐騙捐款賬戶(名單)
圖片新聞:
組圖:北川堰塞湖水位上漲 已淹沒一個鄉
點燃心中的希望 災區中小學生陸續復課[組圖]
更多 >>

觀察與思考
全球糧食危機與中國對策/ 中國經濟博弈高油價
· 聚焦拉薩打砸搶燒嚴重暴力事件
· 中國推行大部制改革
更多>>
中國發展報告
中國改革評估報告(08年 07年) / 數字報告/ 農業發展 統計報告/ 農業投資政策及項目
· 中國社會統計數據大全(中英文版)
· 中國環境統計數據大全(中英文版)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