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要聞 發展觀察 新聞跟蹤 經濟發展 減貧救災 社會發展 全球招標投標 商務資訊 觀察思考 發展報告 數字報告 白皮書 中國之窗 世行在中國
專家專欄 政策解讀 宏觀經濟 區域發展
行業動向
行業規劃 金融證券
金融法規
貿易發展 工程項目 企業發展
國情公報 經濟數據 經濟名詞 採購商
發展要聞  -中央提出推進機構改革5意見 探索大部制 推行行政問責制 [全文] -報告稱中國2025年超美成最大經濟體 林毅夫:中國不會現惡性通脹 -教育部:高考改革大方向和"路線圖"已確定 擬為高校教授評級定崗 -中國大飛機項目合資公司3月成立 註冊地定在上海 股東名單確定 -十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今日上午開幕 -范福春:融資融券今年有望推出 3月開門紅 題材股進飆升期(附股) -2007年財政收入增收12543.83億元(全文) 印花稅 消費稅 個稅 -林業局:陜西鎮坪目前未發現華南虎 新聞出版署:影視作品暫不分級 -京津城鐵票價初定60至80元 火車票自動售票機有望在新南站亮相 -11屆人大一次會議5日舉行 會期13天半 將選舉主席決定總理 議程
中國必須打破分部門分災種救災機制
中國發展門戶網 www.chinagate.com.cn  2008 年 03 月 05 日 
字號:    列印本文章 寫信給編輯

    國家減災委不能做實事

  “我當了15年專家組組長,每年開一次會,最遺憾的是沒實權”

  南都:國家層面目前有負責減災應急的部門嗎?

  王昂生:有國家減災委員會和國務院應急辦公室。

  南都:國家減災委是個什麼機構?

  王昂生:它是一個部級協調機構,由近30個部委組成,但它不是實體,具體日常工作由民政部承擔。實際上它沒有實權。

  國家減災委前身是1989年4月成立的“中國國際減災十年委員會”,當時聯合國倡導在1990至2000年搞一個全世界國際減災試驗活動。這次試驗完了以後,其就改為中國國際減災委員會,後來又改為國家減災委員會。我當了15年專家組組長,每年開一次會,最遺憾的是沒實權,不能做實事。減災委立項頻頻,並且深受地方政府歡迎,因為可以要來錢,但是到了需要中央政府各部門支援執行的時候就有阻隔。

  當時的國家減災委並不是一個實體機構,因為沒有專門的經費保障,把與減災有關的所有部門整合起來這件事就變得異常困難。2002年,我呼籲建立“中國減災中心”,試圖去承擔中國減災救災資訊交流、技術支援、政策諮詢、人員培訓和基礎研究等職能,後因為多個部委的反對,最終以“民政部國家減災中心”的形式成立。但一方面民政部的級別不足以統管各部門,另一方面,專家作用也難以充分發揮。

  南都:不是實體,就不能發揮作用嗎?

  湯聲聞:本身是鬆散的機構不要緊,關鍵是要在災害到來時,能迅速變成一個權威性機構,有權代表國務院協調各部門的事務。這比臨時成立一個指揮部要好得多。現在臨時成立的煤電油運應急指揮辦公室,主要是解決一些煤電油運的問題,實際上老百姓生活這一塊呢,它並沒有包含在內,包括民間組織有勁使不上的問題,它也沒有精力去管。

  説實話,我們當時對國家減災委員會有比較高的期望,實際上他們也是平戰結合,在沒有突發事件的時候,考慮各方面的預案;紅十字會也包括在內,制定了應急預案,可是一旦發生災情,必須有人出面啟動應急預案。

  應急預案容易紙上談兵

  “雪災就暴露出我們的綜合應急系統太脆弱了”

  南都:通過SARS事件以後,國家在應急工作方面有什麼改變?

  王昂生:2003年SARS開始,溫家寶總理提出了一系列應急的問題,2004年就開始考慮全國的應急體制,各個單位、各省市開始搞應急預案。我也知道預案的缺點就是容易“紙上談兵”,寫是很好,譬如我們重點檢查了水利、民政等的預案,寫的人頭頭是道,但具體做起來就是考驗了。

  南都:預案能起到什麼作用?

  董焰:2004年開始要求各個行業建立的應急措施,現在才剛剛起步,還很不完全,不完善。我們國家的交通運輸分行業管理,每個部門應對災害或重大的突發事件都制定了一套應急措施。就單一的交通、海洋,航空上突發事件,單一部門的應急措施還是很有效的,各個環節、各主管部門都作了應急措施和緊急的安排。但這些都是系統內部的,互相不交叉,不交流,沒有共同應對、交叉應對的預案。我們對綜合的應急機制還沒有研究,就海事看海事,就高速公路看高速公路,就鐵路看鐵路,沒有全面的考慮,全部出了問題怎麼辦?雪災就暴露出來我們的綜合應急系統太脆弱了。

  國務院應急辦僅20多人

  “一半人要來搞戰略,還有那麼多部委那麼多省市,怎麼抓得過來?”

  南都:怎樣才能有一個綜合的應急系統?

  王昂生:我們呼籲過建立一個機構,統一指揮協調這個工作。我不同意像美國一樣再建一個部委,統籌管理應急救災工作,因為體制不一樣,我認為放在國務院辦公廳最好,這個機構在各個部委之間最具有權威性。2005年,國務院應急辦公室就成立了,各個省、市、各個部門相繼成立對口單位。

  當時我非常高興,國務院有人專門管這個事情。但遺憾的是人員少,大概只有20人,也沒能建立“應急專家組”,後來我們專家也退出來了。

  南都:國家應急辦公室在這次雪災中運作如何?

  王昂生:因為成立不久,反應慢可以理解,新機構都需要運作一段時間,才能步入正軌。南方出現小災的時候就應該運作這個機構了,但這個應急辦僅20多人,一半人要來搞戰略,還有那麼多部委那麼多省市,怎麼抓得過來?

  所以我建議,首先要建立現代化的系統。其次是人員的素質培訓,現代化的思維培訓,應急工作不能光靠行政人員來完成,長遠看來應該建立專門的大學來培養這樣的人才。第三,大災不是每天都有的,在小災、中災時就要多運作這個機制,需要多磨練。國務院應急辦應該有一個支撐體系,需要找一批專家在外面做技術支援,否則運作起來就很難。這次雪災出現後,又臨時成立了國務院煤電油運和搶險抗災應急指揮中心。其實如果應急辦有人才儲備的話,可以直接拿來用,完全可以國務院應急辦的名義來工作。

  冬季也應作中長期預報

  “難度是相當大的。但我們還是可以試著報一報,報了比不報要好”

  南都:防災減災,預報是第一個環節,怎麼看待此次雪災的預報?

  王昂生:這次雪災對前期預報來説還是一個比較大的難題,天氣容易隨著人類的活動變化出現異常情況,極端天氣出現,很難説多少時間發生一次,像這次雪災,基本是五十年一遇,解放以來很少發生。對天氣預報來説,超長期的預報難度是非常大的,中短期好一點。這次雪災本身時間長,強度大,是一個難題。不僅是中國,美國也一樣,都非常難。

  現在每年3月底、4月初就要做一個預報───夏天洪水、颱風的預報,這一般就是中長期的預報,兩三個月以後會怎麼樣,大概的趨勢。但是這二十多年看來,很多時候都不太準確。但每年都要報,總的説來還是在進步,夏天的問題還是行的。

  冬天的問題之前沒有出現過,所以建議每年11月也要做一次中長期預報───冬天大範圍的降雪、冰凍災害。這個要報出來就相當難,它是小概率事件。千分之一的事件怎麼能報得準呢?所以這個難度是相當大的。但我們還是可以試著報一報,報了比不報要好。

  董焰:我對氣象部門的推諉非常不滿,日本的天氣預報可以精確到小時,我們的天氣預報有時一天都不準。設備投入了,但是技術水準太差。氣象部門要為所有的部門服務,要及時不斷地提供最新、最快的天氣消息。氣象資訊國家要及時發佈,不要保密,要及時通知老百姓,這些資訊的提供是要免費的,無償地提供給老百姓。意外事件要有特別的警報,並且要讓老百姓聽得懂。現在所説的“紅色”、“橙色”警報老百姓不懂,不要完全學外國的東西。

  南都:這次雪災,理想的應急反應過程是怎樣?

  王昂生:這次雪災最理想的運作是:首先是氣象部門,應該在11月份作長期預報,即使12月初不能做,12月中下旬也能做了,至少能做中短期的預報,氣象部門應該走在前面。然後是國務院和各地應急辦,應該把系統運作起來,最先出現問題的湖南、湖北、江西,可能就出現了電線桿結冰的現象,這個時候就應該往上報,氣象、電力、交通部門就應該反饋資訊。應急辦應該借用交通部門的監控系統,綜合分析,迅速採取措施。

來源: 中國經濟網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相關文章:
中國救災機制基本建立 每年7000萬災民需政府救濟
農發行發放救災貸款91.14億元
國家電網調整方案:500千伏電網設防標準提至50年一遇 減災救災
外交部向民政部轉交救災捐款
支援抗冰救災部隊官兵離開郴州 上萬市民送別(圖)
保監會召開再保險抗災救災協調會
發改委:抗災救災獲階段勝利 全力恢復重建 貸款實行優惠利率
圖片新聞:
中國首座內陸核電站將落戶湖北 預計7月正式動工
國家體育場“鳥巢”全面試燈 揭秘“鳥巢”為何東西高南北低
更多 >>

觀察與思考
08年兩會 / 聚焦:換屆·民生·物價·房價·醫改/ 重要文獻
· 08年公務員考試資訊/ 考研資訊大全
·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定08年走向 解讀
更多>>
中國發展報告
中國外商投資報告/ 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公報/ 07年上半年各省市GDP
· 中國社會統計數據大全(中英文版)
· 中國環境統計數據大全(中英文版)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