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後重建更為制度化和系統化
《21世紀》:日前,審計署曾經對2007年救災資金專項審計調查中發現了一些問題,審計期間山東、浙江、湖北、黑龍江、廣西、江西、河南、內蒙和福建等9省區已清退挪用的救災資金6000多萬元。據民政部的了解,今年災後重建中是否發現了一些問題?
李立國:各項救災資金是民政部門和財政部門管理的重點,也是各級審計工作的重點。我們現在的制度安排和執行,包括公開發放和發放對象要公示,基本上能夠保障救災資金不被挪用。所以,最近幾年來,很少發生挪用自然災害應急補助資金和恢復重建補助資金的問題。
《21世紀》:您提到,有個別地方資金下達不是很及時,不及時的原因是什麼?是財政制度程式的問題,還是人為的問題?
李立國:從對恢復重建工作的統計彙報與抽樣檢查中看,大多數地方,還是達到了上述的目標要求。但是,重建工作也有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到11月15日為止,還有24%的重建房屋沒有竣工。客觀原因是,今年颱風登陸和洪澇災害發生得比較晚,尤其是北方山西、陜西到十月份還出現了連綿降雨的災害過程,造成房屋倒塌和災害損失比較晚,重建工作的部署以及各級補助資金的投入顯然就受這個時間的制約。
主觀原因有兩條,一是有個別地方政府補助資金下達得不夠及時,影響了重建工作具體補助政策的落實;在黨和政府更加關注民生、重視民生和改善民生的條件下,也有一些農村居民在房屋重建上,産生了對政府過度依賴的思想,希望政府多拿錢,自己少拿錢和不拿錢,這也影響到了重建的進度。
前面我説了存在的主客觀原因。在具體實施政策的設計也是有一定缺陷。像有的地方提出,農民得把房屋建完,才可以享受。這等於就是事後救助了,而我們認為具體補助政策應該制定在前,昭示在前。
現在北方已經進入冬季了,南方的天氣也轉涼了,民政部從10月份開始督促地方每月15日、30日,兩次上報重建進展情況。最近,我們將結合對受災地方困難群眾進行冬春生活救助安排,同時對恢復重建工作有針對性的提出新的督促和指導意見,並且還要在一月份,結合一些基本民生政策落實情況檢查來進行恢復重建工作的再次檢查。
《21世紀》:災情的統計和上報的體系裏面,會不會出現誤報甚至是瞞報死亡人數,或因希望爭取政府資金而多報房屋倒塌和轉移人口的情況,如果出現了,民政部會採取什麼樣的措施?
李立國:關於災情的統計、匯總、分析,其中也包含倒房、損房數量,以及恢復重建的數量統計與分析,我們已經形成了體系和機制。既有國家災害應急預案所規定的災情上報和統計的規定,以及災情資訊發佈的規定,也有各級民政部門會同有關部門核查災情的職責的履行,還輔助進行一些抽樣調查,進行部門間的災情會商研判,並把人工統計和監測預警手段獲得的結果相結合,以保證災情上報及時,統計準確,資訊發佈及時。
今後,我們又將進行衛星減災中心的建設。這樣就通過衛星地面遙感系統,來進一步增強對災情的監測和核查工作。
農村低保年內基本覆蓋全國
《21世紀》:我們看到,很多地方能夠把災後重建跟日常的危房改造結合起來。那麼,災後救助跟農村低保等其他的社會救助政策怎麼結合。之前您接受採訪時説過,今年年內就農村低保有望可以覆蓋到全國了,現在是什麼情況?
李立國:農村低保和災害救助有聯繫也有區別。説有聯繫就是受災情況下低保資金是照常供給,最低生活是有保障的。區別主要是三個,一個就是低保對象全國性分佈,既分佈在受災地區,也分佈在未受災的地方(既有少數省份沒有遭受嚴重自然災害,遭受自然災害的省份中也有未受災的市和縣)。
第二就是農村低保對象的物質生活基礎本來就脆弱,如果再遭受了自然災害的打擊,生活狀態就是雪上加霜。
第三,保對象大多因病、因殘、因年老體弱造成生産經營能力匱乏,再遭遇自然災害,其恢復生産和重建房屋的能力更弱。
按照這種區別與聯繫的分析,在執行農村低保制度的條件下,對於遭受災害的農村低保對象,更是救災工作幫扶的重點。
今年是農村低保在全國範圍內普遍建制的標誌性的一年。到現在可以説,我們基本實現了5月23日國務院第177次常務會議所確定的目標和總體要求,就是圍繞農村貧困居民為對象,開始普遍建制,達到了應保盡保。現在,已經納入農村低保的數量是2900多萬。尚有農村特困戶定期定量救助135萬人將在下步轉入農村低保範圍。(王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