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勞動教育實現常態化、規範化、多樣化,勞動育人才可能真正發生。安徽省銅陵市義安區實驗小學從學校層面對勞動教育課程進行規劃,做到思想教育與實踐相結合、日常勞動與主題勞動相結合、國家課程與拓展課程相結合,實現勞動時間常態化、空間全域化、參與全員化,在常態化勞動教育中提升學生的勞動素養。
重構融合,打造勞動教育新課堂
課堂是課程實施的主渠道。學校開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在課程中體驗勞動的價值。設立勞動教育必修課程,勞動教育課每週不少於1課時。嘗試根據需要編寫學校勞動實踐指導手冊,明確教學目標、活動設計、工具使用、考核評價、安全保護等勞動教育要求。保證課堂教學的常態化、規範化,培養學生的勞動觀念和勞動意識。
在學科教學和團隊活動中有機融入勞動教育內容。語文課勞動小故事、勞動名言的學習;數學課上擺一擺、做一做;英語課上各類頭飾製作、佩戴;科學課上實驗操作、發明創作;美術課上手工製作、作品展示;音樂課勞動歌曲的學習與創編等等。學生在學科融合間增長知識,提高勞動技能。
開展與勞動有關的社團活動,如剪紙、陶藝、手工製作、電腦編程等,學生根據個人興趣,自選相應社團,進行創造性勞動體驗,提高動手實踐能力與協作能力,培養審美情趣創新意識。
升級賦能,拓展勞動實踐新載體
挖掘生活元素,在日常生活中養成勞動習慣。陶行知先生曾提出“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自己的事情自己幹”的教育思想。學校構建了四大勞動教育板塊——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校內的事情積極做、家裏的事情主動做、校外的事情熱心做。分學段設置勞動清單,形成了循序漸進、螺旋上升的階梯式勞動教育序列目標。
為了保證日常生活勞動課程落地,科學設計校內勞動項目。積極組織學生參與校園衛生保潔和綠化美化、圖書整理等集體勞動,深入開展垃圾分類。制定勞動公約、每日勞動常規任務單及學期勞動任務單,明確每週校內勞動實踐時間,讓校園日常勞動成為常態。二是充分挖掘家庭生活元素,開設“今日我當家”“我是家庭小主人”等課程,由低年級的盛飯收拾碗筷,到中高年級的幫助父母摘菜、做簡單的飯菜等,在“好習慣養成”的系列活動中,逐步內化為學生的勞動素養。
建設部分校內勞動教育實踐基地。學校因地制宜開闢勞動教育基地近1000平方米。學校鼓勵栽植多種類的花草,並開闢專門區域種植農作物,開展適宜的種殖活動,打造“開心農場”課程,吸引每個孩子參與到“開心農場”種植快樂中來,體驗勞動的艱辛和快樂。
各班積極參與,種植了月季、海棠、石榴花等多個花木品種,種植了辣椒、秋葵、黃瓜、豆角、番茄等多種蔬菜。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讓學生承擔種植、養護等勞動任務,學習相關勞動技能和動植物知識。收穫時季開展美食宴,品嘗自己的勞動成果,分外美味。有的班級還在窗臺上、走廊開闢種植園地,更添一道道亮麗的風景。
拓展校外勞動教育基地和載體。學校充分利用社會各方面資源,為勞動教育提供必要保障。積極協調工廠、農場等組織開放實踐場所,組織學生參加力所能及的生産勞動、參與新型服務性勞動,使學生與普通勞動者一起經歷勞動過程。學生們來到太平中和生態園,感受生命的成長;走進獅子山銅礦,做快樂的淘金者;親近“農民豐收節”,參與農忙,體驗收麥子、掰玉米等時令活動;走入“銅草花”等實踐基地,割草、插秧、採摘、種植……滿足學生對於農業勞作、加工製造、服務體驗、創新實驗的系統化勞動實踐需求,將勞動教育與紅色教育、非遺文化、現代農業等相結合,創造適合不同學段學生的勞動實踐體驗。
大力推進社會勞動實踐教育。聯合社區、街道及各類公益場所,廣泛開展志願服務活動,充分發揮校團隊組織的作用,教育引導學生在志願服務中加強勞動,培育良好的社會公德。學校組建“陽光志願小分隊”,深入村莊社區、福利院和公共場所等參加志願服務,開展公益勞動,參與社區治理。志願隊走進老年公寓看望爺爺奶奶們,給他們帶點愛吃的水果和點心、陪他們聊天、幫他們打掃衛生、為他們表演節目等,讓老人們感受到社會的溫暖和親人般的體貼。每學期都會組織“清潔家園獻愛心”活動,積極踐行推廣垃圾分類,通過清理村莊垃圾死角、小廣告等活動,培養學生的勞動能力、責任意識和感恩意識。
積極組織師生研學,在實踐活動中獲得經驗,真實感受自然和社會。參觀銅陵本地的紅色基地,感受紅色文化的傳承;探索西湖濕地公園,領悟大自然的美;開展節糧實踐活動,感受勞動的艱辛與喜悅……在每一次研學活動中,提高孩子的觀察和動手能力,提升勞動實踐教育的文化內涵。
創設勞動文化傳承主陣地。結合重大節日,端午節開展踏青、插艾、包粽子活動;中秋節開展賞月、做月餅、話團圓;元宵節開展包元宵、做燈籠、猜燈謎等系列活動。積極營造“勞動光榮”的校園文化,多渠道表彰宣傳勞動實踐優秀典型,在學生中牢固樹立勞動教育與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同等重要的理念。結合學校特色挖掘勞動教育素材,廣泛開展以勞動實踐為主題班會、勞模報告會、工匠進校園、素質達標勞動技能競賽等活動。
家校協同,開闢勞動育人新天地
在家務勞動中自立自強。每一次放假,學校都會為學生專門佈置家務勞動作業,包括做飯、洗衣服、打掃房間、整理生活物品等,讓學生學會照顧自己,養成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不依賴別人的良好習慣。教育學生熱愛家庭,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裏的事情幫著做,弘揚優良家風,積極踐行孝親、敬老、愛幼等方面的勞動。
戰疫有我,居家生活我最棒。疫情期間,學校不僅開展線上教學活動,還將勞動教育納入主要課程,包含居家運動、家務擔當、“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垃圾分類我來教”等一系列活動。分年級提供任務單,為同學們居家生活提供豐富的勞動資源。學生通過這種生活的勞動儲能訓練,不同層次、不同要求的“蓄能”作業,體會了父母的不易,從而也會倍加珍惜自己的幸福生活。
保障機制,確保勞動實施有效性
加強組織領導。把勞動教育作為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切實履行職責,建立勞動教育的長效機制。校長為第一責任人,明確相關部門職責,統籌開發和整合勞動教育資源,協調學校設計勞動教育課程、實踐項目、組織實踐活動。
加強師資隊伍保障。建立專兼職相結合的勞動教育師資隊伍,配備必要的專職人員,保持勞動教育教師隊伍的穩定與發展。
建立經費保障機制。建立政府、學校、社會、家庭共同承擔的多元化經費籌措機制。可爭取採取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吸引社會力量提供勞動教育服務。
加強安全保障。加強對師生的勞動安全教育,強化勞動風險意識,建立健全安全教育與管理並重的勞動安全保障體系。學校組織開展勞動教育實踐活動要制定完備的活動方案和風險防控應急預案。科學評估勞動實踐活動的安全風險,在場所設施選擇、材料選用、工具設備和防護用品使用、活動流程等方面制定安全、科學的操作規範。
義安區實驗小學高揚勞動教育的旗幟,凸顯五育並舉的人才培養格局,以勞動帶動五育,促進學生全面、陽光、健康發展,功在當代,利在韆鞦。學校將繼續秉承“明德為先 行止有倫”的辦學理念,構建“日新 日進 至善 至美” 的校風,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生存,學會做人,真正上好勞動教育這門“必修課”,成為勞動教育的受教者、受益者,勞動精神的弘揚者、引領者,成長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圖文/盛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