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天一
兒童文學作家,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特約編委,中國網教育專欄作家
很多父母願意和我探討家庭教育問題,這幾年我清晰感受到,人們越來越注重培養孩子的眼界和格局,意識到這才是決定孩子一生走向的底層能力。一個人的眼界和格局不是與生俱來的,更多取決於後天的培養和引導。那麼怎樣才能培養出一個有眼界、有格局的孩子?相信這是很多父母都想知道的答案。
我認為最重要的是拓展孩子的視野,視野的廣度對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如何拓展視野?古人給出了最佳答案,那就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讀書與行路,二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就好比人之雙足,協調共進,才能行穩致遠。
先説説讀書。在現代社會,讀書是一件極其方便和低成本的事情,看似不起眼,卻最值得父母去投入。書籍是前人智慧的結晶,能讓孩子快速高效地認識世界、了解世界,做到上知天文,下曉地理。更重要的是在讀書的過程中,孩子的內心得到充實,品格得到塑造。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閱讀是人類獲取知識、啟智增慧、培養道德的重要途徑,可以讓人得到思想啟發,樹立崇高理想,涵養浩然之氣。中華民族自古提倡閱讀,講究格物致知、誠意正心,傳承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塑造中國人民自信自強的品格。”
孔子“韋編三絕”,陶淵明“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李白“片言茍會心,掩卷忽而笑”,都體現了中華民族對讀書的熱愛。在視通萬里、思接千載的閱讀中,人們可以 “觀古今于須臾,撫四海于一瞬”,獲得精神上的滿足、視野上的開闊、情操上的陶冶。因而作為家長一定要引導孩子多讀書,讀好書,如果有時間,最好能陪伴孩子一起讀書,這是最佳的親子時間。
“夫道成于學而藏于書”,讀書益處無窮。另一方面,“想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要親口嘗一嘗”,毛主席曾形象地描述了實踐的重要性。歷史上,將讀書與行路相結合,從而在某一領域獲得高深造詣的例子不勝枚舉。徐霞客博覽群書,三十年如一日,走遍名川大山,探幽尋秘,才有被譽為“明末社會的百科全書”《徐霞客遊記》的誕生;李時珍在遍覽前人古典醫籍基礎上,跋涉無數窮山深谷,足跡遍及大江南北,既“蒐羅百氏”,又“採訪四方”,才有了《本草綱目》流傳千古......
孩子的課堂不止在學校,更在廣闊的天地中。作為家長,應該在自身能力範圍內儘量創造條件,把孩子帶到更寬廣的天地當中去,去行路、去體驗、去閱讀,讀行天下,見識多元化的世界。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會發現,原來世界這麼宏大,這麼多彩,並從中去發現自己,成為更好的自己。
孩子想認識大海,那就帶他去海邊看一看,海的波瀾壯闊,海的一覽無余,會讓他胸懷坦蕩,感悟世界的博大。孩子想認識高山,那就帶他去親身爬一爬,山腳、山中、山頂,各種不同的風景,會讓他産生不同的體驗與領悟。而立於山巔的“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必定讓他的內心涌動豪情。孩子想認識沙漠,那就帶他去走一走,只有身臨其境,才會感受到“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壯闊雄奇,才會感受到“瀚海闌幹百丈冰,愁雲慘澹萬里凝”的磅薄之美。
所以,請幫助孩子養成日常讀書的習慣,有機會就帶孩子多出去走走,有了萬卷書做為想像的翅膀,再用萬里路去逐一驗證,這種知行合一會讓孩子受益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