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中國教育 >

女性的力量,閃耀香港教育的一束光——著名專家郭其俊評香港教育(二)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郭其俊 | 時間: 2023-02-09 | 責編: 曹傑

【引子】

香港教育需要重新定義和建構

“女性不僅是天生的,更是變成的。”

關注女性解放的作品《悠悠歲月》榮獲2022年諾貝爾文學獎。畢生都在為維護女性權益而奮鬥的安妮·埃爾諾在獲獎演説中表示:“我沒有把授予我諾貝爾文學獎看成是我個人的勝利,我認為它在某種意義上是集體的勝利。”

記得當代教育名家、人大附中原校長劉彭芝女士演講時,很喜歡把人類文明進化的三個重要階段作為其演講的邏輯起點。

這三個階段分為:

第一階段是發現了人,將人從神的籠罩下解放出來;

第二階段是發現了女性,將女性從男性的統治下解放出來;

第三階段是發現了兒童,將兒童從對成人的依附中獨立出來。

2020年以來,中國香港地區的教育既努力發現兒童、確立兒童的中心定位和主體地位,也注重發揮女性在教育領導和管理中的積極作用。

“女性的偉大,在於她有天生的慈母之愛,如果把這種母愛轉換為愛所有的孩子,就顯得更加高大、溫暖和神聖。”

不僅在中國香港地區,在粵港澳大灣區的主要城市——廣州和深圳,也同樣開始注重發揮女性在教育領導和管理中的積極作用。可以説,在這裡,每時每刻都有無數女性教育人的精彩故事在上演。

筆者對中國香港、廣州和深圳三地的教育領導人做了一次比較:

不難發現,她們有著“美麗與智慧並存,學力、能力和魅力同在,閱歷豐富、人崗相宜並且大有可為”的共同特點。

“黑夜給了她一雙黑色的眼睛,她註定要用它來點亮教育。”

蔡若蓮履新香港教育局局長不久,就接受了《大公報》記者的採訪,詳細介紹了她的施政綱領。

蔡若蓮説:“香港教育要在‘裝備’年輕人方面做得更好,努力培養有‘向心力’的新一代。”

什麼是“向心力”?

蔡若蓮解釋説:“‘向’,即希望學生志向裏有國家,有遠大的夢想;‘心’,即希望學生做事用心、有愛心,愛國愛家、愛己愛人;‘力’,即有能力,包括發揮‘一國兩制’的優勢、把握國家發展以及大灣區發展機遇的能力。”

蔡若蓮還對一些熱點問題進行了回答:

一是要破除DSE“一試定終身”的迷思,實現人才多元發展。DSE是中國香港政府于2012年為和中國內地高考及內地大學錄取接軌而推出的公開考試,相當於香港的高考。香港地區的學生參加DSE,錄取香港高校的比例本來就不低(DSE考生約5萬個,而香港八大高校的學位就有近2.3萬個),但DSE這種高考錄取機制仍需要打破,以讓更多的學生可以通過自身的專長升入到大學學習。

二是要推動赴內地交流計劃,讓年輕人胸懷祖國。由教育局向學校全額資助,從中四(高一)年級起,所有學生學習“公民與社會發展科”時,都要回中國內地考察一次。

三是要將人工智慧列入教學課程,培養未來全面創科人才。在“STEM”教育中加入藝術和人文元素成為“STREAM教育”,讓所有同學都有機會持續接觸STREAM元素。

【探索】

用“務實性”呈現“道德性”是香港教育的價值取向。

“樹的方向,是由風決定的;而人的方向,則是自己決定的。”

在培養方向上,香港教育致力於讓每個人在德、智、體、群、美等方面都有全面而個性的發展,能夠一生不斷自學、思考、探索、創新和應變,具有充分的自信和合群的精神,願意為社會繁榮、進步、自由和民主不斷努力,為國家和世界的前途作出貢獻。

“男性的第六感是方向,女性的第六感才是感覺。”

2017年,香港回歸20年之際,蔡若蓮履新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五屆政府教育局副局長。當時,因其“愛國”的立場還備受一些不明人士的爭議。

面對這種情況,她把工作的重心放在她認為正確的事情上。她堅持以“一國之本”為前提,同時從受眾的角度,對“多元價值觀”保持一定的靈活性,參與制定了香港地區中小學學生的學習宗旨:

(一)小學階段

1.懂得分辨是非善惡,能適切地履行自己在家庭、社會和國家所擔當的責任,對多元的價值觀,展現接納和寬容;

2.認識自己的國民身份,並懂得關心社會、國家和世界,成為負責任的公民;

3.養成廣泛閱讀的興趣和主動閱讀的習慣;

4.積極主動以兩文三語與人溝通;

5.發展獨立學習的能力,特別是自我管理和協作能力;

6.通過8個學習領域的課程,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為升讀中學做好準備;

7.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培養對體藝活動的興趣和基本的鑒賞能力。

(二)中學階段

1.成為有主見、負責任的公民,認同國民身份,並具備國際視野。恪守正面價值觀和態度,珍視中華文化和尊重社會上的多元性;

2.獲取和建構廣泛的知識基礎,能夠理解當今影響學生個人、社會、國家及全球日常生活問題;

3.掌握兩文三語,有利於更好地學習和生活;

4.綜合發展和應用共通能力,成為獨立自主的學習者,以利於未來進修和工作;

5.靈活、有效和合乎道德地使用資訊和資訊科技;

6.了解自身興趣、性向和能力,應因志向,為未來進修和就業,發展和反思個人目標;

7.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積極參與體藝活動,並懂得欣賞運動和藝術。

蔡若蓮履新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六屆政府教育局局長以來,進一步增加了愛國教育要求和內容,使香港教育逐步走上正軌。

“道德不是空洞的口號,而是溫暖細緻務實的行為。”

我們會發現:

香港基礎教育坦然面對“為升讀高一級學校做準備”,因為“哪有考試,哪就有應試”其實是一個樸素的道理,承認這一點,本身就是符合道德性的。而要思考的應該是如何讓學生為升讀高一級學校做準備?以及如何通過高考錄取機制創新,讓學生更好、更多元地升入高一級學校。

香港基礎教育期望學校成為不斷學習的專業組織,而學校的決策要求由經常接觸學生的人士負責並且因此更有系統性的籌劃和自我評估,確保學校不斷改進。

【再探索】

用“人文化”支撐“多元化”是香港教育的基本要求。

“多元化教育才能讓更多的學生發現自己並成為更好的自己。”

在中國香港,多元化教育的特徵比較明顯。

如:要求利用多元化的學與教方法和策略,讓每個學生有機會以最適合自己的方式學習。

香港教育同仁認為,不同類型的學與教策略和活動有不同的目的,並可在個別環境中發揮其優點。因此,只標榜某一種教學模式,例如認為以生為本的小組教學法優勝於以教師為中心的全班教學法,這種想法是不恰當的。

因為不同的學與教策略上的需求,教師的角色也應該是多元的:一位真理和知識的傳授者、一位資訊的提供者、一位學習的推動者、一位顧問、一位導學者、一位評估者……

“每個人的記憶都是屬於自己的私人文學,沒有人文化的支撐,多元化教育就會變成空中樓閣。”

中國香港政府辦學的特點是不僅要給出各種規例,還需要給出執行這些規例的理由。即:既要説明是什麼,也要解釋為什麼?體現了很強的人文化。

如關於學生留級的規例是:不論是原校生,還是轉校生,學校應儘量避免讓學生留級。

其理由是:

1.他們可能會成為超齡生;

2.他們可能會佔據學位,而影響其他學童的入學機會;

3.如無適切的輔導措施和跟進工作,留級只會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

當然也不是一刀切地不允許留級,但規定留級由學校和教育局共同決定,留級比例不能超過學校學生總數的3%,小學階段只可以留級1次,小學6年級不留級等。

“人文關懷是確立人的主體性後,賦予人生以意義和價值的關懷。”

在對學習環境和學習的要求上,香港教育要求學習環境不僅安全,而且要讓學生感到倍受關懷,給予學生正面回饋和鼓勵,使他們免受威脅、羞辱和尷尬,讓學生獲得有用、真實和有意義的學習。學習不單看重學生的學習成果,也應該重視他們的性格取向。

在促進學習的評估上,香港教育強調用發展性評估等各種模式,給學生有效地評估,並且要求讓教師和學生有機會一起檢討和反思評估的結果。反對只注重數量而非品質、基於行政理由而作出的毫無效應的詳細的資料記錄;給於過低的分數或評級而打擊部分學生的自尊心;用負面的評語令學生的學習意志受到打擊等行為。

在對學生書包的關注上,香港教育要求學校採取可行而有效地措施,保障學童不應長時間背負重量超過該學童體重的10%的書包。如:學校選擇課本時,除考慮其教育價值外,應優先考慮分冊訂裝並且分量比較輕的課本。

【後記】

“大灣區國際教育的春天已經到來!”

“世界上若沒有女人,這世界至少要失去十分之五的真、十分之六的善和十分之七的美。”

書法是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六屆政府教育局局長蔡若蓮的一大業餘愛好,在其局長辦公室,有幅米芾體“愛蓮説”的書法作品,就出自於蔡若蓮本人之手。

“一切事情都會以一種聞所未聞的速度被遺忘。”

新冠肺炎似乎已經過去。

2023年2月6日起,中國內地與中國香港全面恢復人員往來。

2023年2月8日起,中國香港將有序恢復跨境學生回港上課。

…….

伴隨著這一切放開,大灣區國際教育又將迎來屬於它自己的春天!

作者郭其俊:中國教育學會初中教育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全國名師工作室聯盟副理事長,廣東省教育督導學會特聘專家,深圳市福田區教科院院長、教科院及附屬學校黨委書記,著名特級教師,首批正高級教師,曾任南京市鼓樓區教育局副局長、南京市寧海中學校長等職,是全國中小學百名優秀明星校長,深圳市首位“百萬年薪”公立高中校長和公立教科院院長,也是《人民教育》2014年向全國重點推介的高中校長,被譽為“中國當代校長評傳第一人”。

【參考文獻】

1.《學校行政手冊》(2018/19學年),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五屆政府教育局

2.新班子訪談 | 蔡若蓮:培養有“向心力”新一代,2022-07-15, 《大公報》 作者:湯嘉平、張凱晴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