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的面前有影子,那是因為你的背後有陽光。”
歲末年初,各大教育平臺的評選、推介、榜單層出不窮,教育部也公佈了新時代中小學名師名校長培養計劃(2022—2025)培養基地及培養對象名單。
筆者留意各大教育平臺評選結果時,發現“郭其俊評教育人物”的特殊“榜單”系列一直在持續更新,它既不是排名,也不是頒獎,但出現在這個序列中的教育人物卻個個星光熠熠,其故事也是件件打動人心。
不難發現,這個系列的作者是中國教育學會初中教育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廣東省教育督導學會特聘專家、廣東省深圳市福田區教科院院長、教科院及附屬學校黨委書記、著名特級教師、首批正高級教師郭其俊先生。
“男人只有兩樣東西是別人帶不走的:一樣是閱歷,另一樣是朋友。”
郭其俊閱歷豐富,頗為傳奇,曾任江蘇省南京市鼓樓區教育局副局長、江蘇省南京市寧海中學校長等職,是全國中小學百名優秀明星校長,廣東省深圳市首位“百萬年薪”公立高中校長和公立教科院院長,也是《人民教育》2014年向全國重點推介的高中校長,被譽為中國當代校長評傳人。
翻閱郭其俊的文章後,發現這位著名特級教師的評傳中,把“點”“線”“面”“體”等常識暗藏在文章之中,最終自成一派!
1.0 點亮繁星
勾勒全國教育界的閃耀“星光”
“評傳和諺語一樣,都是從他人留下的印記中獲得的重要價值。”
作為中國評傳國內頂級校長的人,郭其俊可謂是筆耕不輟。從2020年下半年開始,郭其俊利用工作之餘,撰寫了10余篇中國著名校長的評論文章,被教育圈稱為“前無古人,後也很難有來者。”
“1992年,年僅37歲的李金池,擔任衡水中學校長。此後12年,他為衡水中學的改革發展殫精竭慮,勵精圖治,把這所名不見經傳的地處農村地區的薄弱高中,辦成了一所享譽全國的名校。2004年-2010年,李金池任衡水教育局局長。2010年,55歲的他辭去衡水教育局局長職務,擔任石家莊精英中學校長至今,又把一所升學成績連年滑坡、招生數量逐年減少、生源品質逐年下降、瀕臨倒閉的民辦學校辦成了一所全國名校。
“我們可以質疑一所名校,卻無法質疑一位能夠把幾個薄弱學校都辦成全國名校的校長;我們可以質疑一所名校的現在,卻無法質疑從薄弱學校成長為全國名校的辦學歷史!”
短短數語,生動地闡釋了關注度頗高的衡水現象締造者、著名校長李金池的人生經歷,讓人感嘆評傳人的文字功底。
當李希貴、李金池、劉彭芝、王殿軍、羅濱、竇桂梅、劉希婭、劉長銘、陸雲泉、劉可欽這10個在中國教育屆響噹噹的名字映入眼簾時,仿佛他們身上不僅僅有著一個校長的名頭,更是一所中國頂尖品牌學校的代名詞。
翻看每一篇“校長評傳”,郭其俊總是以高遠的眼光、獨特的視角和真實的交往經歷,對文章的主人公作一番中肯、理性的點評,讓校長們從故事中走出來,生動地“站在”讀者面前。
“歲月最大的賜予,是讓我們慢慢孕育出一顆感恩的心。”
“我寫校長們,真的是因為心中有感激、有感恩,更是出於對校長們的尊敬。”郭其俊表示,這些被他認真用文字記述下的校長們,都曾在思想上或者行動上引導或啟發過他,對於他的個人成長和事業提升有過莫大幫助。
隨後的一年時間裏,郭其俊沒有停下評傳的“腳步”,又評論了劉京海、程紅兵、夏青峰、葉翠微、唐江澎、彭婭、朱華偉、張雲鷹、李一諾等9位國內著名校長,同樣在教育界引起了極大的反響。
郭其俊稱之為“中國教育勇敢者”系列,其文章被多家媒體全文轉載,獲得超高點擊,不僅被廣大網友認可,而且也獲得了當事校長們的高度認可。
2.0串珠成鏈
十顆紮根廣東教育的“珍珠”串成當代最美“粵派教育”人物“項鍊”
“女人如果只能擁有一件珠寶,必是珍珠項鍊。”
到了2022年,郭其俊除了評傳了享譽全國的著名特級教師王崧舟和華應龍外,把目光主要對準了他目前工作的廣東。
作為一名深圳教育人,郭其俊有較長的一段時間沉醉在“粵派教育”之中。他溯源過“古代粵派教育”的奠基性人物——陳獻章和“近代粵派教育”的開創性人物——容閎;重走過“現代粵派教育”的旗幟性人物——吳穎民的心路歷程;關注過“現代粵派教育”的標誌性人物——廣東醫學教育院士第一人鐘南山、廣東“生本教育”創始人郭思樂和廣東心理健康教育ABC證創始人莫雷的傳奇人生;更感傷過“後現代粵派教育”的先驅性人物朱清時晚年時的皈依佛門……
郭其俊暢遊在古代、近代、現代、當代“粵派”教育人物的故事裏,不知不覺中,一條清晰的“線”躍然眼前,形成了“粵派教育”人物典範中的一條美麗的“項鍊”。
“世界上最美麗的地方,就是在你的身邊。”
郭其俊開始著手梳理當代“粵派教育”人物的形象。
從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區教育局原局長劉根平和深圳中學校長朱華偉身上,郭其俊悟到:“當代‘粵派教育’是‘從政治上看教育’,在反思‘外面的世界’後,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的教育。”
在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首任校長徐揚生和廣東省珠海市第一中學原校長韓延輝的故事中,郭其俊發現:“當代‘粵派教育’是‘從民生上抓教育’,在目標‘創建國際一流灣區’後,實現與港澳‘深度合作’的教育。”
熟悉華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校長姚訓琪和廣東省廣州市花都區七星小學體育老師兼跳繩隊教練賴宣治的傳奇後,郭其俊有感到:“當代‘粵派教育’是‘從規律上辦教育’,在認知‘健康第一’後,實現讓教育‘回到育人’的教育。”
梳理華南農業大學校長劉雅紅和廣東省廣州市東風東路小學校長彭婭的經歷,郭其俊看到:“當代‘粵派教育’是‘從體系上撐教育’,在構建促進教育發展的‘四梁八柱’後,實現對眾生‘生命關懷’的教育。”
了解廣東省肇慶市端州區教育局局長吳秀枝和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區海旺學校原校長張雲鷹的成長歷程後,郭其俊明白:“當代‘粵派教育’,是‘從文化上潤教育’,在弘揚‘嶺南文化’後,實現‘永遠改革、永遠創新、永遠追求’的教育。”
十顆紮根當代廣東教育的“珍珠”,被郭其俊用一根隱形的線串了起來,形成了另一條當代“粵派教育”的“項鍊”,同樣閃閃奪目,令人過目難忘。
3.0 三線合一
架構出粵港澳大灣區的教育命運共同體
“站在大灣區整體的角度,思考大灣區教育的未來。”
2018年1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建立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的意見》明確指出,以香港、澳門、廣州、深圳為中心引領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帶動珠江-西江經濟帶創新綠色發展。
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2023年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第一個五年的收官之年。
郭其俊又有了新的計劃,他將在當代“粵派教育”人物評傳的基礎上,把評傳的方向瞄準粵港澳大灣區,希望通過他的梳理,能讓大家對粵港澳大灣區內各地、各區的教育特色,特別是香港、澳門等地的教育人、教育事、教育史有所了解。
如果説,把最初評傳散落在全國的著名校長比作點亮閃耀的繁星點點,那麼評傳當代“粵派教育”人物則是通過找到他們的共性,串成了一條華麗的線。郭其俊準備通過粵派、港派、澳派三條線以及諸多的教育區域特色,勾勒出一個令人不容忽視的教育三棱臺體。
落筆成點、由點到線、由線及面,從一維至三維,由線面成一體。期待郭其俊在2023年,通過手中的筆,帶領讀者暢遊教育的“灣區”之河,理解教育的”灣區”之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