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中國教育 >

2023屆考研,三大因素降低初試競爭強度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曾瑞鑫 | 時間: 2022-12-26 | 責編: 曾瑞鑫

日前,2023屆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初試已落下帷幕。本屆報考人數474萬,相比2022屆457萬,增幅僅為3.7%,為近7年最小增幅。而根據全國研招單位公佈的2023屆碩士研究生招生計劃,增幅也約為3%。

在本屆考研全國總體報考錄取比例與去年持平的情況下,由於疫情影響、報考分佈、就業形勢、考生畢業路徑選擇等多種因素的疊加作用,導致本屆考研初試的實際競爭激烈程度,多年來首次下降。

首先,今年缺考人數增加比較明顯,往年缺考率大約10%,但本屆考研很多考場,第一科就出現了25%以上的缺考率。主要原因是部分學生因疫情影響了復習或者最後階段陽性而棄考。

從北京化工大學考點出來的小張告訴記者,他所在的考場應該來60人,但第一場就缺考了20多人。小張説,自己身邊有好幾個同學由於備考啟動比較晚,今年二月才開始,又因疫情干擾多次被打斷,學習效果不好,就放棄了,等著明年再考。

第二個因素,是考研選報決策的理性化。

持續多年的考研志願選報分佈,是超過50%的考生集中報考了不到15%的熱門研招單位,很多碩士點報名人數超過計劃錄取名額十倍以上,而還有不少碩士點的報名人數遠少於招生計劃。但在今年,這種畸形競爭格局,將會一定程度緩解。因為更多考生,做了更加理性的志願選報分析與決策。

在北京林業大學考場出口附近,記者採訪了考生小陳。小陳説:“我基礎還不錯,剛開始挺自信的,很堅定地打算報考全國排名前十的某所985高校的工科學術碩士。但在考研備考過程中,一方面充分調研了自己專業在多所院校的淘汰率和對手的大致實力,發現最初想考的學校太難了。不僅最終錄取率超低,而且好多二戰三戰且背景都是名校的對手。另一方面,我從五月份就開始進行一種挺科學的考點掌握度拉網深度測評。連續測了三個月,對自己真實水準和未來幾個月可能提升的分數,有了準確的判斷,從而把報考志願下調到了合適目標。現在看來這是一個非常正確的決策,考研過關概率肯定提高不少。而且,一起參加了拉網測評的同學,80%以上都調整了目標,甚至不少名校背景的學生都改報了低於本校的志願。大家沒有像很多師兄師姐一樣盲目衝動,去死磕明顯超過自己實力的熱門碩士點。

這種回歸理性的報名分佈,較大範圍的適度“逆向考研”,將比較明顯的降低部分考生的初試淘汰率。

第三個因素,是今年更多應屆考生由於做了考研和就業的兩手準備,部分學生已經找到了滿意的就業單位,雖然也走進了考場,只是來體驗而已,從而也一定程度降低了初試競爭激烈程度。

考生小范走出考場時,雖然略顯疲憊,但卻難掩內心興奮。他告訴記者,自己前段時間發燒了四天,到考前一天還特別難受,本想放棄,但在家人和老師的鼓勵下,才堅持走進考場。雖然政英數都比去年難了,但三科考的很多題和海文老師輔導的內容很近似,所以信心大增。而且一起復習的好幾個同學都已經找到不錯的工作,雖然也來考了,就是感受一下氛圍,最終都會選擇直接就業。所以,真實競爭激烈程度肯定比看上去更低,能堅持到底的都是幸運兒。

記者在更多訪談中,發現在應屆考生中,就業與考研同步準備的比例明顯高於往年。究其原因,一方面高校就業部門切實有效地給應屆生做了畢業多路徑統籌準備的指導和服務;另一方面,很多畢業生基於特殊形勢,拓展了視野和思路,為自己制定了更加科學全面的發展規劃。

部分考生反饋,本屆考研各個統考科目的命題難度都有所提升,但由於能堅持認真復習並考完的人,在考生總量中佔比下降不少,所以今年應該是初試最容易過關的一年。

也有不少考生認為,雖然初試通過率提高了,但復試形勢更加嚴峻和複雜了。因為,從去年開始,很多研招單位對考生的科研能力、創新創業和綜合素質,較大幅度提高了要求。很多初試成績名列前茅的同學,都在復試中被淘汰。這也是之前少見的現象。説明國家招考研究生已經不再是僅僅看初試成績,而對科研能力和綜合素質的考察評估在今年復試中很可能會再次提升權重,因為這些指標才是研究生招生選拔的核心目的。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