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中國教育 >

中國教科院未來學校助力湘西鄉村教育振興的實踐與探索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 時間: 2022-11-25 | 責編: 曹傑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地處湘、鄂、渝、黔四省市邊區的少數民族聚居區,是習近平總書記“精準扶貧”重要論述首倡地,是湘鄂川黔革命蘇區紅色聖地,是中央紅軍長征首選目的地。湘西自治州下轄7縣1市,有115個鄉鎮、街道,總面積1.55萬平方公里,總人口300萬,其中土家族、苗族等少數民族佔總人口的80.84%。目前,全州有各級各類學校1852所,在校學生56.9萬人,教職工52324人;教育扶貧“零問題”通過國家驗收,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督導評估通過國家驗收,教育資訊化應用案例入選中央電教館、教育部教育管理資訊中心和教育部科技司優秀案例,瀘溪教育均衡發展經驗作為“湖南唯一”成功入選《2019中國基礎教育年度報告》典型案例。

一、背景

2013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湘西時,專門就教育工作做出重要指示。為充分發揮教育科研的支撐、驅動及引領作用,以科研助推湘西州教育高品質跨越式發展,加快縮小湘西教育與發達地區的差距,讓湘西革命老區人民的兒女接受更加公平而有品質的教育,湘西教育人一直在想辦法、找路徑。

為積極探索教育改革發展新路徑和新方法,助推具有中國特色世界水準的現代教育,開創教育更加美好的未來,中國教科院在2013年啟動中國未來學校創新計劃,“未來學校1.0”成功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全球移動學習最佳實踐案例,並在“未來學校1.0”的基礎上組織實施“未來學校2.0創新行動計劃”,探索富有中國特色的未來學校發展模式。“未來學校2.0”項目設計者中國教科院國際與比較研究所所長、中國教科院未來學校實驗室主任、中國教科院STEM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王素研究員心繫湘西貧困地區教育發展,以振興民族教育的情懷、使命和擔當,自2019年以來,王素主任將湘西自治州納入第一批中國教科院STEM教育協同創新區域指導中心、第一批中國教科院未來學校研究共同體,並在湘西組織實施了中國教科院“未來學校助力鄉村教育振興”項目,通過理念引領、網路指導、課題牽引、項目帶動、遠端培訓、結對教研、送課入校、案例推薦等方式助力湘西鄉村教育振興,積極為湘西教育高品質發展尋找對策、尋找未來。

二、 實踐

(一)以理念為先,明確鄉村教育發展新目標

理念決定行動,行動改變結果。湘西教育的落後在很大程度上是教育理念的落後。2019年以來,王素主任及其團隊先後通過遠端問卷調查、視頻會議、實地調研等方式專題調研湘西鄉村教育工作,為湘西教育帶來了新教育思想和新教育理念。

2021年3月,王素主任在湘西自治州教體局給湘西自治州教體局主要負責人、分管領導、科室長及二級機構負責人進行了專題講座,第一次將未來學校的教育理念帶進了湘西。5月,王素主任在花垣縣十八洞小學以《為什麼要建設一所未來學校》為題,給湘西自治州及花垣縣人民政府分管領導、各縣市教體局負責人、教科所、部分校長等100多人進行了專題培訓,從“什麼是未來學校”“為什麼要建設未來學校”及“怎樣建設未來學校”等方面進行了精彩、專業的學術報告。同時,山東濰坊未來學校校長祁彧、廣東東莞未來學校副校長劉翥遠分享了未來學校濰坊和東莞實踐和經驗,讓湘西教育看到了未來,明確了目標。王素主任的專題培訓,引發了湘西教體行政人員深度思考,進一步明確了未來學校2.0行動計劃的發展理念,極大地激勵了湘西學校校長、教師搶佔未來學校發展的制高點,著力推進湘西未來學校發展的新生態,以未來學校助力鄉村教育振興,以教育振興助力推進鄉村振興的信心和決心。

通過與中國教科院專家的深度溝通和交流,州教體局主要領導及班子成員深刻認識到,湘西作為習近平總書記“精準扶貧”首倡之地,要扛實首倡之責,只有牢固樹立品質意識、發展意識,以教育品質提升為統領,堅定不移走品質提升內涵式發展道路,集中優勢力量破除制約湘西州教育品質提升的頑瘴痼疾,強隊伍、抓常規、優佈局、推項目,破解教育供給短板,促進教育資源配置均衡,才能實現湘西鄉村教育振興,促進全州教育高品質發展。2021年12月,在州委、州政府的支援下,湘西自治州教體局堅持未來學校發展理念,以立德樹人為根本,圍繞教育品質提升,研究制定了《湘西自治州2022—2025年教育品質提升攻堅行動計劃》,進一步明確鄉村教育振興和促進教育高品質發展的新目標:“築牢‘一體兩翼’攻堅體系,構建三位一體、三全育人格局,鍛造‘四有’好教師,培養‘五育並舉’好學生,鎖定六大主攻目標,推進七類區域攻堅,實施八大工程項目、遵循‘九個堅持’‘九個要求’,厘清十個辯證關係”,為全州鄉村教育振興的教育高品質發展撐起“四梁八柱”,力爭實現“一年打基礎、兩年見成效、三年上臺階”的工作預期,到2025年,湘西州教育品質力爭達到全省中等水準。

(二) 以項目為介,實踐鄉村教育發展新課題

2021年3月,王素主任及其團隊通過調研,提出了“湘西教育要實現高品質發展,必須要有發展高品質教育的眼光和視野,走出山外學經驗,跳出湘西看教育,進行系統設計、統籌推進”的系統設計策略。在王素主任主動積極的出謀獻策、牽線搭橋、點撥指導下,湘西自治州教體局黨組書記、局長田勇帶隊赴四川成都青羊區和重慶市九龍坡區考察學習當地“推進教育綜合改革實驗區”的系統設計、系統構建和系統推進教育綜合改革、提升教育品質的先進經驗。通過考察,湘西自治州教育行政領導開拓了視野,找準了目標,得到了參考,清晰了路徑,提升了深化教育改革,提升教育品質的精氣神,完成的考察報告《深化教育綜合改革 促進鄉村教育振興一一青羊、九龍坡區教育綜合改革實驗區的經驗與啟示》在中國網刊載。通過考察學習,教體部門提出的“聯外強內,項目推進,深化教育綜合改革,全面促進湘西教育高品質發展”的建議獲得了州委、州政府的高度認可,州委第21次常委會會議和州人民政府第83次常務會議形成了“同意湘西申報教育綜合改革實驗區”的決議。目前“專家引領,聯外強內,系統設計,項目推進”的策略已成為目前湘西鄉村教育振興和教育高品質發展的主要實施路徑。    

項目(課題)推進可以變革結構,重構教育生態;項目(課題)推進,可以引領並激勵教師參與。中國教科院未來學校助力湘西鄉村教育振興的實踐過程中,通過“聯外強內”的方式實施項目(課題)推進,取得顯著成效。一是得到了王素主任及其團隊的鼎力相助和精心指導,為湘西獲得外援項目(課題)。自2019年以來,湘西共有花垣縣、保靖縣、鳳凰縣、古丈縣、瀘溪縣、吉首市及州民族中學、溶江中學、吉首大學師範學院附屬小學教育集團共50所學校近600多名教師先後參加中國教科院未來學校研究共同體組織的“中國未來學校創新行動STEM教育研究課題”“可評估的項目學習行動課題”及“項目化混合式教學課題”等6個項目(課題),其中跨學科的STEM教育、項目制學習及混合式教學的理念和模式應用實現了從“跟跑”到“並跑”再到“領跑”的實質轉變,比落實《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理念和要求至少提前了2年以上。特別是2021年5月28日,王素主任在花垣縣十八洞小學組織啟動的“中國教科院未來學校助力鄉村教育振興”項目,得到了時任湘西自治州人民政府副州長吳淩頻高度稱讚:“未來學校助力鄉村教育振興”項目在習近平總書記“精準扶貧”首倡之地助力鄉村教育振興是中國教科院探索鄉村教育振興的首倡之為,開啟了中國鄉村教育振興之門,恰逢其勢、正當其時,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二是通過未來學校理念引領,激活湘西教育內力,以立德樹人為本,以提升教育品質為標,湘西自治州從學前教育、小學、初中、高中、中職教育、特殊教育七個領域出發,從學習空間、學習方式、課程結構、組織管理、體教融合等方面統籌設計州級八大工程項目(課題),組織近200多位州內教研員、骨幹教師進行深入研究,著力構建湘西未來學校發展的新生態,以未來學校助力鄉村教育振興,以教育振興助力推進鄉村振興,探索一條高品質、可持續、可複製的鄉村教育振興之路。

(三) 以隊伍為本,搭建鄉村教師發展新平臺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未來學校2.0行動計劃中一個重要內容就是聚焦未來教師所應具備的關鍵能力,包括課程與教學設計、教育教學評價、學習環境創設、師生溝通能力、資訊技術應用等多方面的能力,構建未來教師能力框架。中國教科院未來學校以線上+線下的方式組建混合式學習共同體,組織教師學習,更新教師教育理念;以項目+課題的方式組建研究共同體,帶領教師研究,提升教師教研素養;以送課+網課的方式牽線搭建課堂教學共同體,重構課堂教學結構,提升課堂教學效率;以活動+培訓的方式組成實踐共同體,指導教師教-研-訓-賽,幫助教師拓展思維,深度研修……據不完全統計,通過多樣式、全方位的培訓,未來學校的理念、做法、實踐在湘西廣泛傳播。王素主任倡導的STEM教育、項目制學習等教育理念、模式方法及應用案例通過州、縣市兩級教研部門的二次傳播和實踐,培訓州直、瀘溪縣、保靖縣、吉首市等教師達3300多人次。

通過未來學校共同體這個高端平臺的培訓,湘西一大批校長、教師得到快速成長。在2020年10月,中國教科院組織的第六屆中國未來學校大會中,湘西自治州89位教師在數學建模、語文學科思維發展型課堂教學設計、項目式學習、“大概念”視角下的單元教學設計和混合式學習五個主題參加第一輪挑戰任務。通過學習,這些教師不僅了解了先進的教育理念,而且看到了全國其他學校的先進經驗和做法,找到了差距。湘西自治州教科院、花垣縣民族中學、花垣縣邊城初級中學的3位老師完成第二輪挑戰。花垣縣邊城初級中學華亞雪老師利用自己的微信公眾號“藝體空間”完成的《苗族鼓舞》在混合式學習主題第三輪挑戰中成功晉級前20強,成為第六屆中國未來學校大會的全國前100名教師,是湘西第一位中國教科院未來學校種子教師。中國教科院未來學校共同體湘西試點學校、中國未來學校創新行動STEM教育研究課題學校花垣縣華鑫學校校長易穗香,以未來學校理念為引領,以構建STEM課程體系為支撐,2022年成功申報成立湖南省教育廳命名的“湖南省易穗香小學語文名師工作室”,並從全省301個工作室中脫穎而出,成為首批“湖南省網路名師工作室”。 州教科院語文教研員石慶華應用PBL項目制行動學習方法與策略設計的《秋天的懷念》教學案例榮獲十一屆全國初中語文教師教學基本功大賽一等獎。

在未來學校的理念引領及與中國教科院專家的深度溝通交流中,湘西自治州教體局黨組書記、局長田勇充分認識到:教師是教育的第一資源,只有廣大教師教學理念轉變了,教學技能提升了,才能適應未來教育改革發展的滾滾潮流,才能激活教育品質提升的“一池春水”。

為了做好提升全州教師適應未來教育發展的能力,湘西自治州教體局在2022年先後組織了三期封閉式全員培訓,將全州中小學校長(園長)和教師進行了一次集體“充電”。一是3月組織的第一期校長(園長)培訓班。王素主任以《未來學校與教育品質發展》為題對州教體局工作人員、各縣市教體局負責人及校長200多人進行了專題培訓,將未來學校理念進一步推進到湘西各縣市、各個基層學校;湘西州教科院謝文斌副院長結合案例,將未來學校理念落實到教研工作中。二是7月暑假的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全員集中培訓。培訓把課程改革擺在重要“席位”,中國教科院未來學校共同體成員單位——湘西州教科院圍繞新課程改革,研究了14門科目的課程標準,對課程標準進行了有效解讀,增強了對教學實踐的指導性。湘西州教科院謝文斌副院長還以未來學校2.0行動計劃中的“PBL項目式學習專題”,對瀘溪縣600名中小學教師和吉首大學師範學院附屬小學教育集團500多名教師進行了培訓,將未來學校的PBL項目式學習理念、實踐方式、實施策略傳播到中小學教師中,落實到中小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全員培訓抓住了問題關鍵,抓到了點子上。”中國教科院未來學校共同體湘西試點學校、吉首市乾雅小學校長向幫松在參加培訓後,深有感觸地説。三是7月暑假的第二期校長(園長)培訓班。湘西州教科院的學科教研員分成12組,同校長就未來學校、鄉村教育振興和教育高品質發展等教育品質攻堅的問題進行了研討。三次大規模的培訓,共有2.3萬餘名校長和初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參加,全封閉式的培訓,實現了校長園長教師培訓全覆蓋,廣大教師真正走下講臺,坐進教室,轉變角色,以學生心態全身心投入其中,推動校長和教師隊伍解放思想、更新觀念、轉變作風。人民網、《中國教育報》、新湖南等媒體先後報道了湘西教師暑期培訓工作。

(四) 以課堂為核,探索技術賦能課堂新模式

課堂是鄉村教育振興的主陣地,是教育高品質發展的主戰場,也是未來學校2.0行動計劃的主方向。中國教科院未來學校著力研究新理念、新技術、新資源、新課程背景下的課堂教學,以技術賦能的方式將課堂打造成為學生生命成長的精神家園,突破時空的立體學習場,實現學科之間的對話、互動與融合,使不同學科的知識由分裂、封閉、單一,走向整合、開放、多元。

一是組建學習共同體,指導課堂教學。中國未來學校搭建了“未來學校實驗室”“CFS湘西”“未來學校花垣共同體群”等微信公眾號和微信交流學習平臺,組建了網路學習共同體。2021年11月,廣東東莞市松山湖數學名師工作室的數學名師通過線上騰訊會議,給湘西初中教師講解《單元教學設計與核心素養》《單元作業設計案例分析》等專題,使得湘西教師與山外名師同步學習,對湘西初中教師優化作業設計起到了切實地指導作用。同時,湘西教師通過“未來學校實驗室”公眾號及各個課題微信群,及時了解山外的資訊、活動,了解國內外未來學校實踐動態,及時學習未來學校研究團隊課堂教學科研成果。瀘溪縣第五中學李清波感受到:“通過遠端同步視頻連線開展多次線上聯合教學研討,在活動中,我們互相學習,共同進步,松山湖中學更是把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最新的研究成果同五中老師分享,我們在活動中不斷地受到啟發,深深地感受到了未來學校的變革給當下教育産生的深遠影響。在兩校的互助活動中,我受益匪淺。”

二是組建教學共同體,共用課堂教學。中國教科院未來學校通過結對教研、遠端授課、現場送課等方式,組建跨區域的異地教學共同體,共用課堂教學,以此變革湘西課堂結構,提升課堂教學效率。中國教科院山東濰坊未來實驗學校與花垣縣十八洞村小學、磨老小學結為互助學校,通過定期的線上線下交流研討,山東濰坊未來學校每週為磨老小學、十八洞小學通過騰訊會議上科學、美術、音樂課不少於兩堂,磨老小學、十八洞小學為濰坊未來學校貢獻獨特的苗族民族文化、脫貧攻堅等特色課程。山東濰坊未來學校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方式給不僅給花垣縣兩所學校的學生們帶來了高品質的教育教學,更為兩校的教師們提供了具體的觀摩學習機會,有助於教育教學管理的理念不斷更新,教學方式的不斷轉變,課堂教學品質不斷提升,磨老小學和十八洞小學的特色輸送不僅促進教學交流,也促進了民族團結。廣東東莞松山湖未來學校對接瀘溪縣第五中學和古丈縣斷龍中學,2021年5月,東莞松山湖未來學校淩波老師在古丈縣斷龍中學分享了多年來富有特色的教育教學經驗,如集體備課、青藍工程、翻轉課堂、課堂檢測、教育資訊化共用等,梁錫林老師為古丈縣斷龍中學的學生帶來了校本研修課程《最短路徑數》。古丈縣斷龍山鎮初級中學九年級龍易在《不同的課堂,不一樣的感受》課後感想中寫道:“老師給了我們足夠的時間思考,雖然我們從沒有接觸過楊輝三角,但老師也能在給我們足夠多的獨立思考後一步一步引導我們理解它的概念。他只是寥寥數語,就能讓原來我們沒有接觸過的知識點慢慢的在我們面前鋪開,感覺他的語言具有啟發性,能引導我們一步一步的思考,然後歸納得出結論。在這節課上,我感覺氛圍很輕鬆,讓平時不太敢舉手回答問題的我也勇於舉手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第一次讓我覺得,學習數學也可以是輕鬆,好玩的。”

三是搭建教研共同體,共用教學教研。湘西自治州以落實未來學校2.0行動計劃為準繩,靶向實踐,因地制宜採用區域教研、網路教研、綜合教研、主題教研以及教學展示、現場指導、項目研究等多種方式,構建“網際網路+”的網路直播共用課堂教學與教研,破解了目前線下傳統教研活動中存在的“經費少-組織難、人員多-維安難、工具少-提升難、數據少-統計難”的“四難”問題,提升了教研工作的針對性、有效性和吸引力、創造力。僅2021年的全州網路教學教研直播活動,全州29所學校共完成網路評課9789次,41569人次參與活動,直播活動獲得省教科院基礎教育研究所、湘潭市教科院、懷化市教科院等領導及專家的高度好評,並以《技術賦能 網課眾研 提升區域教研共生效應》為題先後在2021年湖南省“智慧教育助力教育 學科教學創新發展”主題研討會議、懷化市教科研工作總結會做經驗發言和專題講座。湘西州教科院副院長謝文斌完成的研究論文《“雙減”背景下區域網路教研探索——以湘西自治州為例》發表在《湖南教育》2022年4月中。

(五)以課程為基,完善鄉村學校課程新體系

課程建設是推進鄉村教育振興和促進教育高品質發展的靈魂。課程是學校教學建設的基礎,課程建設是學校教學基本建設的重要內容,是有效落實教學計劃,提高教學水準和人才培養品質的重要保證。在中國教科院未來學校共同體這個高端平臺指導下,湘西立足開足開齊開好國家課程,從地域特色和資源出發,以構建STEM教育課程建設起點,探索PBL項目制課程,初步構建“以單一學科為主,多學科融合的STEM教育主題應用課程”“與社會生活相結合的STEM教育情景應用課程”“與湘西傳統優秀文化相結合的STEM教育項目應用課程”三個具有湘西特色的STEM+課程體系,並取得了優異成績:在2021年第四屆中國STEM教育發展大會中,來自21個省72個市的逾400支隊伍參加競賽,湘西自治州幼兒園STEM教育案例進入全國前50強,位列學前段第二。2021年10月,在王素主任的關心指導下,湘西STEM教育工作案例進京參加國際計劃支援的“Her STEM, Her Dream!她科技!她夢想!”鄉村女童 STEM 教育經驗交流會暨2021年“國際女童日”慶祝活動,並作會議經驗分享,獲得了組織者和與會領導、專家者的一致好評。這是湘西STEM教育首次走出大山,亮相京城。2022年3月、5月永順縣第一中學、花垣縣華鑫學校的STEM教育案例分別入選中國教科院編寫的《STEM精品課程案例集》高中、小學分冊中,開創了湖南STEM教育教研的新高度。這些課程為推進湘西鄉村教育振興和促進教育高品質發展奠定了基礎。正如2021年湖南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在調研湘西STEM教育時評價那樣:“湘西STEM教育奮起直追,在省裏已名列前茅。”

(六)以監測為標,夯實鄉村教育提質新保障

中國教科院未來學校2.0行動計劃立足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充分利用大數據和區塊鏈技術,研製科學合理的綜合素質評價指標,建立智慧化的綜合素質評價模型,重點考察學生的思想品德、學業水準、身心健康、藝術素養、社會實踐等方面的發展情況,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為推動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湘西在未來學校2.0行動計劃的框架下,積極探索既與國家教育品質監測相銜接,又具有地方特色的義務教育品質監測體系,通過監測獲數據,通過數據找問題,通過問題促改革,通過改革提品質,全面發揮監測對義務教育的診斷、評價與導向作用,為促進湘西鄉村教育振興和教育高品質發展奠定基礎。

一是組織實施了2022年春季學期的義務教育教學視導與品質監測。4月25日—5月20日,州教科院通過視導測試、聽課評課、教師座談、學生訪談、資料查閱、實地查看、問卷調查等形式分別深入164所中小學開展了義務教育教學視導與品質監測。這是目前我州領導最重視、時間最長、規模最大、投入最多、影響最廣、成效最好的一次教學視導與品質監測。本次教學視導與品質監測深入基層學校、深入課堂,真實做到了“腳上有泥、目中有人、胸中有數、頭裏有策”的高效率教學視導,為全州鄉村教育振興和教育高品質發展營造了積極氛圍、解決了真實問題、夯實了監測基礎。湘西自治州人民政府副州長高湘文先後2次在不同的會議中肯定了教研工作的作用及與品質監測工作的成效,要發揮科研部門管理、研究、指導、服務職能,教研員要“下沉”教學一線,圍繞備課、上課、聽課、評課四個維度抓實教學常規,凸顯教師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地位,加強學科研究分析,促進課堂提質增效,在全州鄉村教育振興和教育高品質發展中貢獻教育科研力量。

二是研製了《湘西自治州義務教育品質監測實施辦法(試行)》明確了2022年-2024年全州義務教育品質監測的主要內容是針對義務教育學校教學常規、學生學業品質及教師課堂教學水準三個重點項目進行監測。教學常規主要監測學校的教學管理、校本研修、校本教研的實施情況。其中教學計劃(教師學期計劃、單元計劃及課時計劃)、學科作業設計及校級領導、教科室等中層幹部的聽課、評課情況是重點監測項目。學生學業品質主要監測國家教育品質監測所涉及的四、八年級學科科目及義務教育第一學段的閱讀能力和運算能力。教師課堂教學水準主要監測學科教師落實新課標的課堂教學實施情況。

三、成效

2019年以來,在中國教科院的指導下,湘西自治州順利實踐未來學校助力鄉村教育振興,以未來學校2.0行動落實“立德樹人”育人目標,以未來學校2.0行動助推新課程方案和新課標落地落實,構建出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教-研-訓-賽”四位一體化的高端平臺,助力湘西鄉村教育振興和教育高品質發展,成效顯著。一是專家指導,理念引領,為湘西教育行政領導、教師打開了鄉村教育振興和教育高品質發展的“思維門”。實踐表明:湘西教師通過未來學校“教-研-訓-賽”平臺的學習、培訓,知曉、理解和應用跨學科的STEM教育、項目制學習及混合式教學的理念和模式,比落實《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理念和要求至少提前了2年以上。二是獲得領導、學校、教師及學生的認可,為湘西教師的專業成長和學生發展提供了“營養餐”。據不完全統計,中國教科院未來學校助力鄉村教育振興讓湘西近50學校600多名教師直接參加項目(課題)研究,未來學校所倡導的STEM教育、項目制學習等教育理念、模式方法及應用案例讓湘西的3300多教師、近5000名學生受益。三是促進了湘西教育走出了大山,讓更多的領導、學校、媒體關注和支援湘西的教育發展,為湘西教育搭建了與山外溝通的 “高架橋”。2021年在中國教育科學論壇之“雙減背景下的區域教育生態重構”分論壇活動,以圓桌對話的方式向論壇活動分享“統籌六鏈”效能,構建湘西“七有”教育生態的做法與經驗。這是湘西教研以感恩的心態、奔跑的姿態、學習的狀態首次在中國教育科學論壇亮相,中國教育科學論壇以“從滾燙話題到冷靜實踐:雙減背景下的區域教育生態重構分論壇在京舉行”為題進行報道。2021年10月15日中國網以《“雙減/對話田勇:鄉村振興背景下落實“雙減”的區域經驗》為題在中國網教育頻道刊發,向全國推介。(湘西自治州教育科學研究院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