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中國教育 >

郭其俊:這哪像是一家企業,分明是一所令人尊敬的學校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 時間: 2022-11-25 | 責編: 曹傑

我對企業一向沒什麼好感,但這一家企業卻顛覆了我的認知。

把旗下的學校都以著名教育家容閎命名也就罷了,還把學校建成具有標誌性建築流派或者風格的博物館,成為我視野中“不是之一、而是唯一”的東方最美系列校園。

這究竟是哪一家企業?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遠離故土,尋找所謂的夢想和歸宿,其實人又何曾有真正的故鄉,都只是暫將身寄,看幾場春日芳菲,等幾度新月變圓。停留是人生剎那,轉身即天涯永遠。”

故事從這裡説起。

50歲時,因參加深圳市面向全國的校長公選,便做出了人生中的一次重大決定:在近知天命之年,攜兒帶女,從六朝古都、歷史文化名城——南京,來到新時代改革開放的前沿——深圳,成為“南漂一族”中的一員。

初來乍到,儘管努力把他鄉當成故鄉、把夢想帶進現實,但説實話,自己與來自全國其他地區的新特區人,在思維方式、習慣和性格上還是有較大不同,開始著實有點不適應。

“凡是你不適應的環境,可能是另一種文化生態。”

直覺告訴我,對於一座移民城市而言,要用“馬賽克理論”來認識它。

“馬賽克理論”即:彼此之間,相互獨立,可以互不理解、互不連結,但可以共處於一個區域內。

這也許就是“來了就是深圳人”的道理。

通透了以後,便愉快地在特區開始了屬於我的新生活。

“人是文化的創造者,更是文化的宗旨。”

易中天先生曾幽默地説過:“聖人和惡人,處於社會的兩極,只佔社會的極少數;君子與小人,處於社會的中間地帶,是大多數的普通人。在民主法治與和諧社會中,君子能夠獨善其身,小人也能夠自得其樂。只要小人不傷害別人,便不應受干預。君子若覺得某些事情不道德,自律便可以,不能以道德觀念來要求小人。”

猛然間發現,自己一直以來秉承的“清高”,其實是不煙火的,也是不可取和不可愛的。

“也許,不僅君子之間‘美美與共’,而且君子和小人之間也‘和而不同’,才是現實土地上更好的文化生態。”

轉眼間,10年過去了,我發現,自己早已適應了這種“美美與共、和而不同”的文化生態。

“共説江南舊來處,還思沙漠遠行程。”

“即使在茫茫沙漠,也唯有前進的腳步才是希望的象徵。”

一直以來,廣東教育都被誤解為和誤認為是“文化的沙漠”。

作為一名新廣東人,在來特區工作的第一年,有一件事,令我印象尤為深刻。

黑龍江省大慶市一名青年教師,在東北師大研究生進修時,畢業論文選題為:研究特區一名優秀教研員的教育思想。畢業時,這位老師把近30萬字的論文出版成書了,書名取之為《荒原的舞者》,書名之意,不言而喻。

“別急著證明自己,那積累的步數,才是生命的禮物。”

為了説明或證明廣東教育有文化,幾個地區的少數媒體便組織了所謂第三方進行的X派教育人物的評選。

由於功利等種種原因,這些評選,最後連獲獎者自己都不好意思領獎了。

“沒有開宗的人,常説自己已經成派;已經成派的人,卻常常沒有人去為之傳宗。”

事實上,廣東教育不是沒文化,應該是沒有人或很少人“用心、用情、用功”去“研究、總結和傳揚”廣東教育史上扛鼎之人的教育思想,從而顯得沒文化。

“只有知道從哪來,才能知道往哪去。”

可以肯定地説,廣東教育的根在“中原”,廣東教育的魂在創新和發展。其中,明神宗讚為“道傳孔孟三千載,學紹程朱第一支”的表達最為貼切。

廣東佛教第一人六祖慧能(638年——713年),弘揚了“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頓教法門。

廣東儒教第一人陳獻章(1428年——1500年),鑽研“心學”,提出了“自得、靜悟、貴疑、力行”的教育主張,成為粵派教育和嶺南文化的奠基者。

可以看出,這兩位扛鼎之人都把目光從外部世界轉向人的“內心”或“心靈”,由心而發,從心出發,思考教育和人生的本質問題。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來尋找光明。”

直到廣東留學第一人容閎(1828年——1912年)的出現,廣東教育才把目光從內心轉向更加廣闊、更為宏大、更是高遠的外部世界。

容閎提出和實踐“以西方之學術,灌輸于中國,使中國日趨於文明富強之境”的先進教育主張,成為新粵派教育的開拓者。

“不伴隨力量的文化,到明天將成為滅絕的文化。”

我留意到廣東留學教育第一人容閎、廣東廣府教育代表人物孫中山、廣東客家教育代表人物梁啟超,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有一雙目光如炬、炯炯發光、充滿力量感的大眼睛。

可以説,“睜眼看世界”和“有力量”應該是新粵派教育最為顯著的特徵。

其中,容閎被稱為、被定格為“中國睜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由此可見,研究、傳承和光大容閎那伴隨力量的教育思想和教育主張,對弘揚新新粵派教育而言,意義何其重大!

“人間俯仰更成古,天下聲名不計年。”

“你懷念一個偉人,最好的方法就是去讀他的一本書;你要傳承一個偉人的思想,最好的方法就是以他的名字辦一所學校。”

因為容閎在國內外的影響,1976年,位於美國紐約華埠地威臣街的124小學,被州政府命名為“容閎公立小學”;2003年,珠海華發集團將“珠海華發實驗學校”更名為“珠海容閎學校”。

“與其爭論廣東是不是文化的沙漠,不如去尋找廣東教育山水中的大觀園。”

2020年6月,珠海市金灣區教育局引進我為“金灣區全國名校長工作室主持人”,活動之餘,金灣區的教育同仁帶我參觀了珠海容閎係的幾所學校。

參觀學校,對於閱學校“無數”的我而言,本不抱多大希望,但參觀了珠海容閎係的學校後,我仿佛找到了廣東教育山水中的一座大觀園。

“一切優秀的企業,本質上都是一所學校。”

優秀的企業和優質的學校一樣,都是為了幫助更多人去實現自己的人生夢想。

“一個開放、包容、有力量的教育,一定會虛心地向優秀的企業學習。”

著名校長李希貴先生,就注重吸納現代企業管理的先進理念和經驗,從而形成了基於人性、植根學校、從管理走向領導的“李氏理論”。

“有時候,人們總太相信現實;其實,現實的背後往往才是真正的現實。”

不可否認,容閎係學校在校園建築方面給我以強力的美學視覺衝擊,但更引起我極大好奇的是:究竟是什麼樣的企業,不僅把學校建設得如此美觀,還把學校命名為“容閎學校”?

“歲月芳華,創業奮鬥,子婚關爺未回城。”

“機遇老人送你他的頭髮,如果你一下沒抓住,再抓就只能碰到他的禿頭了。”

1978年12月,我國開始實行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對內改革、對外開放”的國策。

1979年7月,中央正式批准廣東、福建兩省在對外經濟活動中實行特殊政策,從此邁開了改革開放的歷史性腳步。

1980年3月,在珠海人礎潤知雨、抓住機遇、乘勢而上的背景下,原任珠海前山人民公社革委會副主任的關林炳先生,領命去在“特區發展公司”的架構之下,組建“房地産經理部”,即今華發集團的直接前身。

這一年,關林炳43歲。

他毅然接過歷史重擔,奔赴當時幾乎是一窮二白的特區房地産領域開荒拓土。

“什麼是路?就是從沒路的地方踐踏出來的,從只有荊棘的地方開闢出來的。”

彼時的珠海,還只是一個荒涼的小漁村,海邊“通通都是茅屋”,為了摸查特區的精確地形圖,關林炳帶領勘察小組,手拿皮尺,順著沿海荒坡和低窪灘塗一點點拉網測量,為珠海特區繪就了第一張發展藍圖。

“先行者總是開天下萬物之先河,做並且做好他人未曾做過的事。”

沒錢、沒人、沒經驗,但有小平同志“摸著石頭過河”“殺出一條血路來”的口號鼓舞,關林炳用“我方出土地,投資方出資金”的方式,成功開發了珠海第一個房地産項目,為企業賺取到第一桶金。

同時,也第一次將港澳式物業管理理念引入到珠海。

“每人心中都應有兩盞燈光,一盞是希望的燈光,一盞是勇氣的燈光。”

創業艱難,要創建一流的品質、一流的口碑的組織,必然要付出超乎常人的心血和精力。

在今天看來,“親力親為”未必是一個很好的的管理方式,卻是那個時代管理者最為優秀的品質。

在關林炳妻子楊苑筠印象中,丈夫每天晚上都去工地巡查,有一次在巡查過程中還遇上打劫,被人打暈了過去,身上的東西被洗劫一空。

就連兒子結婚當天,關林炳都還要去開會並巡查工地,以至都沒趕上婚宴,到頭來婚禮照片統統沒有他。

“人生在世,最重要的就兩件事,一件是把父母送走,一件是把兒女帶大。”

一個企業的管理者,為了工作,兒子的婚宴都趕不上,怎不讓人肅然起敬!

“跨越芳華,勇於擔當,上市波叔成淚人。”

“生活的初級階段是酸甜苦辣、喜怒哀樂,生活的高級階段是追求、是燃燒、是自我實現。”

2001年2月,華發集團迎來了第二位掌門人——剛剛卸任橫琴口岸建設工程總指揮、九洲大道改擴建工程總指揮的珠海市政府副秘書長袁小波先生。

這一年,袁小波48歲。

上任第一天,袁小波就率領一幫人馬去了工地現場。

和同時代所有的勇於擔當者一樣,奮鬥、忙碌和追求,似乎是這個時代的底色。時代賦予了重任,袁小波不敢有絲毫鬆懈,只能奮勇直前!

“永遠沒有人可以擊退一個堅決強毅的希望。”

就在這一年,深圳金地集團等三家房地産公司相繼掛牌上市,這意味著“從1993年起中國證監會暫停房地産企業上市的禁令”徹底解除。

袁小波敏銳地關注到這一動態,並且意識到資本市場對於房地産行業的極端重要性。

儘管以前“華發股份”已經經歷了7年艱難爭取上市的過程,袁小波還是毫不猶豫下達指示:立即以最大力度重啟上市工作!

“有百折不撓的信念所支援的人的意志,比那些似乎是無敵的物質力量有更強大的威力。”

對於房企來説,上市的好處顯而易見,但其複雜、嚴格的審核過程,讓很多企業望而卻步。

華發的上市之路也走得異常艱辛。

2002年9月24日中午時分,證監會發審委正式審議通過“華發股份”的上市申請。

男兒有眼不輕流,但當消息從遠處傳來,袁小波再也控制不住,淚水一瀉而出......

遠在北京的上市工作小組,在一起吃了個“慶功”午飯。據當時上市工作小組組長劉亞非回憶説:“午飯的氣氛不太好,淚水多過歡笑。時任興業證券投行部總經理助理的宋樂真第一個哭了,我當時給小宋敬酒,一句話也沒説,眼淚就流下來了。一頓飯的功夫大家也沒説什麼話,很多人都掉下眼淚,真是酸甜苦辣,五味雜陳......”

“流水在碰到抵觸的地方,才把它的活力解放。”

2002年前,珠海還沒有一個高品質、上規模的大盤。所以,建設一個珠海標誌性的大盤,一直是袁小波的夢想。

彼時,華發只有在前山大橋西側通過置換回來的18.8萬平方米的灘塗,還被其他單位的閒置土地分割得七零八落,怎麼都不符合大盤的標準。

袁小波通過協調實施“房子賣了以後再付土地款”的策略,成功地完成了土地整合。

袁小波把配套學校更名為“珠海容閎學校”,並禮聘著名校長辦學,在提高辦學品質的同時,也極大地提高了大盤的人文品質。

袁小波還開創了引領國內潮流的“陽光車庫、人車分流、精裝修”等大盤房地産概念,極大地提高了大盤的生活品質。

就這樣,硬是把一片不毛之地,建成了珠海最宜居的超級大盤,至今仍是精英人士的首選。

“覽勝芳華,忠誠奉獻,自雄光寧修百年。”

“每個人都是時代的孩子,每段歷程都是時代的注腳。”

2012年5月14日,華發集團總經理李光寧先生履新集團董事長、法定代表人,華發集團迎來了第三位掌門人。

這一年,李光寧剛滿40歲。

翻閱李光寧的簡歷,發現1971年出生的他,是經濟師、碩士研究生,1993年中山大學管理學院企業管理本科畢業,同年加入華發集團。

李光寧的履新,標誌性華發集團選擇了面向未來、“學術性和權威性”的青年領袖,體現了華發集團高瞻遠矚的眼光和雄健有力的氣魄。

“建築是一個城市的靈魂,也是一個城市的音符,而標誌性的建築,更是一個城市的象徵。”

在李光寧履新前的2009年8月,國務院就批准通過《橫琴總體發展規劃》,橫琴開發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而李光寧具體負責的十字門商務區的開建也就順理成章成為橫琴開發的啟幕之作。

從某種意義上説,珠海十字門中央商務區自誕生之初就肩負重大使命,十字門叩開了珠海連接世界的大門,也叩動了華發創新謀變、轉型升級的脈搏。

萬通集團主席馮侖説:“身體是革命的本錢,但對我們這些男人們,革命才是身體的本錢!你的企業、你的事業停步了,你還有什麼本錢!”

所有成功的背後,都是不為人知的堅持與努力,作為華發集團的掌門人,李光寧帶領華發勇踏“轉型升級,跨越發展”新征程,從珠海一城走向全國七十多個主要城市,從地産一枝獨秀到主營業務多點開花,從一家上市公司成長為由8家上市公司、2家新三板掛牌企業構成的“聯合艦隊”,完成了從“珠海華發”到“中國華發”的華麗蛻變,其本人的付出不是常人能夠想像的。

但奇怪的是,我幾乎百度不到一篇關於李光寧本人的宣傳報道。

“永遠相信團隊的力量。”

每當有人誇獎李光寧做出的成績和對企業的貢獻時,李光寧總把成績歸功於華發堅強有力的領導、管理和人才團隊,這也是世界範圍內所有“學術性和權威性”青年領袖共同的智慧認知。

蔚藍的天空中,遷徙的雁陣總是以人字出現在天空,形成了空中獨特的風景線,也形成了團隊精神的標誌。

而李光寧無疑是華發雁陣中的頭雁,而集團化辦企、創新型機制、創業型人才、年輕化團隊和開放性文化是這群雁陣的顏色。

作為一位優秀企業的領導人,作為一名大學畢業就加入企業的華發人,李光寧早已把自己融化在華發的發展之中,並把華發的成功看成了自己的全部。

“百年名企,都是能夠使企業各階層人員全身心投入,並有能力建立學習性的組織。”

吸引一流人才加入華發團隊並建立學習性組織,是李光寧重大的人才戰略。

而把“完成挑戰性任務”作為對企業內青年人才的培訓內容和檢驗培訓效果的做法,是華發人才培養的創舉,體現了極強的問題導向、目標導向、行動導向和結果導向,值得我們教育人認真學習。

“絕代芳華,追求卓越,興學華發立乾坤。”

“一個沒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一個有英雄卻不知敬重愛惜的民族是不可救藥的。”

2021年8月19日,伴隨著禮炮與聲聲祝福,珠海市橫琴新區容閎公學落成典禮後正式啟用,這標誌性華發集團旗下容閎係學校已達17所,成為以廣東教育的先驅和英雄——容閎命名的、具有一流影響力的一流民族教育品牌。

“當我們想起任何一種重要的文明的時候,我們有一種習慣,就是用偉大的建築來代表它。”

走進容閎係學校,你會發現,每一所學校都是一種建築流派或者風格。

華發集團把旗下的學校建成了具有標誌性建築流派或者風格的博物館。

容閎公學是粵派建築風格,這種充滿家庭況味甚至散發著田埂野草身上才有的孤高氣息,正好折射出廣東人“最古樸和單一理想”化成的一種凝固具象,內在是催人奮進、鞭策後輩的文化力量。

容閎書院是皖派風格為主兼有蘇派建築風格,強調“天人合一”,建築基調以黑、白、灰為主,高低起伏、錯落有致、黑白輝映,增加了空間的層次和韻律美。

容閎學校是蘇派風格為主兼有皖派建築風格,小橋流水、鱗次櫛比、古樸典雅,體現出清、透、文、雅的藝術特色,充滿了江南水鄉古老文化的韻味。

容閎國際幼稚園以北歐建築風格融合了由皖派黑色屋頂演變而來的黑灰藍屋頂,將遊牧民族的熱情血脈與徽州古村的自然靈感相融合,風格簡潔、直接、功能化且貼近自然,傳達了讓人平和、安靜和心態舒展的感覺。

梁思成先生説過:“中國的房子很多,但是建築很少。”

學校也不例外,可以説,容閎係學校的建築,體現了極高造詣的藝術,一種用結構來表達思想性、時代性、民族性、人文性、科學性和教育性的藝術。

讓“建築育人”和“空間育人”看得見並且極舒服,應該是李光寧帶給中國教育的最大啟迪!

“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

小時候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

長大後

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我在這頭

新娘在那頭

後來啊

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我在外頭

母親在裏頭

而現在

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

大陸在那頭......

作為一名南京人,我明白,只有遠離南京的南京人,才會寫出如此深情、讓人肝腸寸斷和淚流滿面的詩歌。

作為一名新廣東人,我明白,“南漂”是一個時尚的選擇,“南漂”更是一個艱難的決定。

不知不覺之中,來廣東工作已過10年。真可謂是光陰似箭、歲月荏苒,回想起把我引進到深圳的時任福田區委書記劉慶生等領導的包容期待、厚愛有加,至今仍歷歷在目、不能忘懷!

徐滔今年在中國傳媒大學開學典禮演講時説:“要用前半生竭盡全力做一名成人,而用後半生竭盡全力做一名孩子,因為只有愛和乾淨才能行穩致遠。”

而我天資愚鈍,在即將邁入老年之際,才感悟到,自己應該在更早些年就該有“做一名孩子”的認知和境界,為廣東教育盡更多的責任和義務。

“夢如人生。”

從廣東教育的歷史深處走來,在華發集團及其旗下的學校駐足和停留,發現廣東教育還是有不少鑽石和珍珠,儘管沒有打磨鑽石的大師之能,但有願為這些珍珠穿針引線的藝人之心。

就像華發幾代領導人的精神或者文化,串起來就是華發集團的精神或者文化:“創業奮鬥、勇於擔當、忠誠奉獻和追求卓越”一樣,把廣東教育扛鼎之人的思想或者主張,串起來應該就是“粵派教育”的思想或者主張。

“如果真理是名貴的珍珠,那麼實踐是産生珍珠的大海。”

而要描繪和畫像更為清晰的“粵派教育”,既需要當代教育人更多的實踐和追求,也需要去挖掘廣東教育史更多的鑽石和珍珠。

不知我能不能從他們的全世界門口路過......

珠海華發集團:創建於1980年,與經濟特區同齡,是珠海最大的綜合型國有企業集團和全國著名的領先企業,2016年起連續七年躋身“中國企業500強”,2022年位列183名,成功入選國務院國企改革“雙百企業”並獲評全國標桿。

郭其俊:中國教育學會初中教育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全國名師工作室聯盟副理事長,深圳市福田區教科院院長、教科院及附屬學校黨委書記,知名教育專家,著名特級教師,首批正高級教師,曾任南京市鼓樓區教育局副局長、南京市寧海中學校長等職,是全國中小學百名優秀明星校長,深圳市首位“百萬年薪”公立高中校長和公立教科院院長,也是《人民教育》2014年向全國重點推介的高中校長,被譽為中國當代教育名家評傳第一人。(圖文/郭其俊)

【參考文獻】

《芳華》:華發40年人物擷英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