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19日,以“未來學校:走向高品質的教育之路”為主題的第七屆中國未來學校大會順利開幕。大會主旨論壇圍繞“教育數字化轉型”“高品質教育體系建設”“人工智慧人才培養”等前沿話題,邀請三位重量級嘉賓進行了深入而坦誠的主旨發言,格外引人關注。來自全國的專家、局長、校長和老師逾8萬人次線上觀看直播。為充分梳理和展現論壇成果,現將嘉賓發言要點摘編如下。
武漢理工大學校長楊宗凱帶來《數字化轉型引領學校變革》主旨發言。楊宗凱從戰略行動、實踐探索和發展建議三個方面,闡述數字化轉型引領學校變革的必要性、路徑探索和當下任務。
楊宗凱認為:教育數字化的關鍵在“化”,就是在數字時代對教育進行系統性變革,構建新的教育生態。通過育人方式辦學模式,管理體制保障機制的創新,逐步實現流程再造,結構重組和文化重構,所以教育數字化轉型是一個歷史進程,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趨勢。
楊宗凱展示了教育數字化發展的三個典型階段:轉換、轉型、全面轉型。在三個階段中,教育數字化與技術的發展密切結合。
轉換階段是數字技術融合到教育體系各個要素的階段。我們做了許多工作,包括三通兩平臺的建設取得實質性的進展;一線學校教師的技術應用能力實現巨大提升;數字校園建設覆蓋所有學校等。
轉型階段是教育的自我轉型與提升結構重建和流程再造。在這個階段教育新型技術設施不斷建設,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如期開展,部分省市的教育數字資訊化轉型示範試點緊鑼密鼓的開展,技術已經開始逐步改變教育結構。
如果説傳統的轉換是資源驅動,那麼轉型的核心則是知識與數據的雙驅動。在這個環節仍然面臨許多挑戰,比如如何解析教學場景?如何適配教學資源?如何優化教學過程等。全面轉型階段則以全要素、全業務、全流程、全領域變革,構建教育新生態為典型特徵。屆時,教育元宇宙、人機協同的教學將成為教育數字化發展的典型特點。學校作為轉型的主陣地,其資源、環境、評價、管理、師生、教學都面臨一系列的革命性變化。
最後,楊宗凱給出了應對教育數字化轉型的八個建議:以人為本、應用為王、標準先行、注重評價、協同共用、完善管理、示範應用和加強研究。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副院長陳如平為我們帶來《加快建設高品質教育體系的實現路徑》的主旨演講。
陳如平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副院長
陳如平首先帶領與會觀眾回顧了自1993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起,歷經十六大、十九屆五中全會和黨的二十大中,關於建設高品質教育體系的主要論述,展示了我國“高品質教育體系”的提出全過程。陳如平提出高品質教育體系建設是資訊技術的應用,推進教育數字化是高品質教育體系建設的必由之路。
陳如平指出:推進教育數字化轉型包含三大任務。第一,要大力推進教育新型基礎建設,構建數據驅動的教育治理新模式,以數字化帶動轉型升級,以教育資訊化支撐引領教育現代化。第二,要不斷完善教育資訊化標準規範體系,深化資訊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創新建設,成為學習型社會、學習型大國。第三,推動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的建設和應用,深入推進地方學校試點,積極拓展智慧教育新應用的新場景、新樣態,促進教育教學模式變革與創新。
在帶領觀眾暢想教育數字化將為教育帶來的若干可能之後,陳如平提出當前的重要工作就是從“教育環境”“場景應用”和“數字素養“三個方面積極推動教育數字化轉型。
浙江大學人工智慧研究所副所長肖俊立足高等教育,結合教育、科技和人才三者整體聯動,為我們帶來《人工智慧人才發展和平臺建設》主旨演講。
肖俊有感於當前人工智慧産業人才缺口以及人工智慧研發類人才和研究創新人才的缺失,提出通過創建自主可控的新一代AI科教創新開放平臺,打通教育人才創新鏈,形成生態體系,應對以上挑戰。
肖俊緊分享了浙江大學新一代人工智慧科教平臺——智海。智海平臺聚焦新一代人工智慧,線上科研、社區發展、人才培養和産教生態培育等需求,面向人工智慧科教領域中教育教學、人才培養和科研創業三個主要維度,針對人才培養模式及能力,測評標準不清晰,科教資源建設及共用標準規範不全,一體化服務環境及跨學科創新支撐不足等三個重大挑戰而建立。肖俊還為全體線上觀眾簡單演示智海平臺的使用方式,讓聽眾對智海平臺的優勢一目了然。
肖俊在分享中還指出:人工智慧是引領這一輪科技革命、産業變革和社會發展的戰略性技術,具有溢出帶動性很強的頭雁效應。其作始也簡,其將畢也必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