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中國教育 >

未來學校|局長與校長眼中的高品質教育之路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 時間: 2022-11-23 | 責編: 曹傑

2022年11月19日,以“未來學校:走向高品質的教育之路”為主題的第七屆中國未來學校大會通過線上直播+元宇宙展示的方式順利召開。首日,有兩場圓桌論壇非常值得關注,分別是以“高品質教育之路的區域解讀與實踐” 為主題的局長圓桌論壇和以“教育數字化轉型時代的學校高品質發展”為主題的校長圓桌論壇。

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兩場論壇帶來的精彩內容。

局長圓桌論壇

局長圓桌論壇由深圳市南山區政協副主席劉根平擔任論壇主席,邀請濰坊市教育局局長杜全平,長沙市教育局副局長繆雅琴和恩施市教育局局長甘志明作為嘉賓,共同探討高品質教育的區域暢想與實踐。

在談到如何理解和構建“未來學校”這一話題時,杜全平、繆雅琴與甘志明分別從個人對未來教育的理解出發,分享了本區域開展未來學校變革的思路與實踐。杜全平從課程、空間、技術的角度,分享了濰坊市教育局面向學生素養與能力發展所採取的種種做法。繆雅琴則用“空間賦能”“五育融合”“虛實結合”“同頻共振”四個關鍵詞總結了長沙市的經驗。甘志明在分享中談到,恩施市教育系統突破原有教育形式,面向未來打造“五”課堂:傳統課堂、小組社團課堂、校外義工與活動課堂、遊學課堂和翻轉課堂。

劉根平從“品質是全面的,品質是創造的”、“教育,科技和人才三者整體聯動”、“激活學校辦學活力”三個角度設問,杜全平、繆雅琴與甘志明也均結合本區域的實際探索與各種行動,全面的分享了本區域的各種創新做法,可謂是有實踐,有思考,有理念,講的好,做的也好。

濰坊市在創建高品質教育方面,摒棄片面的考試分數和單純的升學率,更多的關注區域之間、城鄉之間、校際之間的差異和均衡問題,一直堅持向改革創新要品質。通過承擔的20來項省級改革試點任務,推動全市教育高品質發展。

恩施市在落實“教育、科技和人才三者整體聯動“的問題上,做了很多探索和嘗試。通過推進高品質教育突破貧困的代際傳遞。推動“一二三四五”的工作思路。一是一個中心,堅持立德樹人。二是在區域範圍內,以兩大重點推動工作。三是做好三個統籌,統籌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高中教育、職業教育、特殊教育;統籌城鄉一體化發展優化教育佈局;統籌公辦、民辦學校的發展,堅持教育普惠的基本方向。四是做好四個堅持,堅持安全第一、堅持一個學生都不輟學、堅持每一個學生都不掉隊、堅持健康第一;五是堅持五育並舉。

繆雅琴在談到激活學校辦學活力時,強調通過充分尊重教育工作者和教育管理者進一步釋放工作活力;通過因材施教激發學習者的內生動力;通過綜合素質評價,激發學生的個性成長,有問題來改進,有優點來張揚;通過智慧賦能增加教師活力等種種做法。

校長圓桌論壇

校長圓桌論壇由深圳市福田區教育科學研究院院長郭其俊擔任論壇主席,邀請北京市第八十中學原校長田樹林、東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校長邵志豪、河北保定師範附屬學校黨委書記孫寧、東莞市鳳崗益田實驗小學校長、黨支部書記馬方原作為嘉賓,共同研討教育數字化轉型時代的學校建設構想。

郭其俊邀請四位嘉賓為心目中的未來學校畫像。邵志豪從時代維度率先暢談他的畫像,他把未來學校描繪成一個一體化的、跨界跨學校的、個性化成長的學校,在時代的維度上展示了從工業時代到資訊時代再到人工智慧時代對學校的暢想;田樹林則從問題解決的維度上描畫了未來學校,她認為未來學校必須要解決當下面臨的各種問題,無論是人才培養問題還是數字化、智慧化問題;馬方原主要從生態的維度描畫了未來學校,他認為未來學校必須要建成一個開放式的、個性化的、跨學科的、跨領域的、生態化的學校;孫寧則從教育的本源維度定義未來學校,她認為未來教育需要紮根中國大地,回歸教育本源,站在學校傳承的視角去思考。

在談到元宇宙概念對未來學校建設的啟發問題時,孫寧以“協同”和“變革”作為關鍵詞,從管理、課程、課堂和教學組織形式四個維度開展未來學校的建設。馬方原則用拆字解詞的手段,連接了未來學校和元宇宙,用“本源”“空間”和”實踐”啟發我們要從本源出發去思考如何創造一個更具育人功能的環境,進而創建未來學校。田樹林提出一個未來學建設的新方向,將虛擬空間與實體空間、課程和教學四有機結合,來建設未來學校。邵志豪談了他對於未來學校創設的一個大膽設想,將原有以學校為建設核心的視角,轉變為以班級為核心的建設視角,通過四分區的方式,優化班級功能,將班級看作一個小學校。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拓展思路的視角。

最後,與會校長為本屆大會送上祝福。會議在郭院長的金句“未來學校不是你要到達的地方,而是你要創造的地方”中圓滿結束。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