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耘教壇 寫意人生—記遼寧省教學名師王愛梅

發佈時間:2022-10-27 11:01:09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閆景臻

image.png

王愛梅,博士,教授,1970年11月出生。遼寧醫學院基礎醫學實驗教學中心主任兼基礎醫學院副院長,遼寧省生理學會副理事長,中國生理學會教育工作委員會委員,《聽力學及言語疾病雜誌》編委,錦州市政協委員。先後榮獲遼寧省高等學校優秀青年骨幹教師、遼寧省女職工創優標兵、遼寧省百千萬人才工程“千人”層次、錦州市青年科技帶頭人、錦州市十大傑出青年教師和錦州市優秀教師等榮譽稱號。主持參與遼寧省教改課題5項,獲遼寧省教學成果獎3項,主編參編教材10部。在國內外發表學術論文40余篇,其中SCI收錄論文5篇。2014年,王愛梅老師被評為遼寧省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名師。

image.png

午後的陽光揮灑,王愛梅老師的辦公室裏溫暖而寧靜。辦公桌上擺滿了各種書籍,一張她與幾位研究生的合影吸引了我們的目光,那是2012屆研究生畢業時送給她的畢業禮物,從此就一直擺在她的辦公桌上。這位溫婉知性的女教授一提起學生,眉宇間就流露出得意和滿足之情。也許正是因為這樣一種對學生發自內心的熱愛,讓她在不久前獲得了“遼寧省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名師”的稱號。

1993年,王愛梅老師本科畢業之後,考取我校生理學專業研究生。2001年,在中國醫科大學提前獲得博士學位的王愛梅,以訪問學者的身份赴美國密西根大學KRESGE聽力研究所研修。2002年,她回到母校,登上講臺,從事基礎醫學的教學工作。

一直以來,王愛梅老師堅持認真對待每一個學生、每一節課,即使花上再多的時間去備一節課、製作課件,只要能對教學有益,她都覺得值得。每教一個新班級時,她都會將自己的QQ號告訴學生們,方便他們在課後與她交流。學生們不僅問她專業課的問題,還經常諮詢考研等問題,甚至親人生病也會向王老師請教、諮詢,王老師都會耐心解答。她説,為學生們解決問題是教師的一種責任,能在教書的同時育人,則是教師的最大樂趣。

執教二十多年來,王愛梅老師系統主講了本科生《生理學》、《機能實驗學》、《醫學基礎》課程和留學生《Physiology》課程(全英授課)。她主講的五年制臨床醫學專業英文班《生理學》被評為遼寧省雙語教學示範課程。在工作中,她任勞任怨,勇挑重擔。特別是2002年從美國歸來後,當年她就主動承擔了臨床醫學、藥學等專業的教學工作。由於勞累過度,她患上了闌尾炎,可是為了不耽誤教學,她仍然堅持帶病工作,最後不得不立即進行手術治療。術後她得知教學工作排不開,只休息了兩周,便又擔負起部分實驗和理論教學任務。

2007年1月,王愛梅老師被任命為基礎醫學院教學副院長,上任伊始即面臨學校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準評估工作。此時王愛梅老師正值孕期,醫生告訴她有前置胎盤的症狀,需要臥床休息、避免勞累。她顧不上這些,仍堅持上班,深入到授課教師的試講、培訓以及日常教學檢查與指導中,經常工作到深夜。在教育部專家來校評估期間,她已懷有6個月的身孕,但她欣然接受學校的安排,為專家介紹我校的機能實驗中心的整體情況,受到了評估專家的高度評價。

2007年,王愛梅老師成為全校最年輕的校級“教學名師”,當時的她為這個榮譽而感到惴惴不安,她認為“教學名師”這個稱謂是對一名教師最大的肯定,她將此視為一種動力,來激勵自己做得更好。

在王愛梅老師的心中,高校老師的教學要以科研為底蘊,在做好教學工作的同時,在科研上也應該有所成就。王老師早在攻讀博士期間,就首次闡明中藥丹參可有效拮抗慶大黴素對豚鼠耳蝸的毒性作用。在應邀赴美國密歇根大學KRESGE聽力研究所從事合作研究期間,她更是系統而全面地闡明瞭活性氧簇介導氨基糖苷類抗生素耳毒性的氧化損傷機制以及中藥丹參的防護作用。她的這篇論文發表在Antimicrobial Agents And Chemotherapy,影響因子為4.8分,被引用102次。

進入工作崗位之後,夜晚的實驗室常常亮起燈光,那裏留下了王老師忙碌工作的身影。近年來,她在聽覺神經傳導通路及其藥物性損傷與防護機制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她先後主持參與了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8項遼寧省科研項目,獲遼寧省自然科學學術成果獎2項,在國內外發表學術論文40余篇,其中被SCI收錄論文5篇。

一路走來,王愛梅老師説,選擇了教師職業,就要腳踏實地地做好工作。教師的職業要求教師一生忠於職守,愛崗敬業,傾情奉獻。對教師而言,最大的成功莫過於看到自己學生的成長進步,教師要從學生的成長中獲得樂趣,從自身的成熟中獲得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