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忠誠之警 礪實戰之兵 為平安遼寧建設培養一流的公安專門人才——遼寧警察學院“非凡十年•教育巡禮”

發佈時間:2022-10-27 11:01:04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閆景臻

image.png

歷史,在時光卷軸上銘刻每一個非凡的篇章。黨的十八大以來的十年,是黨和國家發展進程中極不尋常、極不平凡的十年。過去的十年,遼寧警察學院圓滿完成“專升本”的辦學層次躍升。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為警鑄劍。公安教育是特殊的行業教育,肩負著神聖的使命。遼寧警察學院作為一所新建本科院校,無論是與部屬公安院校相比,還是跟省屬先進公安院校相論,都存在著難以追趕的差距、苦於看齊的缺憾。然而,學院錨定發展目標,奮力爭先進位,固根基、補短板、強弱項,無論是回應社會的期許,還是幹出自己的精彩,一行堅實的足跡已深深印在前進的路上。十年來,遼寧警察學院緊緊依託“鑄魂”“鑄劍”“鑄藝”三大基礎工程,強化政治引力、提升教育活力、壯大發展張力,在新征途路上,擎旗奮進,一路榮光。

image.png

鑄魂:不捨初心、不懈使命、不竭忠誠

遼寧警察學院始終堅守 “政治建校”這個“根”與“魂”,調準尺規、調高標桿,關鍵問題動用關鍵招法,把立德樹人作為主線,因事、因時、因勢潛移默化、守正創新。

抓住發展節點,因事而化,以德立人。遼寧警察學院黨委始終牢牢把握“公安姓黨”根本政治屬性,堅定不移“對黨忠誠、服務人民、執法公正、紀律嚴明”的總要求,落實全面從嚴管黨治警主體責任。圍繞“專升本”之後思想再刷新、“生轉警”之前信仰再導航,以思政課程為核心、專業課程為輻射,在課堂教學中講透忠誠理論、在實踐教學中強化忠誠行為追求,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始終,鑄牢學生忠誠警魂,牢記從警初心。

抓住平臺支點,因時而進,以德立識。高揚紅色文化涵育,激活紅色基因傳承,在宣講平臺上成立馬克思主義學院、青馬研究會,在全省建立5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43個校局合作思政實踐基地。搭建網際網路+黨建微信平臺,以“微黨課”激發價值追求、以“微話語”創新思政模式。在活動平臺上以“忠誠課堂”“英模課堂”“行走課堂”等思政課堂為載體,組建警歌嘹亮合唱團等6支特色隊伍,將思政教育融入育人的全過程,教育學生肩負時代使命,建功新時代。

抓住踐行基點,因勢而新,以德立志。立德樹人有道,春風化雨無聲,把持久的實踐活動集聚成思政的“強磁場”,讓學生帶著任務深入基層去實習,每人在校期間至少參加20周公安一線隨崗實習和不低於1次的大型安保任務。通過實踐活動強化思想砥礪、培植作風養成,在“教、學、練、戰”中打牢學生聽黨話、跟黨走的思想根基。

十年櫛風沐雨,十年奮楫揚帆,遼寧警察學院史因此留下了許多盪氣迴腸的章節。走出校園的畢業生,有的面對槍口,毅然決然將鮮血融入赤誠;有的面對歹徒,無所畏懼把危險留給自己;有的面對洪流,挺身而出以生命築就平安。他們不僅是遼寧警察學院的驕傲,更是忠誠的血脈、信仰的基因。為此,新生開學第一課,總是請英模走進課堂,採用體驗式、情景劇等形式,以鑄魂、淬劍、逐夢來訴説時代深藏的心曲,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使命擔當傳承好。

image.png

鑄劍:對接實戰、融入實戰、滿足實戰

盤點遼寧警察學院非凡的十年,需要從兩個視域來考量:一是為何鑄魂?二是怎樣鑄劍?前者決定著初心信仰,後者體現了使命擔當。由此進一步追問,遼寧警察學院在忠誠鑄魂的前提下,又是如何在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把劍鑄成一種力量、一種品牌、一種風格!

——以劍的力量凝聚人心,涵育養成。通過持續不斷加強內涵建設,人才培養品質顯著提高,學生警察職業精神明顯加強,崗位適應能力逐漸提高,專業技能顯著提升。近年來,本科畢業生初次就業率達到98.48%,學生總體就業率達到100%,畢業生深受用人單位歡迎。6000余名學生先後在各類大型安保活動中得到鍛鍊,榮記公安部集體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遼寧省公安廳集體三等功1次,大連市公安局集體三等功1次。畢業生中涌現出二級英模王大偉、全國優秀人民警察孫曉翠等一大批先進典型。

——以劍的品牌振奮人心,超越自我。兩屆全國公安院校教學技能大賽,學院代表隊兩次榮獲團體一等獎,遼寧警察學院榮立公安部集體一等功。近三年,學生在挑戰杯等多項競賽中獲省部級以上獎項265項。馬克思主義學院被評為全國黨建工作樣板支部。學生特警方隊先後榮獲省、市黨建工作先進品牌。學院先後榮獲雷鋒式學校、雷鋒式集體稱號。成功舉辦“揚帆起航”“七月放歌”“走向輝煌”“光輝歷程”等大型文藝演出,“警歌嘹亮合唱團”參演作品獲全國高校大學生藝術展演一等獎、遼寧省高校大學生藝術展演一等獎,參加“青春心向黨 奮進新征程”首屆東北三省一區教育系統文藝匯演人民網予以報道。

——以劍的風格鼓舞人心,滿足需求。學院已建成公安部警務實戰訓練大連基地、公安部訓練科技應用研發中心、全國公安教育訓練網路學院、中國民航空中警察訓練基地、遼寧省軍轉幹部進高校專項培訓基地,並承擔公安部外警培訓任務,年均完成全省入警訓練、晉陞訓練、警種訓練等萬餘人次,共為全國公安機關培訓警務實戰教官1200多人,對口支援西部地區培養教官300余人。

鑄藝:時代必然、實踐必要、法治必需

如果説忠誠“鑄魂”是先決條件的軟“輸入”,實戰“鑄劍”是不可或缺的硬“輸出”,那麼,“鑄藝”工程則是貫穿輸入與輸出的中間“載體”。

整合實戰模式,深化教學改革。學院獲批遼寧省向應用型轉變試點學校,構建了以公安學、公安技術主幹學科為特色的學科專業格局。堅持“人才全面發展+公安實戰需求”的“雙輪驅動”戰略,全方位融入“實戰”元素,開展實戰化改革,學院10個公安司法類本科專業中,有6個專業獲批國家和遼寧省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個專業獲批公安部重點專業建設點,省部級以上一流專業超過60%。增加實驗實訓比重,構建公安專業見習、課程實驗實訓、集中警務實踐、專業綜合實訓、跨專業綜合實訓、畢業實習等六階遞進式實踐教學體系。形成案例教學、虛擬倣真、線下模擬、線上推演、現場教學、實戰課堂“六融合”實戰化教學方法。採取“實情、實景、實戰、實兵”考核,技能類課程實行紅藍對抗、執法過程實錄的考核方式,逐步形成了不同專業特色的“全過程+多載體+多維度”考核評價體系。學院17項教學成果獲遼寧省教學成果獎勵,其中一等獎4項。

適應實戰需要,強化師資力量。強化“中共黨員、人民教師、人民警察”三重身份,加強“金專、 金課、金師”三重比例。注重師德師風建設,強化教師隊伍培養,初步形成了以學科專業帶頭人領銜,以骨幹教師為中堅,中青年教師為支撐,結構漸趨合理,素質優良,能教善戰“雙師雙能型”教師隊伍。啟動實戰化師資隊伍建設,引進高層次人才和公安一線人才,派出教師到公安一線挂職鍛鍊和警務實踐,通過外引內培,現有專任教師262人,其中正高、副高級職稱人員127人,佔專任教師的48.8%;博士、碩士佔比78.2%;教師每三年到公安一線任職半年的專任教師佔比 82.5%;共引進公安一線人才 36 名,選聘駐校教官 65 名,兼職教官 89 名。十年來,有12人次獲“省部級教學名師”獎;13人次在全國公安院校教學技能大賽中獲獎,其中獲一等獎9項;多人次在省、市普通高等院校教師教學大賽中獲獎。2022年學院在遼寧省高校教師教學創新大賽中獲得一等獎,並在全國高校教師教學創新大賽中獲得三等獎。

拓展合作時空,創新育人模式。自覺提升站位、自信放遠目光、自主推動創新,與省公安廳、各市公安局實施“聯合製定招生計劃、聯合實施人才培養、聯合安排警務實踐、聯合落實就業崗位;人才培養方案一體化、實踐教學環境一體化、教師教官隊伍一體化、科學研究方向一體化”的“四聯合四一體”協同育人機制,圍繞標準對接、項目連結、課程銜接的現實需求,採取學院教師與公安機關實戰專家“雙向交流”模式,把基層的實戰經驗引入教學,又將院校的前沿理論帶回基層,共建共育一體化戰略格局,形成警技互補、警風互學、警務互幫,全方位、深層次、緊密型的“校局合作聯合育人”遼警模式。

強化科技創新,加快發展步伐。為用而研,用足資源。學院建有“遼寧省社會治安風險管理研究基地”“公安部科技應用研發中心”等部省級科研平臺5個,智庫2個。擁有遼寧省高校重點實驗室1個、遼寧省工程實驗室2個,省部級科研創新團隊2個。整合研究力量,密切跟蹤國際警務科技發展前沿,圍繞社會治安防控、警務大數據應用、打擊新型犯罪等方向開展研究攻關,承擔國家級項目6項、省部級項目53項、市廳級項目242項,科研經費突破2600萬元,多項科研成果獲得部省市級獎勵。學院加大項目申報力度,實現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和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零的突破。

十年篳路藍縷,十年風雨兼程。大思政成為提升向上向善的能,大實戰成為凝聚向心向內的場,大教改成為助推向前向遠的勢。循著時間和空間兩個坐標,我們發現——這十年是個關鍵的時間點。面臨建設一流公安本科院校的“關鍵一程”,只有堅持忠誠育警、實戰礪兵,才能解決發展中的難題。這十年也是一個關鍵的空間點,高校建設已從加快速度的機遇變為加快轉型的機遇。時空的坐標,就這樣讓遼寧警察學院廓清當下,構思未來。

image.png

仰望黨旗,十年鐫刻忠誠;凝視警旗,十年披荊斬棘。一支讓黨放心、人民群眾滿意的高素質過硬公安預備隊伍正在集結——過去、現在、將來,無論何時,永遠以黨的旗幟為旗幟、以黨的方向為方向、以黨的意志為意志。遼寧警察學院,正以一種堅定的政治立場、堅韌的精神力量、堅實的發展步伐,踔厲奮發,勇毅前行,奮力譜寫新時代“站位一流、對標一流、爭當一流”高品質發展的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