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中國教育 >

他是“創美教育”的“一代明師”——郭其俊評珠海一中原校長韓延輝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 時間: 2022-10-14 | 責編: 雷後蘭

基礎教育著名校長 韓延輝

人物手札

韓延輝:中共珠海市委教育工委委員,珠海市教育研究院黨支部書記,珠海市第一中學原黨委書記、校長,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廣東省名校長,廣東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學,廣東省新一輪“百千萬人才培養工程”第一批教育家培養項目成員,廣東省第一批名校長工作室主持人,廣東省中小學校長聯合會副會長,廣東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南粵優秀教育工作者,珠海市第一批特級校長。

引子

關注珠海,是因為一個女人,她的名字叫“董明珠”。

2005年,我經南京市面向全省公選,從南通來到南京,成為南京市寧海中學校長。

來南京工作不久,同事們便和我聊起了六朝古都的歷史和文化,當然離不開近現代的才子佳人與軼事趣聞。當時印象比較深的是,他們説南京就出了兩位商界名人,而且都是從“賣空調”起家的,其中一位就是在學校對邊租房開始賣空調、後來成為蘇寧集團董事長的張近東,另一位是遠走他鄉珠海開始賣空調、後來成為格力公司總裁的董明珠。

“我不想説,我很親切;我不想説,我很純潔……”彼時,一部描寫南下打工女性命運的粵派名劇《外來妹》已是家喻戶曉,片中由歌星楊鈺瑩演唱的、非常動聽的主題曲“我不想説”也已經在世人的耳邊響起了十多年。而每一個南京人,似乎都會因為電視劇《外來妹》而想起他們的女兒——董明珠。而我,又在自覺或不自覺地把董明珠的人生故事和珠海的城市發展故事聯繫在一起。

一般人眼裏,南京女孩給人的印象總是多愁善感而又知書達理、才貌出眾而又安分守己、追求時尚而又衣著得體,但董明珠,卻呈現出南京女孩少有的另一面:獨立、勇敢、幹練、魄力、擔當、情懷、精氣神、初心不改、立足當下、著眼長遠、堅韌不拔、不患得患失……這不也成為珠海這座城市特徵、氣質和風度的重要方面嗎?

“人的一生有兩樣東西是永遠不能忘卻的,一是母親的面孔,一是城市的面貌。”2019年,珠海全新城市LOGO及形象發佈,標識設計師郎立群表示:“珠海城市標識有三個核心元素:港珠澳大橋、漁女、綠水青山,這是珠海最具識別度的城市元素,也充分體現了珠海城市的歷史、當下和未來。”

“珠海,就是這樣一座有根、有魂、有味道的城市。”珠海城市標識左側為港珠澳大橋的簡化形式,象徵珠海橋通世界、聯接未來,凸顯珠海在粵港澳大灣區的獨特區位和歷史機遇;右側以色彩的交織變幻和延伸的線條,象徵綠水青山,凸顯珠海生態文明優勢,展示珠海堅定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堅決守護好良好生態環境的積極作為;中部由港珠澳大橋與綠水青山交相輝映,勾勒出珠海地標——珠海漁女,漁女手捧的明珠以暖色調呈現,形似初升的太陽,寓示珠海新一輪發展的美好未來。

特區的生存法則是什麼?聰明的人看得懂,精明的人看得準,高明的人看得遠。

郭敬明説:“現代的城市裏沒有柔軟的愛情,生活不是林黛玉,不會因為憂傷而風情萬種。”

這應該是每一個走出南京並融入他鄉的董明珠們的共同感受!

關注韓延輝,是因為另一個女人,她的名字叫:“熊焰”。

2012年,我經深圳市面向全國公選,又從南京來到深圳,成為深圳市福田中學校長。

來深不久,我便報名參加了深圳市教育局組織的中小學校長培訓班,在校培班學習期間,廣東第二師範學院熊焰教授是我的老師。

“老師最重要的是要給學生一桿生活的尺和一面行為的鏡,好讓他們能夠自己去丈量世界並且處處都有學習的榜樣。”

2020年下半年,我開始評論全國範圍內著名的中小學校長,當我徵求熊焰教授的意見時,她特別提起了時任珠海市第一中學校長的韓延輝先生。

熊焰教授的指點,讓我的目光自然而然地聚焦于自己的榜樣——韓延輝校長及他的前任鐘以俊校長和後任張六安校長的身上。

“如果你關注一個人,那個人會成為你眼中的星辰大海,關注本身就是美好的嚮往;如果你不關注一個人,那個人會變成道邊的一汪淺灘,根本無法掀動你內心的波瀾。”

我關注到:

1996年,32歲的韓延輝,從初入杏壇的青澀、嶄露頭角的銳氣成長為獨當一面的成熟到中流擊水的擔當,因其精湛的課堂教學水準、藝術和造詣及其出色的教育改革才能、業績和影響力,成為吉林省首批破格評定的高級教師。

在那個思想解放、改革開放的年代,拿到高級教師證書,也就意味著拿到了去更大城市、更高平臺教書育人的通行證。那麼,是留在家鄉繼續建功立業、回報故土,同時還能照顧好父母呢?還是從故鄉出發、自由飛翔,去換一種人生體驗呢?韓延輝猶豫過。而先來珠海幹事創業的同學,不斷地告訴他經濟特區朝氣蓬勃、蒸蒸日上的教育氛圍和發展情景,持續地動搖著韓延輝思考問題天平的指針。

“我去的地方,要能讓我感受到幸福。我選擇的地方,不能讓我後悔。”1999年,35歲的韓延輝,終於下定決心,懷揣夢想,選擇“南漂”,來到珠海經濟特區這片教育熱土。而之所以選擇“南漂”,和其他人一樣,無外乎是基於選擇一種更有尊嚴的生活,以及在更有尊嚴的生活之上希望更好地達到自我實現。

“付出才會傑出。”轉眼間,20多年就過去了,韓延輝以無悔的付出,把全部的才學、智慧和能量,都獻給了一所學校,成為珠海一中輝煌的推動者、建設者和見證者,也成為珠海基礎教育高品質發展的代名詞和形象代言人。

“想想長長的路,擦擦腳下的鞋,不管明天什麼季節……”當我目光久久地停留在韓延輝年輕時的照片時,《外來妹》的主題曲又在我的耳邊響起,想到連同自己在內的每一個“南漂”的教育人,心裏不免好一陣憂傷和酸楚,如同一曲笛聲,初聽時還年少,一曲終了,卻發現自己已白髮根根。而每一根白髮,無不記錄了氣候的不適、生活的壓力和工作的辛勞。

今天的校長領導一所(群)學校,培養著國家的棟樑,其實,像韓延輝這樣的校長們本身就是國家的棟樑,正是因為他們的存在,才支撐起一代又一代人的脊梁!

印象

“他是一名師者”

“師者之愛,止于至善;師者之光,微以致遠。”

韓延輝在珠海一中,經歷過從名師到名校長之間所有層級的崗位,擇一校、愛一生、不為繁華易匠心,可以説,現在的他已經是一個地地道道的珠海教育人了。

擔任校長後,韓延輝用“我首先是一名教師,我始終要做一名好教師”來要求自己,心中有愛、眼中有光、手中有活、腳下有路。韓延輝還以此來定位自己,在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前提下,把構建“輕負擔、高品質”的學校品質發展體系、持續用學術引領和助推學校高品質發展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

“學校現代治理本質上都是學術治理,離開了學術治理,現代治理就變成了形式主義的空中樓閣。”作為名師出生的校長,他是新課程標準和新課程實施的第一研究者。走進韓延輝的校長辦公室,你會發現,無論什麼時候,他的書櫃裏都整齊地擺放著發黃的物理老教材和最新版的教材,而且按出版時間排了滿滿一櫃子,仿佛一道時間軸,記錄著這位珠海師者二十余載研究、實踐和追求的故事。

2004年,全國啟動普通高中新課程改革,韓延輝在第一時間就認真研究新課程標準,確定了“以國家課程校本化為重要的價值取向,對國家課程進行拓展和延伸,創造性地開設多元化、精品化和校本化的學校課程”的基本思路並在組織形式上將以往傳統課程中的“大鍋飯”打破,轉設為尊重學生個性發展的“自助餐”。剛剛實施課程改革時,韓延輝也遇到過一些困難,“那時候推行科技創新教育、航空科普教育,我們的社會資源和校內資源都比不上北上廣深,有些老師就擔心我們拿不了獎。”但是,韓延輝認為:“對青少年來説,經歷就是嘉獎。不要先想能不能獲獎,有這麼一個平臺,我們就參與進去,利用好平臺上的每一個機會,這就是教育的價值和意義。”

“成功好比一張梯子,‘機會’是梯子兩側的長柱,‘能力’是插在兩個長柱之間的橫木,只有長柱沒有橫木,梯子沒有用處。”

作為名師出生的校長,他是教師隊伍建設和專業發展的第一領導者。名師才能理解教師的職業需要和專業成長,名師才能愛惜名師的教育理想和獨特個性。在上級部門和各級領導的支援下,韓延輝強化師資隊伍建設,通過“外引內培”“青藍工程”“校本教研”“名師(名班主任)工作室建設”等,“滾雪球般”地帶動珠海一中教師隊伍快速發展,培養了一大批有范、有趣、有料、有理想、有情懷、有擔當、德藝雙馨、特色鮮明、拼搏進取的教師隊伍。

“特區這個地方,是個人發展的好平臺,只要銳意進取、敢想敢拼,你付出多少它也會反哺你多少,我喜歡這座將夢想照進現實的城市。”這是韓延輝對當初選擇的毫無怨言,也是珠海一中全體教師對選擇一中的不悔心聲。

“多給學生一分自主的空間,學生的成長就多一分自強與自成。”

作為名師出生的校長,他是教法改革和學法改革的第一推動者。韓延輝通過不斷提升自己教育教學改革的理論功底和實踐能力,強力推動教學法改革。他摸索出“基於‘小組合作’的自主學習”方法,開創學生“結伴互助式學習”的模式,由學科強的學生帶動學科弱的學生,組成學習成長進步共同體。“獨行可速,眾行則遠。”韓延輝認為,學生們只有在團隊裏、在集體中共同追求卓越,才能獲得長期的成長和長遠的進步。他還鼓勵學生自主成長,促進學生“自主參與、自主管理、自我教育”的“三自”管理水準不斷提高。

至2020年珠海一中辦學60年校慶時,一中學生在學科、科創、文體等各級各類比賽中頻頻摘金奪銀,學校也獲得各級稱號和榮譽達180多項……

“他是一名行者”


“行者無言,大道至簡;行者無疆,雖遠常至。”

在我的印象中,韓延輝不喜歡到處去做講座、作報告,喜歡默默地用行動改變學校、用數據表徵教育,而讓別人去評價、談論學校,相當於讓別人變相地宣傳學校。

2019年3月30日,由廣東省中小學校長聯合會主辦的第三季第一場“山長講壇”在廣州中學鳳凰校區舉行,作為聯合會副會長的韓延輝應聯合會秘書處多次之邀,實在推辭不下,才蒞臨現場作了“師者·行者”的報告。

韓延輝説,曾隨珠海教育團去西藏慰問援藏的工作隊,當汽車行駛在高原公路上,本該一望無際,可他卻發現路邊有一些人或背著行囊,或推著車子,執著堅定地前行,那些懷著沉甸甸使命的行者負重前行的場景讓他深為震撼,讓他永生難忘。

“在通往夢想的路上,每個人都是行者。”

韓延輝説,其實我們校長不也是一名行者嗎?

校長就是要做一名共行者、先行者、獨行者、讓行者、慢行者、品行者和能行者。

“真正的行者,不在於走過多少地方,而在於成就了多少次全新的自我。”

韓延輝認為,第一,校長要做一名共行者。一是要與時代共行。拼命的加班加點,只顧成績不顧其他,完全忽視青少年身心健康,發展這種“應試主義”的教育是與時代相悖的,所以説我們不能辦這種教育。二是要與教師團隊共行。教師團隊在一個學校當中有兩方,即管理團隊和教職員工團隊,校長要注意與他們同行,只有同行,團隊才有凝聚力,才有戰鬥力。團隊建設一定要注意同步,把握好節奏和步法,校長一定要和學校領導班子一起與大家打成一片,同甘共苦,同舟共濟,以心相對,將心比心,以誠相待,只有這樣,老師才會覺得你這個校長不是當官的、不是高高在上的,這樣他才會認同你,整個團隊才會形成很好的一種合力。三是要與社會家長共行。魯迅先生説過:“無盡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與我有關。”校長在整個職業生涯過程當中,在學校事業發展過程當中,有無數的遠方,無數的人們,無數的學生家長,都跟我們有關。所以説,學校實施任何一個教育的策略、步驟、措施、方案等,都要得到家長和社會的認同,否則將寸步難行。

第二,校長要做一名先行者。一是校長的辦學理念要先行。所謂先行,就是要明確下來,要貼近時代的發展和學校的實際,要深入到全校師生的心中去。二是校長的意識要先行。任何一次改革前行的步伐,都要意識到它對學校發展的影響。三是校長的策劃要先行。對於未來的發展,一定要策劃在先,否則就會做工作上的後手。在這一方面一定要具有預見性和前瞻性,面向未來、預測未來、創造未來、成就未來。

第三,校長要做一名獨行者。通常認為,一流的學校要有一流的設施設備、一流的師資、一流的學生、一流的業績,其實還有一點就是一定要有一個有個性的、獨行的校長,只有有個性的校長,才有獨特的辦學思想和辦學風格,才能辦出有品質、有特色、有品位的學校。

第四,校長要做一名讓行者。讓行,在交通上是最常見的。目前我國在校長的專業化、職業化發展方面,尚沒有一個完善的專業和體系來支撐校長的發展,所以可能會出現校長與民爭名或爭利的情況。遇到這種情況怎麼辦?我們做校長的一定要心胸坦蕩,包容他人,而且高風亮節,這些東西一定要看淡,要把學校的發展大局和穩定看成重於泰山。

第五,校長要做一名慢行者。學校的發展是不可逆的,這就要求校長在制定學校規劃和推進學校計劃的時候,一定要穩中求進,條件不成熟的一定要慢下來,條件成熟的有時候可以動,有時候也要慢慢地動。我們經常聽説,一個新校長到一個新學校,讓全體中層幹部全體重新競聘,過不了幾天學校亂套了,類似這樣的事情是不能做的。學校發展具有延續性,一定要慢行,應該要有慢的思維幫助校長在反思中不斷總結和提升。

第六,校長要做一名品行者。做一個有品行的校長,太重要了。校長一定要不斷加強自我修養,不斷提升自己的品行,做一個有品行的行者,育有品質的學生,辦有品位的學校。

第七,校長要做一名能行者。在新時代下,校長一定會把黨和人民賦予我們的歷史使命和責任擔當懷揣在身上、肩負在肩上,去履行好職責,完成好使命,相信我們自己一定能行。

因此,我們是不是可以説,像韓延輝這樣的行者校長,行走在路上,凈化的是心靈,超度的是靈魂。

“你站在哪,哪就是C位。”

我注意到,儘管在發言嘉賓中,韓延輝是著名的校長之一,合影留念時,他卻謙讓地選擇站在最邊上,高高的個兒讓人一眼就能看出。他用無聲的語言,詮釋了“使人行者,身先行之”的樸素道理。

“他是一名尊者”


“尊者如山,沉穩禮讓;尊者如岳,高風亮節。”  

在韓延輝的簡介裏,他還不是一名特級教師。每次到評的時候,他都選擇了讓給教師,這讓我對他肅然起敬!

沉穩禮讓的背後是韓延輝的自尊自愛,這是一種追求完善的動力,也是一切偉大事業的淵源。

高風亮節也讓韓延輝成為一名智德皆勝、博聞才辯、諸根明徹的尊者。

由此不難相信,始建於1960年、建校名稱為珠海縣香洲漁民中學、2008年初高中徹底分離辦學後高中部沿用珠海市第一中學校名的學校,在韓延輝的領導下,經過十多年的砥礪前行、篤行不怠和奮楫爭先,就能成長為廣東省的一流名校並形成了一流名校的文化。

原來,“我們期待的優質而有尊嚴的學校,就是從校長這裡生根、抽芽、一片葉子一片葉子長出來的。”

探索

“高山流水覓知音,創美教育頌萬年。”

“真、善、美、愛是人類的基本追求。”

大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説過:“美,就是人性。在我的想像中,在美的面前微笑、嘆賞和驚異,猶如一條通往兒童心靈的小徑。”

新時期,韓延輝帶領珠海一中把“美”與“教育”結合起來思考,確立了“創美教育”的核心主張和“用美的教育造就美的新人”的辦學理念,努力開創“重德樂教,睿智恬淡,創美育美”的教風和“志存高遠,自知自勝,靈動臻美”的學風,形成“敦品勵行,包容創新,至善至美”優良校風,凝結出“師生同心,做到最好,成就美好”學校精神,熏陶著一代代一中學子,並已經成為珠海一中學的文化基因。

其中“做到最好,成就美好”的表達,讓我印象尤其深刻,不禁想起曾經耳熟能詳的那句話“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兩者都從“最好”出發,一個落腳于“美好”,一個取向於“更好”,確有異曲同工之妙。但從個人偏好而言,我更喜歡有溫度的“美好”!

“歷代哲學家都試圖揭開‘美’的神秘面紗,結果發現努力是徒勞的,但這並不妨礙人民對‘美’的追求。”

能不能給“美”下一個定義呢?

蘇格拉底説“美是難的”,柏拉圖説“美是理念”,康得説“美是道德的象徵”,歌德説“美是一種本原現象”,席勒説:“美是我們的第二造物主”,黑格爾説“美是理念的感性呈現”……    

原來“美”是一個原始概念,是無法定義的。

“求美,應該是教育較難實現的訴求。”

我國教育的訴求,經歷過“‘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養子使作善也(《説文解字》)’的‘求善’訴求”“‘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陶行知)’的‘求真’訴求”“‘以美育代宗教’(蔡元培)的‘求美’訴求”和“‘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沒有興趣就沒有教學(霍懋徵)’的“求愛”訴求”。不能發現:求美,應該是教育較難實現的訴求。

《人民教育》2020年Z1期刊登了韓延輝“創美教育:推動學校教育走向美學境界”的文章。在文章中,韓延輝對珠海一中十多年來確立並實施“創美教育”的理論和實踐,進行了系統梳理,為中國教育發展史貢獻了“一中樣本”和“韓延輝智慧”。

“在‘創美教育’實踐中,‘美’不僅是一種教育手段,它更是一種教育目的,‘創’首先在於它的自主性,是一種創生、創造的美學。”

韓延輝認為,“創美教育”所憑藉的“美”並不是教育系統外部“援引”“借用”過來的,它是教育自身的美,是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自主創造出來的美。所以,“創美教育”有三層意義。第一層意義就是美是由師生共同創造出來的,而這種創造本身就帶有很強的美育色彩和美感意義;第二層意義是學校教育過程本身的美,“創美教育”在實施中的根本問題是學校教育過程應該怎樣做才能得到“美”;第三層意義是如果把“創美教育”作為學校教育的一種價值追求,它的著眼點就是學生自主性、創造性、審美感受的豐富性,以及人的精神血脈及生命精神的弘揚。

“美育是一種美妙、奇異的東西,它是校長從世界的喧囂和他自身靈魂磨難中鑄造出來的東西。”

基於“意義”層面上的認識,韓延輝給“創美教育”進行了“自定義”:“‘創美教育’是指‘教育者遵循美的規律與法則來整合教育資源、優化學校文化,創造出教育自身的美、構建出美學追求的教育生活,使學生在美感愉悅與精神自由中學習與成長並積極展示人的生命活力與創造性’的教育。”

“不能説凡是合理的都是美的,但凡是美的確實都是合理的。”

韓延輝説,“創美教育”按照人的合理髮展和人性完善的規律來推進教育,大體可以分為四個部分:一是體現“師生為本”,讓學校成為教師幸福工作的精神家園,成為學生幸福成長的學習樂園;二是體現“唯真唯實”,遵循教育規律,貼近真實生活,追求真理真知和師生真心真情;三是體現對心靈的喚醒與對生命的激揚,充滿對每一個生命的人生體驗與智慧、人性和激情的尊重,追求所有生命各美其美,美美與共;四是體現“公民目標”,努力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現代公民。

“我一生中最好的作品,是我度過的美好時光。”

韓延輝帶領珠海一中以優良的校風、優美的環境、優秀的課程、優質的集團、優柔的師生關係來成就師生們一段美好的時光,讓他們以自己的美好方式來追求、創造屬於自己的美好年華。

後記

“珠海漁女立海中,福滿香洲百業隆。”

“一個城市有沒有文化,看看這個城市的雕塑就知道了。”

特區的城市雕塑,與一個人是密不可分的,他的名字叫潘鶴——粵派雕塑大師。在他的70餘年藝術生涯中,創作了100多座大型戶外雕塑,分佈在國內外68個城市,為多個城市留下了文化符號與時代印記。

潘鶴為深圳特區創造的地標性雕塑是《開荒牛》,卻為珠海特區留下了充滿溫情和神話色彩的雕塑《珠海漁女》。如今,《開荒牛》已漸漸淡出人們的視野,而《珠海漁女》的形象卻越來越深入人心。

“雕塑家的一切創作,都能找到其思想源頭、生活原形和情感映射的蹤影。”

1979年,珠海剛剛建市,珠海市第一任市委書記吳健民就提出,委託潘鶴為珠海創作一座大型雕塑做城徽。

據説,雕塑徵集草圖初期,幾乎全是開天闢地的男人形象。潘鶴覺得,可以通過女性漁民的形象來代表珠海,用一個神話愛情故事,去打造“浪漫”的文化符號。

“美麗的女性能在她周圍人們的心裏播下溫情、希望和雄辯的種子。”

潘鶴的構思,源自於自己年少時的人生故事。原來,潘鶴于上世紀30年代末在香港與其美麗的表妹李恵儀萌發了愛情。香港淪陷後,李恵儀一家避難澳門,潘鶴一家回到廣東佛山。抗戰勝利之初,由於女方父母堅決反對,在潘鶴離開澳門的日子裏李恵儀突然搬家,並封鎖了一切消息,兩人在澳門一別,長達半個世紀。而珠海,正是潘鶴當年冒險前往澳門求愛的必經之地。

“男人在社會的太空中飛翔,頑強地奮鬥,完全是借助於妻子的力量。”

漁女的故事裏,美麗的龍王公主手捧明珠化身漁女來到人間,只為尋找真愛的情郎。而現實中,癡情的潘鶴突破重重包圍前往陌生的澳門,只為追尋初戀的情人。潘鶴的兒子潘奮透露説:“儘管漁女的創意有父親初戀的映射,但漁女面容和外形的塑造卻是模倣母親的造型,內含著父親對母親一份深沉厚重的愛。”

“許多的愛,我能拒絕,許多的夢,可以省略,可是我不能忘記你的笑臉……”

此刻,《外來妹》的主題曲仿佛再度想起,如果不趕快停筆,我已控制不了自己眼中的淚水。

慶倖珠海有韓延輝這樣教育的師者、行者和尊者!

慶倖珠海有董明珠這樣家鄉的女兒和驕傲!

慶倖珠海有潘鶴這樣以情相寄的珠海漁女,不斷有新的美好故事和美麗傳説!

作者


郭其俊:中國教育學會初中教育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全國名師工作室聯盟副理事長,深圳市福田區教科院院長、教科院及附屬學校黨委書記,知名教育專家,著名特級教師,首批正高級教師,曾任南京市鼓樓區教育局副局長、南京市寧海中學校長等職,是全國中小學百名優秀明星校長,深圳市首位“百萬年薪”公立高中校長和公立教科院院長,也是《人民教育》2014年向全國重點推介的高中校長。被譽為中國當代教育名家評傳第一人。

【參考文獻】

《校長派》2020-07-09 ,《珠海特區報》2020-08-04,《觀海融媒》2020-08-10,《啟航之路》2020-07-30。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