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至15日,由中國民辦教育協會、上海外國語大學教育集團、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教育集團指導,國際學校線上、全球化智庫(CCG)主辦,20多家單位聯合承辦、協辦和支援的第三屆國際化學校課程發展大會在杭州桐廬盛大舉辦,本次大會主題為“融合創新 美美與共”,來自國內外的500余名專家、校長和教育工作者齊聚一堂,分享和探討在課程理念、教育教學、教師培養和學生評價方面的經驗和成果。
出席大會主論壇的嘉賓有中國民辦教育協會監事會主席、十九大黨代表、江西省民辦教育協會會長黃小華,全球化智庫(CCG)理事長、中國國際人才專業委員會會長、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國際勝任力培養專委會副主任王輝耀,韜奮基金會理事長、中國出版集團原總裁聶震寧,昆山杜克大學校長馮友梅,清華大學附屬中學原校長、清華大學教育研究院基礎教育研究所所長、中國民辦教育協會國際特色學校分會理事長王殿軍,前央視著名財經節目主持人、策劃人,行知探索文化發展集團董事長,玄奘之路、極之美品牌創始人曲向東,北京師範大學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院教授、副院長滕珺。主論壇由北京外國語大學范曉虹主持。
中國民辦教育協會監事會主席、十九大黨代表、江西省民辦教育協會會長黃小華致辭。根據當前形勢,她代表中國民辦教育協會向與會代表提了幾點希望:
一、要堅持黨的教育方針和社會主義辦學方向,不斷擴大學校黨組織和黨的工作覆蓋面,探索黨建工作有效融入國際特色學校教育教學全過程的實現途徑。要堅持立德樹人,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國歷史和優秀文化整合到國際特色學校課程體系中,使之成為學生成長的根和魂,培養孩子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
二、要按照國家規定開齊開足義務教育階段的課程,在使用外國教材和國際課程體系等方面,遵守教育部有關要求,防止意識形態領域的安全隱患。
三、要加強國際特色學校的教師隊伍建設,強化師資培訓、教育、管理和服務,促進教師專業化和學校特色化發展,堅持依法執教。
四、要主動對標國家關於規範民辦教育發展的各項新法新政,排查各類風險,確保學校規範、有序、健康發展,共同培育行業的社會聲譽。
五、中國民辦教育協會要充分發揮橋梁紐帶作用,積極向有關部門彙報溝通情況、反映大家意見和訴求、並建言獻策,努力爭取重視和支援。同時,對辦學中好的經驗和做法加以宣傳和推廣。黃小華主席和王輝耀理事長分別代表大會指導單位和主辦方致辭。
全球化智庫(CCG)理事長、中國國際人才專業委員會會長、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國際勝任力培養專委會副主任王輝耀代表主辦方為大會開幕致辭。他分享了全球化智庫與教育的不解之緣:CCG連續多年發佈中國國際學校藍皮書、中國留學發展報告、海歸研究、國際理解教育研究、國際化人才研究等教育研究成果,並開展了國際青年領袖對話、全球治理人才培養等國際教育實踐。
他表示CCG關注的是“廣義”的國際教育,“國際特色學校”是其中的重要一環,與其他領域環環相扣。他表示,國際教育為世界和中國培養國際化人才,是全球化良性發展與中國對外開放的引擎之一,CCG將致力於參與國際教育環境的重塑,搭建跨領域、跨地域的國際教育交流平臺,推動中國教育的對外開放和全球教育交流與合作。
大會主論壇邀請了5位重磅嘉賓,他們結合自己的學術探索和職業經歷,為大家帶來了前瞻、富有啟發性的演講。
韜奮基金會理事長、中國出版集團原總裁聶震寧以2017年與30位政協委員一起提出開展全民閱讀活動的提案為引子,希望全社會參與到閱讀中來,形成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的濃厚氛圍。他強調,全民閱讀最重要的共識在於教育界對於學生閱讀的高度重視,全民閱讀必須從孩子做起,才能養成一代又一代的書香社會。
他引經據典,旁徵博引,分別引用了中外語言學家、閱讀專家、大學教授、中小學老師的理論和實踐,多維度説明閱讀不僅有助於提升各科成績,而且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靠閱讀成長起來的孩子不僅結實,而且很有後勁。
他指出,閱讀力決定著學習力,可以分為三個方面:閱讀興趣、閱讀習慣、閱讀能力。閱讀能力又分為三個層次:讀懂書的能力、內容判斷力、聯想創新能力。有了這樣的閱讀力,學生對學習會更加感興趣,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並持之以恒地堅持下去。
他表示,閱讀習慣會影響孩子終生的學習能力,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他認為一個學生的閱讀量應當是教科書內容的4-5倍,這樣才能培養出知識基礎紮實的學生,而這不僅需要學生自身的努力,也要學校的大力支援。
最後,他衷心祝願學校能夠把閱讀課做好,讓閱讀支援學生終生的發展,成為學生畢生的習慣。
昆山杜克大學校長馮友梅從構建國際化育人平臺、創新國際化人才培養體系、加強人才培養品質保障三個角度講述了學校堅持教育創新、培養國際化人才的成功實踐。
她表示,國際化人才的素養核心具備以下十項能力:國際視野與家國情懷;尊重多元化的價值觀;跨文化理解力和溝通力;團隊合作能力與領導力;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專業精神和專業知識;資訊技術運用能力;強烈的自驅力和終身學習能力;主動爭取與把握機會的能力;認真負責、勇於創新、適變抗壓的個性特徵。
她指出,基於培養以上十項能力,昆山杜克大學凝煉出人才培養七項原則:有追求的人生、有根的全球意識、獨立探索與創造精神、研究與實踐能力、豐富的溝通技巧、協同解決問題的能力、英明的領導力。
最後,馮友梅校長提到,追求、實踐和塑造的大學,應該是打造國際化社區,創新人才培養方案,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擔當培養國際化人才的使命。在這樣的大學,學生熱愛學習,教師熱愛教學,整個學校堅持立德樹人,以學生和教師為中心、以教學和科研為中心,這就是大學該有的樣子。
清華大學附屬中學原校長、清華大學教育研究院基礎教育研究所所長、中國民辦教育協會國際特色學校分會理事長王殿軍從學校體育到競技體育和競技體育人才培養案例兩方面分享了體教融合的成功經驗。
他指出,體育是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體育一定要面向全體學生,貫穿學生成長髮展的全過程。任何一所學校首先必須扎紮實實抓好全體學生的體育教育,與此同時,有條件的學校,應該在普及的基礎上,探索“體教融合,培養高水準競技體育人才”的模式。
他強調,競技體育人才早期培養有四個關鍵點:1、 不能過早的脫離常規教育體系,確保全面健康發展;2、不能過度訓練,拔苗助長,對孩子長遠發展負責;3、不能忽略文化課學習和品格培養,為學生終生負責;4、要有專業的體育設施、科學的訓練和比賽安排、專業的教練團隊、旗鼓相當的同伴。
結合清華附中馬約翰體育特長班的案例,他分享了競技體育人才培養的探索與成功,問題與挑戰。最後,他對體教融合的未來提出了展望,希望繼續堅持體育面向全體,發揮以體育人的巨大作用。不斷總結理念和做法,首先在集團校傳承,然後在全國宣傳和推廣。在抓好普及的同時,要堅持體教融合、培養競技體育後備人才,為體育強國闖出一條新路。
前央視著名財經節目主持人、策劃人,行知探索文化發展集團董事長,玄奘之路、極之美品牌創始人曲向東發表了題為《青少年戈壁生長記》的主題演講。他分享了紀錄片《玄奘之路》的拍攝故事和玄奘之路戈壁挑戰賽的創辦原因。
在這個過程中,曲向東意識到運動對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性,持續組織了“戈壁成人禮”、“刀鋒領導力培訓”等活動,探索“玄奘之路”是如何自我修煉、自我激勵,以及未經世事的青少年為什麼會多次參加?他們在活動中獲得了什麼?這對他們未來的人生道路又有什麼樣的影響?
最後,曲向東在青年的分享中得到了答案:生存的感覺不僅在於肢體的疼痛,一時的突破和淚眼朦朧中出現的美景,更在於我們在其中深刻感受到的自我和生命的存在。
北京師範大學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院教授、副院長滕珺以視頻形式分享了她對新現代課程的再思考。
她指出,今年4月教育部印發的新課標的思想指導是讓核心素養落地。核心素養落地的前提,不是不要知識,而是不要死知識。國際特色學校首先要做到高品質地落實國家課程標準,特別是在課堂教學中,思考如何讓學生活學知識,學活知識,讓人類文明的精髓流淌過孩子的心間,激發孩子的內驅力,進而在未來創造更美好更燦爛的文明。
滕珺教授表示,學校在高品質落實新課標的基礎上,也要充分利用課時,設計有凸出時代特徵的科技課程,同時創造性地拓寬和深挖國際元素,培養學生的“全球勝任力”。她指出,“全球勝任力”不是精英階層的奢侈品,它的本質上是“立德樹人”的拓展與深化,是中國學生未來成長和生存的關鍵能力和必備品格。
為培養具備“全球勝任力”的學生,滕珺教授在《重構新現代課程》一書中,發表了“中國國際學校課程建設倡議書”,她寫道,“所有的教育工作者,特別是國際特色學校的教育工作者,從現在起,一起思考,教育如何為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在國際舞臺上發揮積極作用做好相應的人才儲備,教育如何為中國青年未來在全球範圍內有能力過上有品質、有尊嚴的生活,同時為民族、為國家、為人類命運共同體做出更積極貢獻做好準備。”同時她號召“我們需要一次集體的文化自覺,由內而外、自下而上地探索以‘現代教育’話語體系,中國自己的國際課程體系和中國自己的國際學校品質標準,避免無意識的文化自我殖民。這既需要勇氣,更需要紮實的幹勁和理性的思考,甚至是常年不懈的堅持。事實上,我們已經有了很多充滿想像力和創造力的積極的、有益的探索,相信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在彼此真誠開放的交流中,中國的‘國際教育’也將不斷開創高品質教育的新未來!”
國際學校線上總編輯楊星發佈了《中國國際化學校素質教育發展報告》。
她從報告的選題背景和研究目標、素質教育的內涵和類別、中國國際化學校素質教育的實施情況和發展趨勢幾個方面,對報告內容做了簡要介紹。
除了主論壇,本次大會還設有8場課程主題分論壇,分別是IB課程論壇、康橋國際課程論壇、ACT GAC課程論壇、體教融合課程論壇、藝術素養課程論壇、STEM課程論壇、EPQ課程論壇、X論壇,80余位嘉賓圍繞國際特色學校從業者關注的焦點、難點問題展開熱烈討論。
在14日的校長交流晚宴上,與會人員共同見證了2023玄奘之路國際青少年戈壁挑戰賽啟動儀式和EPQ China Centre合作賦能計劃啟動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