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四五”規劃綱要大背景下,各行各業從資訊科技時代進入數字科技時代,教育作為創新人才培養的主陣地,其數字化轉型更為迫切。這些年來,技術賦能教育發展經過了持續積累,從以多媒體、局域網為基礎的技術應用,到以網際網路、雲計算、多終端為支撐的“三通兩平臺”建設,再到以大數據與區塊鏈等為基礎的數字技術與教育融合創新應用,我國教育發展正向數字化轉型。為加速教育數字化轉型,教育部在“2022年工作要點”中明確提出要實施“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
為幫助學校了解教育數字化轉型要點,幫助校長更好地做好學校教育資訊化規劃,整體提升校長面向未來教育的領導力,幫扶中西部地區中小學校的改革發展,數字學習與教育公共服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慕課發展中心、中關村網際網路教育創新中心、海淀網際網路教育研究院、浙江省網易慈善基金會等共同發起“網際網路+學校”領航計劃公益行動,並於7月24日在北京中關村網際網路教育創新中心成功舉行啟動大會。教育行政部門領導、專家學者、全國各區域代表共同圍繞“教育新基建”“教育數字化轉型”“智慧教育”等話題,探討教育數字化轉型背景下智慧校園發展等關鍵問題。
教育部科學技術與資訊化司教育資訊化與網路安全處處長任昌山、北京市教育委員會教育資訊化處副處長田鵬、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教授李玉順、北京市海澱區教育科學研究院院長吳穎惠、北京市東城區教育委員會資訊化工作辦公室主任李磊、北京市海澱區教育科學研究院教育資訊技術研究中心主任馬濤、北京交通大學附屬中學副校長韓少國、東北師範大學資訊化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劉曉中、河南省教育資訊化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梁林梅、深圳市南山區教育科學研究院教育技術與創新部部長石義琦、中關村網際網路教育創新中心主任楊丹、網易有道副總裁李勤飛,以及來自北京海澱區、西城區、朝陽區、昌平區等區域知名學校的資訊中心主任出席本次活動,同時,千余名來自上海、廣東、浙江、江蘇、山東、陜西、河南、黑龍江等區域的校長及老師線上參會。
為幫助校長整體把握教育數字化內涵和實現途徑,教育部科學技術與資訊化司教育資訊化與網路安全處處長任昌山分享了教育數字化轉型戰略行動的基本情況。他從人類時代發展、中國歷史方位、黨中央決策部署和教育使命四方面明確了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的重大意義,“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既是一項重大任務,更是教育改革發展的重要探索。”任昌山表示。關於如何推進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他認為要基於已建成的軟硬體資源,以建設智慧教育平臺為抓手,並提出了四個融合原則,即高起點融合、高效率融合、高標準融合、高品質融合,切實把數字化戰略行動做好、做實,開創教育新局。
北京師範大學李玉順教授認為,當前教育改革進入素養導向、育人價值同步時代升級發展的新階段,必然要求資訊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應用切實進入深度融合境界。“資訊技術融合應用正從先前的知識傳授效能工具,走向教學策略與探究方法開展賦能工具,賦能教師常態化課堂教學系統性、深層次變革,以引導學生進行問題解決,開展合作探究,助力分享交流,促進學生思維發展與素養培育。從這個意義上來講,資訊技術助力課堂高品質發展已呈現顯效性方向與路徑。”
北京是我國教育現代化發展進程的引領區,也是教育資訊化融合實踐進程邁向數字轉型、智慧升級的先行區,為展現北京教育資訊化發展格局,幫助中西部地區更好地獲取北京的先進經驗,北京市教育委員會教育資訊化處副處長田鵬、北京市海澱區教育科學研究院院長吳穎惠、北京市東城區教育委員會資訊化工作辦公室主任李磊、北京交通大學附屬中學副校長韓少國分別結合自身實踐分享了關於教育數字化的實踐與思考。
基於北京市教育數字化轉型實踐與思考,田鵬處長指出:數字化建設從兩個方面促進了北京的教育改革和發展,即助力教育管理提質增效、助力教育教學模式轉變。田鵬分享了北京在這兩個方面的應用案例與應用成效。在面向數字化轉型發展進程上,他指出,目前教育數字化存在的問題聚焦在融合程度和常態化建設方面,“教育現代資訊化現在過度依賴政府投資,多元投入的良性常態化機制沒有形成,校企合作、政企合作的活力沒有激發。”對於教育數字化發展,他指出要“堅持統籌設計、統分結合;堅持素養為先,育人為本;堅持場景驅動、技術賦能;堅持創新引領、高效發展。”
目前,隨著資訊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融合應用,混合式教學憑藉獨特的優勢正日益深入人心,特別是疫情反覆帶來的不確定性推動了一線教師線上教學的普及。人工智慧等新技術為線上線下混合教育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吳穎惠肯定了資訊技術對傳統教育的正向改變,她指出,“線上教學使教學實踐發生了根本變化,這不僅是資源形態的變化,還有評價方式、教學環境和教學模式的變化,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既為‘教書’提供了便利,也為‘育人’提供了支撐。希望人工智慧在賦能高品質學習、家校共育,學校治理等方面的作用得到充分發揮,促進人工智慧賦能高品質教育,賦能地方教育改革發展深化進程加速到來。”
學校數字化建設是教育數字化轉型的重要部分,而數據是數字化發展的基礎。基於北京市東城區教育數字化實踐,李磊主任分享了數據如何賦能區域教育發展。他指出,東城區數字化發展的核心是“教育數據大腦”,“在智慧教育示範區建設任務引領下,全區所有融合業務創新應用都是基於數據來開展的,數據已成為我區教育發展的資産”。為保證數字化轉型品質,他表示要考慮到數據規範,構建了五級數據目錄體系,並依託網際網路多源匯聚回流教育數據,真正讓教育數據“留”在東城。這些收集到的數據為教師備課、授課提供了資源,同時使精準佈置作業成為可能。此外,他指出數據在日常教研、課題研究、學校治理、校際合作等方面也發揮了日益重要的作用;最後,他分享了數字化建設經驗,包括組織保障、機制創新、可持續發展、以應用為導向等。
智慧校園是學校數字化轉型的實踐表徵,為幫助校長借助資訊技術打造智慧校園,韓少國校長基於北京交通大學附屬中學的數字化建設情況,分別從基礎建設、雲課堂平臺建設、特色發展建設、管理環境規劃、德育服務建設、資源環境建設等方面進行了分享,他指出,學校以可持續發展為核心,為實現資訊技術手段與教育教學的融合,從視聽覺和媒體在教學中的應用,教學內容的數字化,以及基於網路的雙向互動進行了系列探索與實踐,包括建立一批功能性實驗室,佈局集團化辦學數字管理平臺、成績分析系統、財務管理系統、智學系統、數字資源雲服務等,構建了良好的教育數字化生態。“目的是為了使學校管理一體化、簡約化,拓寬老師們的知識面,促進教學更加直觀和高效,更是為了挖掘和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以滿足學生特色發展的需求。”
啟動大會還設置了主題圓桌論壇環節。圓桌會議由北京市海澱區教育科學研究院教育資訊技術研究中心主任馬濤主持,東北師範大學資訊化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劉曉中、河南省教育資訊化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梁林梅、深圳市南山區教育科學研究院教育技術與創新部部長石義琦、中關村網際網路教育創新中心主任楊丹、網易有道副總裁李勤飛共同就“數字化轉型過程中的智慧教育建設”展開討論。
伴隨著項目啟動大會的成功舉辦,“網際網路+學校”領航計劃公益行動也將正式啟動。北京市昌平區、上海市徐匯區、廣東省東莞市、深圳市南山區、江蘇省南京市、山東省青島市、黑龍江省哈爾濱市、浙江省衢州市等十余個區域加入教育新基建公益共同體,並組建區域校長學習共同體,開展骨幹校長引領下的常態化協同學習。“我們希望以網際網路思維建構開放、協同、共生性學校發展共同體,呈現全國不同區域學校資訊化實踐生態、有效模式及實踐案例,並重點幫扶中西部地區中小學校的改革發展,幫助校長更好把握教育數字化轉型戰略行動重要命題,從當下教育改革核心問題入手,整體提升校長面向未來教育的領導力。”李玉順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