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中國教育 >

黃艷妮:當英語遇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姜麗麗 | 時間: 2022-07-15 | 責編: 雷後蘭

編者按:5月2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深化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的學習中強調,“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是當代中國文化的根基,是維繫全世界華人的精神紐帶,也是中國文化創新的寶藏。”

近日,首屆“致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項目學習活動閉幕式在雲端圓滿舉辦。本次活動由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教育創新研究院、中國教育創新成果公益博覽會組委會、中國網教育頻道共同主辦。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如何進入大中小校園?雙語學校在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中有哪些獨特優勢?理解文化差異對於跨文化交際有什麼作用?中國網教育頻道策劃首屆“致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項目學習活動系列報道,本期專訪廣東省廣州市增城區鳳凰城中英文學校(以下簡稱 “鳳凰城中英文學校”)雙語部副校長黃艷妮,就上述問題進行解讀。

廣東省廣州市增城區鳳凰城中英文學校雙語部副校長黃艷妮

辨析語言背後的文化差異,是跨文化交際的重點所在

中國網:您在首屆“致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項目學習活動中是什麼角色定位?

黃艷妮:我擔任英語組點評評委。本次“致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項目學習活動(以下簡稱為“致敬活動”)特設英語組,傳遞出深刻的內涵。因為在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同時,還需要更好地發揚,所以一方面我們要培養學生的文化涵養和文化自信,另一方面要培養學生成為更好的文化傳播者。可以借助英語為工具,利用孩子們的語言優勢,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更好地傳播出去。

中國網:本次致敬活動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英文相結合的參賽項目有哪些特點?

黃艷妮:英語是語言的一種,具有不同於漢語的表達方式和表現形式。文化能夠體現一個國家和民族的價值取向、道德規範、思想風貌以及行為特徵。在使用英語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時,孩子們需要用非母語對其內容進行梳理和理解。在這一過程中,他們將進一步理解並逐步將其內化,從而用英語進行準確的表述。所以以英語為載體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助於加深學生們的文化理解。

中國網:您如何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黃艷妮: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是能代表中華民族精氣神的一種文化,既是民族情感、民族精神的象徵,同時是伴隨著時代發展不斷推陳出新的文化。以“剪紙藝術”為例,不同地區有不同的剪紙類型,隨著科技手段的進步,學生們可以用剪紙製作動畫。在這個過程中,既傳承了剪紙文化,又能與時俱進、創新形式。

中國網:在使用英語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過程中,是否存在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和碰撞?

黃艷妮:我們在評審英語組其中一個組的時候,的確提出一些建議。例如可以找不同文化中的一個契合點進行對比和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語境中、對同一事物的理解有哪些相同點和不同點,從而促進其他文化對中華文化的理解和認同。在翻譯界,很多譯者堅持把“龍”譯成“loong”,而不是譯為“dragon”,就是因為中文語境下的“龍”與西方文化中“dragon”所代表的外形和文化意象有很大反差。如果以後的致敬活動能夠從文化對比的角度加以完善,相信能夠做得更加深入。

中國網:前幾年有人提出要在高考中取消“英語”考試,從跨文化交際的角度出發,您如何看待這一觀點?

黃艷妮:英語不僅是一種語言,也是一種文化方式和思維方式。我們通過不同語言和文化的對比,才能更深入地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特點、了解不同文化之間思維方式的差異。從跨文化交際學的角度來説,每一種語言都有其自身所特有的語言體系與建構,反映了其背後的生活習慣、思維方式、價值觀念、文化傳統等等,所以兩種語言之間語義和文化經常是不對等的狀態。只有在詳細了解並理解了對方文化和社會背景的前提下,在跨文化的言語交際中才能進行有效的溝通。

因此我們在文化輸出的時候,需要辨析哪些詞彙在中國文化和西方文化背景下所代表的不同的文化涵義,從而促進西方對中國文化積極、正向和正確的理解。

發揮英語特長,根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于中英文學校

中國網:能否介紹下鳳凰城中英文學校的校園文化?學校如何將傳統文化學習與校園文化相結合?

黃艷妮:鳳凰城中英文學校一直積極提倡“博學雅正”的校園文化,致力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培養“根基中華,面向世界”的國際公民。學校課程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項目式學習的方式進行深度融合,如中草藥種植課程、唐詩、書法等等,同時結合傳統節日、粵曲、粵劇、廣繡等主題開展探究式學習,希望以中華文化為載體,以項目式學習為形式,以探究式學習為手段,讓學生們在親自動手做的過程中體驗文化,從而實現進一步傳承和發展。

鳳凰城中英文學校利用學生英語較好的優勢,結合傳統節日錄製英文視頻進行表達和傳播。每年中秋節,我們會邀請外教穿上漢服參加慶祝中秋的活動,一起體驗中國的團圓文化。

通過不同途徑,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慢慢在學生們的心中紮根,孩子們也成為傳統文化的積極傳播者。

中國網:鳳凰城中英文學校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以什麼形式推進?

黃艷妮:主要有兩種方式。一是項目式學習,二是跨學科學習。在項目式學習的過程中,我們會設置階段性的問題,孩子們在不同階段進行過程性的彙報和展示,我們會對其進行過程性的評估,最終形成調查報告。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們需要蒐集材料、進行調研和採訪,通過調研或探究發現問題,從而深入地探究某一主題,也鍛鍊了孩子們的溝通協作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鳳凰城中英文學校在每學期開學前,邀請所有學科老師坐在一起,把這一學期要上的大單元的一些主題內容陳列出來,尋找不同主題間的關聯和不同學科間的交叉部分。例如,在八年級地理學科學業結業考試前,我們會對七年級地理進行復習,同時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學生們分成幾個小組,每個小組代表中國的一個區域,孩子們會展示自己所代表區域的地理風貌和在這種地理風貌影響下形成的習俗、服裝、飲食等等。如此一來,學生們在向外國友人介紹中國文化時,更加有理有據、自信大方。

中國網:傳統文化的項目式學習是學校教研團隊自己研發的麼?

黃艷妮:我們以國家課程為基礎,每學期末,全體教研團隊會對下學期要開展的跨學科主題進行教研,經過3年時間研發並形成校本課程。近年來,在原有基礎上為了更好地適應新課標的要求,我們也在不斷地深入修改和完善。

中國網:鳳凰城中英文學校從什麼時候開始做傳統文化的項目式學習?

黃艷妮:鳳凰城中英文學校從2015年開始做傳統文化的項目式學習。IB國際課程很有特點,它允許使用本國的教材,為了更好地培養了解祖國文化的學生,2015年,我提出要構建基於國家課程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知識體系和課程結構。我們在實踐中逐漸摸索了一些經驗,有些主題比較適合開展跨學科學習,有些主題比較適合開展單學科的小的項目式學習。

最近,學生們運用色彩及唐代服飾圖案做服裝設計走秀,評價貫穿著整個過程和最後的展示環節,我們以這種過程性評價檢驗學生們對知識和技能的掌握。

中國網:項目式學習能提升學生們哪些素養?

黃艷妮:項目式學習可以培養孩子們的審辯式思維、創新素養、溝通素養等等。鳳凰城中英文學校的學生用環保材料去做防佝僂的支架,如果以正確坐姿坐在支架上會很舒服,反之則不舒服。在整個設計過程中,學生的創新素養得到了極大地鍛鍊,不僅如此,學生們創作中蒐集材料、拿著自己的作品向別人進行介紹時,需要採訪很多人,並且與他人主動進行溝通。

此外,項目式學習需要小組分工與合作,每個人要學習如何進行時間管理,在這個過程中有效地鍛鍊了合作素養。我們常説5C核心素養的培養看似不易,實際上可以通過課程學習、通過項目式學習的方式去培養5C核心素養。

中國網:鳳凰城中英文學校的項目式學習主要側重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還是多元的?

黃艷妮:鳳凰城中英文學校的項目式學習是多元的,不只涉及到傳統文化。地理課有一章節是社區主題,所佔篇幅僅有一兩頁。我們根據課程開展了項目式學習,學生們3-4人一組,每組設置一個研究方向,深入社區對水質問題進行調研,通過發現問題、研究問題,最終提出自己的建議。在這一過程中,不僅鍛鍊了孩子們解決問題的能力,還促使學生們思考如何將課本上的知識與實際生活相結合。還有學生運用三角形定理的知識去測量旗桿、測量廣州塔。

首屆“致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項目學習活動意義深遠

中國網:您如何評價首屆“致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項目學習活動?

黃艷妮:首屆“致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項目學習活動價值和意義很深遠,雖然是第一屆活動、有些項目本身不夠成熟,但可以讓參與的學校和未來可能參與的學校更加重視如何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課程、項目式學習相結合,起到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引領作用。

本次活動主旨非常鮮明,並且與項目式學習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常言道,“聞之不若見之,見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這次活動能夠帶動學生們在“做”的過程中體驗、學習,同時在理解的過程中去傳承。

中國網:通過參加評審活動,您有怎樣的收穫和啟發?

黃艷妮:“致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項目學習活動是一個很好的平臺,不僅讓不同學科的專家和學者在這一過程中交流學習,而且讓全國各地的學校得到很好的展示和碰撞。

通過參加此次評審,我發現孩子們的視野很開闊,孩子們基於自己家鄉的本土文化進行項目式學習,是對本土文化的傳承與發展。以此為基礎,孩子們可以有更多的積累和沉澱進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此次活動面向全國,因此不同區域項目式學習發展差異比較大,有些區域的學生會以更加全面地方法收集材料、有更多元的展示方式,而且一些地區的項目式學習活動尚有待完善。因此這一全國性的活動,有助於發掘優秀案例和學習成果,給更多的學校和老師以有益的參考。

中國網:您對首屆“致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項目學習活動哪些建議?

黃艷妮:本次致敬活動大的主題是“致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建議可以將主題更加具體化,具體到某一細分領域,這樣圍繞這一具體主題進行更加深入地探究,那麼幾屆下來,多次活動能夠形成一個系列和有機的整體。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有很多方式,如以活動的方式、項目式學習的方式等等,我們可以將其落實到學校課程之中,在課程中去傳承,從而增強學習的深度與廣度。(文/姜麗麗)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