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中國教育 >

北京教育考試院專家權威解析2022北京中考歷史試卷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北辰 | 時間: 2022-06-27 | 責編: 曾瑞鑫

2022年北京市初中學業水準考試歷史試卷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依據課程改革理念和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遵照教育部和北京市教委有關學業水準考試的各項要求,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凸顯歷史學科的教育價值,嚴格落實國家“雙減”要求,關注時代熱點, 展現首都特色,充分發揮學業水準考試的積極導向作用。

一、堅持正確導向,落實立德樹人1. 深化黨史考查,堅定理想信念

試題緊密圍繞黨的百年奮鬥歷程,引導學生堅定理想信念,厚植愛國情懷,啟智潤心,學史力行。

例如,第22題結合中國共産黨第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將《決議》內容深度入題,以其重要論述為材料,注重呈現中國共産黨百年奮鬥歷程的偉大意義及歷史經驗。引導學生以所學歷史知識為支撐,通過深入探究,深刻理解中國共産黨團結帶領人民從勝利走向勝利的輝煌歷程。

2.內化家國情懷,增強文化自信

歷史學科課程改革倡導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形成對國家和中華民族的認同,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了解並認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革命文化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體現立足中國、面向世界的胸懷。

試題設置多種情境,展現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革命文化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使學生在作答過程中增強文化自信。例如,第9題考查中國古代科技成就對世界文明進步的突出貢獻,理解中華文明的歷史價值,增強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試題考查世界文明的差異性及其發展演進,將中國歷史放在世界歷史演進的大背景中,引導學生形成面向世界的視野和意識,並認識中華文明的世界價值。例如,第18題將中國的抗日戰爭置於世界歷史背景之中,引導學生認識中國抗日戰爭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重要地位。

二、貫徹“雙減”精神,秉持“學”“考”一致1.依據課標,考查主幹知識

“雙減”背景下,歷史試卷嚴格依據課程標準命題,在充分調研、科學分析學情的基礎上進行整體設計。試卷結構、題型題量均保持穩定,更加符合學生認知水準,讓學生有熟悉感、親切感。試卷緊扣課標,突出考查主幹知識,包括重要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現象及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例如中國古代史中的西周分封制、江南的開發,中國近現代史中的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世界史中的兩次世界大戰等。

2.關聯教材, 用好教材內容

在“雙減”的大背景下,歷史教科書成為學生系統學習歷史最重要的依據。歷史試卷依據教材內容命制,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掌握的紮實程度。

試題考查教材的單元和課時主題及知識結構。例如,第14題利用大事年表呈現了統編教材九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知識結構,學生在解讀過程中,理解“近代資本主義制度初步確立”這一單元主題。

試題利用教材正文、輔欄等材料,設置新問題。例如,第5題利用統編教材七年級上冊第18課的圖片和輔助欄目內的文字資料,創設情境。

試題將教材中的重要觀點和結論轉化為具體情境,考查學生的理解和運用。例如,第23題(1)選取的史學著作中關於新航路開闢背景的內容,與教材中的結論相符,考查學生對教材觀點的理解。

3.重視課堂學習,關注實際獲得

在“雙減”的大背景下,學生的歷史課堂學習至關重要。試題沒有考查學生的機械記憶,而是注重與學生所學知識相結合,用豐富的材料引導學生進行歷史探究,在知識的應用過程中展現處理歷史資訊、理解歷史事物、解決歷史問題的能力,這與學生課上的學習過程一致,能有效測評學生的課堂學習表現。學生在作答的過程中,能有歷史課堂學習的獲得感、成就感。例如,第21題提供了有關古代和近現代冰雪運動的文字、統計數據等材料,考查學生獲取有效資訊,概括、分析、綜合等解決歷史問題的方法,這些都是學生課堂日常學習所習得的。

三、展現首都特色,凸顯厚重大氣1.體現寬廣融通

試題繼續堅持“走大道、求大氣”的命題理念,體現寬廣融通的命題思路。

歷史學習要了解歷史發展中的各種聯繫,如歷史發展的古今聯繫、不同史事

的因果聯繫、不同領域的橫向聯繫、中國與世界的聯繫等。試題體現學科內各板塊內容之間的綜合,考查學生對各種歷史聯繫的理解和運用。

開放性的問題,可以給學生更大的空間,有利於激發學生的探究和創新意識,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試題提供了多樣的材料和史實,學生可以從中進行選擇:對試題提出的問題,學生既可以聯繫歷史,也可以結合現實進行分析作答,體現了試題背景的開放;解決問題的方法不唯一,學生可以自己選擇解決問題的路徑,體現了方法的開放。例如,第22題(1)學生可以從所給的四個史實中任選一項,運用自己最熟悉的歷史知識,分析問題,説明某一歷史時期的奮鬥特點,為學生作答提供了更多選擇空間。又如,第23題(3)讓學生談談中國航太事業發展的作用,在答題的依據方面,可以結合所給材料、所學知識和自己的生活經驗來作答,學生在作答的方式上既可以歸納也可以演繹。

試卷重視考查學生運用必備知識、關鍵能力在真實情境中去解決問題,發揮歷史學科的應用價值。例如,第23題(2)要求判斷歷史時期並説明理由。學生需要運用工業革命的有關史實,判斷文學作品內容的背景,這是學科知識在真實情境中的運用,體現了課程改革的新理念。

試題利用歷史研究成果創設情境,考查學生對主幹知識的掌握。例如,第4題用2021年全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的陜西西安江村大墓出土文物,作為實物證據,考查學生對於文景之治的理解,又如第1題、第10題,展示了學者們的史學研究觀點。

2.顯現時代氣息

課程改革倡導歷史教學要關注現實,注重歷史與現實的聯繫,使學生能夠對歷史和社會進行全面認識。試卷與社會熱點問題相結合,貼近時代、貼近學生生活,引導學生關注社會、思考現實問題。

例如,第二部分四道大題的主題分別是北京冬奧會、《中共中央關於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航太科技新成果、北京現代農業的新發展,在內容上都與現實問題、熱點問題緊密聯繫。學生在思考作答時,能夠結合對社會的了解和個人的學習、生活經驗,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有利於展現學生的個性和特長。

3.彰顯首都文化

課程改革提倡了解家鄉的巨大變化,增強愛祖國、愛家鄉的情感。

試卷深入挖掘北京地域文化資源,將北京特色與考查內容緊密結合,關注北京的發展變遷,聚焦北京新時期的建設,展現了淵遠流長的古都文化、獨具特色的京味文化等,增強學生對北京歷史和現實的了解。例如,第8題選取北京西黃寺內的清凈化城塔,將試題與北京悠久歷史、文物古跡有機結合,拉近了歷史與學生生活的距離,感悟北京在統一多民族國家發展中的獨特作用。又如第24題,延續了以往試題對北京歷史的考查,今年又進一步拓寬了對北京歷史文化的考查角度。從北京地區的原始農業、遼金時期農業發展到北京地區的現代農業,展現了古都北京悠久的經濟、文化發展歷史,增強了學生對首都文化的理解、認同和熱愛。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