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前夕,教育部發佈的一份通知引發了教育界和家長們的熱議。新印發的《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增設了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其中,根據不同學段制定了“整理與收納”“家庭清潔、烹飪、家居美化等日常生活勞動”等學段目標,新標准將要在今年秋季學期起施行。
“勞動教育課程怎麼建設啊?好像學生不太感興趣?”“我們學校的勞動教師總感覺專業度還有待加強,但是怎麼加強呢?”“家庭清潔算是教育?這還用教育?不是長大了誰都會的嘛?”……
在勞動教育方面,今天中小學家長面臨不少困惑和誤區,往往不知道怎麼做,但現在不用擔心找不到方法了。
海澱區組織了83所學校組成“中小學勞動教育實踐研究共同體”,歷時3年的區域研究,經過海淀中小學校的試點與探索,最終形成一份《“跨界”視野下海淀中小學勞動教育課程建設實踐研究報告》,其中一項重點內容就是給中小學校和家長勞動教育課程建設的“寶藏清單”。
海淀教科院研製的家庭勞動任務清單,在83所中小學進行勞動教育課程的建設實驗,他們用自身的經驗告訴大家,這份報告中的“勞動任務清單”可以直接拿來“抄作業”。在學生的家庭教育中,“清單”中的活動也可以用來借鑒實施。
跨級、跨領域、跨行業合作,形成四大突破
《研究報告》的主題之所以是“跨界”,在於新時代勞動教育的內容涵蓋面廣,涉及家庭、學校、社區,單靠學校學科教師難以完成勞動教育授課任務,所以通過不同行業的專業人士與中小學教師一起跨級、跨領域、跨行業合作開展勞動教育,精準抓住學校在勞動教育課程建設過程中的痛點、難點。
值得關注的是,《研究報告》在多個方面形成“突破”:
樹立正確勞動觀。養成良好勞動習慣,掌握基本的勞動知識和技能,提高創造性勞動能力。
有效探尋勞育教師隊伍的建設。探索教師勞動教育能力提升策略及學校勞動教育師資隊伍建設的有效路徑。
幫助學校建立勞育課程體系。學校通過勞動教育活動建立和完善,構建符合學校辦學特色與目標的勞動教育課程體系。
創新勞動教育形式和內容。構建 “科技引領型”的區域勞動教育課程,不斷完善區域推進勞動教育的工作機制。
五個策略 構建區域勞動教育課程體系——
集合區域資源,形成共用機制
除了將區域共建共用勞動教育資源投到海澱區中小學資源平臺上,供中小學學生免費使用之外,學校也利用資源,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比如“大手拉小手”,大學生走進中小學開展科技講解,參與課後服務活動,中小學生走進大學感受和體驗大學學習和生活課程,“小小志願者”講解服務課程等,利用國家圖書館、海淀圖書館等資源開發圖書館公益勞動課程等等。
解決“真”問題,推動課程建設
在勞動教育活動推進中,不少學校反映勞動課程建設存在諸多問題,海淀教科院及學校實踐研究共同體,在調研中發現,學校存在對勞動教育目標把握不準確、不清晰,活動方式不精細、效率低等問題,經過區級科研部門組織的一系列培訓,順利解決了這些問題。
文化價值為引領,凸顯課程特色
石油附小“聚能于石,油然而生”,構建“聚能·勞動”課程體系,涵蓋“小蜜蜂”課程、“小螞蟻”課程、“小白鴿”課程;
海澱區玉泉小學在幸福教育理念下,構建延慶玉泉勞動教育基地課程,定期組織學生到延慶農場開展勞動實踐活動;
首師大附小在“童心”教育理念下,構建了“童心”勞動教育課程體系;
北京二十中學在“脊梁”教育理念下,開展了近三十年的值周志願服務綜合實踐課程,這些課程在區域內外産生了良好的社會反響。
用項目塑造“勞動實踐環”
4月開荒破土進行播種,澆水、捉蟲、除草......7月結棉球,10月採摘棉花迎豐收。
在清華大學附屬中學永豐學校小學部的西南角上,有一方“半畝棉田”;在這方田地上,孩子們感悟四季節氣更替,觀察棉花生長過程,親自體驗勞動樂趣。清華附中永豐學校的“半畝棉田”活動是區勞動教育課程實施的最好見證。
在這個項目中,學生均經歷了“生産準備——作物種植——觀察生長——因需養護——勞動收穫——文創設計——文化傳播”等環節。
以整個“勞動實踐環”串聯起整個勞動教育課程,充分滿足學生好奇心的同時,讓學生學會創造性勞動、統籌規劃等多種人生本領。
利用學校優勢,建設多元化課程
每個學校都有自身的資源與特色,利用這些資源與特色,可以在日常生活勞動、生産勞動、服務性勞動三大領域建立多元化的勞動教育課程,形成家校社協同育人機制,既達到基本要求,又凸顯教育傳統和優勢特色。
在家庭勞動教育方面,海淀教科院也貼心地為學校和家長提供一份“任務清單”,家有3-18歲中小學生的家庭,可直接收藏,特別實用。
透過這份任務清單可以發現,新時代的勞動教育,注重中小學的孩子們培養自我管理、與人相處、社會適應、創新發展四個方面的素質。
通過勞動教育,培養他們的自立性、禮貌素養、環境保護、理財金融等方面的意識,逐步分層次地讓孩子們無論是從知識還是生活上,都有所成長。這些活動呈現階梯性,由簡單到複雜,從家庭到學校、社區,遵循學生年齡身心成長的特點。
學農教育實踐:48門課程覆蓋4個季節
海淀北部豐厚的農業資源為海淀中小學生開展校外勞動教育提供了地理上的優勢,4個季節48門,形成了“教育+科技+農業”的區域勞動教育特色。
學農勞動教育課程不再像以往停留在書本上的知識,過去孩子可能都不知道莊稼長什麼樣子,更是沒有見過太多農作物在土地裏生長的樣子,而現在的勞動教育課程,對不同學段的孩子進行不同的勞動教育,比如低學齡段的學習認識蔬菜和糧食,高學段的學習水果培育和農作物治理,都是讓中小學生在勞動教育中自由、自主的全面成長。
本次《研究報告》的出爐,凝結了海淀教科院、83所學校以及來自社會各領域專家們的心血。
專家表示,該報告不僅為海澱區中小學教育實踐提供參考,也為全市區中小學提供勞動教育課程建設的參考;研究成果在全市得到了推廣,更為全國各省市中小學勞動課程建設提供了藍本。
內容來源丨海澱區教育科學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