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中國教育 >

教師就是擺渡者,將學生擺渡到理想的彼岸——專訪成都高新新華學校校長朱祥勇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雷後蘭 | 時間: 2022-06-23 | 責編: 雷後蘭


成都高新新華學校校長朱祥勇

“我希望做一個存大氣、接地氣的校長,追求大道至簡,知行合一。希望我和我的團隊一道努力耕耘,讓更多老師、學生、家庭受益。”成都高新新華學校(以下簡稱“新華學校”)校長朱祥勇接受中國網記者採訪時表示。

走進新華學校,處處可見學生的川劇作品、書法作品、扎染作品,孩子們誦讀經典、聆聽書韻成為校園中一道靚麗的風景。乒乓球、羽毛球、網球在孩子們的歡笑聲中飛旋。

在朱祥勇心裏,“讓每一位學生綻放生命的光彩”是教育的初心。用環境育人、文化潤心、活動育人,從鄉土鄉音到英雄故事,培養兒童審美意識,厚植學生家國情懷;從智慧勞動到科創發明,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傳統文化與現代教育結合,讓學生得到全面的發展,從而提升學校的辦學品質。近日,中國網記者就成都高新新華學校如何走向特色化發展等方面採訪了朱祥勇校長。

老師,給學生心裏種下夢想

中國網:朱校長您好,在您兒時的記憶中,對您影響深刻的人是誰?您小時候想過當老師麼?

朱祥勇: 對我影響深刻的人是我的父親,我的父親是一名老師,他是一個非常有才華的鄉村教師,文化素養、學識都非常優秀,我之所以走上教育之路,主要是受父親的影響。因為母親是農民,父親一邊教書,還要一邊下地勞動,但他對教育孜孜以求,時刻想著自己的學生,想著工作,經常在燈下備課改作業。父親教了很多學生,在當地很多人都認識他,他對學生特別好,有時候課餘還義務教村裏的孩子識字、算賬,村裏的學生和孩子們對他非常愛戴和敬佩。

也許是父親那種踏實、默默無聞、勤勤懇懇、幾十年如一日的老黃牛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也許是他在輔導學生時候的一些細節打動了我。高中畢業後,我報考了師範學院,畢業後成為了一名老師。到今天我還是覺得當老師是一份神聖的職業,當老師就要當一個負責任的老師,帶好一個班、一群娃。

中國網:從事教學這麼多年,有哪些您印象深刻的故事?一名好老師的引導,對學生人生的意義?

朱祥勇: 在幾十年的教學中,我遇到了很多優秀的孩子,與學生之間也有很多故事。作為一名語文教師,除了傳授課本知識外,我認為還要教會學生學會閱讀,養成愛閱讀的好習慣,這是讓學生終身受益的事。從小學開始,我就讓孩子們大量閱讀名著,然後試著讓他們寫讀書感受。起初,很多孩子不會寫,我就耐心地引導他們從哪些角度去寫,慢慢地,不斷地鼓勵他們,孩子們寫得越來越多,寫得越來越好,越寫越想寫。

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彭同學,一個讀了很多文學作品、喜歡寫作的孩子,她的作文幾乎篇篇是範文。我記得1997年香港回歸的時候,重慶市組織了一場徵文比賽,當時她寫了一篇關於香港回歸的文章,我覺得她獨特的構思有點妙,就讓她跟這次要參加比賽的孩子分享她的體會,其他孩子再來完成自己的參賽作品。最後,不僅彭同學獲得一等獎,還有好幾個孩子也在這次比賽中獲獎,這些孩子很受鼓舞,更加熱愛文學,更加熱愛閱讀。後來,彭同學考上了大學,選擇了喜愛的中文系,班裏很多孩子也考上了理想的學校。我的教書生涯幾乎就是續寫這樣的故事:讓孩子喜歡閱讀,愛上寫作,在斑斕的文學中放歌。愛上文學、愛上人生似乎成了我和學生們的約定。教育就是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好的影響就是“成大後我就成了你”。

成都高新新華學校校長朱祥勇與學生在一起

我們經常説,老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我很贊成這樣的比喻,老師如蠟燭,燃燒了自己;如春蠶,吐出了最好的絲。一名好老師的引導就如蠟燭和春蠶,給學生帶來溫暖,帶來光明。我覺得老師做的其實是一個渡人的工作,渡在堅守,渡在專業,渡在引導,渡在責任,將每一船人從此岸擺渡到理想的彼岸。如果老師將一個孩子渡好了,也許從那個孩子開始,就影響到幾代人。同時,一個又一個老師做好了擺渡,受益的孩子越來越多,一個區域就會變好,一個又一個區域的孩子變得更好,我們民族、國家就會變得越來越有希望。所以説“一個人遇到好老師是人生的幸運,一批又一批好老師是民族的希望”就是這個道理。

反之,如果我們老師站在三尺講臺上沒有把學生教好,沒有給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他以後走向社會,自私狹隘,成為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心裏沒有家國,我想這是做老師的遺憾。

我現在是一名校長,深感責任重大。我希望我們學校的孩子走向社會以後,能夠做一個讓別人感覺到很溫暖的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他願意並有能力“因為我的存在,讓別人感到很幸福和溫暖”。有這樣的想法的人越多,這個社會就越溫暖。

成為一個大氣的校長,助力學生夢想開花

中國網: 一個孩子,在他的成長階段遇到一位好老師,對於他來説,一生都是非常重要的,而我們的校長,也是決定一個學校定位的人,您希望自己成為一名什麼樣的校長?

朱祥勇: 我希望自己成為一個存大氣、接地氣的校長。大氣育人,育大氣人。大氣之“大”,在於格局、在於情懷。有大的格局,有大的情懷,有大的擔當;大氣之“大”在於目光之遠大,境界寬廣,登高望遠,高瞻遠矚,面向世界,面向未來辦學,立足學校,放眼長遠發展,對學校發展作戰略性,前瞻性、長遠性、全局性的思考和策劃;大氣之“大”還在於容人之心大,有容人之雅量,始終以欣賞的眼光看待我們的學生、老師、家長,揚其長,避其短,讓每一個生命都能閃光。

同時又要做一個接地氣的校長,化得了矛盾,解得了問題。把幹部帶好,把老師培養好,讓學生成長好。新時代對校長要求也越來越高,要學習,要研究,洞悉教育本質,善於在紛繁複雜的情景中抓主要問題,提綱挈領,庖丁解牛,遊刃有餘,成為問題解決高手。

中國網:您覺得,一個校長,對於一所學校有哪些重要的影響?

朱祥勇: “一個好校長,就是一所好學校”,我很贊同這個觀點。一所學校辦得好壞,校長是關鍵。校長的的風格氣質,一言一行,都在影響著學校,影響著師生。校長高尚的情操,豐厚的文化底蘊,勤懇的工作態度,嫺熟的工作方法,校長對教師的寬容,對同事的合作,無不影響著學校。校長對教育的激情,對教育全身心的投入和無私的奉獻;校長對教育敏銳的洞悉和準確的把握;校長對教育熾熱的情懷;校長對教育的創新,對教育求變的思維和不變的熱情無不影響著學校,影響著師生員工。校長是靈魂,辦學需要校長的魅力,需要校長的謙虛好學,虛懷若谷,團結所有人,調動一切力量,辛苦操持,努力前行。在這樣的前提下,才能實現一個好校長就是一所好學校。

之前我在新科學校,以教師的培養為重點,以生涯啟蒙為核心,在課程、課題、課堂三方面做關聯和互動,一往直前,經過10年艱苦耕耘,教師快速發展,學生健康成長,學校也邁入高速發展的快車道。我現在不能説我是一個好校長,但是我在“做一名好校長”的路上,行進在追求自我創新、自我改革的路上。

新華學校這些年發生了哪些變化?

中國網:您到新華學校的這些年,學校發生了哪些變化?

朱祥勇: 一個學校,有它的優勢,也有它的劣勢,就看學校的校長怎麼來把學校帶活。進入新華後,因為環境不一樣,學校結構不一樣,我還是遇到了很多問題和和障礙。

要説學校的變化,我覺得可以用兩個詞語來形容:教師的職業快樂和學生的快樂成長。

我們學校的老師有很多優點,比如説他們單純年輕積極上進,我們的幹部也很年輕,我來了以後,我感覺到這個特點更加鮮明。如何帶著這一群年輕的教師獲得專業成長,進而獲得職業快樂?我的想法是帶著他們做課題,更加重視課題研究。

年輕教師在教研中獲得職業成長

我們學校以前只有高新區的課題,沒有成都市的課題,也沒有四川省的課題。我來到新華學校後,教科主任就跟我説:“朱校長,我們沒有課題,你來了以後我希望能夠申報到市級課題、省級課題。”我感受到老師、學校幹部們想做研究的熱情,但是又有點無從下手。專業成長,需要靠個體,也需要有牽引、有引領,為了讓老師走上職業發展之路。在課題研究方面,我們請到西南大學教育學部副部長羅生權來做指導。羅部長對我説:“課題研究就是讓老師們永遠保持一種學習的激情”,這句話令我印象深刻。

於是不管是哪個層面的課題,我的想法是帶著老師們一起去研究,“三課聯動”,以課題去撬動老師的發展,一起去享受我們職業的快樂。我是2019年來到新華學校的,不到三年,通過一些課題的牽引和帶動,老師們開始用研究的眼光來看待課堂、看待學生,以研究的視角來看待自己的工作,甚至是覺得工作就是研究,他們慢慢地感受到了研究更大的價值。通過科研,越來越多的老師找到了自信和職業的成就,用他們的話來説,原來對於中小學基礎教育來説,學術不是奢談!

所以我覺得,我來到新華學校之後,感受到最大的一個變化,就是老師的變化。

第二個變化,是我們學校學生的變化。學校堅持五育並舉、五育融合,川劇、勞動、體教、科創,全科閱讀,都成為五育融合的載體,我們有了一套比較成熟的五育融合機制和策略。五育並舉改變了學校原有的“唯分數”評價導向,學生展現自己的舞臺越來越多,他們在智慧農場探究無土栽培,在科創中心編程無人飛機,在各種各樣的社團中參與體驗,在體驗中學習。孩子們更加陽光自信了,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大大提升,知識淵博、涉獵廣泛的孩子越來越多。萌娃做川菜、大運會志願者,為農場設計澆水系統,通過項目式學習的方式,孩子們解決問題的能力越來越強。

傳承川劇文化,弘揚巴蜀神韻

中國網:在發揚、傳承和創新川劇、增強學生的民族自信等方面,學校做了哪些探索和實踐?

朱祥勇: 我本人很喜歡中國傳統文化,那是很多年來老祖宗留下來的好東西,是我們的優勢和長項,讓學生走進並創造性地傳承傳統文化,也是樹立文化自信的關鍵。

融合學科教育,傳承川劇文化

川劇是我們國家的國粹,也是四川著名的特色。我們學校坐落于天府之國,背靠高新園區,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所以我們結合學校的辦學目標,將川劇打造成學校的亮點之一。傳統文化需要與時俱進,在傳承中創新才能煥發生機活力,在川劇傳承中,我們發現由於川劇表演比較成人化,一般老年人才喜歡、感興趣,學生只是對一些外在形式有短暫的興趣,川劇難以紮根校園、走進兒童的內心世界的。對此,我們在教學中對川劇進行了改造,創造性地提出兒童川劇,並構建起兒童川劇課程群,從兒童的視角探索出“創編展演”的傳承方式,增強了學生對川劇的興趣,培養了兒童的審美意識,厚植了兒童的家國情懷。

成都高新新華學校將川劇融合進學科教育

項目式學習是新華學校大力倡導的學習方式,這一學習方式也瀰漫到學生對川劇的傳習中。在四川省川劇研究院和成都市川劇院的指導下,學校聘請了周玉、吳澤地、文冬老師作為專家團隊進行專業指導,舞蹈教師沈柳麗作為搭班老師和文冬老師一起組織熱愛戲曲的同學們組建了川劇社團,將神話故事、童話故事、地方傳説與學科融合進行創編,以川劇為主線與美術、音樂、體育等學科融合。以年級為單位,進行九個年級的項目式學習。例如,孩子們將蜀郡太守李冰父子修建大型水利工程都江堰的故事創編為川劇;汶川地震後,四川人民表現得特別堅強,孩子們也將其創編為形式多樣的川劇節目,展現四川人民在面對災難時堅強、豁達的精神。通過各種形式的創編,展示四川人民勤勞智慧、堅毅勇敢的特點。

中國網:學校如何將川劇藝術融入學校藝術教育?

朱祥勇: “融合創生 協調發展”本身就是學校課程開發的原則,學校在川劇的傳承和課程群的開發中也是遵循了融創思維的。圍繞讓學生知川韻、會欣賞、能創造的課程育人目標,根據川劇的舞臺表演、川劇文化、劇本創作、川劇形體、舞美設計五大基本內涵,將川劇融合進其他學科,開發出基礎課程、實踐拓展課程、融合課程三大模組。

兒童川劇表演

依託“課堂教學+興趣社團”的藝術教育模式,將川劇融入音樂學科。例如音樂老師執教了音樂唱歌課《鮮花調》,這首川劇燈戲非常短小,歌詞朗朗上口,曲調簡單易於學生掌握;將川劇融入美術學科。美術老師將國家課程六年級下冊第9課《精彩的戲曲》與我校定格動畫特色課程相結合。不僅與藝術學科相融合,我們的川劇還和體育、語文等學科進行了很好的融合。在實踐過程中,學校以“兒童川劇”為載體,構建起學科滲透、川劇欣賞、活動課程、專題鑒賞和項目式學習五大融合課型,兼顧普及性和專業性,滿足各個層次的學生需要。

經過幾年的探索和實踐,學校相繼獲得“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川劇普習基地學校”“成都市川劇普習基地校”等榮譽稱號。

中國網:川劇成為新華學校的辦學特色,除此之外,學校還有哪些辦學優勢呢?您的辦學理念和教育方針是怎樣的?或者説,您希望孩子們從您這位校長身上更多的是汲取到什麼樣的精神?

朱祥勇: 我們學校老校長提出的第一個辦學理念是“帷真帷善帷美”,求真向善尚美一直貫穿在我們的辦學中。我到新華學校後,進一步在原有的辦學理念基礎上發揮發散,提出了“陽春德澤,新華生輝”。“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我希望孩子們從自然、生活、藝術、科學中去探索事物的奧秘。朝著陽光,自信地追逐,綻放個性的光彩,熠熠生輝!

成都高新新華學校辦學理念:陽春德澤,新華生輝

在學校理念的引領下,經過幾年探究和積澱,我認為新華學校還有很多優勢。例如學校硬體一流,我們擁有設施一流的綜合樓、藏書豐富的圖書館、科學現代的塑膠運動場。學校的各類功能室齊全,“川劇館”“航空館”“書法館”“陶藝館”等八館八室,為學生個性化學習提供了物質保障。今年年初,學校還引進了“新華大腦”電子資源庫建設,為孩子們的成長構建了動態成長圖譜,讓學生成長可視化。

教師年輕,改革的意識強烈,善於採用最新的技術手段完成教學過程,有能力承擔重大的學科教學改革;同時知識結構比較新,更能吸引學生。

成都高新新華學校學生樂團

課程豐富,“雙減”之下,我們充分利用優質資源,開設豐富多彩的課程,以國家課程為基礎、孩子真實需要為要義、融合為課程建設基本手段,設置基礎類必修課程,拓展類必選課程,和“社團”、“俱樂部”“節日”等為載體的活動類選修課程。豐富的課程選項、靈活的學習過程為培養孩子廣泛的興趣愛好、滿足每一位孩子個性化發展需要提供了充足保證。

兒童劇表演

學校德育工作也很有亮點,比如目前的“學生成長指導”“全員導師”“品格教育”都是我校目前的特色德育品牌活動。

工作這麼多年,我一直堅持持續的學習,每天給自己規定時間閱讀,學習前沿的教育理論,並且我是一個喜歡挑戰和嘗試的校長,我經常對那些要申報課題,參加比賽的老師們説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管他呢,先試一下嘛”,很多事不是看到希望才去做,而是做了才有希望,我希望我持續學習的習慣和敢於嘗試的精神能夠通過教師影響我們學校的學生們。  

如何當好這名舵手?

中國網:校長身處學校領導班子集體中的核心位置,無論是在改革與發展的實踐中,還是在學校管理中,都起到關鍵作用。您是如何去當好這名舵手的?怎樣帶好學校的領導班子和學校老師,凝心聚力推動發展?

朱祥勇: 校長是中小學校管理的靈魂人物,帶出一支充滿戰鬥力、專業強且經得起困難和時間考驗的團隊是校長的職責,也是校長領導力的體現。“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練”。幹部也好,教師也好,貴在為其搭建好的平臺,平臺就是幹事創業的主陣地,沒有好的陣地作基礎,是不能夠培養出好的幹部和老師的。

多年來在教師和幹部培養中我比較重視搭建舞臺,第一個是思想的舞臺,從思想上下功夫,蘇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校長對學校領導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領導,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領導”,新華學校的幹部管理和教師考核採用積分管理制度,用制度規範行為,用制度引領標準,用制度抵禦外部環境的誘惑,從而練就“獨善其身”的真本領。

第二個舞臺是“實踐舞臺”。合理運用外部資源,多給教師和幹部創造機會,讓學科老師走出去,多學習交流,拓寬視野,提高站位。給老師多一些平臺,多一些機會,讓老師們進入研究的視野,或者研究的情境當中。

第三個舞臺是“關愛舞臺”。培養好幹部,更要關愛好幹部,對於老師來説要傾聽他們的真知灼見,充分尊重老師的專業自主性,和老師一起來想辦法,出主意。校長要有辦學魄力,鼓勵、支援教師大膽幹工作。學校每月有民主談話會,搭建關愛、交流的舞臺,幫助學校幹部和教師解決實際遇到的各種困難,讓其在成長的道路上走得更穩。

期待的校園圖景:萬類霜天競自由

中國網: 學校未來發展指向的是高品質的教育,您覺得目前學校在提高教育品質方面,最核心關鍵的問題是什麼?學校有哪些好經驗和做法?學校未來有哪些方面的規劃?

朱祥勇: 我們希望未來能夠成為一所名副其實的、老百姓嚮往的學校。

我們現在是成都市的九年義務制新學校,按照成都市新學校的標準,就是建成老百姓家門口的好學校,我們正在向這個方向發展。要真正成為老百姓有口皆碑的好學校,我們還要做很多的工作,比如説進一步加強學校管理,加強師資建設,進一步優化課程,進一步優化德育課堂,進一步提高學校的軟實力,要下真功夫,下深水,促進學校的內涵發展。當然這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時間,也需要方法,更需要百折不撓的果敢和行動。

中國網: 什麼樣的學校才是一所好學校?

朱祥勇:我認為一所學校的發展,不是一蹴而就的,還需要“養”,一所好學校是“養”出來的。它需要一些條件,一些氣候,就像我們説的,學生的成長是一個靜待花開的過程。學生如此,老師的成長是這樣的,一所學校,也是這樣的,任何急功近利,殺雞取卵,違背規律的的做法所取得的效果都只是曇花一現,不能持續,不能長久,也不能複製。

成都高新新華學校校園

作為一個有良知的教育人,我始終堅信人的潛能是無限的,所以好的學校第一對人要好,第二使人更好。教育價值的終極目標是生活、人生。新華學校一直秉持“融合創生成就每一個生命的精彩”的原則,以融創的思維,開闊的視野,相容並包,為每一個學生提供最適合的教育,讓每個人生龍活虎、生動活潑。

中國網:朱校長,回望28年的從教生涯,您最開心、最欣慰的是什麼?在您心目中,您最期望看到學校是什麼樣的圖景、孩子們是什麼樣的狀態?

朱祥勇:28年來,我最開心和欣慰的是看到一批又一批的學生、一群又一群的老師慢慢地成長起來了。學校的老師、學生,我希望都是很陽光、很自信、很有朝氣、很有生命活力,熱愛生活、對未來充滿了無限嚮往的。

充滿朝氣的學生

如果用一幅畫面來形容,我希望學校的畫面是那種“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感覺。家校關係信任和諧,學校治理科學民主。學生在愉悅和諧的環境中自由、大膽、快樂地探究;教師在包容、尊重校園裏盎然發展,競相成長。德行智趣共生,生師家校共育。學校管理,落霞與孤鶩齊飛;師生和諧,秋水共長天一色。(文/雷後蘭)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