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中國教育 >

魏慶棟:智慧互動課堂,如何促進個性化學習?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魏慶棟 | 時間: 2022-06-08 | 責編: 雷後蘭

傳統課堂實踐教學中,實現個性化學習很難,基本表現是“教師講授,學生聽講”為主的班級授課制。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幾乎沒有選擇學習內容和學習方式的可能,學習的自主性和創新性不足。大多教師由於缺乏相應的知識技能與體驗,難以在教學過程中有效顧全學生的差異性。

伴隨著資訊化時代的到來,教育方式正在發生深刻變化。新的技術手段,打破時空界限,推動教育向數字化、智慧化、泛在化方向發展。從課堂到考試再到評價,智慧教育改變了教育教學的傳統方式,最典型的應該是智慧互動課堂應用,將資訊技術與個性化課堂教學深度融合,促進課堂形態精準教學的轉變升級,彰顯“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的辦學宗旨。

一、智慧互動課堂個性化學習模式的理念

智慧互動課堂是通過大數據、學習分析等技術,創建情境化、個性化、智慧化、數字化的課堂學習環境,實施“雲+端”學習活動與支援服務,進行學情診斷分析、資源智慧推送、學習過程與效果多元智慧評價,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發現問題、提出疑問、思考問題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智慧能力,促進學生思維發展的新型課堂。

筆者通過多年的實踐中發現,在智慧互動課堂中,學生的學習是個性化的、立體化的、開放的、互動的、創造性的;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資訊交流和互動是不受時空限制的。而從技術來看,智慧互動課堂是對學生學習行為及效果等動態數據進行數據化呈現,要求教師進行完整的學情分析和學生學習檔案建設,便於教師豐富和完善教學設計,優化和改進課堂教學策略。

同時,智慧互動課堂是基於數據的決策,表現為根據學生個體差異定制學習過程,感知學習情境,結合教材和案例,智慧推送適合的內容,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提供個性化的協同方式,對學習過程與效果進行精準化、智慧化的跟蹤。在實施過程裏,通過課前預習測評分析和課中實時檢測評價與即時反饋、課後作業評價及跟蹤反饋,從而實現了即時、動態的診斷學生學情及效果分析,實現對學生的個性化學習能力的檢測與評估,幫助學生固強補弱,有針對性地制定教學方案和輔導策略,真正實現“一對一”的個性化教學。

二、從三個環節的整合實現定制式的個性化服務

(一)課前預習,精準診斷

教師在上課前,通過智慧課堂互動平臺把精心準備的個性化預學習資料和檢測題等推送給學生。學生在完成預學習資料和檢測題的過程中把遇到的問題發送到智慧課堂互動平臺上進行提問和交流。教師根據學生和課堂系統反饋的相關資訊開展二次備課,實現精準診斷,以學定教,高效備課。同時兼顧各種層次學生對新授課內容的理解,有效地開展個性化學習。

具體如下。

1. 首次備課。教師利用大數據所掌握的學生實際情況及教學目標的達成度等進行首次備課。

2.個性化推送預學習資料。教師從資源網或本校資源庫中精選出符合學生的資源和導學案等資料並推送給學生,供學生在課前開展預學習和學後檢測。

3. 學生課前預學習和檢測。學生隨時隨地可以使用PAD預習教師推送的個性化學習資料,完成相關的檢測題,最後通過智慧課堂互動平臺提交答案給教師。

4. 利用平臺開展課前討論。學生把在預習中遇到的問題發佈到平臺上,並提出見解主張,彼此之間互相探討。

5. 教師幫助學習答疑分析。教師對學生的疑惑進行全面剖析,利用平臺對學生開展線上答疑解惑,這個過程便於老師更深入地掌握學情,做到精準診斷。

6. 二次精準備課。教師根據精準診斷的大數據,進行二次備課,確保備課定位更符合學生的客觀實際。

(二)課中互動,完美記錄

在基於人工智慧技術與教學雙向融合的課堂生態下進行的教與學,能即時展現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並完美記錄整個課堂互動過程,幫助教師對課程進行回顧分析,查漏補缺,提升教學業務能力,也便於學生利用碎片化時間復習鞏固。

1. 新授課。教師根據對預學習、測驗等統計分析的反饋情況,通過創設情境導入新課,精講預學習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2. 佈置新任務。以問題為導向,教師在課堂互動平臺向每位學生推送新的探究項目和隨堂檢測題等資料。

3.交流與質疑。學生就教師佈置的任務進行PBL交流、質疑、辯證。

4. 作答與互評。學生將合作探究的學習成果和隨堂測驗練習結果及時提交,系統平臺即時反饋,師生針對答題結果開展互評。

5. 講解與點評。基於大數據答題結果,教師對課堂互動平臺反饋出學生的共性問題進行點撥講解,對重點問題進行辨析,解決學生在新任務中碰到的問題。

6. 運用及鞏固。根據大數據分析結果,智慧推送個性化的鞏固練習題。

(三)課後延伸,個性服務

教師從學生的課前預學習及課中的復盤、探究等大數據中能了解每位學生的當前學習程度,精準了解每位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從而能行之有效地為每位學生定制符合他本人的學習方案等。比如佈置學習資料讓學生課後線上學習,或者是面對面的方式進行輔導等,實現以學生為主體的 “一對一”精準服務。

1.發佈個性化的課後作業。教師根據學生的課前預學習及課中的復盤、探究等大數據,為他們定制並推送個性化的課後作業。

2.完成作業及時提交反饋。學生完成課後作業並及時在課堂系統平臺上提交,系統可智慧化批改客觀題,並呈現答題結果。

3.智慧化的系統分析。教師利用PAD可以非常方便地、不受時空限制地批改主觀題並把批改結果提交到互動平臺。平臺系統對本節課相關學情、測評等相關數據進行計算和分析,並將結果反饋給師生。

4.製作個性化的學習資料。教師根據系統分析出來的關於每位學生學習的大數據,有針對性地為他們定制屬於私人的學習資料。

5.開展個性化的輔導服務。教師在推送個性化學習微課及資料的同時,還可以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開展“一對一”的線上或線下輔導服務。

總之,智慧互動課堂能夠實現將線上教學和傳統教學的優勢結合起來形成“線上”+“線下”的混合式教學與學習模式。通過兩種教學組織形式的有機結合,可以把學生的學習由淺到深地引向深度學習。依據學習和教學的規律去實現提升學生學習深度的目標,真正實現技術賦能教育。

(作者:魏慶棟,從事教育資訊化行業20年,自身擁有多項軟體著作權,對資訊化教學應用有獨特研究)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