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中國教育 >

第八屆中國跨文化傳播論壇暨第三屆2050學子論壇成功舉辦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 時間: 2022-05-29 | 責編: 曾瑞鑫

5月28日,由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新聞與傳播學院主辦、中國新聞史學會外國新聞傳播史研究委員會提供學術支援的第八屆中國跨文化傳播論壇暨第三屆2050學子論壇成功舉行。來自全國各個高校和業界的專家學者以及青年學子們相聚雲端,共同探索提升中國國際傳播能力與構建中國話語體系的新思路、新方法,研究開拓國際傳播和跨文化傳播理論與實踐的新視野、新範疇。

(開幕式合影)

去年5月3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體學習時發表關於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的重要講話。同年9月25日,在給北外老教授們的回信中,總書記進一步強調講好中國故事的重要性。本次論壇的舉辦正是為了深入學習貫徹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和落實重要回信精神。

北京外國語大學黨委副書記蘇大鵬,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所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院長胡正榮,四川外國語大學副校長嚴功軍,北京外國語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袁軍,北京外國語大學外研集團黨委書記兼董事長、外研社社長王芳,中央民族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趙麗芳,中國政法大學光明新聞傳播學院常務副院長姚澤金,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常務副院長漆亞林,上海外國語大學教授顧力行,華南理工大學教授安然,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新聞與傳播學院黨總支書記楊文、院長姜飛、教授鄧秀軍出席論壇開幕式,共同見證了“國際傳播能力等級考試”發佈和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新聞與傳播學院國際視聽傳播係成立。

(北京外國語大學黨委副書記蘇大鵬致開幕辭)

蘇大鵬致開幕辭,並就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提出三點建議:首先,“學習講話要成系統”。與會人員一起重溫總書記有關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的講話精神,一起探討推進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的新理念、新方法,一起總結講好中國故事的新實踐和新經驗,為未來的發展謀篇佈局、鋪路架橋。其次,“人才培養要成體系”。講好中國故事需要大量新聞傳播領域的專業人才,要完善體系化的人才培養模式,共同致力於培養“站位高、業務強、外語好”的複合型、全媒體國際傳播戰略人才,進而推進中國故事和中國聲音的全球化表達、區域化表達和分眾化表達,增進國際傳播的親和力和實效性。最後,“舉辦論壇要成系列”。蘇大鵬表示,本次論壇是“最強大腦”和“最活躍大腦”的交流會,希望學界專家可以群策群力,分享最新研究成果;青年學子可以積極發聲,體現國之棟樑的潛力。

(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所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院長胡正榮致辭)

胡正榮指出,習近平總書記去年5月31日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體學習時的重要講話,是目前為止有關我國國際傳播能力建設最全面、最深刻、最完整的講話,對我國國際傳播能力建設起到了關鍵性的推動作用。總書記還要求高校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和社會科學體系和自主知識體系。結合兩個重要講話精神可知,重視國際傳播就是要建構中國自主的國際傳播知識體系。他進一步提出高校賦能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的四方面:一是構建中國特色國際傳播知識體系,二是培養中國國際傳播人才,三是搭建中國國際傳播學術平臺與網路,四是提升服務中國國際傳播和國際社會的能力。

(四川外國語大學副校長嚴功軍致辭)

嚴功軍表示,跨文化傳播是一個從追求共知到共情再到共識,最終構建一個多元文化共同體的過程。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逆全球化的思潮盛行,國際形勢複雜多變。人類文明交流互鑒,並沒有因為技術與社會的快速發展而變得順暢,跨文化交流多元路徑受阻,文化的誤讀和衝突正在因為利益的捆綁而再次成為一個顯性問題,並反過來作用於全球競爭,加深了全球發展的不確定性。目前我們面臨的不僅僅是彼得斯“對空言説”的問題,而是跨文化傳播如何有效開展的基本問題。作為跨文化傳播領域的學人,要理性認識現實,從戰略上予以應對,從全球傳播倫理上予以回應,在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下通過跨文化傳播實現共知、共情、共識、共用,推動人類共有文明可持續發展。

(北京外國語大學外研集團黨委書記兼董事長、外研社社長王芳和國際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姜飛共同發佈“國際傳播能力等級考試”)

開幕式上,北京外國語大學外研集團黨委書記兼董事長、外研社社長王芳和國際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姜飛共同發佈了“國際傳播能力等級考試”。王芳表示,即將上線的“國際傳播能力等級考試”依託北外的語言優勢和跨文化的學科優勢,為國際傳播人才培養添磚加瓦。姜飛表示,國際傳播能力等級考試,簡稱“TICC考試”,是面向全社會、全行業和各類型主體推出的專業性考試産品,計劃於今年下半年正式推出。它以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正確義利觀、新安全觀、全球治理觀等新理念為指導,以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導向,旨在從跨文化交際能力、國際理解能力、國際敘事能力、媒介素養和全球公民素養五個方面,對應試者的國際傳播知識、態度、技能水準進行綜合考察,為行業選才提供參考標準,為個體發展指明努力方向。

在主旨演講環節,湖南師範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尹韻公、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學院教授隋岩、復旦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張濤甫、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王潤澤、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陳昌鳳、北京大學國家戰略傳播研究院教授程曼麗、華中科技大學新聞與資訊傳播學院教授張昆、深圳大學傳播學院教授吳予敏、河北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授白貴、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教授蔣曉麗、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關世傑、磊石跨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黃偉東、山東大學國際教育學院教授寧繼鳴、大連外國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唐潤華、上海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戴曉東、中國日報社總編室副主任徐小丹、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鄭一卉從各自深耕的新聞史、符號學、智慧傳播技術和文化認同等領域出發,論述了中國當前在國際傳播中面臨的主要問題,探討了更好地對外講述中國故事的策略方法。

本次論壇除主旨發言外,還開設了九大平行論壇,包括國際新聞與傳播學科發展與人才培養論壇、四場中國跨文化傳播論壇分論壇和四場2050學子論壇分論壇。

在國際新聞與傳播學科發展與人才培養論壇中,來自全國十余所高校新聞與傳播學院的領導、專家匯聚一堂,共同探討國際新聞與傳播人才培養的新思路。在各分論壇中,近百位高校教師、學子進行論文匯報交流並接受評議專家的點評和建議。分論壇主題包含了北京冬奧會與國家形象建構,網際網路、元宇宙與國際傳播,跨文化傳播與民族共同體,影視傳播與講好中國故事,Z世代與國際傳播等,視角豐富,對話深入。

閉幕式上,八位分論壇評議人分別總結發言,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劉瀅向各位與會者致謝。本次論壇有力促進了國際傳播和跨文化傳播的理論研究,為構建新時代的對外話語體系和敘事體系提供了交流平臺。(北京外國語大學供圖)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