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中國教育 >

“聯合國中文日”特別節目|著名古文字學家帶你探秘殷商世界!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 時間: 2022-04-18 | 責編: 羅天林

朋友們,你們知道漢字這一文字體系的形成始於何時?

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有哪些?

世界上唯一流傳至今的文字是什麼?

沒錯!就是我們每天使用的漢字!

那麼,下面的漢字你認識麼?



這些字分別是“雨”、“門(門)”,是不是很形象?聰明的你根據圖像也能猜個八九不離十!這就是漢字的源頭——甲骨文。

大約在3500年前,我們中國還處於商朝,怎樣才能發明一種文字記錄一件事情呢?聰明的先民們根據自己熟悉的身體和豐富多彩的大自然,從中選取形象,“近取諸身、遠取諸物”,造出了非常形象的漢字。

甲骨文是語言的記錄符號,使先民由洪荒草昧步入了光輝燦爛的文明境地。古時候山川阻隔、交往不便,但由於商代文字(甲骨文等)易於理解和記憶,不同地區的人們都開始使用它。甲骨文的出現,打破了地域的限制、促進了華夏大地多民族之間的交流和共識,大大降低了溝通成本。昔日羅馬帝國橫亙歐洲,逞雄西方,後來分裂成了眾多殊語異政的小國,與其使用的多種拼音文字關係密切。同樣的漢字記錄了華夏兒女共同的喜怒哀樂,避免了因文字相別而萌發分裂的隱患,因此中國歷史上雖然因戰亂而有分裂,但繼而統一,始終保持著東方大國的雄姿。

在歷史的長河中,隨著甲骨文不斷演化,華夏大地上的多元文明得以以漢字為紐帶互相交流、碰撞,進而凝結為華夏文明。並且由於中國一直使用甲骨文演變而來的漢字,古今語義一脈貫通,聖哲先賢的教誨因此得以千載傳承。世界文明古國有四,唯獨中國文化沒有出現文脈斷流、文化斷層的現象。要知道,西方人要讀懂中古英語莎士比亞的作品,絕非一般的英語教授所能做到。而3500年之後的中國人依舊能夠根據漢字演變的規律釋讀甲骨文,從而“破譯”殷商時代的奧秘。

因此,對於3500年後的我們來説,文字不應僅僅只是語言的一種載體,它更是中華文化的根脈所在。

自2010年起,聯合國將中國農曆二十四節氣之“穀雨”定為“聯合國中文日”,以紀念“中華文字始祖”倉頡造字的貢獻。

為紀念這個特殊的日子,我們邀請到了一生埋首于古文字研究的著名學者——黃天樹教授。他任職于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4月20日下午15:30—16:30,黃教授將帶領大家一同探索甲骨文的奧秘!本期的主題是《甲骨文中的象形字》。

黃天樹,男,1949年生,福建省莆田人。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古文字與中華文明傳承發展工程專家委員會委員(2020),首都十大教育新聞人物(2019),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與應用專家委員會委員(2018),北京市有突出貢獻的科學、技術、管理人才榮譽稱號(2016),北京市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指導教師(2013),第五屆北京市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2009),北京市教委“拔尖創新人才百人計劃”(2005),第五、六屆國務院學位委員會中文學科評議組成員(2003),北京市跨世紀優秀人才工程(1998)。

中國文字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古文字研究會理事、中國殷商文化學會理事。台灣大學中文系客座教授、故宮研究院古文獻研究所客座研究員等。《民俗典籍文字研究》《出土文獻》《出土文獻綜合研究集刊》學術指導委員會委員;《古漢語研究》《中國文字(新)》(台北)《中國文字研究》《古籍研究》《殷都學刊》《中國文字博物館館刊》《勵耘語言學刊》《出土文獻語言研究》《中國文字學報》《漢字漢語研究》《上古漢語研究叢書》編委等。

快來掃描下方直播間二維碼吧!有興趣參與討論的小夥伴可掃碼入群~



2022年4月20日15:30——16:30

讓我們一起來探索甲骨文的奧秘吧!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