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中國教育 >

兩會觀察|加強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高校如何發揮積極力量?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姜麗麗 | 時間: 2022-03-21 | 責編: 羅天林

今年兩會,俞敏洪、李靈等多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圍繞如何加強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出建議,引起了大眾對這一問題的熱議。

有關數據顯示,全國每年約有1.6萬名中小學生非正常死亡,且數量在逐年增長。“通過對國內19所涉農高校32個學院(二級教學單位)進行調研(微信、電話),發現80%以上中、重度大學生心理問題根源都在原生家庭。”全國人大代表、山西農業大學植物保護學院院長馬瑞燕建議,應加強青少年兒童心理健康問題家庭預防。

當前,各地教育主管部門高度重視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然而調研結果顯示,因專業的師資力量匱乏,多數中小學沒有配備專業的心理教師,學生出現心理問題時得不到及時的幫助和處理;很多家長在對孩子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時存在不少教育盲點和誤區。在新時代背景下,加強中小學教師心理學專業知識培訓、增強家長家庭教育能力、做好家校社共育尤其重要。

兩會上,人大代表劉希婭提出,應推動心理健康教育向全面預防型轉變,各高校特別是師範院校要優化心理學專業教育導向與策略,促進心理學專業學生課程課堂設計與實施能力,提升解決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現實問題的能力。人大代表吳玉蓮建議,鼓勵高校加大心理健康教育專業學生的培養力度。人大代表柴會恩指出,應鼓勵開設有心理學專業的高校擴大招生規模,加大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人才供給。全社會共建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體系,高校責無旁貸。

那麼,高校如何發揮專業力量和科研力量,助力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呢?閩南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在這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閩南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院長陳順森教授認為,高校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第一,加強師範生家庭成長教育指導能力的培養,提升家校協同育人能力;第二,幫助提升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素養,提高心理育人能力;第三,多途徑增強家長家庭成長教育能力;第四,探索校地合作模式,為破解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難題貢獻高校力量。

陳順森指出,要增強學生心理健康素養,促進學生健康成長,除了學校教育,更需要家庭的共同參與,形成共同成長的家庭積極氛圍。因此,師範類高校所培養的未來教師,除了具備學科教育教學能力之外,還應具備指導學生家長開展家庭教育的能力。

閩南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學院創新人才培養方式,努力推進專業融合發展,在心理學、小學教育、學前教育等專業都開設了專門的家庭教育課程,尤其是心理學專業設置了由7門課程構成的家庭成長教育課程模組,提高師範生家庭成長教育指導能力,提升他們在未來工作中的家校協同育人能力。

閩南師範大學副教授陽莉華認為,傳統觀念中教師的責任更多的是班級管理、學業發展等學校教育範疇,很少將家庭教育指導作為教師的一種責任,這需要師範院校在人才培養過程中,賦予師範生這種角色、意識和能力。

一方面是因為在家校社協作育人過程中,如果僅從心理教師角度切入進去的話,不管是心理機構還是心理教師去做這項工作,能涉及的面都不夠廣,但教師面對的是一屆又一屆的全員學生,輻射面、影響力相較于前者更大。因此,如果一個學科教師經過專業的培養訓練,真正有了家校協同育人意識之後,就能夠及時發現學生的異常行為,及時、科學地進行干預。另一方面,當一個接受了家庭教育指導能力訓練的師範生成長為教師後,他才有能力從家、校、社三個層面,站好“校”的位置,以“校”的角色去聯動家庭、機構、社會進行合作,發揮家校社協作中“校”的主體、引領地位,從而促進整個家庭的成長。

陽老師介紹説,學院特別注重實踐操作,非常重視將心理學的知識紮根于學校教育的大環境中,所以在心理健康教育、個案諮詢輔導能力的培養、團體輔導能力的培養等課程中,均設計了實踐類環節,讓師範生在中小學、幼兒園、特殊教育機構實習實踐時,能夠將自身心理輔導專業能力的提升與社會服務相結合。師範生要去中小學的班級裏,發現班級當中真實的問題,然後設計相應的解決方案並付諸實施,最後考察效果。

閩南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特別注意與各級教育部門合作,幫助提升中小學教師心理育人能力。他們開設多種面向班主任、科任教師的培訓課程,為教師們進行心理育人增能,讓班主任、普通教師更理解班級管理、課堂教學中心理學原理的運用。如在班級管理當中,如何運用心理學中團體動力學的知識幫助班主任更好地解決班級當中的人際衝突問題、心理髮展問題,如何把孩子的個體發展問題融入到班級的管理當中去等。

增強家長家庭成長教育能力是高校發揮專業引領作用的重要服務內容。這些年,閩南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從教育扶貧的視域出發,關注自閉症兒童、留守兒童、流動兒童等特殊群體兒童的家庭成長教育,通過開展系列公益講座、志願活動、家長團體心理輔導、親子體驗等活動,在中小學校或特殊教育機構建立科研實踐基地,開展志願活動、送教到基地,借力教育資訊化技術,減輕家長精神壓力和時間成本,提高其進行家庭教育的意願和能力。深入到農村留守兒童比較多的學校、城區裏流動兒童比較集中的學校、兒童自閉症康復機構,開展家庭成長教育幫扶指導、專項技能培訓,如家庭感統訓練、親子溝通技巧、家庭箱庭療法等等,幫助家長增強家庭教育的意識,創造性地解決流動兒童家庭教養方式問題,提升家長家庭成長教育能力。

陳順森院長帶領心理學研究生到康復機構為家長進行家庭康復訓練諮詢指導

陽莉華開辦家庭成長教育講座

陳順森院長認為,高校心理學專業要主動融入社會心理服務體系構建,積極探索校地合作模式。近年來,閩南師範大學心理學學科專業團隊與多地政府或其職能部門合作,積極探索構建政府主導、高校專業引領、家校社協同育人的心理健康服務體系。他們結合研究生、本科生駐校開展專業實踐、教育實習,組織專項技能培訓、舉辦心理教育講座,發揮專業優勢,為地方政府提升專兼職心理教師專業技能,提高班主任、科任教師心理育人能力,提高學生家長家庭教育能力,增強學生心理健康素養,將高校專業優勢輻射到地方心理健康服務工作,積極構建家校社協同育人機制,為師生心理健康貢獻高校力量。(文/姜麗麗)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