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金三銀四”招聘季已拉開帷幕。在留學生歸國熱潮下,今年海歸群體的就業話題依然備受關注。
根據國家資訊中心大數據發展部針對2021年海歸大數據分析的報告,疫情後海外留學生回流趨勢顯著增強,2021年預計回國就業學生首次超過百萬。智聯招聘發佈的《2021中國海歸就業調查報告》也顯示,2021回國求職留學生數量保持疫情後高位,回國意願增強已是趨勢。與此同時,國內企業對海歸偏好減弱,近幾年國內海歸優先的職位數持續減少,海歸求職壓力加大。
“海龜回國一事無成,在二線城市月薪5千,太丟人了。”此前,在豆瓣一個有著3萬多組員的“海歸廢物回收互助協會”小組裏,一位海歸的吐槽引發了不少人的回應。“我海本海碩在一線6k還沒有一金,有好受一點嗎?”“一個月3000沒五險,4線小城。”“不要把海龜的期待放太高不然就是這樣,積累工作經驗才是最重要的。”
從早年間高大上的“海龜”(海歸),到近些年帶有自嘲性質的“海帶”(海待)、“海廢”(海歸廢物),海歸身份的光環已逐漸褪去。今年年初,“94年海歸女碩士回國當藍領”話題也曾一度登上熱搜榜,引發了公眾對留學價值的熱議。出國留學上百萬,回國月薪幾千元,似乎正越來越多地成為海歸們不願面對的現實。
在這種形勢下,還有必要出國留學嗎?留學到底值不值?
最近,國際教育領域專家、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CEO周成剛在他的新書《不一樣的成長:寫給中國家庭的國際教育啟蒙書》中給出了自己的答案:只要能認真把握留學機會,充實自我,留學仍很有價值。
作為一名老海歸,周成剛曾在蘇州大學外語系任教10餘年,1996年赴澳洲留學獲傳播學碩士學位後,考入英國廣播公司任亞太部記者,2000年辭職回國加盟新東方。2013-2019七年時間裏,他曾帶領新東方團隊走訪了20多個國家的200多所世界名校,與教授、招生官以及中國留學生進行了超過500次的訪談。《不一樣的成長》正是他近些年對國際教育走訪、觀察和思考的結晶,也是其推出的第四本國際教育類著作。
“之前有位留美海歸吐槽自己找工作經歷的視頻走紅網路。視頻裏,這位美國愛荷華大學的畢業生稱,他在外留學五年花費了近140萬元,但回國找工作時多家公司都只開出了4500元左右的月薪。”周成剛在新書中也列舉了近年來海歸求職困境的例子,但他指出,工資的高低與行業有關,與所在城市有關,也與個人實力有關,不能一概而論。海歸與國內畢業生都面臨社會文憑的“通貨膨脹”。在疫情大背景下,不斷擴充的考研大軍,以及持續升溫的留學熱和歸國潮,都導致了求職競爭加劇的現象。“對於海歸和非海歸來説,這其實是要共同面對的挑戰。”
實際上,新東方發佈的《2021中國留學白皮書》顯示,近九成用人單位被訪者對海歸人才持肯定態度,認為留學是有意義的。海外經歷給留學生們帶來的開闊視野、人生經驗及獨立自主能力,都是用人單位十分欣賞的閃光點。另據《2021中國海歸就業調查報告》,海歸優先職位的平均招聘薪酬連續三年走高,2021年高出全平臺職位平均月薪46.5%。這些都一定程度上説明在環境大變動之下,留學生仍然受到企業的歡迎。
“當前,國際化的浪潮正在席捲全球,企業在邁向世界的過程中,勢必需要國際化人才的加入。國際教育背景帶給海歸的獨特競爭力,如邏輯思維能力、執行力、適應能力、創新能力等,都能為企業注入新的活力。”周成剛指出,即使回國人數越來越多,國內求職市場上留給海歸們的機會依舊很多。只是具體能夠勝任什麼樣的職位,拿到什麼樣的薪資,還是由個人的能力決定的。“薪酬是絕大多數留學生步入社會後避不開的問題,也是很多學生心中衡量學習經歷含金量高低的標準之一。不過,我們確實不應該過於強調入行時的起薪,而要在意入行之後的各種可能性,因為職業發展不是依靠起步時的初速度,而是起步後的加速度,靠的是一輩子的學習和發展。”
從就業角度出發,周成剛建議留學生要認識自我,擺正心態。在對自己的能力和社會需求有了足夠的剖析之後,在職業發展上就會更有針對性。同時,留學期間,職業規劃要提早開始,鎖定自己的目標行業。特別要關注自己專業、興趣和市場需求吻合的工作。在校期間,還應主動實習,用長遠的目光抵抗舒適區的誘惑和懶惰心態。
當然,就業已是留學歷程的末端,就業也不是留學的唯一目標。為了實現更好的留學價值和結果,家長和學生更應該從起點就做好選擇和規劃,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留學國家、院校及專業,度過充實而有意義的留學生活。
在《不一樣的成長》一書中,周成剛通過故事、數據等,生動講述了7大留學目的地50所世界頂尖名校先進的教育理念和多姿多彩的校園生活,並對50個家長們關心的國際教育問題進行了詳細解答,如“把大學排名當指南,這樣選校真的好嗎?”“忠於內心還是趕時髦,專業該如何選擇?”“當下有哪些值得留學生關注的熱門行業?”“家境一般,孩子還有出國留學的機會嗎?”“出國留學前你在學術上可以做些什麼準備?”等等,從理念到實操,拓展家長和孩子的教育視野、打開教育思路,避開誤區,幫助留學家庭從各個維度提前為國際教育之路做好準備,邁好第一步。
“國際教育的本質,就是學習和借鑒其他國家優秀的教育實踐。”周成剛坦言,所謂國際教育,不在於你的身體在國內還是國外,而更在於你所學的內容、方法,你的價值取向和教育實踐。“在這個全球化的時代,孩子的國際化是我們繞不開的話題。我希望更多的中國家長和孩子了解當今世界先進的教育理念及其實踐,甚至有機會去親身體驗他鄉的教育,這正是我寫這本《不一樣的成長》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