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中國教育 >

首都高校助力北京冬奧會精彩落幕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曾瑞鑫 | 時間: 2022-02-21 | 責編: 曾瑞鑫

2022年北京冬奧會閉幕式,流光溢彩的鳥巢讓世界再一次看見自信從容的中國,再一次向全世界講述中國文化與故事。在這場全球盛事中,首都高校貢獻了智慧和力量。

志願微光成炬 溫暖冬日盛會

閉幕式上,新當選的國際奧會運動委員會委員代表全體運動員,向6位志願者代表送上燈籠,感謝志願者為北京冬奧會成功舉辦所做出的貢獻。本屆冬奧會共有近1.9萬名賽會志願者和20萬人次的城市誌願者,他們用熱情和微笑,溫暖著冬奧會的每一個人。

閉幕式籌備期間,中國政法大學、中國戲曲學院等高校誌願者完成了一系列踏勘和演練工作,他們帶著期待與不捨的心情,站好冬奧會閉幕式的最後一班崗。

閉幕式運動員入場環節,來自清華大學、首都師範大學等高校的標兵志願者在場地中央翩翩起舞,他們把最高的讚美送給才華橫溢的運動健兒,把最美的微笑獻給全世界人民,把最好的祝福送給即將到來的冬殘奧會。作為國家體育場(鳥巢)主責高校,清華大學共有670名師生服務閉幕式,承擔了標兵、領隊,現場服務,集結疏散服務等多項任務。

北京服裝學院、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北京聯合大學、北京體育大學等高校的禮儀志願者身著由北京服裝學院楚艷教授設計的“唐花飛雪”系列頒獎禮服,負責運動員和官員的引導。她們以優雅的舉止和昂揚的姿態展現了青年的最美風貌。

92面旗幟飄揚,接引奧運聖火的微光,中國人民公安大學103名學生驚艷亮相,承擔了冬奧會閉幕式執旗手任務,參加閉幕式致辭、奧運聖火熄滅和“尾聲”環節表演。首都體育學院等高校的志願者圓滿完成執旗手引領、觀眾互動等任務,將快樂和溫暖帶給了現場的每一人。

鳥巢外,北京郵電大學、中國礦業大學(北京)、中國音樂學院、中央音樂學院等高校的志願者在北京奧林匹克公園公共區負責全體入場觀眾的流線引導、交通疏導等工作。此前,他們已經服務了開幕式上萬名觀眾的入退場和60余場賽事、頒獎儀式的觀眾入退場。同時,還有來自首都醫科大學的5名北京冬奧村PHS志願者作為公共衛生領域志願者,為冬奧會閉幕守好防疫安全線。

師生傾情演出 綻放“冬奧記憶”

據悉,共有20所北京高校選拔培養2000余名演員,為冬奧開閉幕式提供強有力的才藝支撐,向世界呈現北京冬奧文化,展示中國力量,傳遞中國聲音。

在冬奧會閉幕式唯一的表演環節“緬懷時刻”——《折柳寄情》中,來自北京電影學院、中國傳媒大學、首都師範大學、中央民族大學等高校的師生以“折柳送故人”的中國式浪漫表達送別之情,為世界留下令人難忘的“冬奧記憶”!

在“點亮”環節,北京體育大學的25名健美操演員和其他演員一起環繞在場地周圍,用熱情的歡呼聲迎接嘉賓的到來。在“運動員入場”環節,24名冰車演員,推著帶有中國十二生肖元素的冰車,從四方聚攏,推車行跡在場地中央繪製出了巨大的中國結,完美詮釋中國傳統文化與奧林匹克文化的融合。

來自中國音樂學院和北京舞蹈學院的14名學生作為志願歌手,亮相冬奧會閉幕式,用專業的演唱水準、激情昂揚的舞臺表演、飽滿的熱情點燃全場,圓滿完成“尾聲”環節《友誼地久天長》《燃燒的雪花》《我們在一起》等曲目的演出,向世界彰顯中國青年一代的無限活力。

閉幕式播出短片《再見!一起向未來》令人難忘,每一次揮手再見都是一場真摯的道別。作為取景地之一的北京工業大學,共有50位師生參與此次視頻錄製。學校環境與生命學部能源動力類專業2021級本科生劉興宇回憶説:“拍攝當天正趕上北京刮大風,老師們一遍又一遍幫助我們補粧、整理髮型、修復道具……不論是鏡頭前的我們還是幕後的工作者們,都在為北京冬奧貢獻自己的力量。”

科技文化添彩 致敬“雙奧之城”

北京冬奧這場如期而至的冰雪約定不僅為運動員呈上了完美的體育盛會,也成為展現高校科技創新能力的大舞臺。

開幕式上,北京理工大學打造的“虛擬開幕式”驚艷全場,閉幕式上學校電腦學院數字表演與倣真技術團隊再次亮相鳥巢,用科技的力量讓閉幕式“空靈與浪漫”,該團隊為雙奧團隊,自2008年服務北京奧運會後,服務了60週年國慶、70週年國慶、平昌奧運會、建黨百年慶祝活動等國家重大活動。

一滴水墨幻汪洋,滿屏波濤映冰雪。北京冬奧開閉幕式上演的這一幕流光溢彩,成就了2022年令世界驚嘆的畫面。60米高的冰瀑屏、11600平方米的巨幕地屏,1550立方米的冰立方、以及鳥巢兩側看臺,這是向世界呈現的夢幻冰雪世界。鮮為人知的是這塊LED巨幕顯示屏完全是由中國人自主研發的顯示晶片驅動。小小的晶片,大大的世界,用“中國芯”穩穩支撐光電交融的,正是北京交通大學校友張晉芳的團隊“北京集創北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以冬奧口號“一起向未來”為代表的專用漢字設計成為本屆冬奧會視覺形象景觀的特色之一,而字體的設計團隊正是來自中央美術學院與北京大學中國文字字體設計與研究中心。中央美術學院師生還參與了北京2022冬奧會會徽和冬殘奧會會徽、獎牌、動態圖標和頒獎服裝設計。

北京印刷學院獲批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開閉幕式創意基地,近50名教師和150名學生充分發揮多媒體和視覺傳達設計專業優勢,用“創意設計 藝工融合”講好中國故事。

2022年2月4日至2月20日,北京2022年冬奧會為世界奉獻了16天精彩絕倫的比賽。谷愛淩比賽當日,北京首鋼滑雪大跳臺裁判塔設置的轉播機位完美記錄了她的冬奧“首秀”和奪冠過程。這得益於由北京電影學院未來影像高精尖創新中心牽頭研發的“黑科技”——場館倣真系統(VSS系統),媒體轉播團隊借助VSS系統高效精準地為螢幕前的觀眾呈現一場精彩絕倫的視覺盛宴。

北京冬奧會三個賽區的分佈面臨著空間跨度大、保障線路長、天氣情況多變等現實問題,導致資訊共用和指揮協同難度更高。對此,清華大學工程物理系陳濤老師的項目團隊研發了冬奧會態勢感知與運作指揮保障系統,實現早發現問題、搜尋風險,並以情景推演的模式給出對策參考,成為運作名副其實的指揮核心樞紐。

本屆北京冬奧會速度滑冰比賽在國家速滑館“冰絲帶”舉行,在1.2萬平米晶瑩剔透的冰面上,冬奧會記錄屢屢被打破。這離不開冰面下面隱藏的“硬核新科技”。北京大學張信榮團隊在冬奧會歷史上首次應用二氧化碳替代氟利昂制冰,創造了速滑“最快的冰面”,實現了雪場“零度以上造雪”。

除了飛揚飄逸的“冰絲帶”“雪如意”等永久性建築,大量裝配式臨時設施也必不可少。由北京建築大學牽頭研發的“北京冬奧會臨時設施搭建與運維關鍵技術”多項成果成功應用於多項冬奧臨時設施工程,為冬奧舉辦提供了堅實科技支撐。

據悉,北京教育系統約2.33萬人投身北京冬奧的服務保障工作,其中約2.25萬人來源於北京高校,為冬奧會的服務保障工作貢獻智慧和力量。

文字:何文潔 林藝茹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