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中國教育 >

學歷障礙破除後,職校生如何躋身更好賽道

來源: 工人日報 | 作者: 李娜 | 時間: 2022-02-16 | 責編: 曾瑞鑫

原標題:一位職校畢業的“大國工匠”曾用了16年時間才得到國企正式編制,獲得了身份認同。如今,在政策引導下,職校生已獲得越來越多事業單位、國企就業招聘的“入場券”——(引題)

學歷障礙破除後,職校生如何躋身更好賽道(主題)

因為學歷帶來的職業發展差異,一位“大國工匠”足足用了16年時間才得到國企正式編制,獲得了同等的身份認同。如今,這種學歷障礙正在被打破,職校生正在進入與高學歷者同樣的賽道,意味著更加均等的就業機會和更多發展的可能性。在日趨平等的競爭機制下,職校生如何就好業,不少人表示,能力的升級才是核心。

開工第一週,唐強已經完全恢復到最佳的工作狀態,憑藉在校優異成績和高級電工、初級鉗工的技能等級證書,他和班級的另外6名同學在畢業季通過校園招聘會一起入職中國航發成都發動機有限公司。這是他人生進階的新一年,邁出職校的大門,進入能夠發揮自身專業優勢的國企,讓其對未來職業生涯的每一天都充滿期待。

2021年末,人社部印發《關於職業院校畢業生參加事業單位公開招聘有關問題的通知》,破除唯名校、唯學歷的用人導向,建立以品德和能力為導向、以崗位需求為目標的人才使用機制,明確切實維護、保障職業院校畢業生參加事業單位公開招聘的合法權益和平等競爭機會。職校生獲得了與本科生、研究生一樣的事業單位就業招聘“入場券”。儘管唐強感到很振奮,但這並沒有動搖他的就業方向,“平等競爭的就業環境很提氣,但適合自己最重要,無論在任何崗位,能力的升級才是核心”。

用16年才填平學歷帶來的發展差異

唐強是成都工貿職業技術學院2022屆數控技術專業畢業生,從初中畢業選擇進入中職學校,到通過單招考試獲得大專學歷,他的心境發生了巨大變化。

“進入職校的基本都是普通教育的掉隊者、淘汰者,大家對此都心照不宣。”進入職校後,唐強有一段時間很消極,尤其每每看到校園內“不唯學歷憑能力”的宣傳標語時,總覺得那是美好的嚮往,與現實距離很遠。“社會上普遍認為讀職校是下下之策,把職校生與成績差、素質低畫等號。”唐強説因為這樣的原因,相當長時間裏,很多用人單位即便對高技能人才求賢若渴,也會用一道學歷“硬杠杠”避開他們,有些就算提供了就業崗位,工資待遇卻相差甚遠,甚至存在同工不同酬的情況。

作為“過來人”,李華對唐強談及的現實情況感受深刻。1995年,職校畢業的李華以優異的成績進入到一家國企工作,成了一名一線工人,和她一起入職的還有帶編制的“985”“211”校的高學歷人才。然而剛進單位的興奮,很快就被巨大的差距感澆滅了,“一次單位發福利,別人都是雞蛋加糧油,而我只有兩塊肥皂。幹同樣的活兒,卻是截然不同的待遇”。李華自此下定決心要在崗位上幹出個樣來。她刻苦鑽研技術,多年來獲得了很多國家級榮譽,代表企業參加國際賽事,獲得“大國工匠”殊榮,成為同行業內頂尖人才。但直至去年,她才因閃耀的成績破格擁有了國企的編制,這份由學歷帶來的差異,她足足用了16年時間才補上。

平等就業環境重要,能力升級更是核心

“現在國家通過政策導向優化職業教育學生升學就業的社會環境,擁有一個平等的競爭機會,對我們來説太寶貴了。”唐強説。

“破除學歷障礙,職校生進入與高學歷者同樣的賽道,意味著更加均等的就業機會和更多發展的可能性。”2013年,畢業于四川電力職業技術學院的王能進,恰逢機緣應聘到雅礱江公司錦屏水力發電廠。談及當前職校生的就業環境,他有著極為深刻的感觸。

王能進介紹,就在他考入職校差不多2個月後,很多對口的國有企業已經明確不再招收本科以下學歷的學生,就業資源的降級讓他們曾一度陷入迷茫,唯一能做的只能是鉚足勁提升自己的在校成績和專業能力。果然,機會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畢業那一年,雅礱江公司錦屏水力發電廠即將全面投産發電,需要提前進行人才儲備,一次性釋放出42個正式崗位,其中36個崗位與電力生産相關,尤其以王能進所學的電氣自動化專業為主。

“即便如此,這樣的機會也僅是面向專業成績前10%的學生,所以無論到任何時候,能力的升級才是核心。”王能進在專業崗位上做了6年後,目前已轉崗行政從事黨群工作,與他同期入職的高職畢業生中,有的做了中層管理幹部,有的在技能競賽中拿大獎、評勞模。在他看來,在平等的競爭機制下,低學歷是可以通過在崗的學習與歷練來彌補的。尤其職業發展是終身制,如果不努力,再高的起點也會走向落後。

唐強對王能進的觀點十分贊同。在去年人社部關於職業院校畢業生參加事業單位公開招聘的文件下發的第一時間,唐強便開始關注跟進,好不容易“大海撈針”般找到專業對口、條件符合的事業單位崗位,68:1的招錄比例讓他只能望而卻步。他説:“競爭太激烈了,需要大量的時間用於備戰備考,對自己沒有太大信心,權衡再三,選擇了放棄。”

實現了好就業,更要真正就好業

國有企業、繳納五險一金、薪資水準有前景,還能融入報國事業,唐強對現在就職的單位很滿意。但要得到這樣一份“有裏有面”的工作,在優質資源稀缺的就業環境下,高職院校對學生就業工作的週密安排部署就顯得十分重要。

“崗位資源的開發,企業的定期回訪,這是我們全年都要開展的工作,尤其在就業寒冬季,準備得會更加充分。”據成都工貿職業技術學院就業指導科科長馮宇浩介紹,由於儲備豐富,截至目前,該校2022屆畢業生有85%實現了崗位落實,20%已經簽訂了就業協議,情況較去年同期樂觀,“很難每個人都找到心滿意足的工作,尤其是一些優質企業,根據每年生産和發展的需求實際制定用人規劃,招聘指向具有不確定性”。對於針對高職院校學生破除學歷障礙的就業導向,馮宇浩認為,政策的落地需要時間,儘管影響因素和具體情況複雜,但是值得期待。

教育部公佈的數據顯示,近5年,高職畢業生半年後就業率穩定在90%,中職畢業生半年後就業率穩定在95%。但實現了好就業更要真正就好業,才能真正説服、吸引學生接受職業教育。業內普遍認為,職校生實現高品質就業和高品質職業發展,這需要高品質的職業教育,培養高品質的技能人才;高技能人才的供給,為傳統製造業升級換代注入活力,進而改善技能人才的工作環境、工作條件,形成職業教育與社會發展的良性互動。但顯而易見的是,打破唯學歷導向、扭轉對技能人才的偏見,才能讓高素質技能人才獲得更多的發展空間。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