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中國教育 >

生逢盛世恰逢其時 首都青年為冬奧添彩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 時間: 2022-02-09 | 責編: 羅天林

“同學,麻煩報一下你的駐地編號”“師傅,我們在第一個口下車,車上還有四位同學,麻煩您停一下之後繼續往前開”“大家抓緊時間吃飯,12:30做完安檢大廳集合”“1月26日健康監測,請大家接龍”“沒事,需要的話我也可以一起幫忙”

有她在就很安心

全婧陽是駐地的一名組長,北京外國語大學金融俄語專業的大三學生,同時,她也是北京(延慶)頒獎廣場媒體運作領域的志願者之一。

初次與同伴見面是第一次場館踏勘,全婧陽協助團委老師組織同一場館的志願者前往踏勘,規劃、通知、聯絡、出發、返程,一切都安排得井井有條,她坦言自己不喜歡混亂,特別是扮演組織者的角色時,儘量不出紕漏,把大家都照顧週全。

北外前往頒獎廣場一共有21人團隊,分成了兩組,“我們其實就沒太區分了,我和另一位組長基本也是打配合”。在正式出發前,全婧陽協助老師組織了線下交流會、保障物資的發放,並與老師一同前往駐地踏勘。正式入駐後,組長的工作十分瑣碎,包括一日三餐、核酸檢測、健康監測、物資發放各類通知,“第一天早上想睡懶覺,沒敢睡,就怕早上錯過通知或者緊急任務;晚上其實安排了學習計劃,也沒敢真的遠離電子設備”。為了不落下任何一個人以及避免意外,每次出發離開都再三清點人數,“儘量讓大家集體行動,特別是大家都是初來乍到,跟大部隊在一起總會安心一些”。

志願者在駐地與場館間乘坐班車通勤,全婧陽經常承擔車長的任務;為了不給同學們增加麻煩,她通常選擇逐個座位詢問完成乘車登記;每次上車下車,基本都等在最後一個。今晚返程時,車上坐滿了,她主動下車等下一班,“總不能讓已經坐下的同學再下車,下一趟不知道還要等多久,讓大家先儘快回去”。面對大家的反饋,如宿舍設施、餐飲需求、組織建議,她耐心地在老師與同學們間搭建溝通的橋梁;同時她也不斷換位思考,怎樣的組織方式能讓大家更加方便、舒適。在各個場合,全婧陽都展現出組織者的責任擔當,只要有需要,都主動站出來,“既然學校選派了我作為組長,就是對我的一份信任,也是一份囑託,我一定要把我們的同學都照顧好,對自己的要求就是負責負責再負責,把每件事情都落到實處、落到細處。”她調侃説“大家的安心就是我的放心”。

1月24日第一天上崗,手持乘車表的全婧陽

全婧陽還加入了團隊宣傳小組。“固化成果、宣傳工作也是很重要的一環,我們要努力講好團隊故事、駐地故事、場館故事、北外故事、中國冬奧志願者故事。”她與同伴一起確定了宣傳工作思路與框架,在團隊里拉起了運轉機制,拍照片拍視頻、寫文稿寫新聞、排版、剪輯,她時常主動詢問大家哪有需要幫助,“哪需要到哪”。作為一名中共預備黨員,她也在駐地黨支部中,在支部組織下,全婧陽手寫了《冬奧會、冬殘奧會志願者青春承諾書》,在駐地展板展出。

1月26日,手寫《冬奧會、冬殘奧會志願者青春承諾書》

“基本上哪都有她,但是有她在就很安心。”

想在北京頒獎廣場見證五星紅旗升起

北京頒獎廣場是非競賽場館,在賽時將連續14天、為52個項目的冬奧健兒頒發獎牌,並通過系列演出活動展示中國文化、烘托現場氣氛,為冬奧健兒打造難忘的高光時刻。賽時,媒體運作領域的同學將為來到頒獎廣場的各類媒體提供服務,維護現場秩序,保障正常運轉。正式上崗的這幾日,全婧陽的日常非常充實。“這幾天主要是培訓和崗位演練,跟著經理和大家一起學習、調整,為賽時工作做好準備”,在這個過程中,全婧陽也在努力感知、復盤出現的問題,並提出自己的想法。

她還分享了最感動的時刻和最大的期待:“我相信在賽時,我們一定也能夠在這裡守護並見證五星紅旗的升起,這也是我這個新年最大的願望。”

1月26日,全婧陽在場館與夕陽留下合影

她的多元冬奧體驗

在賽會開始前,全婧陽就已經有了多元的“冬奧體驗”。冬奧志願者在上崗前需要經過漫長的培訓週期,全婧陽總計完成了北京冬奧組委組織的23門線上培訓課程,校內組織的各類通用培訓、講座與校園活動;作為媒體運作領域的志願者,全婧陽還提前做了不少功課,比如主動閱讀體育新聞、了解賽事新聞運作、學習材料提高媒體素養,並努力提升外語水準。在學生工作中,作為校學生會執行主席,全婧陽參與到許多活動的籌辦中,例如以冬奧為主題的“三走”趣味運動會、與北體大合作的“冬奧進校園”活動等,“希望在校園裏營造更濃厚的冬奧氛圍,儘量以同學們更加喜聞樂見的方式”。在等待入駐的時間裏,她主動地協助校內工作,“平均每天和不同的老師説一句’有事兒叫我’”,參與學校出征儀式的籌備與排演,打包給志願者家長的感謝信與禮物,加入冬奧學生幹部專班,“閒不住,反正就去工作場地’遊蕩’,總會有事情要做的,沒事兒就隨時待命。”

1月17日,全婧陽在出征儀式排演現場

加入冬奧志願者並不是偶然

“生逢盛世恰逢其時,作為首都青年,能夠為祖國爭光,為冬奧添彩,是很寶貴的機會,也是很光榮的一件事”。志願工作對於全婧陽而言並不是第一次。新冠疫情爆發時,她就在抗疫志願者團體擔任負責人,持續工作到4月武漢“解封”,期間與團隊籌集物資四十余批,一共幫助到湖北疫區上百個機構團體。“這一段經歷給我帶來的影響是不可磨滅的,它讓我嘗到了志願服務的’甜頭’,那種自我滿足感是難以言喻的。我同時意識到,個人的力量再微小,也可以去完成一些事情,只要我們團結協作並堅持投入。”在北外80週年校慶的籌備中,她是第一批加入校慶辦公室的學生志願者,工作週期長達近一年。在學生會權益工作中,她也以志願服務的心態去投入,努力為同學們解決問題,維護權益,“有一次有幸與楊丹校長一起用餐時,校長説了一句話令我印象深刻,他説,最低層次的收穫是回報,最高層次的收穫是給予。我可能還沒有達到那樣的境界,但這已經成為我矢志不渝追求的目標。”(北京外國語大學供圖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