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中國教育 >

嚴嘉琪:努力實現火炬手父親的遺願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 時間: 2022-02-09 | 責編: 曾瑞鑫

如果你有一位傳遞過奧運聖火的父親,那麼你一定很自豪,並且對奧林匹克精神有著更深的理解與感悟。中央財經大學資訊學院大三學生嚴嘉琪就是這樣一個從小被奧運精神所感染的年輕人。雖然他的父親已經因病故去,但嚴嘉琪相信自己可以接過父親留下的接力棒。從奧運火炬手到冬奧志願者,這段精神傳承的故事足以令人感動。

嚴嘉琪來自新疆昌吉,在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期間,他是首都機場禮賓服務崗位的一名志願者。在校期間,嚴嘉琪一直是同學們心中的勵志榜樣,患有先天性左橈骨脫臼的他,從未被生活的重壓打倒過。先天疾病致使他的左臂畸形,比右臂短了十幾釐米,且無法過度用力,因而一些在別人看來輕而易舉的事,他可能要用數十倍甚至百倍的努力才能做到。也正是如此,嚴嘉琪不斷磨礪著自己的意志品質,成為了一個特別要強的人。

嚴嘉琪(左二)積極參加學校迎冬奧青春跑活動

“因為我從小就跟別人不一樣,有些東西很難做得跟大家一樣好。但是我知道,很多事情只要我努力去做,一定也可以做得不錯。”嚴嘉琪説。平日裏,他勤奮學習,積極參加志願服務和社會實踐活動,曾先後獲得過全國大學生自強之星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全面發展一等獎學金、學術科研單項獎學金和組織管理單項獎學金等榮譽。星火“雲支教”志願活動中有他認真備課的身影,校園活動中也有他忙碌奔波的身影。他常説,一個人真正的價值並不在於他獲得了多少,而是在於他為社會貢獻了多少。而對於參與冬奧會的志願者服務工作,嚴嘉琪也有著一段感人的故事。

2008年北京奧運會時,嚴嘉琪的父親曾作為火炬手參加了奧運聖火傳遞,那時還在讀小學的嚴嘉琪與奧運會有了第一次“近距離”接觸。“父親總説,能服務國家的事就是好事,如果你將來能有機會像那些奧運會志願者一樣,為國家的奧運事業增光添彩該有多好。”嚴嘉琪把父親的這段教誨銘記於心,也時刻以父親為標桿要求自己。他的父親是一名水利高級工程師,長期紮根于新疆南部地區,為當地脫貧攻堅事業無私奉獻,備受群眾愛戴。然而不幸的是,父親在2020年7月因過度勞累突發心梗離世,這給了年輕的嚴嘉琪沉重的打擊,不過也讓他深刻地思考了人生的價值和意義,那就是做一個傳遞溫暖的人,能更多地幫助到別人。

嚴嘉琪(右上)帶領夥伴們經常參加志願服務活動

在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期間,這位和奧運有著緊密關聯的年輕人將在志願服務的舞臺上展現自己的風采。嚴嘉琪説:“作為首都機場禮賓崗位的志願者,我的主要任務是配合禮賓工作人員完成貴賓接待,並負責協調現場相關車輛,檢查行李等任務。這些任務十分重要,我將盡全力守好國門第一關,並向世界來賓展現中國青年的形象。”在培訓過程中,嚴嘉琪從來都不曾懈怠,英語口語培訓、防護服穿脫培訓、線下實地勘測,每一次培訓,嚴嘉琪都把它當作是對自己的一次挑戰,從不肯漏掉一個細節。就這樣,嚴嘉琪掌握了禮賓志願服務的每一個流程。

嚴嘉琪(右一)參加禮賓志願服務照片

“第一次上崗時心情非常激動,也十分緊張,一方面擔心自己的專業知識儲備不充足,無法完美完成相關工作;一方面也害怕自己防護服穿脫時出現差錯,造成風險隱患,但所幸在上崗前學校和北京冬奧組委對我們進行了全面、充分的培訓,第一次上崗也很完美的完成了相關的任務,展示了中財大志願者的風采。”

和其他志願者一樣,嚴嘉琪在第一次志願服務後心情很激動。其實喜歡做志願者的人,很享受那種幫助到他人後的喜悅感和成就感,還有那種能以個人之小我融入家國之大我的幸福感。當然,嚴嘉琪還可以再加上一條,那就是實現父親了的期望,成為一名奧運志願者。“前線”崗位的壓力不小,但從小就和命運抗爭的嚴嘉琪一定會從容面對各種挑戰。就像他説的那樣,“我們所在之處,就是國家需要之處,守好國門第一關,請黨放心,冬奧有我!”(圖片由中央財經大學提供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