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中國教育 >

重視“雙減”後農村中小學藝術教育短板

來源: 中國青年報 | 作者: 張文淩 | 時間: 2022-01-28 | 責編: 曾瑞鑫

原標題:

昆明市代表委員呼籲:重視“雙減”後農村中小學藝術教育短板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張文淩

“學藝術是為了考級,還是為了提高審美和人文素養?”在日前召開的昆明市“兩會”上,“雙減”後如何加強青少年藝術教育、改變農村中小學藝術教育資源匱乏的現狀,成為代表委員關注的熱點。

昆明市政協委員、昆明青少年活動中心民樂部部長依蘇婉娜指出,由於教育主管部門沒有建立與藝術教育要求相符的監督、管理、考評機制,藝術教育課程受擠佔、挪用、排擠現象比較普遍,藝術教育課程的開設、授課、管理、考核流於形式。目前,不少農村中小學仍然把音樂、美術等課看成是可開可不開的副課,某些學校的音樂、美術課被語文、數學等主課佔用,有的學校讓學生自習,有的學校甚至取消了音樂、美術課;這些學校中,從正規師範院校畢業、受過藝術專業教育的教師極少。小學藝術教師配備相對較好,初中和高中階段的藝術教師大多短缺。鄉鎮以下的學校幾乎沒有藝術教師。不少地方沒有建立長期有效的藝術教育師資培訓機制,從事藝術教育的專任課教師成長滯後,崗位勝任率低;一些中小學重視基礎設施和資訊化建設,但對藝術教育軟硬體開發投入少,沒有建立學校體育藝術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沒有開展學校體育藝術教育的場地場館、設施設備達標工程的創建及評估工作等,學校藝術教育缺乏應有的物質保障。有的學校甚至沒有師資和設備,藝術教學無法實施。

據南京大學前往雲南楚雄彝族自治州雙柏縣支教的研究生們2021年上半年對當地4所中小學的調研,這些學校每週開展“第二課堂”的時間平均為1.1小時,學校將學生的絕大部分時間用在了“第一課堂”,用來備戰中、高考。而前來支教的老師,大多承擔的是“第一課堂”教學工作。即便如此,當地中學的高考一本上線率仍處於較低水準。“第一課堂”擠佔“第二課堂”時間,每週用來開展美育的課程很少,缺少落實“雙減”的重要抓手。

和城鎮的大多數孩子一樣,不少農村中小學生對藝術也充滿了渴望。

雲南大理飛揚舞蹈學校教師王雪在大理白族自治州巍山縣民革小學支教結束那天,師生們眼裏都是淚水。一名教師對王雪説:“千萬不要放棄我們,我們想跳舞!”

“那一刻,堅定了我要繼續支教的決心。”王雪説。

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團大理市委便在飛揚舞蹈學校成立了大理州的第一個校外少工委,少工委不僅開展有特色的隊日、隊會等活動,還把大理州非物質文化遺産小白劇、白族大本曲、白族霸王鞭、白族三弦演奏4項白族“非遺”項目列為長期教學課程,走進60余所小學、幼兒園,開展“非遺進校園”公益課後服務,培訓學生4萬餘人。

“藝術培訓機構可以設計高品質課程,為學校提供教學産品。”依蘇婉娜説,“鼓勵學校適當引入‘第三方’藝術輔導,有助於提高學校的藝術教育。”

對此,昆明市人大代表、團昆明市委書記王彥彥認為,“雙減”政策出臺後,昆明一批非學科類培訓機構面臨巨大的生存壓力,有的關閉轉讓,有的以高價租來的教學場地、教學設備等在節假日被閒置、利用率低。

王彥彥建議,政府應儘快加大對非學科培訓機構的情況摸底,有序引導機構利用現有場地和師資力量,開展雙休、節假日託管及興趣類活動、服務;倡導有場地條件和資源優勢的培訓機構向轄區中小學、社區青少年提供免費開放,條件成熟的可由教育部門、共青團組織打造中小學生校外實踐基地,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給予支援。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