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中國教育 >

謀劃RCEP教育戰略合作

來源: 中國教育報 | 作者: 周滿生 | 時間: 2022-01-18 | 責編: 羅天林

RCEP由東盟十國發起,最終有15個國家共同參加,旨在通過消減關稅及非關稅壁壘,建立15國之間相互開放的市場。教育合作在RCEP戰略合作領域中起著重要作用,要加強謀劃。

《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是全球規模最大的自由貿易協定。它的簽署,標誌著世界上人口數量最多、成員結構最多元的自由貿易區建成,將通過消減關稅和非關稅壁壘,建立15國之間相互開放的市場,實施區域經濟一體化。它是東盟之後,東亞經濟一體化的又一重要經濟里程碑,有難以估量的發展潛力。RCEP于2022年1月1日生效,率先生效的範圍包括已經完成核準的中國、日本、紐西蘭、澳大利亞、汶萊、柬埔寨、寮國、新加坡、泰國、越南等國家。2月1日起RCEP對南韓正式生效。其餘4個國家馬來西亞、菲律賓、緬甸和印度尼西亞也將在完成核準後納入生效範圍。

RCEP主要是經貿合作,但其價值不局限于經貿領域。人才和知識是促進區域發展的重要資源和載體,RCEP不僅要重視經濟主導作用,也要重視文教科技領域的作用。教育合作在RCEP的戰略合作領域中起著重要作用,教育領域需要未雨綢繆,提前做好戰略謀劃。

全民教育領域的合作

中國與東盟十國在全民教育領域有長期的合作。1990年3月在泰國宗滴恩舉行的世界全民教育大會,由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及世界銀行主辦,會議通過了《世界全民教育宣言》和《滿足基本學習需要的行動綱領》兩份文件,強調了基礎教育的全民性。會議從社會發展角度提出全民教育,即滿足兒童、青年及成年人基本學習需要的思想,強調全民基礎教育的重要性,動員和組織國際社會有關各方在全球範圍內為實現全民教育目標採取協調一致的行動。這兩個文件對1993年2月13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佈的《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有著重大的影響。《綱要》提出:“到本世紀末,我國教育發展的總目標是:全民受教育水準有明顯提高;城鄉勞動者的職前、職後教育有較大發展;各類專門人才的擁有量基本滿足現代化建設的需要;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面向二十一世紀的社會主義教育體系的基本框架。”全民教育總目標非常具有時代性、全局性、前瞻性,中國政府也如期實現了這個總目標。中國實施全民教育進程明顯快於全球,中國為提高全球人類發展水準作出了貢獻。中國是人口大國,也是發展中國家教育人口大國,學齡兒童數量龐大,是發展中大國辦大教育的典型。中國在基礎教育領域的成就,特別是為上億學齡人口提供免費、公平而有品質的九年義務教育,就是對國際減貧事業的最大貢獻。

東盟十國除新加坡外,全民教育的發展並不理想,中國普及義務教育的經驗可供東盟國家借鑒。同時,全民教育發展過程中出現的新問題,如流動人口子女和留守兒童的受教育問題,國家間也可以相互學習借鑒。比如,遷徙管理政策影響著流動人口子女的受教育機會。不少國家由於擔心出現不可持續的城市化進程和城市發展失控,制定相關政策遏制遷徙。中國的戶口登記制度曾導致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被擋在公辦學校之外,但近年來,我國對這項制度進行了重大改革。2001年,國務院發佈《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強調要重視解決流動人口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問題,以流入地區政府管理為主,以全日制公辦中小學為主,採取多種形式,依法保障流動人口子女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隨後,各地逐漸取消了義務教育階段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就讀的有關費用,切實簡化優化了隨遷子女入學流程和證明要求。然而,遷徙者接受教育依然存在障礙,證件和其他入學要求可能會限制入學機會,比如,辦齊一些證明才能進入公辦學校就讀,教師可能對遷徙青少年抱有歧視態度。越南存在著同樣的問題。越南的戶口政策限制遷徙者接受公辦教育,從農村遷居城市的窮人往往遷往公辦學校不足的地區。越南近年來的政策旨在取消種種限制,但過去政策遺留問題使得僅有臨時身份的遷徙者依然處於不利境地。再如農村留守兒童的受教育問題,東盟國家也面臨挑戰。柬埔寨留守兒童的輟學率很高,特別是女童。一些研究報告發現,遷徙對學生成績有積極的影響。其他研究顯示,與同齡人相比,留守兒童的成績偏低,心理健康問題較多。這些問題有待於RCEP國家開展區域研究並共同解決。

高等教育領域的合作

中國與RCEP國家中的日本、新加坡、南韓、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國在高等教育領域有長期的合作,還相互派遣了大量的留學生。2022年QS亞洲大學排名中,新加坡高校連續八年取得榜首成績,其中近四年的第一名都是新加坡國立大學,而新加坡另一所著名高校南洋理工大學則排在榜單的第三位。馬來亞大學、東京大學、高麗大學、京都大學、首爾大學等也名列榜單前列。該榜單涵蓋了東亞國家的所有著名大學。QS的一些評價指標如學術聲譽、僱主聲譽、國際研究網路、論文被引用率等對我國高校提升品質、提高效能有借鑒意義。吸納國際留學生數量在國際上也是評價一所大學國際化水準、國際影響力和國際競爭力的重要指標,學校越好吸引的留學生越多,留學生品質越好就越能提高學校的知名度。2022年QS世界大學排名中,新加坡的新加坡國立大學和南洋理工大學分列第11位和12位,日本的東京大學和京都大學分列第23位和33位,澳大利亞的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和墨爾本大學分列第27位和37位,這些著名大學無論在開展學術交流,還是在接受留學生方面,都與我國有著良好的合作基礎。在新冠肺炎疫情和逆全球化勢力的疊加影響下,出國留學受阻。在RCEP區域內,推動高等教育深入合作與交流,無疑有特殊的現實意義。

職業教育領域的合作

長期以來,我國社會對職業教育的認可度不是特別高,基礎設施投入不足、生源和就業不佳形成惡性迴圈;另一方面,勞動力市場“招工難”和“就業難”問題同時存在,技能勞動者比例偏低且結構不合理,高技能人才嚴重匱乏,就業結構性矛盾突出。從2019年開始,國家密集發佈了一系列推動職業教育發展的政策文件,大力支援職業教育發展,職業教育地位、辦學主體、培養目的、財政支援、未來發展方向等進一步明晰。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入實施,道路、能源、電信、港口等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的技術技能人才需求在不斷擴大。RCEP成員中的發達國家職業教育起步較早,逐步解決了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學校專業設置、人才培養與社會脫鉤的問題。如新加坡積極與跨國公司簽訂人才培養合同,聯合製定培養方案,培養出一批實用型高技能人才。澳大利亞職業技術教育學院(TAFE,Technical And Further Education)經過多年的探索,形成以學校為本位的産教結合模式。中國的職業教育在現代化進程中,必須開拓國際視野,採用課程國際化認證及國際通用的資格認證制度,在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課程體系構建、師資和員工培養、實訓條件建設和教學組織等方面與RCEP國家開展合作,構建辦學新機制,探索人才培養新模式,建設RCEP開放交流的新平臺,制定緊密、實質的聯合培養機制,使培養目標與用人標準相銜接,提高教學與實踐的結合度。通過多方互動、聯結與共用,真正達到産教融合,最終實現多方共贏與發展,形成中國獨特的職業教育品牌。

國際組織人才培養領域的合作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中國參與全球治理極為重視。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加強全球治理人才隊伍建設,突破人才瓶頸,做好人才儲備,為我國參與全球治理提供有力人才支撐。參與全球治理的關鍵是培養一批掌握議程設置權、規則制定權與國際話語權的專業人才,這需要相應的人才培養與使用制度作支撐。對我國而言,亟須培養更多具備議程設置能力、規則制定能力、輿論宣傳能力與統籌協調能力的人才,掌握全球話語,面向未來,以新的方式在全球治理中發揮作用。RCEP國家中的日本、新加坡、南韓、澳大利亞、紐西蘭乃至泰國、菲律賓、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等國都有大量的職業外交官、國際問題專家、國際組織兼職人員,這些人在各種國際機構和非政府組織(NGO)中工作,有豐富的國際組織工作經驗。與RCEP國家密切合作,有助於完善國際組織人才隊伍建設政策與管理,發現、培養並選拔更多人才參與全球治理,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像世界貿易組織(WTO)一樣,RCEP也制定了很多規則,這些規則與教育、科技領域密切相關,需要我們全面深入了解並遵守。

(作者係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學術委員會常務副主任)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