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中國教育 >

他是“特級校長”+“特級教師”的代名詞——郭其俊評著名校長程紅兵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 時間: 2021-12-27 | 責編: 羅天林

引子

汪國真先生有詩曾雲:

有一個未來的目標

總能讓我們歡欣鼓舞

......

在一往情深的日子裏

誰能説得清什麼是甜什麼是苦

只知道確定了就義無反顧

要輸就輸給追求

要嫁就嫁給幸福

對於少數人而言,命運不是機遇,而是選擇。

2020年6月,遍佈大江南北的中國金茂員工,聚集在金茂北京總部以及全國各地分公司大大小小的會議室裏,只為做一件事——聆聽一場探討 “未來教育”的線上演講!

此次演講的主講人不是別人,正是中國基礎教育界著名的書生校長:程紅兵先生。

程紅兵從“中國的應用能力”、“美國的創新能力”和“歐洲的思想能力”之間的邏輯關係開始説起,層層推繹,步步換景,極具引領力、感染力和穿透力,讓聽眾深陷其中,如癡如醉,忘記時間的存在。

毫無疑問,這次演講,是程紅兵演講的代表作之一。

“因為追求卓越,所以永不滿足;因為放眼未來,所以永無止境”、“ 教育不是為了今天,而是為了未知的明天”、“未來不是你要到達的地方,而是你要創造的地方”和“領導力就是引領眾人去一個未知地方的能力”等一系列信手拈來的金句,無不體現了程紅兵的 深厚學養、未來取向和世界眼光。

青年作家、著名導演郭敬明説過:“生命若給我無數張面孔,我永遠會選擇最疼痛的一張去觸摸。”

那是因為小明他還很年輕。

對於不算年輕的程紅兵而言,“未來教育”應該是他願意觸摸的最幸福的一張臉。

人物


程紅兵:金茂教育集團總校長兼教育研究院院長、教育學博士、著名特級教師、上海市特級校長、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曾任上海市浦東新區教育局副局長、上海市建平中學校長、深圳明德實驗學校創校校長,兼任上海市人民政府督學、華東師範大學特聘教授、教育部中學校長培訓中心兼職教授、教育部首批國培計劃專家庫專家等職,為上海教育出版社特約編審、上海市高中語文教材審查委員、上海市高考命題語文專家組成員、上海市勞模協會科教分會副會長。

印象

“他是自喻為一介書生的‘特級校長+特級教師’”。

“傑出的人是決不會濫用自己優點的,他們會意識到他們超過別人的地方,然而絕不會因此就不謙虛,他們的過人之處越多,他們就越認識到自己的不足。”

程紅兵是聞名全國的著名特級校長、著名特級教師,他卻自喻為“一介書生”。

“一介書生”,本是舊時讀書人的自稱或對普通讀書人的雅稱,出自唐·王勃《秋日登洪州滕王閣餞別序》:“勃,三尺微命,一介書生。”

著名校長李希貴談程紅兵時説:“在中國教育界,‘書生校長’已經成為程紅兵校長的‘註冊商標’,我很欣賞紅兵當校長的風格,因為他的原因,校園裏也充滿了書生的氣息,其實,這種氣息正是孩子們需要的氛圍。”

著名特級教師李鎮西論程紅兵時説:“校長本應是書生——學識、品格、理想、良知、風骨、氣節、操守……但在這浮躁的時代,校長漸漸失去了可貴的書生氣。程紅兵以自己的堅守,還原了校長的書生本色。”

“年輕的時候,可以選擇為理想而崇高的死;年漸長的時候,需要為理想而卑微的活。”

當經濟社會發展到今天,我對哪些學術上建樹卓越,還能自喻為“書生”的教育人,都充滿了尊敬!

因為,他們都是能守護好一顆純粹的靈魂,記住了該記住的,忘記了該忘記的,改變能改變的,接受不能改變的,努力安安靜靜、心無旁騖地辦教育。

“他是為閱讀而來的‘特級校長+特級教師’”。

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的醫學院研究發現,要成為一名好醫生,需要和同行不斷交流,而要成為一名好教師,卻不太需要和同行不斷交流,這就是學校集體備課始終難以落實的重要原因。

因為,教師的成長更多的是依靠其閱讀的歷史、學生時代的學習體驗、工作以後的個人鑽研、探索和實踐。

而研究人的發展,都要追溯到其兒童時期。

“如果在兒童時期沒有養成閱讀的習慣,將使他們從此以後一生都很難有思想的能力。”

著名學者朱永新曾説過:“一個人的閱讀史就是他的精神發育史!”

這裡的閱讀雖然是指“大閱讀”,包括通常所説的“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閱無數人、請名家指路”等,但其中最基本的閱讀還是“讀萬卷書”。

程紅兵在兒童時期的閱讀,就為其後來的教育人生積聚了來自根部的力量——文學和文化的力量。

1974年,13歲的程紅兵開始在上饒市第一中學讀初中,任班長,後來當年級團總支書記。

當時,程紅兵總是想盡一切辦法找同學借書讀,有時為了能借到一本書,不惜出賣勞力,去同學家幫劈柴、做蜂窩煤,幹各種體力活,然後借來了一本沒頭沒尾的書挑燈夜讀,在規定的時間裏看完再把書還給人家,以贏得別人的信任,下次好再借。

烏申斯基説:“在民族語言明亮而透徹的深處,不但反映著祖國的自然,而且反映著民族精神生活的全部歷史。”

少年程紅兵就已經意識到,讀點文學作品,和“大師們”直接“對話”,讓自己在人類創造的優秀文化遺産中盡情徜徉、玩昧、思索並汲取、消化,好處將是終生受用不盡的。

匆匆初中那年,程紅兵已經偷偷讀過:《青春之歌》《苦菜花》《野火春風鬥古城》《鐵道遊擊隊》《林海雪原》《上海的早晨》等。

大量的閱讀使程紅兵原本就不錯的寫作水準又有了更大的提高,老師經常把他的文章作為範文在班裏朗讀。每到這時,程紅兵就特別得意。偶爾作文寫得不太理想,程紅兵都一定要修改到老師滿意並拿到班裏朗讀為止。

“學生時代,是隱藏在我們心中最純真的部分、最溫暖的地帶。懷念學生時代,總能給我們有些疲憊的身體以清新的鼓勵,也能給我們有點帶皺的心靈以溫暖的撫慰。”

1976年,15歲的程紅兵進人上饒市第一中學讀高中,那時學校每年有半年時間學農,在農場勞動。程紅兵即使白天很累,到了晚上仍然找來許多書閱讀。有一次,程紅兵看了《三國演義》覺得不過癮,看到《三國志》,抱來就啃。

程紅兵還用零花錢、壓歲錢買了不少文學書,如劉大傑的《中國文學發展史》等,從此就有了和別人交換書的資本了。

閱讀,其實是人的生命最重要的行走方式。

時至今日,程紅兵回憶時説:“我不能確切地説出到底哪本書對我的影響最大,哪部小説的哪些細節給我以靈魂的撞擊,但是可以説,在不知不覺的閱讀中,自己的心靈變得更加豐富了。於是我覺得,青少年如果沒有在文學海洋裏遨遊過,其心靈是會乾枯的,長大以後不管從事什麼職業都難以彌補這個缺憾。學生從小就應成為讀書人,而不能成為做題人。文學作品能夠喚起孩子對未知世界的嚮往,喚起孩子的想像力和探索的熱情,或者説是一種偉大的浪漫主義精神。”

“他是為課堂而生的‘特級校長+特級教師’”。


作為著名的特級校長+著名的特級教師,程紅兵經常受邀受聘指導國家級骨幹教師。

他應北京師大、華東師大、陜西師大、湖北大學、浙江大學、海南師院、華南師大、中山大學、浙江師大、山東省教研室、江西省教研室、陜西省文聯、南昌市教委、廣州市教研室等單位之邀到北京、上海、南京、武漢、西安、珠海、杭州、廣州、海口、太原、成都、南昌、溫州、揚州、銀川等百餘個城市作過專題講座和上過示範課,有的城市還去個好多次。

我在南京工作時,就多次聆聽過程紅兵的講座和示範課,真是啟發很深、受益良多。

懷特海説“教育的全部目的就是使人具有活躍的智慧。”

在程紅兵看來,好的課堂也要讓孩子具有“活躍的智慧”,它至少可分為三個層次:“規範課堂、高效課堂和智慧課堂”。

對這三個層次課堂的理解,充分體現了程紅兵高出一籌的文學天賦、錯落有致的表達技法和古典思辨的哲學境界。

程紅兵認為,規範課堂有三個“當”度:目標適當、內容恰當、方法得當。

教學目標適當,就是要聚焦學生的行為,創設適合學生成長的課堂;

教學內容恰當,就是説教學內容必須科學正確;

教學方法得當,就是教師上課要自然、得體,不要做作,想辦法和學生拉近距離。

在談內容要恰當時,程紅兵説“教師要保證課堂內容恰當需做到以下幾點:檢查——什麼是學生已懂的;概括和提煉——什麼是學生不懂,但自己看教材可以懂的;討論和交流——什麼是學生不懂、看教材也不懂,通過合作學習可以弄懂的;講授和闡明——什麼是必須老師講的;活動設計與示範——什麼是老師講了也不懂,必須通過實踐才能懂的。”

故事,甚至“笑話”,最能傳播教育人的教育智慧。

程紅兵常舉“三槍拍案驚奇”的“笑話”:有老師問學生,黃花崗起義第一槍是誰開的?第二槍是誰開的?第三槍是誰開的?學生一聽蒙了,不知所措。老師讓學生打開課本,原文是:黃興連開三槍,揭開了黃花崗起義的序幕。程紅兵認為,這樣的教學內容設計,沒有任何科學性可言,更沒有任何意義和價值。

程紅兵認為,高效課堂有三個“精”度:目標精確、內容精當、方法精準。

教學目標精確,要有水準要求,要有數量概念,要有品質要求,要有時間概念;

教學內容精當,要根據學生來設置教學,目中要有人;

教學方法精準,要做到心中有數,基於每個學生的差異。

在談方法要精準時,程紅兵説:“教師、學生和教材是課堂教學的三要素,它們至少有三種組合方式。第一種組合方式是教師帶著教材走向學生,這是傳統的教學方式;第二種組合方式是教師帶著學生走向教材,這是新課程改革倡導的方式,教師是導遊,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第三種組合方式是學生帶著教材走向老師,完全實現學生的自主學習,這是最理想的教學方式,也是最難實現的方式,不是所有的學生都能實現。”正如一句極富哲理的話:“我可以把馬領到河邊,但我無法保證他們都喝水。”

程紅兵還舉一生動的故事:一位年輕漂亮的女教師上公開課時,出了一個上聯“同學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要求學生用學過的古詩對出下聯。一學生説:“老師是滿園春色關不住,一支紅杏出墻來。”聽課老師哄堂大笑,執教老師兩頰緋紅。你不能説這位老師沒有認真備課,但她沒有備學生。她在設置這種開放性問題的時候要考慮學生可能會怎麼回答,老師該如何應對。面對學生這樣的回答,老師要沉著冷靜,讓學生説出他為什麼這麼回答,讓他説出這樣思考過程及原因是什麼。學生的原意是:我們這位老師待學生非常好,長得像杏花一樣美麗。今天能有這麼多外校的老師來聽課,説明她的影響很大、名聲在外,所以就“紅杏出墻”了。

程紅兵認為,智慧課堂有三個“更”度:思維層次更高、開放程度更廣、文化意味更濃。

思維層次更高就是要把學生置於必須思考、促進思考和考驗思考的情境之中;

開放程度更廣,也就是要把課堂打開,把學生思維打開;

文化意味更濃,就是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有自己的價值判斷,要有自己的價值思想。

教師是成人世界派往兒童世界的文化使者。

教師在智慧課堂中追求的不應該是“發言熱鬧的教室”,而是“用心相互傾聽的教室”。因為,“只有在‘用心相互傾聽的教室’裏,才能通過發言讓各種思考和情感相互交流,否則交流是不可能發生的。”

“他是師承人民教育家于漪、著名校長馮恩洪的‘特級校長+特級教師’”。

名師出高徒,高徒承名師。

牛頓説過:“如果我能夠看得更遠一點的話,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有一尊著名的雕塑,可能沒有名字,但我們能明白雕塑的喻意:老師駝著學生在刀鋒上行走,或是師傅駝著徒弟在刀鋒上行走,喻意老師的偉大和師傅的不易。

在程紅兵的教育人生中,有兩位泰山北斗式的師傅。

于漪,人民教育家,著名特級教師。曾任中華全國總工會候補執行委員、全國語言學會理事,全國中學語文教學研究會副理事長等職,現任上海市楊浦高級中學名譽校長。

2010年2月2日,當選為2009教育年度新聞人物;

2018年12月18日,黨中央、國務院授予于漪同志改革先鋒稱號,頒授改革先鋒獎章,並獲評基礎教育改革的優秀教師代表;

2019年9月17日,國家主席習近平簽署主席令,授予于漪“人民教育家”國家榮譽稱號;

2019年9月26日,當選“最美奮鬥者”。

人生格言:“一輩子做教師,一輩子學做教師。”

馮恩洪,1946年出生,教育改革家、著名校長、著名特級教師,曾任上海建平中學校長,現任全國教育專家委員會會長、當代好課堂教育發展中心理事長。

上世紀80年代開始,業界普遍認為在教育界,有“北魏南馮”的説法(北有魏書生、南有馮恩洪);

1993年,馮恩洪被英國康橋大學國際名人傳記中心收錄于《當代世界名人錄》;

1996年,中央電視臺《東方之子》播出對馮恩洪專訪。同年,中央兒童電影製片廠將他的教育理念編成故事影片《世紀橋下》全國上演;

2006年,中央電視臺將他倡導的教育改革以二十三集電視連續劇《這裡盛産金蘋果》在中央電視臺第四套、第八套和外語頻道播出。

核心理念:規範+選擇,合格+特長

2014年始,《人民教育》雜誌改版,增設了《人物》專欄,受邀作人物報道的程紅兵並沒有寫他自己,而是以“我的導師于漪先生”為題,飽含深情地寫了他和他的導師于漪之間的故事。

程紅兵説:“現在説導師,好像比較多見了,説得多了這個詞就不顯得那麼莊重了,但我這裡用導師一詞是鄭重其事的,因為我以為不如此,不足以表達我對於漪老師的敬重。”

程紅兵陳述了成為于漪先生徒弟的由來,是建平中學和浦東新區教育學院都聘請先生做他的導師,從而成了先生的弟子。

程紅兵簡介了于漪先生的身世,先生是江蘇鎮江人,中學畢業于鎮江中學,大學畢業于復旦大學,先任中學歷史教師,後改行當語文老師,半路出家,用盡心血,憑自己的刻苦鑽研成為名師。她的名師稱號是一堂課一堂課磨出來的,是幾千堂公開課上出來的。後來“文化大革命”來了,她遭受衝擊,備受折磨。“文革”結束,她重新走上語文教師崗位,從班主任到年級組長,從教研組長到學校校長,克服種種困難硬是把一個爛攤子學校發展成一所名校。

程紅兵重點回憶了與于漪先生相處的許多動人情景,包括,初入教壇時先生給素昧平生的他回信、初到上海被邀請到先生家作客時傾心相談、35歲被評上上海市特級教師時先生的任人唯賢和力排眾議、準備南下深圳時先生特地為他準備了兩件白色的短袖襯衫並囑咐他要多研究初中生和小學生等等,其情其景,無不令人動容。

程紅兵説:“我很幸運,這20多年來,能夠領教于漪先生的學術經驗、實踐感悟和人生體會,能夠享有作為學生的榮幸與榮耀,我唯有以此自勉——秉承先生求真務實、相容並蓄的治學風格,謙遜、寬容、和睦的為人準則,矢志不渝的理想追求,讓真理、真情的光芒照耀自己、感召他人,努力成就教育的人生、智慧的人生!”

程紅兵另一個師傅是著名校長馮恩洪。

早在1994年,是馮恩洪把當時已獲評全國優秀教師的程紅兵從革命老區上饒,調到國際化大都市上海的建平中學任教。

9年後的2003年,又是馮恩洪把建平中學校長的接力棒交給了程紅兵。

他們師徒之間的感情,更是非同一般。

觀察

《歸來》

“願你出走萬里,歸來仍是少年。”

2020年6月,程紅兵再次出山,創辦一所全新的學校--上海金茂學校。

新學校,需要有新的願景,需要向董事會、員工、學生及家長、社會傳播新的辦學目標和教育使命。

而要描繪這個願景,需要創校校長用心理解、用力建構、用情表達,而支撐新學校願景的理念體系,更凸顯創校校長理論功底、文學才情和辦學經驗。

在理念體系中,金茂這所學校核心表達是什麼?

程紅兵確定了金茂學校的核心表達(slogan):“金茂華夏,新生未來。”

程紅兵認為這樣的核心表達大氣磅薄,意味雋永。其含義至少可以從兩個方面加以理解:

其一,金茂(于)華夏,新生(向)未來,即:金茂學校立足於華夏大地,她是面向未來世界的嶄新生命。

其二,金(童)茂華夏,新生(創)未來,即:金子般的兒童在華夏大地上茁壯成長;一個個全新的生命,將創造美好的未來。

“金茂”“華夏”“新生”“未來”四個名詞概念的組合,把“中國”與“世界”,把“今天”與“未來”,把“學校”與“學生”,把“理想”與“使命”串聯起來,産生了比較大的思想張力。

程紅兵確定了金茂學校的基本定位是:“現代化、國際化的未來學校。”

所謂現代化,即精神入世,也就是説期望學校師生的精神現代化,思想理念與時俱進,與時代發展同步;

所謂國際化,即學校的教育思想、課程設置植根中華,放眼世界,與世界先進同步;學校師生能夠自由行走世界,與世界交流;

所謂未來學校,即學校將構建開放、互聯、互通、智慧的智慧世界,同時也將構建開放、包容、大氣、文明的文化世界。

程紅兵確定了金茂學校的辦學理念是:“對話世界,連接未來。”

秉持開放辦學的基本理念,與世界對話,與未來相連,構築最富有人文性和未來性的教育時空環境,空間上與世界相連,時間上與未來相接。

創造高人文性的教育;構建高選擇性的課程;培養高未來性的公民。

讓學生立足中國,對話世界;立足當下,走向未來。

程紅兵確定了金茂學校的校訓是:“正心,求義;語理,行道。”

正必始心,求必在義;語必達理,行必務道。我們以為此乃中華君子的品格,亦是現代公民的氣質。

正必始心,即言修養從端正品德開始,誠意正心,成就善良品性。求必在義,即言追求理想,追求正義。

語必達理,説的是語言表達適切在理,明辨是非,通情達理。行必務道,説的是行為實踐合乎規律、合乎道義。

很顯然前二者説的是道德倫理,説的是理想抱負;後二者説的是言語表達,説的是實踐行動。

程紅兵確定了金茂學校的發展願景:“建構未來教育的金茂範式,創造基礎教育的金牌IP。”

程紅兵不想在一般意義上辦一所學校,而是希望探索未來教育的基本規律、基本範式,希望借助這個學校的辦學實踐為基礎教育提供可資借鑒的教育思想、教育治理模式、課程教學範式,成為一個有較大社會影響力的金牌IP。

金茂IP(Intellectual Property)折射的是金茂學校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等哲學層面的涵義,它最終要和人們産生教育上、文化上與情感上的共鳴,成為師生的情感寄居之地,成為當地社會的文化地標、價值高地,實踐並推進中國基礎教育的現代化。

可以説,程紅兵對金茂學校理念體系的建構和表達,堪稱新學校創校校長的教科書。

《智創》

“天才的主要標記不是完美,而是能夠智慧地開創新的局面。”


學校發展的永恒主線是守正創新。

“創新乃是指繼往開來。……創新工作,其成敗大都取決於我們能否恰當地繼承以往豐富的經驗。”

2003年,程紅兵接任建平中學校長,彼時“以金蘋果為標識”的建平中學已是聞名全國的教改名校,前任校長馮恩洪“辦‘規範+選擇’的新學校,育‘合格+特長’的新學生”的理念、實踐和經驗,在基礎教育界可謂是婦孺皆知。

程紅兵高度認同馮恩洪的理念,但他同樣也清楚,學校發展需要傳承,關鍵是傳承什麼?

對建平中學來説,最需要傳承的應該是馮恩洪不甘平庸、追求卓越的精神力量和永遠改革、永遠創新、永遠追求的價值取向。

“人類社會永不停止的演變,無疑會帶來新的問題,需要作出新的調整。”

按照“由週邊逐步向核心逼近”的戰略規劃,針對不少學校因“有學校文化之實,無學校文化之神;有課程改革之名,無課程文化之實”而“千校一面,萬人同語”的普遍現象,程紅兵提出學校文化應該向深層次發展,學校教育現代化的核心應該是學校文化精神的現代化。

他將建平原有的“合格+特長”培養目標進一步具體化為:“自立精神、共生意識、科學態度、人文情懷、領袖氣質”,開始把課程改革和課程文化作為變革的主要載體。

程紅兵評價道:“這個階段的課程改革最有價值的是學校課程改革與課程文化建設的水乳交融,在課改的同時促進課程文化再造。自覺的課程改革必然伴隨自覺的課程文化,學校在課程改革過程中逐步形成了開放多元的課程文化、民主和諧的課堂文化、自主選擇的學生文化、批判反思的教師文化。其最深刻的意義在於,促進教師去重新認識和發現課程,重建新的課程,優化課程文化,實現課程現代化。”

2004年,建平中學參加上海市實驗性示範高中總結評審,以9項指標全優的成績首批通過驗收。

2006年,新華網、《中國青年報》發表長篇通訊《文化鑄精魂,激情滿校園》,專門報道建平中學的課程改革和校園文化建設的成績和經驗。

《變革》

“變革不僅要來自內部或外部,而且要來自內部和外部的迴圈。”


“理想不在過去而在於未來,人不能回首和戀慕過去,而應面向未來,應該主動地參與變革現實。”

2013年,時任上海浦東新區教育局副局長的程紅兵選擇南下深圳,擔任全國首個“公立非公辦”學校——深圳明德實驗學校創校校長。

深圳明德實驗學校是由福田區政府和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合作辦學,實行董事會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被媒體稱為“基礎教育界的南科大”。

在“現代教育治理體系、課程建設體系、教師隊伍建設體系”等方面,作為創校校長的程紅兵給這所學校帶來了“改革+改進”的氣息。

在現代教育治理體系方面,程紅兵很好地實施了“由管理走向治理”的變革。

充分發揮“公立非公辦、政府企業共管”“類同於美國的特需學校、英國的自由學校”的體制機制優勢,讓教育由內部迴圈,走向教育與社會的雙迴圈,通過權力多向度、多元化、多主體合作的新型主體關係,董事會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的權力運作模式,以及基於功能轉換、機制再造、制度更新的學校治理體系重塑路徑,提出了以“放開”為核心的學校公共治理模型。

2019年12月11日,深圳明德實驗學校歷史上首個國家教育部重點課題《教育治理現代化進程中學校治理體系變革研究——以深圳明德實驗學校為例》獲得教育部頒發的結題證書。

在課程體系建設方面,程紅兵很好地體現了課程結構的思想。

之一是由“體系課程”轉變為“譜係課程”,其核心是由靜態課程轉向動態課程。學校的課程譜係包括3個層面:必修的國家課程,其改革方向是校本化實施;選修的學校課程,其改革方向是生本化建設;自修的特需課程,其改革方向是個別化服務。

之二是由“統一課程”轉變為“差異課程”,其核心是由群體課程走向個體課程。學校全面實施走班制、選修制、特需制,滿足不同學生的不同發展狀況、不同學習興趣,不同發展方向。

之三是由“單維課改”轉變為“立體課改”,其核心是由機械的跟風式課改走向充滿活力的自覺課改,由單一維度走向全方位系統改革。

在教師隊伍建設方面,程紅兵很好地尊重了人的成長規律和職業規律。

其一是確立“目的人”的教師觀,將教師從“工具人”轉變為“日的人”。“目的人”的教師觀關注教師作為人的需要和尊嚴,不再僅僅以外在的社會工具價值的實現來辨別、評估教師,而是把社會工具價值的實現與教師個人成長的快樂、自我價值的實現聯繫起來,讓教師在教育教學中將角色自我與個性自我融為一體,使教育教學成為張揚個性、肯定自我、昇華精神、展示魅力的幸福事業。

其二是構建“異質化”的霸師隊伍,要讓不同文化背景、學歷、畢業院校、職稱、年齡、職業背景、性格的人組成學校教師隊伍,異質才有碰撞,才有活力。

其三是守護青年的從教初心,不是不要教師學會出題、解題、訓練學生的能力,而是讓他們繼續讀書,用讀書滋養自己的心靈和書生氣質,不讓心靈之花枯萎,也不輕易放棄好不容易養成的讀書習慣、研究習慣、創新意識。

其四是努力習得教學規範,就是習得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所共同遵循的基本規律、基本規範、基本準則,但又不能讓教學機械刻板。

其五是鼓勵教師開展個性教學,因為教學既是共性的,又是個性的,教學的個性顯然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所體現出來的獨特的藝術化的特性,個性發展到一定程度就形成了教師的獨特教學風格。

程紅兵舉例説,培訓青年教師要從課堂模型研究入手。課堂教學模型指的是課堂教學的“要素提煉”“ 要素組合”, 即先將課堂教學的要素提煉出來。要素即規律,即課堂教學基本規律, 然後根據課堂教學的不同對象、不同目標、不同情況,將這些要素選擇性地加以組合,組成多種課型,具有靈活性,富於彈性張力,變成由一系列課堂教學模型組合起來的千變萬化的模型群。

後記

“我們來不及認真地年輕,待明白過來時,只能選擇認真地重新定義年輕。”


2020年5月4日的前夜,著名演員何冰在bilibili網址發表了獻給新一代的著名演講《後浪》,整個視頻文字優美、鏡頭乾淨、剪輯明快,一氣呵成而又氣勢磅薄,每一字句都言之有物、堪稱經典。

“奔涌吧,後浪!我們在同一條奔涌的河流”,充分體現了對年輕人祝福,同時也體現了“不再年輕的人”的豪情。

不算年輕時,程紅兵和我來到深圳工作,媒體常用“深圳基礎教育百萬年薪雙子星”來形容我倆,其實是媒體高看我了,自己和程紅兵的差距一直比較大。

“更年輕的心靈,能容得下更多元的文化、審美和價值觀。”

願程紅兵先生永遠年輕、永遠開心!

郭其俊2020年8月于深圳。

評論


郭其俊:中國教育學會初中教育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深圳市福田區教科院院長、教科院及附屬學校黨委書記,著名特級教師,首批正高級教師,曾任南京市鼓樓區教育局副局長、南京市寧海中學校長等職,是全國中小學百名優秀明星校長,深圳市首位”百萬年薪”公立高中校長和公立教科院院長,也是《人民教育》2014年向全國重點推介的高中校長。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