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中國教育 >

邱實:在新疆做升學規劃的二十年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 時間: 2021-12-24 | 責編: 羅天林

“歡迎有時間來大美新疆!”採訪一開始,邱實先熱情地發出邀請。這位土生土長的安徽人,此時卻儼然成為新疆的代言人。

2001年,臨近研究生畢業的邱實被一段支教新疆的宣傳片所吸引,視頻裏的喀納斯湖之美讓他挪不開步子,於是義無反顧成為一名支教青年。“不到新疆,體會不到祖國之大,不在新疆生活,感受不到新疆之美。”當時年輕的邱實沒想到的是,以那次支教為起點,20年來他再也沒有離開過。

“從2001年到現在,我把將近一半的人生美好時光撂在了新疆,親身經歷並感受著她的變化,新疆是我願意為之奮鬥的第二故鄉。”回顧這一路歷程,中國網教育升學規劃論壇副理事長邱實如是説道。

把志願填報標語挂在學校墻上,也印進大家心裏

高考時,身邊人普遍對志願填報沒有太多的認識,邱實想做老師,按部就班填了師範大學,如願以償錄取就讀。可開學一聊分數,發現身邊同學比自己低了100多分,邱實才意識到,自己的志願填報是有問題的。自此,還在大學校園的邱實就開始有意識為身邊接觸到的高中生提供志願填報的建議。

幾年後,邱實已是英語教育碩士,本以為人們對志願填報的認識相比當年要有些進步,可來到新疆後,邱實發現高考志願填報被輕視的現象依然嚴重,“很多學生都是蒙著報、報著蒙”,事後感慨自己“贏了高考,輸了志願”。因為教授的課程受到很多同學的喜愛,於是邱實向校長建議不同班級由自己分撥授課,這也讓他有機會接觸到更多的學生。授課之餘,邱實便時不時為學生們普及志願填報的重要性。

高中要為大學乃至社會培養預備人才,而不只是讓學生能做題、會考試。邱實向領導反映,相比用高考分數來衡量學校的教學水準,遠不如用“有多少學生進入到理想的大學和專業”這項數據更合理。面對家長時,邱實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孩子高考時,用盡渾身解數也要多考一分,我們給孩子填志願,怎能不抱著同樣的敬畏心珍惜他們來之不易的每一分?”

鋻於當時學生和家長對志願填報的重視程度不夠,邱實便經常編些簡短明瞭的標語,來通俗易懂地傳播志願填報的重要性,“考得好也要報得好”,“考大學難,報不好大學就業更難”、“高考成功不僅是分數高低的抉擇,也是志願填報選擇的賽場”……這些標語被一個個做成橫幅或改成形象的漫畫,展示在學校。和當時家長的普遍認知相比,這些觀點有些“標新立異”但卻足夠直白,引起了越來越多家長的興趣,也獲得越來越多的認可。就這樣,憑藉一股用心和執著,邱實把志願填報的重要性漸漸深入到學生和家長的心裏。

“舉全家之力,集全家之志,做出一個人生不悔的萬全之策。”邱實的這段話如今還被挂在他的辦公室裏。

一大特點、三個不足和四條預測線

真正開始投身高考志願填報後,邱實才意識到,和新疆的幅員遼闊成正比的,還有其志願填報的複雜程度。除了常規的提前批、本科批次、國家及地方專項等,還有極具地域特色的南疆單列、對口援疆、單列類選考外語或選考民族語文等等。志願填報批次之多,填報類型之繁瑣成為新疆志願填報的一大特點。

就從業者而言尚是一個難題,對一輩子只經歷一次的考生和家長來説難免也是挑戰。邱實總結,新疆家長在高考志願填報上的不足主要集中在意識不夠、資訊不全和方法不對三個維度上。

“沒人敢蒙著眼睛過馬路,但許多人卻蒙著眼睛過一生。”在邱實看來,部分家長的意識薄弱,對志願填報的認識還有斷層。“學生辛辛苦苦12年,用盡各種辦法想考個好分數,但對於第二次高考——志願填報,如果家長還不願意多花一點精力,多利用一些資源,從思想上不真正重視起來,這是對人生不負責任。”也有不少家長認為,現在考上大學變得簡單了,邱實會立刻糾正“考上理想的大學才是關鍵。”何為理想?好大學+好專業。何為好?適合學生的才是好。

新疆地處內陸,資訊相對閉塞。資訊不足,家長就容易恐慌;資訊不對稱,決策便容易有漏洞。邱實總結,資訊傳遞的是政策,隱含的是規則,帶來的是紅利。高考志願填報是一個系統的大工程,收集資訊是高考志願填報的第一步,“很多家長收集資訊不全面、資訊的整合能力不到位,也就無法幫孩子做出科學的升學決策。”

當然也有家長,既有升學規劃的意識,也收集了相關資訊,但輸在方法不對,只看到有利的方面,看不到風險,也就規避不了盲點。邱實呼籲家長要用全方位、發展的眼光了解招生形勢、報考高校和政策紅利,掌握更多的方法。

為了能讓家長用更具實操性的志願填報方法,深度參與到孩子的志願填報當中,邱實將自己獨創的“數據對比與換算技巧”拆解給家長們。方法的核心是四條預測線,分別是問錄線、修弧線1、修弧線2、容忍線。“院校找問錄,專業選修弧;修弧線兩條,專業不同不亂挑;分數到底虧不虧,容忍防浪費......”當年編志願填報標語的“基本功”如今又被邱實用在了普及志願填報方法上。

“往年的錄取數據是既成事實,可以參考,但決不能不經過多方對比和規則換算就直接使用,不能緣木求魚,更不能刻舟求劍,數據不經過對比和換算,是不具備使用價值和參考意義的。”邱實經常和家長們強調。

舊高考也需要新理念:用明天的方式規劃今天的孩子

每年11月份,邱實就成了“背包客”,不觀綺麗河山,而是實地尋訪中國大學。迄今為止,他的足跡遍佈了全國大部分本科院校,他也被稱為大學“活地圖”。實地尋訪大學首先是對自己服務過的考生回訪,了解學生進入大學後和當初報志願時的認知是否有偏差,如何調整,進而為學生做大學的發展規劃。

而更重要的是,邱實的尋訪不只是對大學校園的“尋”,還有對學校招生部門的“訪”。越是走到發達城市的前沿大學,邱實越惦記遙遠內陸的孩子們,他明白,新疆的學生更應該走出來,也更需要機會。就在今年,邱實從深圳大學積極爭取到了20個招生投放名額,“西北邊陲的孩子也能接受到改革開放最前沿的深圳模式教育。”這讓邱實興奮滿滿。

約翰·杜威曾説:“如果我們用昨天的方式教育今天的孩子,無疑就是掠奪了他們的明天。”邱實化用這句話表示,“實地尋訪大學的目的就是用明天的方式規劃今天的孩子,也必將創造孩子的明天!”

這種“明天”的理念不僅體現在走訪前沿大學,還體現在邱實的規劃服務裏。隨著新高考改革逐步推廣,高考選科更加關聯大學專業和未來發展方向,越來越多的地區將升學規劃服務前後延伸,生涯規劃的風潮開始席捲。因此也有人説“新高考改革倒逼了生涯規劃的發展”。不過,雖然新疆尚未進入新高考,但邱實卻在積極應對,一直堅持前置的升學規劃理念,即以職業生涯規劃為導向,以升學通道為突破口,從高一開始結合學情分析和學科能力培養,為學生進行完整的學業規劃,引導孩子做好專業選擇。“純粹找我填報高考志願,我從來都不做,因為我不了解他,每年的4月份前後,我基本就不再接收學生了。”

邱實深知,教育的改革是在逐層推進的,新疆的高考形式也會貫徹國家教育改革方針,緊跟沿海城市的步伐。目前新疆高中課程改革已經開始實施,學業生涯規劃的理念也開始紮根于高中學校及學生家長心中,“雖然我已經做了近20年,但新疆的升學規劃行業整體上才剛剛起步,度過了萌芽階段正步入快速成長階段,未來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和前景。”

堅持紮根新疆仍是邱實的不二選擇。“雙減”過後,教育行業都在高喊轉型,目睹不斷有新人入局,邱實欣慰于擁有了越來越多的同行者,但也強調,打鐵還需自身硬,既然選擇這行,就要做到久久為功。邱實清醒地認識到,“從事教育事業不能只靠流量,更要靠‘留’量。”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