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中國教育 >

中國故事|前門小學:當傳統文化遇見北京冬奧會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姜麗麗 | 時間: 2021-12-16 | 責編: 羅天林

盼望著、盼望著,北京冬奧會終於快來了!北京市教委以此為契機,廣泛開展冬季奧林匹克教育,推廣奧林匹克運動,傳承奧林匹克精神,因地制宜推動冰雪運動進校園,助力北京冬奧會。

坐落在北京二環內的東城區前門小學的孩子們,也早就盼望著冬奧會的到來。冬奧會的臨近,大大激發了前門學子的愛國熱情,孩子們努力學習傳統文化和冬奧知識,力爭在冬奧會期間,向世界展示中華文化之美。

作為一所擁有一百五十餘年歷史的老校,前門小學擁有深厚的文化積澱、見證了百餘年曆史滄桑;作為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奧林匹克教育示範學校,適逢北京冬奧會舉辦前夕,前門小學既承擔著傳承華夏文明和奧運精神的使命,又承擔著向外國友人介紹中華文化的重任。為此,在北京市教委的大力支援下,學校創新傳統文化的學習形式,全方位培養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全球意識和跨文化理解能力;制定冰雪課程五年規劃,從課程、師資、場地等方面,讓冰雪運動成為前門學子新的生活方式。

01漢字——探索華夏文明的密鑰

“孩子們,你們看看,這個‘武’字像什麼?”

“‘武’裏面有個‘戈’!”“裏面還有個‘止’!”孩子們七嘴八舌地討論著。

“你們觀察地很仔細!關於這個‘武’字,還有一個動聽的故事呢!”

“您快講講吧!”

老師望著孩子們好奇的眼神,説道:“春秋時期,有位問鼎中原的楚莊王,晉楚爭奪霸主之位時發生了邲之戰,楚國大獲全勝。戰後有人向楚莊王建議道:‘大王何不把敵人的屍體都堆積起來,以顯示我們的軍威?’楚莊王搖搖頭説:‘止戈為武,真正的武,是要能停止干戈,戰爭的終極目的是奠定和平而不是炫耀軍威!’”

“事實上,奧運會的起源也和‘武’字相關。當我們用歷史的眼光對比中西文明,會發現在戰亂頻仍的春秋時期,西方的古希臘也正處於城邦混戰的階段,集會比武成為培育士兵的重要方式,並由此演變成體育比賽。西元前776年,伯羅奔尼撒的統治者伊菲圖斯組織大規模的體育競技活動,這就是第一屆古代奧運會。”

原來,這是北京市東城區前門小學的一堂語文識字課。通過追溯字源,孩子們在故事中了解到古人在造字之初的用意,原來簡單的漢字裏竟然蘊含著豐富的歷史和文化涵義。楚莊王對“武”的解釋,寄託了古人嚮往和平、期待和平的願望,而幾乎誕生於同時期的奧運會,亦承載著人們對於和平孜孜不倦的追求。跨越古今,和平一直是奧運會的核心理念,前門小學的學生們通過老師的講解,對於“武”與“和平”、對中西文明交融的理解也更加深刻。

早在2013年,前門小學研發團隊依託高校漢語言文字專家的指導,一直致力於“字源識字”課程的研究,通過編撰《小學生字源識字手冊》來提升教師文字理論素養,還獨創“漢字趣談”、“識字口訣”等趣味教學方式,孩子們在看字形猜字義的過程中,提高了識字效率,減輕了識字壓力,還培養了學科思維,提高思維品質,既了解了博大精深的歷史知識,又領悟到華夏文明的獨特之美。

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中華文化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厚滋養……要提升文化自信。但如果沒有對華夏文明的了解,文化自信可謂是無根之木。

作為至今仍“活”著的最古老的一種文字,漢字的起源和演變可以説是與華夏文明同起同落的存在。漢字是一座橫跨古今的橋梁,連接著炎黃子孫數千年來對自然、對萬物的認知山脈。在於立寧看來,學習漢字文化是增強文化自信的有效方式,加強漢字文化教育在識字、寫字教學中的滲透顯得尤為重要。用字源識字法進行識字教學,既能解決漢字教學中的難題,又有助於傳承中華文明,可謂是一舉多得。

前門小學不僅致力於傳統文化的傳承,同時汲汲于追求傳統文化的創新。

“前門樓子九丈九,四門三橋五牌樓。”雖説地處北京市前門地區,但提起前門的歷史風貌變遷,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都很陌生。如何讓孩子們更直觀地了解“前門文化”呢?張玉茜老師動起了腦筋。此時,張玉茜恰好負責北京師範大學“基於線上創客行為大數據採集及智慧分析的青少年創新素質測評系統研究”子項目的研究。

如何才能完成前門這一地標性建築群的虛擬搭建呢?張老師和學生們先通過視頻了解正陽門箭樓、城樓、甕城、正陽橋和五牌樓等建築群,然後走進前門大街,在實地了解了建築佈局和歷史變遷後,學生們開始嘗試著搭建。萬事開頭難,有的學生圍著建築轉圈,有的學生開始搭建卻又一一拆除……

“孩子們,要想順利地搭建出正陽門城樓,我們首先該做什麼?”在老師的引導下,孩子們思考了一會,有的説“得先確定立柱的位置”,有的説“得通過計算確定建築在虛擬課堂中用幾塊方塊”,通過確立搭建步驟,孩子們還分配了任務、共同制定了工程進度表。

最終,具有濃郁特色的前門大街建築群以VR的形式呈現在大家面前,孩子們通過自己搭建,不僅體會到古代工匠精神,還學會了有計劃地做事,學生的動手能力、空間想像能力、推理能力、創造能力均得到有效提高。

在前門小學,傳統文化創新性的學習如“春夜喜雨”,在學科的天地中默默浸潤著孩子們的身心。

前門小學開設了京劇校本課程,推出富有濃厚中華傳統文化氣息的《民族文化》教材。走進美術老師王奧青的課堂,孩子們正全身貫注地創作自己喜愛的歷史人物的京劇臉譜,有的孩子喜歡“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徵”英勇無畏的花木蘭,有的學生喜歡“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豪情蓋世的曹操。孩子們不僅是在創作藝術品,而且通過了解歷史故事、學習民族文化,學生們還樹立起擔當意識和高遠的志向、培養了家國情懷。

02北京二環內的冰雪課堂

前門小學位於北京二環內,寸土寸金,高樓林立,在場地有限的校園內開展冰雪課程,聽起來像是一個不太可能完成的任務。借著舉辦北京冬奧會的東風,北京市教委聯合有關部門在師資培養、課程開發、場館設施建設等方面持續發力,推廣”隊列滑”、”輪轉冰”、”旱地冰球””倣真冰壺”等特色項目,推進冰雪運動進校園。在北京市教委的支援下,校長于立寧和副校長高翔聯合社會資源、帶老師參加培訓,一步步解決了場地、師資、設施、裝備等問題,將前門小學打造成為一個冰雪樂園。

學校沒地方建滑冰場,那就借力社會資源,前門小學將北京市第一節小學生滑冰課開在了學校附近的商場裏。沒過多久,由東城區政府、教委投入建設的北京市校園首座滑雪模擬機進入學校,打那以後,哪怕是六月酷暑,孩子們也能上滑雪課,孩子們在滾動的雪毯上學會了基本的動作要領,對滑雪課的興趣也越來越濃。

當時,學校還沒有專業的滑雪課老師,高翔就帶著老師們去參加各類冰雪專業組織的培訓,隨著老師們技術的提高,學校逐漸組建了滑雪隊、滑冰隊、冰球隊,看著八九歲的孩子從扶著欄杆一點點挪動、摔倒、再爬起來,到部分學生拿到專業運動員的資格、在各類比賽中大展風采,高翔感到無限欣慰。

在前門小學,奧林匹克教育不僅僅是體育課上的內容,更是貫穿了所有的課程。各個學科的老師都將冬奧元素融合到課堂上:語文課的冰雪場景讓孩子們解鎖一個又一個關於運動的字詞;數學課上冰雪産業的數據統計圖讓學生們看得更直觀;音樂課上,孩子們欣賞美妙的花樣滑冰配樂,不知不覺中陶冶了心靈與性情;美術課上,學生們動手做起了屬於自己的冬奧吉祥物……

在學校冬奧樂園二層小樓的展廳裏,珍藏著歷屆奧運會火炬、吉祥物等實物和多媒體資料。孩子們每天在這裡玩耍,從展板上了解奧運健兒們不懈奮鬥的故事,奧林匹克精神就這樣融入到學生們的生活之中。

每週日清晨,於安琪和小夥伴披著朝霞出門,來到離家較遠的商場內的冰場訓練。在零下十幾度的訓練場,孩子們每次都從穿著大棉襖凍得直哆嗦一直訓練到滿身大汗,但沒有一個孩子喊苦叫累。穿著冰鞋在冰場上旋轉,是孩子們最快樂的時光。“隊列滑”是“花樣滑冰隊列滑”的簡稱,是一個集體性很強的項目,孩子們手拉手、肩並肩一起擺出冰上隊形、變換方陣,在無數次訓練的磨合中,孩子們學會關心隊員、彼此配合,通過比賽更是鍛鍊出敢於奮進的精神。

隨著冰雪運動在前門小學的普及,孩子們抗挫折能力和勇於超越自我的意志品質得以養成和發展,規則意識、團隊意識得以充分樹立。這是百年老校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對育人新渠道進行的大膽嘗試。

03傳統文化與北京冬奧會的邂逅

為了更好地向外國友人介紹中國傳統文化,在校長于立寧的帶領下,學校設計出“Progress·成長”英語課程體系,構建出以國家課程為基礎,以“進階説唱”“成長戲劇課”“前門課程”“天壇課程”“遊學課程”為拓展的實踐性校本課程,在注重學生語言能力發展的基礎上,設計豐富的語言環境,促進孩子們積極參與社會實踐,充分調動孩子們學習的自主性。

每學期,前門小學都會舉辦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每個年級都有自己的研學手冊,孩子們在天壇公園以小組為單位,開展自主學習,除了了解天壇的歷史、建築之外,二年級開展自主識字活動;三年級學生對照著古樹作畫;五年級的同學則利用天壇公園平面圖,尋找有關景點的英文名稱並設計路線圖;六年級的孩子需要從起點祈年殿穿過丹陛橋到終點圜丘壇,孩子們每到一個地點需要用英語回答老師精心設計的問題,才能拿到這個景點的英文介紹,然後孩子們拿著學習單,用英語向外國友人收集評價,看看誰的學習單上收集的語言種類最多,誰就是優勝者。孩子們可興奮了,大家三三兩兩一組,一起去收集各國友人的評價。

前門小學還組織選拔出“冬奧小記者”“小小奧運宣講員”,學生馮欣説道,“好好學習中國傳統文化,去給外國友人講述我們中國的傳統。”

前門學子在夯實文化底蘊的同時,以英語為溝通橋梁,以冰雪運動為契機體悟奧運精神,力爭在北京冬奧會之時,向世界展示中國少年的昂然之姿!(文/姜麗麗 圖/前門小學)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