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中國教育 >

我與《現代教育報》| 馬憲平:《現代教育報》的前世今生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 時間: 2021-12-13 | 責編: 羅天林

馬憲平

北京教育學院原黨委書記

北京教育音像報刊總社原社長

1996年北京市委市政府決定將原市高教局、市教育局、市成人教育局和市政府文教辦合併成立北京市教育委員會。同年,將三局一辦所屬媒體整合成立北京教育音像報刊總社,旨在加強全市教育新聞宣傳媒體的統籌管理工作。1997年,我從北京青年政治學院調到北京教育音像報刊總社任社長、黨委副書記。當時,總社有兩報兩社四刊即:《北京教育報》、《中國成人教育資訊報》;北京普教音像出版社、北京高教音像出版社,《學前教育》雜誌、《北京教育》雜誌、《北京高等教育》雜誌、《北京成人教育》雜誌。時光荏苒,總社已成立25年了,我們又迎來了《現代教育報》成立30年這個值得紀念的日子。

《現代教育報》的前身是《北京教育報》,它創刊于1991年,當時是北京市教育局的機關報,初期內部發行。由於是內部報紙,所以在發行、組稿、宣傳上有諸多不便,外省市同仁也很難獲取北京教育改革發展的資訊,報紙發展面臨突破的瓶頸。1999年,領導為了全面加強對全市教育宣傳統籌管理力度,從全市教育宣傳工作大局出發,決定將北京教育考試院所屬的《自學考試報》的公開刊號取消,《北京教育報》由內部報紙轉為公開發行。公開發行後,《北京教育報》創辦了教育考試週刊、教師週刊、校長週刊等,報紙進入一個上升的良好發展態勢。

但時過不久,中辦、國辦發佈《關於調整中央國家機關和省、自治區、直轄市廳局報刊結構的通知》(中辦發〔1999〕30號),隨後國家新聞出版署也發佈《關於落實中央“兩辦”30號文件調整報刊結構的意見》(新出版刊〔1999〕1299號)。報刊結構調整工作在全國範圍內展開。剛剛公開發行不久的《北京教育報》面臨夭折的危險。

總社領導班子高度重視這次報刊結構調整,我們全面調查分析了全國教育報紙的分佈情況,研究分析了《北京教育報》的地位、現狀、影響力和輻射力,特別是北京的教育對全國教育改革發展的引領作用,認為辦好一份首都教育類的報紙是十分必要的。鋻於此,我們形成專門報告,分別上報市教育工委、市教委、市委、市政府、國家新聞出版署。

在努力保留這份報紙的過程中,各方面都付出了極大的努力。有幾件事仍記憶猶新。

三訪梁衡副署長。梁衡是我們大家熟悉的一名學者型官員。他曾是光明日報的記者,他筆耕不輟,發表了大量膾炙人口的作品,特別是他的散文影響尤其大,《晉祠》《夏》《武侯祠,一千七百年的沉思》《跨越百年的美麗》《把欄杆拍遍》等多篇散文入選中小學課本。初見梁署長,心中還是十分忐忑的。不知國家部委官員是個啥架子,他知道我來自北京市教育系統,很熱情地接待了我,用帶有明顯山西口音的普通話和我嘮起了家常,彼此間很快就拉近了距離。當我向他反映《北京教育報》的實際情況和我們的訴求後,他一方面嚴肅地告訴我執行中央決策的重要性,同時也告訴我要根據各地不同情況認真研究,區別對待。第二次見面就輕鬆了許多,我把我們收集準備的材料送給梁署長,望他能更深入地了解我們的情況。第三次是向梁署長彙報北京市的基本態度,把北京市希望保留一份教育類報紙的訴求再次做了陳述。記得梁署長和我説,即使是同意我們保留,也不能叫北京教育報了,地域性太明顯,也有許多局限性,和中央精神不吻合。要從更高的站位、更大的格局上去思考我們的報名叫什麼好。

感謝李志堅書記。市委副書記李志堅同志那時分管宣傳工作,也聯繫教育系統。總社成立不久,他還專門微服私訪來總社了解情況。當我們向他彙報希望保留教育報時,他明確表示北京應有一張教育類報紙,支援我們積極努力保留教育報。特別感動的是他在研究北京局辦報刊調整方案時給予明確的態度,並親自打電話給梁衡副署長,表達北京市希望能保留一份教育類報紙,有信心把這份報紙辦得更好。志堅書記給教育報以極大的支援和關愛。雖然志堅書記已做古,但他對北京教育音像報刊總社的關注和厚愛我們永遠銘記在心。

給報紙起新名。得知上級原則上同意保留報紙,給報紙起一個新的名字就成為我們大家共同關心的大事。張彥春、鈕辰生、陳錦、李青、周江榮等同志都提出許多好的建議,“新時代教育報”“教育改革報”“素質教育報”“教育新聞報”等等,大家展開想像的翅膀,為新報起名。在一次和張彥春、老鈕等人討論時,我們提到了四個現代化,提到了小平同志給景山學校的“三個面向”題詞,這觸發了我的靈感,我們就叫“現代教育報”吧,現代化的偉大實踐,四個現代化離不開現代教育的強力支撐,現代教育既著眼當下又面向未來,既立足北京又面向全國。這個建議得到大家的共鳴和呼應,後來我們在徵求更多同志和兩委領導意見後,正式確定《北京教育報》申請更名為《現代教育報》。

就這樣,在各級領導的親切關懷下,《現代教育報》正式向全國公開發行。一面世,它以大氣磅薄的版面設計,豐富多彩的教育主題,緊跟時代的主旋律,貼近實踐的深度報道,立足北京、面向全國,全領域、全方位地展現著首都教育發展的壯麗篇章,呈現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宏偉畫卷。不論是2003年“非典”疫情一線,還是2008年奧運盛典的現場,不論是新冠疫情防控,還是“雙減”政策落地,不論是在學校裏,還是在各種活動中,我們都能看到《現代教育報》記者們活躍的身影,都能讀出《現代教育報》記者的激情與豪邁。

退出領導崗位後,承蒙信任,我還做了三年《現代教育報》的審讀專家。每每看到記者們精彩深遂的新聞報道,讀到一線校長教師的深度好文,我都感到格外的興奮和滿足;每每在基層學校聽到校長教師對《現代教育報》和報社記者們的讚揚,我的心中也充滿著甜蜜和自豪。

《現代教育報》長大了,長得婷婷玉立,長得英俊瀟灑,它以三十而立的獨到魅力影響著廣大校長教師,引領著學校在立德樹人的正確方向上不斷前行。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