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中國教育 >

中國故事 | 深圳市福田小學:做“向下紮根,向上生長”的教育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 時間: 2021-12-13 | 責編: 羅天林

在深圳福星路旁的福田小學裏有一棵鬱鬱蔥蔥的老榕樹。它歷經132年的滄桑歲月,見證著深圳特區的繁榮發展,更守護著這所有著93年建校史的“老字號”學校,陪同它櫛風沐雨,砥礪前行。

1928年福田小學正式創辦,幾代教育人薪火相傳,將福田小學打造成一所辦學積澱厚重、社會影響深遠的市重點學校。2003年,福田小學被評為廣東省一級學校。正是這樣一所有著厚重底蘊的優質老校,隨著深圳中心區的西移,學校原有區位優勢弱化,2016年,福田小學被列為“城中村學校”。

經歷過輝煌時代的福田小學,以“擦亮老字號,塑造新品牌”為辦學願景,不斷突破瓶頸,“向下紮根,向上生長”,改變了人們對城中村學校的固有印象,向“一所令人尊敬,令人嚮往的學校”邁進。

藝術成為“人人都能抵達”的生活方式

深圳有一句人人皆知的口號——來了就是深圳人,爭取讓每一個深圳建設者的子女,來到深圳都有學上,都能共用優質的教育資源。

2016年,福田教育十三五規劃出臺,核心思路為整體提升區域品質,促進教育均衡,縮小校際差異。希望通過抬高教育底部的方式,讓城中村學校成為老百姓心目中的新名校。

彼時,被列入“城中村學校”的福田小學,在發展瓶頸期遇到了轉機。時任福田小學校長陳成斌(陳成斌校長目前已履新福田區天健小學)提出“擦亮老字號,塑造新品牌”口號,從環境、課程、師資、教學品質等多方入手進行提升和改革,來實現福田小學新品牌的塑造。

學校從文化引領入手,將校園裏那棵近130歲仍生機勃發的老榕樹“向下紮根,向上生長”的精神作為福田小學精神的象徵。在此基礎上,福田小學確立了 “養正揚長、各美其美”的辦學理念——童蒙養正、涵養正氣,揚長至臻、培養個性,構建了以“立品、培慧、健體、養雅、揚創”五大板塊為支撐的養正揚長課程體系。

養正是做人的根本,揚長是成才的捷徑。如何揚師生之長呢?福田小學將藝術教育作為特色創建和品牌建設的重要突破口,堅持“普及與提高並重,競技與趣味相融”,擦亮人生的底色,讓藝術的陽光普照每一個孩子。

在陳成斌校長看來,“提高”往往針對少數有天賦的孩子,“普及”才是面向每一個孩子。如何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平等參與,成為舞臺的主角?如何讓每一個孩子都能享受藝術帶來的快樂呢?學校在音樂老師薛建洲的音樂課上,看到了口琴的妙用。學生音準不好是目前中小學音樂教育面臨的困窘之一,口琴具有固定音高的特點,是提高音準的好學具,而且體積小,攜帶方便,價格也便宜。於是,在薛老師的引領下,口琴開始走進課堂。學生的變化讓老師們為之欣喜。

科組長吳雨暉班裏有一個學生因為事故截了肢,失去了一隻手。事故後,他變得十分消沉,自我封閉。音樂老師注意到他,經常鼓勵他融入到課程裏。一天音樂課上,老師發現他開始動嘴吹口琴了,慢慢地他開始能跟上大家的節奏,性格也逐漸開朗。口琴演奏相對簡單,但帶給孩子的快樂卻很多。漫步在福田小學,總能聽到悠揚的口琴聲,師生們在音樂中療愈心靈,自信了也更快樂了。

想不到小小的口琴,作用卻這麼大。福田小學開啟了“口琴跨學科進課堂”的創舉。語文課上,口琴為課文配樂;數學課上,口琴音樂變為表揚的樂音;美術課上,口琴表達作品的意境;科學課上,口琴又成為解讀樂音産生的原理的教具……口琴作為教學媒介靈活運用到語、數、英、科、美、音各科教學中,全校師生一起“玩創口琴”。每個學生每週有操作作業,班級之間有評比,口琴逐漸成為全體學生通用的“普通話”。無論是藝術節、畢業典禮、運動會,還是課間活動、同學的生日會,亦或是老師們外出遊玩時,都能聽到美妙的口琴聲。口琴已經成為福田小學師生的一種生活方式。

借助口琴揚師生之長,只是福田小學藝術教育的一個縮影。福田小學是“福田區器樂輔助教學共同體”發起學校,福田區“口琴進課堂”示範學校,形成以“口琴普及”為基礎,“合唱、管樂、弦樂、民樂、戲劇、舞蹈、藝術體操”多點開花的音樂課程群。

美術以“創意紙藝”為突破口,在傳承基礎上創生發展,融入創意創造和都市時尚元素,將文化傳承、知識學習、動手操作、藝術創新有機融合,形成獨具特色的“創意紙藝”課程。

老師們爭做教材的開發者和創造者:王敏老師參與了人民音樂出版社中小學《藝術》教材和《教師教學用書》編寫;美術科組開發紙藝與學科融合課例40多個,編輯出版《都市少兒紙藝特色教學案例集》、《美術教學沁潤都市文化課例集》、《小兒語》、《創意紙藝》等4套校本教材。其中《都市少兒紙藝特色教學案例集》獲省優秀校本教材二等獎;《創意紙藝》2015年被評為“深圳市好課程”,2017年榮獲全國優秀課程視頻一等獎,2019年入選“深圳市精品課程20個優化項目”……在福田小學,藝術教育不再只是“少數苗子”的吹拉彈唱,而是“所有學生”的鼓瑟齊鳴。以此為橋梁,2019年度深圳教育改革“年度藝術典範學校”花落福田小學。

追著垃圾車跑的社會實踐

教育是面向未來,為未來培養人才,除了知識的傳授,更要給予學生更為開闊的視野和適應未來的能力。陳成斌校長認為:“學校是有圍墻的,但不應該受到圍墻的限制,要打破圍墻,打破邊界,模糊社區與學校的邊界,建設無墻壁的教室,建設無邊界的學校。”

在福田小學的素養奠基課程上,學生們為了調研福田村垃圾處理情況,還做過一件很“大膽”的事——追著垃圾車跑。

班主任黃曉哲班裏有一名學生的家長從事垃圾回收工作。科學老師了解到這個情況,對福田區的垃圾處理場進行了實地考察調研,然後與身兼公民素養教育的黃曉哲老師共同發起了“福田村垃圾處理分類調查研究”,請學生對標國際大都市的垃圾處理情況,展開調查。這項調查得到了學生和家長的鼎立支援。週六節假日家長甚至開車載著學生追著垃圾車跑到垃圾填埋場,採訪工作人員,調查垃圾分類以及最後垃圾的流向,收集圖文視頻資料,最終形成報告,在班上宣講。

借助教育實踐來改變生活!福田小學作為城中村學校,周邊很多居民都是外來務工人員,環境比其他住宅小區要差一些,僅僅依靠孩子當然不可能把整個社區清理乾淨,但是正如活動的組織者黃曉哲老師所説, “改善居住環境只依靠福田小學的師生肯定是杯水車薪,但是最關鍵的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要在師生中根植一種信念:用教育實踐來改變社會,如同現代愚公,用實際行動在現實生活中尋找和踐行自己的理想。”

“用教育實踐來改變生活”還表現在福田小學的讀城讀館行動中。改變一個城市首先從了解這個城市的歷史開始。而了解一個城市最便捷和高效的是從了解它的博物館和美術館開始,美術科組長范荃老師認為,“館中的作品作為載體以不同方式沉澱或展示著歷史深度,承載著歷史的重任,展現著這個城市的文明與進步,也寄託著未來發展的期許。”因此每到節假日福田小學師生總是創造性地開展“讀城讀館”活動,關山月美術館、深圳博物館、何香凝美術館、大芬村油畫街、紅樹林實踐基地……同學們去參觀,老師都會讓他們拿上一份探究單,讓學生有目的性地去探訪。

在連結社會資源哺育學校的同時,福田小學也用學校的資源反哺社區,形成了良性互動的閉環。福田文化館的“指上花開”創意紙藝作品展,深圳市藝術教育特色工作坊展示,“創意鵬城巧手福田”義賣活動,海峽兩岸紙藝産業博覽會……福田小學優秀學生的作品在展覽活動中總能吸引眾人的目光。並且在館校合作共建和課程開發中,福田小學走在了前列。2020年底,華強北博物館開館,福田小學與其共建學校博物館,不僅將舉辦進校園的公益活動和講座,學校的科創老師還將與華強北博物館共同開發課程。除此之外,福田小學的孩子們還通過選拔,成為博物館的小小志願者,他們定期走進博物館,面向公眾解説博物館的歷史,鍛鍊表達能力。

不僅如此,福田小學的中醫藥文化進校園項目也在籌劃之中,不久的將來,中醫藥文化基地將在福田小學落地,這裡的孩子們即將擁有自己的百草園。

保留自留地,種好責任田的教師成長導向

福田小學特別看重老師的個性與活力,在每年的新教師的見面會上,校長都會請新老師思考一個問題:“你能為學校帶來哪些改變?”

要培養鮮活的有個性的學生,就要先培養有個性的老師。劉全祥副校長認為:“每一位老師只有發展出個人特質的時候,才能給孩子發揮個性的可能。”因此學校努力給予教師在教學中發展他個性的空間。

福田小學傳承17年的創意紙藝課程,是特色課程中的王牌課程,以創意紙藝為媒介,學校成功申報“廣東省藝術教育實踐基地”、“廣東省中小學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學校”。學校編制課程綱要、創編校本教材,並且一到六年級每學期都拿出3-4個課時專門傳授紙藝。所以,2020年,青年美術老師莊棉冬了解到這個情況後,在入職的第一週就找到校領導,表態要好好研習紙藝。作為學校的一名美術老師,當然要會紙藝,研習紙藝,教學紙藝,即種好美術大家庭共同的“責任田”。但是,美術老師又不能僅僅局限于紙藝。校領導耐心聽完莊老師訴求,給出了這樣的建議:“莊老師學的是空間模型專業,這在咱們美術老師中是獨一份的,所以學校很希望你能創造一個屬於自己的品牌特色。”在學校領導的鼓勵下,莊老師在自己的空間模型領域大展拳腳,“種好責任田”的同時,也經營好了自己的“自留地”。

“在很多學校,老教師都是學校發展的阻礙力量,而在福田小學,老教師卻成了推動教育教學改革的中堅力量、先鋒力量。” 每一間教室都有優秀各學科教師!陳成斌校長抑制不住內心地激動,興奮地解釋。要辦好一所學校,除了辦學理念需回歸教育本質,還要“構建一種好的教師文化”,這從來不是“天生”的,而是後天孕育的。福田小學實行扁平化的管理方式,培育“共用共擔,各有特色,彼此成就”的教師共同體文化,真正實現了以“任務工作”為導向向“研究、學術與專業共同體”為導向的消融嬗變。

在這樣的文化下,美術科組六位老師,各有特色,各有絕活。科組長范荃老師是紙藝,權木弈老師是攝影,莊棉冬老師是空間模型,孫正義老師是書法,劉慶西老師是版畫,吳顯容老師是水墨畫。劉慶西老師的“兒童趣味版畫”入選福田區首屆精品課程;吳顯容老師的 “創意水墨”入選“2021年福田區好課程”。一門學科三門市、區好課程,這得到了福田區美術教育領頭人林影萍老師的高度稱讚!

讓每一個特點都浮出水面,讓“每一種堅持”都自由生長。福田小學沒有四處尋找、引進名師,而是自己培養名師。學校現有全國優秀教師1人、省特級教師1人、南粵教壇新秀1人;省級以上“學科帶頭人”、“教學能手”、“特級教師”、“優秀教師”9人;市級以上優秀教師及班主任11人,福田區首席教師1人,區年度教師1人;區級名師工作室或工作坊主持人12人;區領航骨幹教師41人,區級領航教壇新秀10人,區級領航骨幹教師和教壇新秀總數居福田前列……

除此之外,福田小學還將評選“感動福田月度人物”作為學校管理的重要抓手,不同於評優,福田小學的月度人物評選倡導精神褒獎,喚醒教職工的幸福感和情懷。在這樣一個好的場域下,漸漸衍生了一種各美其美的教師文化。范翊貝老師參加工作不到1年就代表福田在全國“資訊技術與課堂教學深度融合”現場會上作展示;音樂科組薛建洲老師還有4年退休,但仍奔跑在申報省級課題的道路上……老教師薪火傳承,新教師不斷鑽研,新老教師的高度的教育使命感、責任感以及“專業自覺”讓福田小學展現著一種昂揚的教育生態:千帆競發,萬舟爭渡。可以預見,未來在這片沃土之上,將誕生更多名師。

福田小學的發展,正是深圳特區發展的一個縮影。正如福田區教育局田洪明局長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週年之際對福田小學的期許,福田小學這所和福田區同名的學校,理應成為福田教育的窗口和名片,應該也必須充當福田一流。(文/劉偉麗 姜麗麗 圖/深圳市福田區福田小學)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