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中國教育 >

他是點亮遠方的光——郭其俊評著名校長夏青峰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郭其俊 | 時間: 2021-12-08 | 責編: 羅天林

引子

“當你享用著花落後的果實時,請不要忘記花開時的聲音。”

2013年以前,北京有著名的北京大學和北京小學,唯獨沒聽説過有北京中學。

適逢一個火紅的幹事創業的年代,北京市朝陽區委自2008年始,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前無古人的膽略,開展了著名的“廣納全國優秀教育人才、大力引進優質教育資源、加快推進建設教育強區”的“朝陽行動”。

其實,每一任領導也都是天地間的過客,如果能有某一個聲音或行動,被後人深深地記起和懷念,便是一種為政的永恒了。

39的夏青峰就是在這次“朝陽行動”中,離開了熟悉的江南,成為“北漂一族”,開始一段新的人生旅程。

“朝陽行動”不僅引起了國內教育人的廣泛關注,也得到了北京市委市政府的高度肯定和支援,北京市政府特意將價值千金的“北京中學”的尊號給了朝陽區。

2013年9月,北京中學成立。

作為一所公辦完全中學,北京中學定位於以“國際化、現代化、高品質”為特徵和標識,努力辦成一所具有北京風格、中國氣質與世界胸懷的現代學校,逐步發展為世界一流的中國名校。

“朝陽行動”重要價值取向是“人才引育”,而非簡單的“人才引進”。

2013年10月,42歲的夏青峰,正式履新北京中學校長。

“學校的造化也是一種悲慈喜拾,而學生的言行和表現則是學校的一面鏡子。”

2017年,北京中學國際班組建。

2020年,首屆國際班畢業生就被哈佛大學錄取。

哈佛大學創建於1636年,是美國本土最悠久的大學,共培養了8位美國總統,160位諾貝爾獎獲得者,還有14位圖靈獎獲得者、18位菲爾茲獎獲得者,素有“世界第一名校”之稱,其錄取的難度遠遠超過清華北大。

據不完全統計,從2017年到2020年,中國大陸共有20名學生被哈佛大學錄取,被錄取人數較多的中學有外國語見長的“北師大實驗中學、南京外國語學校”和學術見長的“人大附中、深圳中學”等學校,這些學校都是我國最頂尖的中學,大部分處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

年輕的北京中學,有黃彥青同學收到哈佛大學的offer,實屬不易,也實為難得。

而黃彥青標誌性的成績也是非常的硬核:

▎2019年中國大陸考場首個託福滿分獲得者;

▎SAT考試總分1570;

▎自學11門AP科目考試均以滿分通過;

▎自學近十幾種電腦編程語言,並通過CEH的安全認證,獲得滲透測試OSCP(Offensive Security Certified Professonal)證書,成為國際資訊安全領域的“白帽子”;

▎入選Pioneer先鋒研究並取得傑出成績。

同時,黃彥清還是北京中學學生委員會主席。

他愛好音樂,一邊做學術研究,參與邀請中科院主持的研究性學習,一邊組織北中好聲音,投身音樂劇;

他熱衷環保,他的環保作品曾代表北京市參加“2017聯合國中國環境論壇”;

他創辦模聯社,參加國際數學建模,在國際頂尖大學教授指導下進行科研創作;

他到企業和自動化所參加職業體驗實習,發明的“樂高式”快遞箱被多家媒體報道;

他還組隊參加投資大賽等等…...

2019年9月1日,黃彥清獲得了北京中學校長特別獎。發表獲獎感言時,他説:“我一直想為學校、為社會、為祖國做一些什麼,是北中‘世界因我更美好’的這句校訓打動了我。這句話其實告訴我,不僅需要好好學習課業,在校內優秀,在學校外面還有一份天地,這個天地叫社會。這些年我在校外做一些有意義的項目,想讓我、讓學校一起成長,也讓我們和社會和祖國一起成長。我是北中人,我為祖國自豪!”

人物

夏青峰:北京中學校長,華東師範大學教育博士生,著名特級教師,正高級教師,北京市特級校長,北京市特級教師協會副會長,中國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研究中心常務副秘書長、江蘇省教科院基教所兼職研究員,北京市師範大學教育家書院兼職研究員,曾任北京市朝陽區教育委員會副主任、朝陽區教研中心副主任、北京中學小規模辦學實驗校校長、江蘇省華士實驗學校校長等職,曾獲全國數學課堂教學比賽第一名,應邀到全國各地上課講學一百多場。

評論

郭其俊:中國教育學會初中教育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深圳市福田區教科院院長、教科院及附屬學校黨委書記,著名特級教師,首批正高級教師,曾任南京市鼓樓區教育局副局長、南京市寧海中學校長等職,是全國中小學百名優秀明星校長,深圳市首位”百萬年薪”公立高中校長和公立教科院院長,也是《人民教育》2014年向全國重點推介的高中校長。

印象

“十年無夢得還家,獨立青峰野水涯。天地寂寥山雨歇,終將修得到梅花。”

01

他從“中師”到“博士”

“歷史是一個時代發現另一個時代值得紀念的東西。”

“師範乃教育之母”。1840 年鴉片戰爭爆發後,一些先進的知識分子發出了“教育救國”的呼聲,他們深刻地認識到“欲教育普及國民而不求師,則無導。故立學須從小學始,尤須從師範始”並開始創辦師範教育。

“一代中師生,是中國基礎教育的黃金一代。”文革結束、恢復高考後,我國還處在城鄉二元化的體制下,當時,只要考上“中師”就能成為國家工作人員的政策,吸引了不少普通人家的優秀子弟初中畢業就報考了“中師”。正是這代中師生,鑄就了中國基礎教育尤其是鄉村教育的輝煌。

1989年,18歲的夏青峰從安徽省廬江師範學校中師畢業以後,被分配到安廬江縣沙溪鄉勝崗中心小學,擔任一名數學老師並兼任勝崗鄉教育辦公室的會計和掃盲幹事。由於工資較低,假期中他曾賣過冰棍,養過地鱉蟲,還曾多次到外地打過工。

1993年的暑假,就因為到蘇州打工,夏青峰才有幸被江蘇著名校長吳辰發現並引進到“天下第一村”華西村所在鎮的華士中心小學。

錦繡江南一直是美麗、富饒、詩畫和教育的圖騰,是知識分子的精神家園和夢的故鄉,就連愛好漢詩畫和喜歡漢教育的乾隆帝,也留下了“六下江南”的佳話。就是在華士中心小學,夏青峰開始了他人生跨越式的發展。

“歷史也是和現實的對話”,在那一段歲月,學歷進修乃是中師生們改變自身命運的重要途徑。夏青峰1994.09—1997.06開始在江蘇教育學院小學教育專業讀大專,2002.09—2005.07在蘇州科技學院小學教育專業讀大學,2006.09-2009.06在南京師範大學教育管理專業攻讀教育碩士學位,2010.07—2016.05,在華東師範大學學校課程與教學專業攻讀教育博士學位,最後成為了名符其實的“博士校長”。

學歷進修給夏青峰帶來的不僅是命運的改變,更重要的是視野的開闊、格局的放大和思維能力的提升。今天,結構化和體系化、溯源性與原點性、內力與張力等特點,在他身上,已經體現得渾然一體而又淋漓盡致。

02

“他從‘人性數學’到‘人本領導’”

人性是人與生俱來的、共有的心理屬性,是人類的天性。

現代社會學家認為,世界上只有一個人類,只有一種人性,這是不同民族之間能夠交流、達成理解的前提。

“要把學生當人看,把學生當孩子看,把學生當自己的孩子看。”當小學數學教師時,夏青峰就開展了“人性數學”的主題實踐,做好了“學科育人”的大文章。

“人性數學”要讓數學置身於人的生存空間之裏,讓數學回歸到人的真實生活之中。

夏青峰説:“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我一直在思考:課堂教學真的是素質教育的主陣地嗎?在傳統的教育中,這種提法有它一定的合理性。但在當今社會,當我們的教育越來越注重孩子創新潛能的開發時,我們的視線就不能只集中于某一塊天地。我常常有這樣的感覺,我們的教育哪僅僅在課堂,我們的教育又哪僅僅在學校,我們的教育要關注孩子的整個生存空間。而課堂,我們只應把它當作一個師生對話與交流的場所。因為創新火花的真正閃現、研究活動的真正開展,往往不是在課內,而是在課外、校外。”“人性數學”努力讓學習和生活相融,追求課內課外的一體化。教數學不能搞“玄乎”,整天讓學生置身於“抽象”之中。要找到它和生活的聯繫,發現它的趣味。要讓孩子們感受到數學就是生活,數學就在身邊。

“人性數學”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培養學生的興趣。

尊重個性就是尊重學生在學習數學時的差異、選擇和興趣。尊重差異就要看清差異、正視差異,就不能強求一致,而要利用差異,同時給學生以選擇的機會和權力。夏青峰建立了學生數學學習情況日記,用卡片的形式隨時加以記載、收集、整理;佈置家庭作業,實際上是學生明天要學習的內容,對好、中、差三個層次的部分作業進行分析,就可以了解學生對新知識掌握的”實際狀態”而不是教師想當然的”應該狀態”,然後再對教學內容進行有機處理。“讓快樂植根于孩子的心靈”,夏青峰在課堂上建立合作學習小組,學生不僅可以自主選擇、自由搭配、不計人數,還尊重每個學生的思維方式和學習風格。願意討論的就討論,想獨立思考的就讓他獨立思考。不怕學生沒想法,就怕學生不去想。

“人性數學”要理解數學的本性,構建數學的文化。

數學學習是什麼?夏青峰認為,學生通過數學的學習,在面對現實問題時能夠建立有效的數學模型,從而創造性地解決現實問題,讓數學為學生所用,其實質在於現實問題和現實應用。夏青峰還為學生購置了許多數學書籍和報刊,小黑板上挂出“每日一題”,創辦“數學小抄報”,評選“數學小博士”,組織不同類型的“數學興趣小組”……讓學生時時刻刻感受著一種數學學習的氛圍和樂趣。

其實,從回歸到人性的原點,來思考教學,應該成為所有老師的共識。

“人本領導是以人為本原、本位、本體實施領導活動的總稱,它既是一種領導理念,又是一種領導藝術,更是和諧學校、和諧社會建設的必然要求。”

人本領導堅持把“以人為本”貫穿于領導活動的全過程,認為領導活動既是人的活動,更是為了人的活動,領導活動也只有依託人的主體性,才能富有成效。

網上流傳的一個科技三定律:

任何在我出生時已經有的科技都是稀鬆平常的世界本來秩序的一部分;

任何在我15-35歲之間誕生的科技都是將會改變世界的革命性産物;

任何在我35歲之後誕生的科技都是違反自然的,將成為文明終結的開端。

我們不可能去要求每一個教職工用領導者的視角去看待問題和處理問題,只有“視人為人,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幫助教職工認識到自己的訴求和學校的目標是一致的,才能夠讓教職工真正具備“主人翁”的精神。

擔任北京中學校長後,夏青峰應該不斷從“人本管理”走向“人本領導”。

在對學生上,夏青峰提出了精彩而又充滿思辨色彩的兩句話,一是“讓人成為人”,積極地弘揚人性,培育學生健全完整的人格,促進學生全面的發展;二是“讓自己成為自己”,讓學生都能張揚個性,發揮自己的特長,促進學生自由的發展。

在對教職工上,夏青峰提出了“信任第一,制度第二”,著力培育學校的信任文化。夏青峰説:“信任文化是北京中學學校文化最重要的特點。學校需要制度,需要各種機制體制,但學校更需要心靈與心靈相互的影響和人與人之間相互的信任。只有信任建立起來了,教育教學活動才會不折騰。校長為什麼整天檢查老師備課筆記?為什麼老師做了很多工作,不是為了孩子,而是為了應付上面?如果上級多信任校長,校長多信任老師,老師多信任孩子,反過來孩子都信任老師,家長都信任學校,很多事情就好辦多了。同時,在創建學校的物質文化時,一定要創建在離學生最近的地方。我們可以在校園建設雕塑,那些東西學生第一眼看到,當然也有一定的教育意義,但更重要的是孩子們的課桌椅等,離孩子最近的地方佈置得怎麼樣?信任孩子、關注孩子、支援孩子,然後構建一種文化體系引導孩子朝這個方向前進,這是北京中學開始時做的最核心工作。”

在學校管理上,夏青峰提出了“變規定為約定”。北京中學關於學生一系列規章制度都是學生自我約定出來的,任何一項制度出來以後大家投票,如果超過85%的贊成票,那麼就成為一項制度,大家就贊成。當然,投票之前可以進行激烈的辯論、討論。夏青峰説,在學校只要把變規定為約定真正推行下去,學生的熱情將會被激發出來,這是管理層面。在活動層面也需這樣,有時候我們大人想了好多活動,費了很大精力去組織,以為孩子們很喜歡,其實他們可能會根本不買賬,他們並不喜歡。在活動層面上,我們基本上都是讓孩子自己決定。

03

“他從‘傑出教師’到‘著名校長’”

在國內基礎教育界,從“傑出教師”成長為“著名校長”的佳話和故事並不少。

著名校長馮恩洪把當時在語文界已聞名遐邇的全國優秀教師程紅兵引進到上海市建平中學並加以培養,後來,程紅兵接過馮恩洪的接力棒,從“傑出教師”成長為“著名校長”。

著名校長蔡林森,在江蘇省洋思中學建校時任教務主任,擔任校長後,強力推進“讓學校最優秀的老師當教務主任”,這位教務主任叫秦培元,他後來接過蔡林森的接力棒,成為“著名校長”。

夏青峰也是這樣一個從“傑出教師”成長為“著名校長”的典型。

1993年9月,夏青峰成為了江蘇省華士中心小學的一名教師;

1996年,夏青峰入選了“無錫市師德高尚好園丁”;

1997年,夏青峰以四個第一的不敗紀錄代表江蘇省參加全國優質課比賽,最終以無可爭議的最高分,贏得了全國大賽一等獎的第一名。

1998年,夏青峰並被評為無錫市首批學科帶頭人;

2005年,夏青峰被評為江蘇省數學特級教師;

2010年,夏青峰被北京市朝陽區教委引進到北京工作;

2013年10月,夏青峰出任北京中學校長。

之所以不少校長從“傑出教師”成長為“著名校長”,是因為校長領導力中關鍵的領導力是課程與教學領導力。

觀察

“一般情況下,校長任職的第三年,是其文化體系、課程體系和行為方式體系建構的一個高峰。”

2016年5月12日,夏青峰接受了“中國教育線上”的專訪,這是他對北京中學教學理念、課程建設、學生發展等進行的一次全面解讀,代表著其文化體系、課程體系和行為方式體系建構的一個高峰。下面是夏青峰接受採訪的主要內容:

夏青峰説:“北京中學要成為師生的精神家園和真正意義上的學習中心。”這可以看成是他的的辦學願景。

所謂師生的精神家園,就是在校園裏,能人人享有一份愛、人人得到尊重、人人享有機會、人人有所追求,人人體驗歡樂和成功。大家很感激這個地方,眷念這個地方,即使將來走了,還很懷念這個地方;

所謂真正意義上的學習中心,就是説學生可以在學校,也可以在家裏或別的地方學習。但是學校一定是學習資源的聚集地,大家在這裡不斷地討論,在這裡打破邊界,在這裡獲得力量。

夏青峰認為,要能實現學校的辦學願景,需要“構建學校的文化體系、課程體系和行為方式體系,促進學習方式的變革。”

夏青峰表示,構建學校的文化體系是學校的首要任務和重中之重。

第一是精神價值。學校需要構建課程體系、評價體系、治理體系等等,但更重要的是構建好自己的價值體系,形成師生共同的精神追求。北京中學確立了“世界因我更美好”的校訓,我們希望,北京中學的人將來無論走到哪,無論做著什麼樣的工作,都能記住這句話。這個世界,可以是大世界,也可以是小世界,可以大到整個人類、自然與社會,也可以小到身邊的小集體、身邊的他人與他物,還包括自我的小世界。不管遇到什麼情況,都能夠由於我的存在與努力,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加的美好。

第二是生活方式。北京中學倡導“和而不同、樂在其中”的校風。學校希望孩子們將來能很好地立身處世,並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要懂得如何與自己、他人、社會以及自然和諧地相處,並有自己的獨立思考、見解與個性,成長為最好的自己。要找到自己最喜歡的東西,然後不斷地去研究它、追求她,沉浸在其中,即使很苦很累,也是樂在其中。

第三是集體人格。北京中學所培育的集體人格,是一種君子人格,包涵“仁、智、勇、樂”四方面的基本素養,希望孩子們能夠達到“仁者不憂、智者不惑、勇者不懼、樂者不疲”的成長狀態。如何達到仁者、智者、勇者、樂者呢?北京中學提出“四個學會”的成長路徑,那就是“學會學習、學會共處、學會生活、學會創新”。總體來説,北京中學關注孩子人格的培養,以人格教育為核心,以仁智勇樂基本素養的形成為主要內容,以四個學會為成長路徑,從而促進學生全面而自由的成長,並形成北京中學的文化體系。

夏青峰表示,學校課程應該支援孩子成長,給孩子一個好的學習環境。

教育的過程,其實是一個生長的過程,而不是加工的過程。我們無論進行什麼樣的完美設計,面對千差萬別的學生來説,我們也設計不出每個孩子的未來。孩子們的成長並不是按照大人的設計在進行,他們有著自己的內在成長規律。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信任孩子,併為這種內在的生長力量提供些幫助與保護,讓它們發展得更順暢些。

“教育即生長”,是北京中學的基本教育命題,也是我們教育哲學的起點:第一,相信每個正常發育的學生都有著向上向善的內在成長動力;第二,教育就是要幫助與保護學生享有適合的成長環境。

北京中學的課程也包括基礎性課程、拓展性課程和潛在性課程。

基礎課程第一個特點是它的系統性和貫通性。所謂系統性,是如何讓孩子學會學習,如何讓孩子學會共處,如何讓孩子學會生活,如何讓孩子學會創新,這是方方面面的,構建一個全面的課程。所謂貫通性,小學、初中如何貫通,初中與高中如何貫通。當然,不僅僅在這個貫通點上,銜接點上貫通,整個初中的課程、高中的課程、小學的課程我們都可以打通。所以在系統性和貫通性裏面,北京中學要設置一種全面、全程的課程。

第二個特點是的它豐富性和選擇性。孩子在中小學年齡階段一定讓他接觸各種東西,在不斷探索體驗的過程中,逐漸發現自我。所以,中小學階段的課程一定要提倡豐富性,為學生設立多種多樣的課程。但同時,課程又要有選擇性,不可能強制學生學習所有的課程。增強課程的選擇性,是學校教育改革非常重要的內容。

第三個特點是它的綜合性和實踐性。課程一定是綜合的,建立起課程的體系,並實現學科間的跨越。同時,課程一定是體驗的,具有實踐性。

第四個特點是它主題性和主體性。所謂主題,就是設置一個主題,把不同學科的內容知識放在一起,就是一種綜合性課程。主體的就是實踐性的,一定讓孩子親自投入、參與、自己去創建這個課程。課程很多時候不是老師給的,在北京中學很多課程希望孩子自己去創建。

拓展課程也是分成五大系列,包括學院系列、閱歷系列、雅趣系列、服務系列、健身系列。這五大系列沒有嚴密的邏輯關係,關注的是:第一,孩子最需要什麼;第二,我們現在能提供什麼,不求概念上的整全。比如學院系列,致力於讓孩子做一些學術的研究,很多孩子在做課題研究。初一、初二的孩子就開始學習寫論文,如同博士論文格式一樣,孩子寫得還是非常不錯的。還有一個叫閱歷系列,包括閱讀板塊、對話板塊、表達板塊、遊歷板塊等等,遊歷板塊又分為自然大課堂、中華文化尋根之旅、世界大課堂等。

潛能課程,每個人不一樣的,也叫特需課程或者特設課程,是根據孩子的特別需要而開設的課程,以支援孩子的潛能發展,尤其是支援孩子的領導力與創造力的發展。

夏青峰表示,學習方式的變革,應該為了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

北京中學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既要把孩子考試成績提上去,又能促進孩子全面、自由的發展。要兼顧二者,最核心的是變革學習方式,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首先,北京中學開設的課程、開展的活動,本身就是一種學習,它反映了現在的中高考改革方向,是有利於提高學生學業成績的。

學習方式的變革,就是花少一點時間但是學得更好一點。北京中學著重抓的是三個方面的學習。

第一是個性化學習,所謂個性化,就是我按照我的學習方式,你按照你的學習方式,學的內容也是不一樣的。老師一定要發現每個孩子不同的學習風格,有人喜歡聽講,有人喜歡自己看書,還有人喜歡討論,老師要為不同學習風格的學生提供支援和引導。信任、發現、支援、引導,就是北京中學的教風。

第二是聯繫性學習。所謂聯繫性學習,就是學某個知識點後,把它的相關性確定好,這幾個點相關性是怎麼形成整體的,形成系統與結構。所以在聯繫學習裏面,我們把教材重組,以核心概念為抓手,重組教材,形成結構,讓孩子舉一反三。學習核心概念,通過核心概念形成一個結構,讓孩子“先見森林,再見樹木”。

第三是體驗性學習,即“教學做合一,以教的方式學,以做的方式學”。北京中學的課堂上,老師講的不多,更多是學生上來講,然後自己動手做,這樣效率更高。

結語

“儘管最美的風景不在遠方,而在心上,他卻用自己的生命之光不中斷點亮遠方!”

追尋夏青峰的成長足跡,我們不能發現:

①人生最清晰的腳印,往往印在最泥濘的路上。

②世界上沒有一樣東西可取代毅力。

③你唯一應該超越的人,是昨天的自己。

④擁有一個新目標,什麼時候都不算晚。

⑤無論你做什麼,都要保持前行的方向。

⑥每一天的努力,都會讓遠方變得更近一些。

......

當然,也正如著名詩人汪國真所雲 :

我不去想是否能夠成功

既然選擇了遠方

便只顧風雨兼程

我不去想能否贏得愛情

既然鍾情于玫瑰

就勇敢地吐露真誠

我不去想身後會不會襲來寒風冷雨

既然目標是地平線

留給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未來是平坦還是泥濘

只要熱愛生命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我想,汪國真的詩,夏青峰一定喜歡。

【主要文字來源與參考文獻】:

1.專訪北京中學校長夏青峰|中國教育線上chuzhong.eol.cn 2016-06-20

2.2020年哈佛大學錄取的大陸7位學生履歷公佈,全程高能!|出國大講壇 2020-04-01 16:40

(作者: 郭其俊)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