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落實‘雙減’政策中,山東省東營市文苑學校用心辦好有溫度有深度的教育,區分初中、小學學段的不同特點做好“加減法”,賦予“雙減”政策更多的教育內涵。這是學校狠抓“雙減”契機推動“精思立學、致誠立世”辦學實踐的具體行動,彰顯了學校著力推動“精緻習得教育”的用心態度和辦學初心。
建構“1+1+x”課後延時服務新模式
隨著放學鈴聲響起,東營區文苑學校的校園裏依舊熱鬧非凡,孩子們臉上洋溢著燦爛的笑容。操場上,學生們活躍在籃球場、足球場上迎風奔跑,釋放活力;教室裏,學生們在教師的陪伴下,或閱讀書籍,或練習書法;在各個專用教室,美妙的音樂、曼妙的舞姿、美麗的畫卷……比比皆是。這是東營區文苑學校推行課後延時服務後極為平常的一幕。
雙減政策施行以來,文苑學校圍繞“雙減”命題抓落實,以課後延時服務為突破口,將學生從課程壓力中解放出來,真正享受學習的樂趣。針對不同學生的需求,打造了“1+1+x”的課後延時服務新模式,即“統一體育鍛鍊+統一自主作業+特色社團課程”。新模式的開啟,讓課後從“單一作業負擔期”向“多彩課程活力期”轉變,通過教師走班,打破班級、年級界限,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樂,讓學生“輕裝”回家,從而達到解決家長後顧之憂和提升教育教學品質的“雙贏”。
第一個“1”,是統一體育鍛鍊。為保障孩子們戶外運動時間,學校利用延時服務第一個時段的20分鐘組織所有參與課後服務的學生進行體育鍛鍊,學校體育教師創編了一套炫酷的陽光少年健身操,在律動的音樂中,提精氣神、練筋骨肉,孩子們臉上洋溢著快樂的笑容。
第二個“1”,統一自主作業。任課教師在自主作業時間,對學習有困難的孩子加強幫扶,既能進行個別答疑輔導,又能針對不同層次的孩子進行分層指導,做到作業面批、課上教學和課後輔導相輔相成、因材施教。
第三個階段留給“x”,特色社團課程,培養興趣愛好推動優勢發展。目前,學校各個社團的特色課程成為孩子們快樂的天堂,浸潤其中、放飛興趣。
“有了這個課後延時服務,我再也不用為孩子放學後沒人管而操心了,真正解決了我們家長的後顧之憂。”一位家長這樣説,“平時工作很忙,正常放學的點也沒有下班,雖然家離學校很近,但是也是不能按時接孩子,參加了課後延時服務,孩子進了沙畫社團,還選擇了自己喜歡的課程,週二下午放學後,跟著美術老師學習自己喜歡的美術課,週三下午放學後參加沙畫社團活動,其他的幾天下午放學可以選擇寫作業。這樣既能上到自己喜歡的課外課程,又能安心的完成作業,孩子自己也開心,父母也特別放心。”
文苑學校從以前特色課程“自選超市”到現在的“1+1+x”模式,圍繞“基礎課程為全面發展奠基、特色課程為優勢發展注力”的思路,提升學校教育服務能力,從而達到減輕學生課業和校外培訓負擔的目的。本著延時服務不設門檻、特色課程“孩子自願+學校統籌”相結合的原則,已開設了書法、繪畫、沙畫、籃球、足球等5大門類10余個社團,參與學生人數600余人,本校教師參與率100%,校外志願服務教師達到50余人,真正讓學生做到輕鬆學習、愉快成長。
實施作業監測推動減負增效
在“雙減”政策落實研討交流會上,一位老教師這樣説: “‘雙減’政策看起來的是‘減’的要求多內容多,但背後需要思考的卻是‘加’什麼和如何‘加’的問題。只有把‘減’出來的時間和空間,用更優質的教育內涵‘加’進去,‘雙減’政策才能做到標本兼治,贏得良好的教育生態,贏得人民群眾對教育工作更高的滿意度。”
因此,從教育教學上提高工作標準,提升工作品質,讓學生回歸學校,是支撐“雙減”政策落實到底的根本保障。“減輕學生作業負擔”作為“雙減”的重要內容之一,“減”的不是單純的作業量,關鍵是如何“減負”的同時提高品質。
文苑學校辦學之初,就建立了作業監測制度,從作業量、作業形式、作業批改與反饋、作業監管與評價等方面對作業實行閉環式管理。“雙減”政策出臺後,在總結前期作業管理經驗的基礎上,從糾錯本使用、課後延時服務面批指導等方面進行提升完善,減負成效十分顯著。
為控製作業量,減輕學生過重的作業負擔,文苑學校建立了“作業監測制度”,形成了文苑特有的作業監測形式:任課教師試做、提報,級部學科組嚴格把關,班主任協調作業總量,教務處備案公示。這種監測體系下確保學生作業量從源頭上降下來。
“減”了作業量,但要提高學生的作業品質及針對性。數學組老師發現,專門針對學生易錯點、已錯點進行作業佈置,學習效果大幅度提升。數學組率先讓學生建立《糾錯本》,教師指導學生對知識的易錯點和難點進行糾錯並強化訓練和鞏固提升。作業針對性上去了,學生鞏固練習的目的達到了,不僅提高學習效率,還能輕鬆應對學習。目前《糾錯本》的應用,已推廣到各個學科。
積極探索拓寬作業延展面,豐富作業形式和內容。教師設計跨學科綜合性作業、實踐性作業和研究性作業等。如學科融合性作業,進行學科的橫向聯繫,歷史老師在講完《中國工農紅軍的長征》這一課時,佈置學生收集語文課本所學的毛澤東同志關於長征題材的詩歌,佈置學習抗日戰爭時期的歌曲,結合地理知識畫出長征的路線圖。此項歷史與社會實踐性作業便是將地理、政治、歷史等學科內容融合為一,並借助語文的寫作能力予以呈現。這樣的綜合其他課程的歷史實踐性作業設計,加強了課程的橫向聯繫,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引導學生將作業內容與形式和其他學科的學習活動結合起來,構成了一個和諧的學習整體。
豐富的作業形式,深受孩子們的喜愛。創新性作業,如“將英語課文變成英文歌”;操作類作業,如做個自己喜愛的實驗;實踐類作業、閱讀類作業等,不斷豐富著孩子們的課業生活。
剛剛做完生物“模擬膈肌運動”小實驗作業的同學拿著他的“戰利品”向同學展示並説道:“我感覺現在學校生活越來越有意思了,作業也很有趣,很樂意去完成。”可見,作業拓展激發了學生對於知識的好奇與探索,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合理有趣的創新性作業對於教學的幫助往往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雙減”政策出臺以來,文苑學校用更多的時間思考了學校教育的“加減法”。“減”什麼、如何“減”,“加”什麼、如何“加”,這將是未來一段時間不斷探索和完善的工作,以期給孩子更適合的教育,把“精緻習得教育”進行到底。(東營區文苑學校 李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