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中國教育 >

“雙減”| 對話杜全平:落實“雙減” 濰坊分享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 時間: 2021-11-17 | 責編: 羅天林

濰坊,位於山東半島中部,歷來有崇文尚教的文化傳統。2021年《山東省濰坊市建立作業管理長效機制》入選教育部首批典型“雙減”案例。作為全國唯一連續五屆榮獲教育改革創新最高獎的城市,濰坊在“雙減”背景下是如何進一步落實‘雙減’的區域教育呢?

中國網教育頻道特別邀請了濰坊市委教育工委常務副書記,市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杜全平與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博士後李佳就“落實‘雙減’的區域教育解決方案”話題展開對話。

【背景介紹】

濰坊市,位於山東半島中部,歷來有崇文尚教的文化傳統,教育成為城市的靚麗名片。先後榮獲全國“兩基”工作先進市、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先進市;被中宣部、教育部、人社部等五部門確定為全國素質教育先進典型,被教育部評選為全國十大教育改革典型。濰坊成為全國唯一連續五屆榮獲教育改革創新最高獎的城市。2021年《山東省濰坊市建立作業管理長效機制》入選教育部首批典型“雙減”案例。

【本期嘉賓】


杜全平 濰坊市委教育工委常務副書記,市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

【本期主持人】


李佳,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博士後,首都師範大學博士,香港教育大學訪問學者,曾任教于河北農業大學。曾參與內地和香港的多個STEM教育研究項目,是中國STEM教育2029行動計劃重要研究成員。發表論文十余篇,論文曾被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複印報刊轉載。參與了十余部STEM教育著作的編寫,如《Handbook of Research On STEM Education》。主要研究方向為STEM教師專業發展、STEM課程開發和STEM評價。

話題一:“雙減”背景下學生作業如何落實?

李佳:“雙減”政策頒布之後,濰坊市精準解讀政策,迅速跟進,全面落實,做出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尤其是濰坊的作業管理長效工作機制典型經驗獲得了教育部的認可,面向全國進行推廣。可否請您介紹一下濰坊在作業管理方面做了哪些部署?

杜全平:作業管理方面。針對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我們圍繞“提質、控量”這個根本,建立了作業管理長效工作機制,創新工作舉措,確保作業減負取得實效。

我們研究出臺了《作業設計十項原則》等作業管理規範文件,引導教師抓住作業的育人功能,將作業作為課堂教學的延伸,突出作業設計品質,全面壓減作業總量,建立作業公開公示制度,重視作業評改反饋,做到作業內容與教、學、評相一致。

其次,我們以“五四三”策略為導向,秉承“五育並舉”理念,促進作業減負實效。堅持“五育”並舉、關注課程、教材、學生、教師四個維度、落實課堂教學“教—學—評”一體化。我們積極組織全市中小學教師從分析課程標準入手,通過入校指導、專家培訓、聽課調研、優質課堂評選等,從校、縣到市級,積極引導教師們開展“評價任務的設計與實施”主題研究實踐,促使教師真正將“評價”環節貫徹落實到課堂教學全過程中,以課堂評價引領學生學習目標達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課堂的效率,確保學生在課內學得好、學得足、學得會,從而進一步助力作業減負實效。

第三,全面提升教師的作業設計水準。我們將作業設計與實施納入教師全員培訓、常態學科教研範疇,充分發揮“名師工作室”平臺作用,以學科教研組為基本單位,加強各學科作業研討力度,重點研究作業的育人功能、數量控制和科學設計等。同時,我們強化了市、縣、校、師“四位一體”的作業資源共用建設,通過整合各校優秀作業設計資源,建立作業資源庫,利用教育雲平臺設置作業資源共用平臺,實現全市優質作業資源共用。

第四,我們建立了作業公示公開制度,提倡“作業超市”、佈置“作業自助餐”,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設計分層作業,讓不同學生可以選擇完成不同內容和數量的作業,實現了作業的“個性化定制”。舉例説,昌樂縣57所中小學就設計推出了“功能表式”作業,老師會佈置多個作業供學生選擇,每個同學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以及興趣選擇當天要做的作業內容,不再像以前那樣全班同學都做一模一樣的作業,真正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話題二:“雙減”背景下教育如何提質

李佳:山東省是教育大省,濰坊市的教育品質在山東名列前茅。“雙減”政策實施後,學校成為教育主陣地。在減輕學生負擔的同時,如何保障學校教育品質,是大家很關心的一個問題。濰坊在課程提質上有哪些舉措呢?

杜全平:為了讓學生在課堂上把知識學會、學好,濰坊強化課堂教育教學教育主陣地作用,全面提高教育教學品質,實現應教儘教,讓學生在校內學足學好。在學校育人水準提升上,我們從五個方面開展。

第一,我們堅持五育並舉原則,開好國家規定的課程,不隨意增減課時、提高難度、加快進度,確保學生達到國家規定的學業品質標準。全面推行“學評教”改革,完善教學管理規程,優化教育教學方式,提升學生課堂學習效率。積極推進幼小科學銜接,幫助學生做好入學準備,嚴格落實零起點教學,做到應教儘教。積極推進強校擴優行動,深化集團化辦學、結對幫扶、一校長多校區等改革,促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大力推進教育強鎮築基行動,提高鎮駐地學校辦學水準,輻射帶動農村學校發展。

第二,我們通過科學合理安排考試、優化考試方式、改進考試方法,來加強考試管理,降低考試壓力。期中期末考試實行等級評價、無分數評價,考試結果不排名、不公佈,以適當方式告知學生和家長。小學一二年級不進行紙筆考試,義務教育其他年級由學校每學期組織一次期末考試,初中年級從不同學科的實際出發,可適當安排一次期中考試。嚴禁組織學生參加周考、月考、單元考試等其他各類考試。並且,加強考試命題管理,學校期末考試命題合理控制考試難度,嚴禁超越國家課程標準和學校教學進度。我們出臺《濰坊市深化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實施方案》,來改進學生評價機制,推進由“育分”向“育人”轉變。

第三,提升學校治理能力。引導全市中小學校深入落實《山東省普通中小學辦學基本規範》,加強手機、作業、睡眠、讀物、體質等五項管理,加快育人方式轉變。完善“四會一章程一核心”學校內部治理體系,推進扁平化管理、分權式決策,提高學校治理效能。不斷健全社會參與治理機制,加大校務公開力度,推進公眾參與學校議事和監督,對家長意見和訴求及時回應解決。創新完善家校共育機制,暢通家校溝通渠道,與家長建立常態化交流機制,讓老師能夠及時了解掌握學生作業、學業、課外活動、身心健康等情況。今年暑期,我們還在全市中小學校開展了校園環境“五清三提”專項行動,為學生打造了一所所綠色文明整潔舒適的校園,營造起健康成長的良好氛圍。

同時,我們在全省率先開展了課後服務。我們打造了“學段延伸+時段拓展+內容延展”的全環節服務機制,辦更有溫度的教育。從今年春季開始,我們將延時服務由小學延伸至初中,實現了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全覆蓋、有需求的學生全覆蓋。與此同時,我們實行課後服務“5+2”模式,除惡劣天氣等特殊情況外,學校每週5天都要開展課後服務,原則上每天至少開展兩小時。課後服務結束時間原則上為當地職工普遍下班時間後15-30分鐘。另外,我們堅持“一校一模型”的原則,為有需求的學生提供可選擇的服務,確保學生“早到即進校、進校有照料、課後可選擇”。目前,全市已開設延時服務課程11510門。

我們聯合財政、人社部門出臺《高品質實施義務教育學校課後服務工作規範》,細化《實施細則》45條,“四時段”精準化實施,推進課後服務課程化、標準化、規範化。我們建立了“政府主導+學校主體+社會參與”全面保障機制,堅持政府、學校、社會多元參與,建成全覆蓋、全免費、全保障的小學課後延時服務體系。連續6年將延時服務列入市委工作要點、市政府工作報告,並作為重點項目予以保障;連續3年將課後延時服務列為市政府重點民生實事,向社會公開承諾。

自2019年以來,財政每年投入5000余萬元劃撥專項經費,在課程開發、師資配備、服務購買、場所修繕等方面給予資金支援。每學期開學前,“一校一策”通過家長會、網上問卷等精準匯總學生和家長的需求,將孤兒、留守兒童、隨遷子女等全部納入服務範圍,建立特殊群體學生資訊庫,確保“學生有需求,學校能滿足”。

今年,我們在提供課後服務基礎上,又推出了小學生免費暑假託管服務,全市298所學校、562個班級開展託管服務,歷時29天,累計參與學生達到18.5萬人次,家長滿意度達到97%以上。

話題三:“雙減”背景下的家校共育

李佳:如何達成家校減負共識,是當前“雙減”工作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濰坊在家校共育上有什麼經驗與我們分享嗎?

杜全平:我們目前的舉措是從源頭抓起,依靠“家庭教育”這個“關鍵一招”,通過健全家庭教育隊伍、制度、課程、活動這四個體系,有效提升了家長的教育素養,使其成為教育高品質發展的堅定同盟軍。

首先,我們認為家庭教育要走專業化、規範化之路。我們率先成立了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指導中心、教育惠民服務中心、中小學生成長導航站、市中小學家長聯合會等組織機構,組建了包含家教專家、家教教研員、家教總協調員、“親子共成長”講師團、家教名師工作室、家教志願者、家委會等在內的9支、18萬人的專業團隊,凝聚起共同推進家庭教育的強大合力。

隨後,我們還先後出臺了家長課程標準、家長學校建設標準、家庭教育指導大綱、好家長標準等指導性文件,建立常態化家校學情會商等制度,明確家校權責清單,使“雙減”工作有人抓、有事抓。

我們還開發建設了國內首套分年級家長課程普及性課程《牽手兩代 幸福路上》,在全市中小學幼兒園設立了家長學校,每名家長每年接受四次八課時的家庭教育知識學習。同時,推出了全國首款家庭教育類APP“幸福路—中國家長移動學校”,開放線上“同步課堂”,製作行為習慣、能力培養、情緒管理等11個主題的“家長教育微課”,方便家長隨時隨地學習,引導家長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有效減輕學生負擔。面向銜接學段家長的“開學第一課”、面向祖輩家長的“銀齡課堂”成為深受家長歡迎的特色課程。

其次,我認為學校要合理調動資源。我們與婦聯、文明辦、共青團等部門建立工作協同機制,開展“愛家”“踐行家風家訓好少年”“書香之家”“我説我的家教好故事”等系列品牌活動,每年參與家長、學生超過80萬人次;市縣校三級每年組織開展“父母大講堂”教育惠民公益講座超過200期,推出的“家庭教育鄉村行”活動,邀請專家為鄉村學生家長做專題報告,惠及家長200余萬人次。一系列家庭教育主題活動的舉辦,有效提升了家長的育兒水準,引導其樹立正確的成長成才觀。

話題四:“雙減”背景下的校外培訓治理

李佳:“雙減”政策一方面要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另一方面還要減輕學生的校外培訓負擔。濰坊在校外培訓機構的治理方面,有哪些具體舉措和創新做法?

杜全平:校外培訓機構治理是“雙減”的重要內容,我們高度重視,堅持從嚴治理,將2021年定為校外培訓機構規範建設年,以務實舉措抓好校外培訓機構治理,保障“雙減”政策落實落地。

首先,我們在全市範圍內全面停止審批新的面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加大在國家法定節假日、休息日等時間節點的明查暗訪力度,堅決查處變相違規開展學科類校外培訓。嚴禁學科類培訓機構違規開展培訓,確保培訓內容、時間、人員資質等規範要求落實到位。印發《關於做好濰坊市校外培訓機構學科類與非學科類培訓項目鑒定工作的通知》,成立市縣兩級專家鑒定小組對培訓機構申請鑒定的培訓項目進行鑒定。

其次,我們在推進規範管理過程中,探索建立了“1+10+N”的校外培訓機構規範管理長效機制,什麼意思呢?就是:市政府出臺1個規範管理實施意見,市教育局配套制定校外培訓信譽等級評價和負面清單管理、納入教育督導評價、培訓機構誠信辦學社會承諾等10項管理制度,縣市區落實N個貫徹措施。通過建章立制、制度引領實現對校外培訓機構的規範監管。同時,我們開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營轉非”登記工作。聯合市民政、市場監管、行政審批部門印發《濰坊市義務教育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統一登記為非營利性機構工作實施方案》,積極“營轉非”登記工作。

另外,我們將全市行政區域劃分525個社區網格,組建1568個“網格員+責任督學”巡查隊伍,落實“網格員+責任督學”每週對包靠網格開展一次全覆蓋的巡查制度。截至目前,已累計開展網格化巡查1196次。同時,選聘53名“兩代表一委員”、新聞媒體記者、學生家長代表為市級校外培訓機構治理社會監督員,實行重獎舉報,進一步拓寬了社會監督渠道。我們建立了濰坊市“雙減”工作協調機制。由市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組長、市政府分管領導擔任召集人,24個市直部門單位任成員單位,統籌協調推進“雙減”工作任務落實。

同時,我們紮實開展“雙減”專項督導。組織秋季開學專項督導檢查,採取省市督學帶隊、“四不兩直”、交叉檢查的方式,對全市79所中小學、幼兒園和35所校外培訓機構開展實地督導檢查;重點關注義務教育學校“雙減”有關工作落實情況,共檢查義務教育學校32所,發現“雙減”有關問題19個。對檢查發現的問題,實施一縣一清單,建立問題臺賬,實行銷號管理,安排責任督學跟進問題整改,並適時開展“回頭看”,確保落實整改到位。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