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長一分,幹掉千人”,在河南省的高三教室裏,隨處可見類似的標語。作為土生土長、深扎河南本土的升學規劃從業者,李金博十分不贊同這樣的説法。“就目前的高考政策來説,不需要增長一分,就可能‘幹掉’千人,為什麼一定要誤導孩子?這讓有潛能、有特長的孩子得不到應有的發揮,也忽視了科學規劃的價值。”
一份好升學規劃的標準是什麼?中國網教育升學規劃論壇副理事長、無邊界教育創始人李金博認為,“不滑檔、不退檔”只是基本要求,“不浪費一分”也不是最終目的,升學規劃最終的衡量標準應該從“分盡其用”走向“人盡其能”。
重思老問題——“河南高考生到底虧在哪?”
“作為河南的高考生,河南的教育資源對您的孩子公平嗎?”
在很多場講座中,李金博都這樣問台下的家長。得到的答案也格外一致:“不公平,孩子在河南高考太冤了!”而這時,李金博會立刻指出這種思想的誤區:誠然,河南是全國第一人口大省、第一高考大省,省內優質高校資源相對較少,但李金博認為,河南孩子最虧的地方不是因為高校少、人多、競爭激烈,而是考生和家長沒有升學規劃的意識。
以國家三大專項(國家專項、地方專項、高校專項)為例,河南是農業大省,貧困縣最多,國家三大專項的錄取分數線幾乎能低5-10分甚至超過20分,北大清華的築夢、自強計劃、強基計劃、綜合評價也都對河南開放……但這些,很多家長卻不知道。
“我們國家高考改革的目的就是打破高考的獨木橋,構建多元升學的立交橋,打破唯分數論,實現綜合評價,可是家長只知道政策來了,卻不知道政策如何用,家長的認知水準和高度,限制了孩子向優質大學進取的機會。”李金博指出。
早年間,李金博在大學任教,有幸接觸到了行業前輩張恒亮老師,“當時學校組織一批大學老師接受張老師的學業規劃培訓,目的是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個性情況、發展情況、潛能情況做全面了解,然後在大學裏立足於學生的專業,挖掘出他的潛能,培養出社會需要的人。”接觸這種理念後,李金博想到這同樣可以應用到高考志願填報中。彼時的高考志願填報還停留在“不滑檔、不退檔”的標準下,追求高的則希望“一分都不浪費”,也就是所謂的“分盡其用”。然一入局就帶著學業規劃理念而來的李金博卻提出,高考志願填報應該實現“人盡其能”。
怎樣才能做到“人盡其能”?“結合目前社會人才的實際需求,再結合大學對人才的培養模式,繼而下移到高考選拔制度的改革,最後聚焦到如何讓學生應對高考的選拔,形成四點一線。”李金博認為,這也是高考志願填報諮詢師逐步向生涯規劃師的轉化過程,“只有把這四點連成一條線,再立足到志願填報上,才能達到一來不滑檔、不退檔,二來分盡其用,三來人盡其能,其實是以終為始,用倒推的理念規劃人才的培養。”
“河南那麼多考生,雖然經濟條件不像北京、上海那麼發達,但是河南家長對高考志願填報指導、對於優質大學的渴望程度不亞於任何一個地區。”這種志願填報的高需求和升學規劃觀念高匱乏之間的矛盾,對身在河南的高考規劃指導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使得“留在河南”對本地人李金博來説多了一份責任。
打出“鐵三拳”——“別人靠數據,我們靠技術。”
理念和責任有了,如何將其付諸實踐?在河南這個百萬高考生的巨大市場裏,如何做才能形成自己的本土優勢?李金博及其合作團隊打出了一套“鐵三拳”,並把這三“拳”做成相應專利,對應解決高考升學規劃的三個問題。
李金博指出高考志願填報,主要解決三個問題:學生能進什麼院校,也就是分數匹配;學生適合什麼專業,涉及到潛能特長和興趣匹配;院校專業、興趣潛能出現矛盾時,如何平衡和取捨。
無邊界教育的第一拳“木子馬”,就是目標學校和目標專業的測評公式,名字取自研發者李金博和馬成功教授兩位的姓氏。李金博介紹,這套公式能規避傳統位次法和兩線差法的弊端,對其進行互補。當招生計劃、學校“熱冷”程度發生變化,用公式中的15個波動系數進行微調,達到盡可能精準預測該院校的最低錄取線。“根據往年實踐,這套公式對目標高校及目標專業錄取分數線的測算誤差能控制到1-3分之間,以此達到‘不滑檔,不退檔’、‘分盡其用’的目的。”
李金博比喻“木子馬”公式是一把尺子,一把丈量考生的分數及其匹配的目標院校和專業的尺子,相比傳統方式大都根據往年數據進行預估,“木子馬”在此基礎上優化了測算的方法,“其他人都在用數據,而我們一直在用技術,這也給其他同行和家長創造一個新的思路”。
2016年,李金博跟著清華大學智慧裝備研究院劉偉教授學習了多元智慧測評技術,“國內大都採用三種職業興趣測評工具:MBTI、霍蘭德和多元智慧測評。我之前一直用前兩者,後來發現多元智慧測評更能挖掘學生的潛能、性格、愛好、興趣,總的來説,多元智慧測評能夠解決‘適合什麼、喜歡什麼、擅長什麼’之間的取捨和權衡。”
掌握了多元智慧測評技術後,李金博在此基礎上又分別向上、向下拓展延伸,從開始只匹配對應的學科和專業,向上延伸到對應的職業和行業,向下拓展到對應學科潛能的挖掘、學情診斷,在進行下拓和上延並相互貫通後,“第二拳”也打了出來,即“金博-多元智慧測評系統”。
“木子馬”作為尺子,解決了目標院校、專業的分數線問題;“金博-多元智慧測評系統”解決了專業和職業的選擇問題,雖然院校和專業都有了,卻還不能完全滿足每一位學生個性化的實際需求:當分數不能夠同時兼顧院校專業和興趣潛能時,作為升學規劃師,應該怎樣有效指導學生做出決策?這時就得靠“第三拳”:木子馬-高考報考原理及應用系統。
“這三項測試技術,實際上是融入了學業規劃、職業規劃,來服務高考志願填報。我提出過一個公式:學好+考好+報好=錄取好=幸福人生。就是以高考志願填報為立足點,向前是學業規劃,向後是職業規劃。”李金博提到,“雖然在中學是分數的競爭,相當於選拔賽,可是到了大學之後,則是特長、優勢、潛能的競爭。從學業規劃到職業規劃,就是從選拔賽向特長賽的過渡。所以我一直呼籲,要想成為一個優秀的升學規劃師,必須要懂學業規劃,更要懂職業規劃,同時要把學業規劃和職業規劃形成一個紐帶,才能達到承上啟下、上傳下達乃至華麗轉身,完成從學業到職業的轉化過程。”
教育無邊界——打破舊模式,探求多元化
李金博的老家河南鹿邑縣,也是道家創始人老子的故里。同是姓李的“本家”,李金博説自己受道家影響很大。“老子云:道可道,非常道。我理解的道就是邊界。而無邊界就是要打破家長和同行對於行業的認知和輸出方式,突破這個邊界,才能夠為學生提供更高、更全的服務。”
“有人形容升學規劃行業是‘死海不死,藍海不藍’。但我認為,這是因為很多人陷入兩個誤區:一是自我感動,靠疊加時間來追求服務量的增加;二是人云亦云,盲目跟風地去賣別人的産品。”李金博認為,正確的做法應是在自己的平臺和模式下植入多元化的服務産品,以形成自己的服務鏈條乃至打造獨有的服務閉環,在探求服務標準化、複製化、快速化的基礎上提高服務效率,深度挖掘個性化。“一定要有自己的理念理論、本土標簽,形成自己的特色和核心競爭力。”憑藉這种經營理念和獨創的“鐵三拳”招式,無邊界教育用一年多的時間在河南當地吸引了上百家合作者。
從事這個行業的時間越長,接手的案例越多,李金博卻越發覺得如履薄冰、小心翼翼。“作為升學規劃師,其使命不亞於醫生,你的每一句話都有可能決定他的方向和發展,因此必須要憑一顆敬畏的心來從事這個行業,才能夠對得起社會給予你的價值,並做出同等的回饋。”
如今教育改革的新政策接踵而至,行業走向撲朔迷離,很多從業者面對政策,誠惶誠恐;面對未來,懵懵懂懂。但李金博指出,越是迷茫的時候,大家越應該保持清晰的自我定位,了解行業發展的特徵。與其擔心政策走向,不如向內自我反省。“都説‘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升學規劃行業有沒有成為這三百六十行中的一個?一個行業要贏得用戶的認可、國家的認可、社會的認可,需要每一個行業同仁肩負自己的責任和擔當,營造一個規範化的行業生態,才有底氣應對未知的政策和監管帶來的壓力。”李金博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