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中國教育 >

專家雲集!首屆“中國青年馬克思主義大會”順利召開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王富軍 賀苗苗 | 時間: 2021-11-16 | 責編: 羅天林

2021年11月14日,首屆“中國青年馬克思主義大會”在山東濟南順利召開。本次大會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展開,27位知名專家以及200多位馬克思主義理論專業學者受邀參會。

本次大會由1個主論壇+6個分論壇組成。參會學者圍繞21世紀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前沿問題,以專家報告、論文報告、點評為主要內容,聚焦“21世紀馬克思主義理論前沿問題研究”這一主題,共探學術前沿、共議學科發展。

山東師範大學校長曾慶良在會上發表致辭,他表示,會議的舉辦,對於進一步提升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研究水準,培養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將發揮積極作用。對於首屆會議由山東師範大學承辦,他向各位專家學者對山東師範大學的關愛與支援表達感謝。

大會中,中央黨校一級教授、中央黨校專家工作室領銜專家韓慶祥圍繞“全面精準理解‘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進行了主旨發言。他從定性、定位、定法等多維度對“中國式現代化道路”進行詳細解讀。他表示,從道路問題上的“世界失我”到“世界有我”再到“世界向我”,分別彰顯了中國道路的“主體向度”,展現了中國道路的“世界向度”,表達了世界現代化發展的“中國向度”,充分體現了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所具有的全新的世界意義。

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諮詢委員、南開大學原黨委副書記、副校長逄錦聚教授就“中國共産黨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繼承創新和基本經驗”進行了交流。他指出,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年來,領導中國人民不僅在實踐中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創造了世所罕見的經濟長期增長和社會穩定發展的奇跡;而且在理論上繼承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創立了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其中,政治經濟學是重要的組成部分。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為最新成果,中國共産黨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理論創新包括若干重要方面。這些理論極大豐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開闢了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新境界,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了理論指南,也為世界的發展貢獻了中國智慧。

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會會長陳學明圍繞“對於‘人類文明新形態’的思考”作了主旨發言。他指出,“人類文明新形態”與歷史上和當今世界上現存的文明形態都有著本質性的區別,它以全新的形態開創了人類文明發展的廣闊空間,將站在原有的一切人類文明真理和道義的雙重制高點上。

華中科技大學國家治理研究院院長歐陽康圍繞“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研究視域與馬克思主義研究者的使命”進行了理論解讀。他指出,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研究應當強化三種視域、承載三種使命、同時需要發揮三種飛鳥的功能。

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諮詢委員、天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顏曉峰教授以“樹立包含人民精神生活富裕的共同富裕觀”為題,作主旨報告。他認為,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體現了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徵,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要追求,提升了共同富裕的境界,開闊了共同富裕的領域,為新發展階段紮實推動共同富裕指明瞭正確方向。

教育部高等學校社會科學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王炳林教授針對“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的研究方法”進行了主旨發言。他指出,方法是人們為實現特定目的所採用手段和工具,是人們認識客觀規律的活動方式和行為準則。運用科學研究方法有助於形成嚴格的學術規範,有助於推動馬克思主義學科的健康發展。同時,方法作為認識工具和實現目標的途徑是分層次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的最根本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針對如何選擇和運用好一系列具體研究方法,他認為,首先要了解研究方法的功能。其次是把握研究內容與研究方法的一致性。再次是注重多種研究方法的綜合運用。

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黨委書記王立勝圍繞“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當代構建”進行了主旨發言。他指出,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與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歷史過程是一體兩面的關係。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歷史實踐和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豐富成果,要求我們做出新的理論概括,提煉更具標識性的概念範疇。

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陳培永從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當代構建的視角就“如何進行馬克思主義經典文本研究”話題進行了交流。他對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何以可能”的問題進行了發問,並指出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者在研讀馬克思主義經典文本時的誤區,警惕走向只有馬克思的馬克思主義與沒有馬克思的馬克思主義這兩種極端。

東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田鵬穎教授圍繞“人類文明新形態究竟‘新’在哪”,從四個維度進行了較為深入的解讀。他指出,人類文明新形態“新”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觀察的新維度、“新”在人類文明發展史上的一種新術語、“新”在對資本主義文明形態的新超越、“新”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共産主義新元素。人類文明新形態不僅開創了不同於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現代化新路徑,以全新文明形態拓展了人類文明發展進步的廣闊空間,而且積累和發展著越來越厚實、越來越豐富、越來越鮮活生動的共産主義因素。

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劉建軍教授圍繞“‘課程思政’內涵、特點與路徑”進行了主旨發言。他談到,“課程思政”概念是在十八大以來全面加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大背景下,在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政課教育教學的過程中,特別是在強調其他課程與思政課程協同發力的形勢下提出來的。“課程思政”在廣義上泛指通過高校所有課程尤其是思政課程的教學而開展的思政工作,在狹義上特指通過思政課之外的其他課程所開展的思政工作,當前在約定俗成的意義上通常指後者。“課程思政”具有廣泛性、多樣性和隱教性等特點,開展“課程思政”要堅持深入挖掘與有機融入相結合、專業教學與思政教育相統一、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相呼應的原則,並通過多種路徑發揮其他課程特別是專業課程的思政功能。

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原黨委書記、院長鄧純東以“中國共産黨人精神譜係的共同性質及意義”為題,對從偉大建黨精神到抗疫精神等第一批納入中國共産黨人精神譜係的偉大精神,在五個方面進行了闡釋。他認為,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的中國共産黨精神譜係與中國共産黨的堅強領導、不斷完善的國家治理體系、百年積累的堅實的物質基礎一道,共同助推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不可逆轉的時代潮流。

吉林大學黨委副書記韓喜平以“習近平經濟思想是21世紀系統化的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為題,進行了主旨發言,他指出習近平經濟思想解釋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增長奇跡的同時,系統構建新發展階段中國經濟高品質發展的理論探索,建立起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探索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和共同富裕現代化的發展路徑,形成了包括全面深化改革理論、市場決定作用理論、新發展階段、新發展理念、新發展格局等一系列新的理論內容和成果,實現了經濟發展從理論創新到範式創新,豐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

復旦大學哲學院教授王鳳才圍繞“對待現代性的四種立場與馬克思的現代性批判”進行了主旨發言。他認為在對待現代性問題上,既要承認現代性的普遍主義內涵,又要考慮中國的特殊情況;既要有世界眼光,又要有中國立場;既要吸收、借鑒現代化的積極成果,又要減少、避免現代性的負面效應;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化之路,確立一個具有中國特色的新文明類型。

24位獲獎論文代表在分論壇上先後發表學術報告,專家代表分別從論文的優點、存在的問題、改進的思路等方面進行了詳細點評,並鼓勵青年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者要敢於、勇於研究生活中實踐的“真問題”,希望廣大青年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者在研究中既有理論高度,又有破題深度,做一個接地氣的理論紮實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者。(文、圖/王富軍、賀苗苗)


網站無障礙